• 1.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河北唐山,063000);
  • 2. 河北联合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河北唐山,063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评价其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价值。 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11例乳腺癌术后继发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女性患者。年龄38~55岁,平均49.5岁。乳腺癌术后7~30个月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平均18.3个月。淋巴水肿病程10~38个月,平均25.5个月。左侧上肢5例,右侧上肢6例。按照健、患侧上肢差值界定临床分型标准:中度5例,重度6例。 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术后1例前臂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40个月,平均38.4个月。患者均自觉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减轻,无丹毒发作,水肿得到控制。术前及术后6、36个月患侧上臂周径分别为(33.9±3.7)、(31.0±3.5)、(30.9±3.5)cm,前臂周径分别为(30.1±3.6)、(27.8±3.4)、(27.7±3.3)cm。术后6、36个月患侧上臂及前臂周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36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按照Campisi评价标准评价疗效,获优良3例,良好6例,改善2例。 结论 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可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引用本文: 侍朋举, 张文龙, 赵刚, 李亮, 蔡海峰. 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3): 339-342. doi: 10.7507/1002-1892.20150072 复制

  • 上一篇

    手术治疗症状型颈总动脉迂曲的疗效评价
  • 下一篇

    miRNA-203转染诱导人表皮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