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吴兴, 阚世廉, 赵建勇, 陈广先, 王伟, 肖莉. 手外科医用保温装置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2): 202-205. doi: 10.7507/1002-1892.20150044 复制
断指再植术后保持恒定的肢体温度是手术成功关键之一,常用烤灯持续照射[1]。传统烤灯是采用白炽灯照射结合毛巾罩遮挡的方法来保持局部温度,此方法存在遮光性差影响患者睡眠及情绪、密闭不严致保温效果差、肢体活动时毛巾罩易滑落、烤灯照射温度与照射距离相关、温度调节不准确等缺点。再植组织为失神经组织,温度调节功能已丧失,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2],烤灯距离太远不能发挥保温效果,会引起顽固性血管痉挛,导致再植指坏死,手术失败;距离太近会导致温度过高,增加再植指耗氧量,降低手术成功率。为解决上述烤灯应用中的缺点,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研制了一种新型医用保温装置(专利号ZL20132 0377864.6),经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应用于临床,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医用保温装置设计
该医用保温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工作主机、毯体、连接管。该保温装置加热介质为水,工作主机将水加热后,通过在毯体的毛细管内持续循环,保持毯体温度。可在主机上根据需要设置温度,范围10~45℃,并由微电脑自行控制。该器械由常州健力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备。见图 1。

2 临床应用
2.1 患者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 手指不全或完全离断的单指,且具有断指再植条件者;② 年龄8~55岁;③ 受伤机制为机器挤压伤或切割伤;④ 受伤时间<6 h。排除标准:① 多指损伤;② 自残损伤。2010年11月-2014年1月,共421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根据患者病历号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0例,再植术后断肢应用医用保温装置;对照组211例,术后应用常规烤灯。
2.2 一般资料
试验组:男160 例,女50例;年龄25~4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1例,切割伤109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06±0.33)h。损伤指别:拇指62指,2~5指148指。手术持续时间(1.55±0.25) h。
对照组:男161例,女50例;年龄26~41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3例,切割伤108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05±0.32)h。损伤指别:拇指59指,2~5指152指。手术持续时间(1.57±0.27) h。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伤后至就诊时间、损伤指别以及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3 术后处理
试验组:将工作主机和毯体用连接管连接,主机加水后打开电源,水开始循环并流往毯体,此时主机水量减少,继续加水至合适水位后,设置温度24℃,启动。将患手置于毯体内,拉上保温箱拉链,数分钟后水温达设定温度。术后持续使用9 d。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烤灯持续照射9 d。
2.4 疗效评价指标
① 术后观察再植手指血液循环,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张力、红白反应、针刺出血情况,当出现再植指颜色灰白或苍白、温度较健侧降低、弹性低于健侧、红白反应缓慢或消失、针刺不出血或出现暗红色血等血管危象时,及时应用抗痉挛药物及活血药物处理。术后2周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使用标准[3],再植指皮肤颜色、温度、张力、红白反应、针刺出血等正常定义为再植指成活,再植指干瘪、颜色黑、温度消失、张力消失、红白反应消失、针刺无出血等定义为再植指坏死。
② 患者及同室患者舒适度:术后9 d内两组患者及同室患者参照舒适状况量表[4]评价舒适度,该量表总分112分,>60分为舒适度好,≤60分为舒适度差。
③ 睡眠质量:术后9 d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定患者睡眠质量[5],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及日间功能7个部分,共18个项目。PSQI总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6 结果
术后试验组患者舒适度好者188例(8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例(1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090,P=0.000);试验组同室患者舒适度好者201例(95.71%),亦高于对照组的145例(68.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2,P=0.000)。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达好105例、中85例、差20例,对照组分别为45、95、7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36,P=0.000)。术后试验组35例(16.67%)发生血管危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例(36.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3,P=0.000)。试验组196例(93.33%)再植指成活,对照组为181例(85.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3,P=0.011)。
3 讨论
断指再植手术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是否成功吻合血管,但如不重视术后处理,也存在坏死风险[6]。因断指血管管径细小,在寒冷刺激下会发生血管痉挛[7]。长时间血管痉挛不仅使组织缺氧,而且使血管吻合处血流瘀滞、血小板聚集,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再植手术失败[8]。而再植术后保持恒定舒适的温度可使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皮温升高,不仅是预防血管痉挛的重要措施,也是治疗血管痉挛的有效手段,可提高再植成功率[9-10]。鉴于传统烤灯存在的不足,我们设计了医用保温装置,其可通过微电脑控制温度,根据需要设定不同温度,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温度调解,温度设定及调解均较精确,安全系数高,有效减少了断指再植手指周围环境温度波动;此外,保温箱设有观察窗便于观察,并且对患者肢体影响较小。本研究试验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再植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医用保温装置有利于再植指的成活。
断指再植的成功与否,除与医师显微外科技术水平及离断指体挫伤程度有关外,患者情绪也是影响再植指成活的重要因素[11]。调查显示手指离断患者术后一般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焦虑、抑郁等[12]。传统烤灯是采用60W白炽灯进行保温,但夜间强烈光线刺激常使患者不能入睡,加重患者焦虑及烦躁情绪。这些负面心理因素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的中介机制,促进人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的分泌,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应激状态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血管的痉挛及吻合口栓塞,造成再植手指坏死,影响再植成活率[13-14]。研究表明,良好睡眠被认为具有恢复性作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及康复[15]。我们设计的医用保温装置无发光装置,杜绝了光线对患者的刺激以及对同室患者的影响,有效避免了因保温对患者睡眠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情绪,使治疗过程较舒适。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及同室患者术后参照舒适状况量表评价的舒适度以及参照PSQI量表评价的睡眠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同室患者。
综上述,与传统烤灯相比,断指再植术后采用医用保温装置可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及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及烦躁等负面情绪对再植手指的影响,降低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再植成功率。
断指再植术后保持恒定的肢体温度是手术成功关键之一,常用烤灯持续照射[1]。传统烤灯是采用白炽灯照射结合毛巾罩遮挡的方法来保持局部温度,此方法存在遮光性差影响患者睡眠及情绪、密闭不严致保温效果差、肢体活动时毛巾罩易滑落、烤灯照射温度与照射距离相关、温度调节不准确等缺点。再植组织为失神经组织,温度调节功能已丧失,极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2],烤灯距离太远不能发挥保温效果,会引起顽固性血管痉挛,导致再植指坏死,手术失败;距离太近会导致温度过高,增加再植指耗氧量,降低手术成功率。为解决上述烤灯应用中的缺点,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手外科研制了一种新型医用保温装置(专利号ZL20132 0377864.6),经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应用于临床,获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医用保温装置设计
该医用保温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工作主机、毯体、连接管。该保温装置加热介质为水,工作主机将水加热后,通过在毯体的毛细管内持续循环,保持毯体温度。可在主机上根据需要设置温度,范围10~45℃,并由微电脑自行控制。该器械由常州健力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制备。见图 1。

2 临床应用
2.1 患者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 手指不全或完全离断的单指,且具有断指再植条件者;② 年龄8~55岁;③ 受伤机制为机器挤压伤或切割伤;④ 受伤时间<6 h。排除标准:① 多指损伤;② 自残损伤。2010年11月-2014年1月,共421例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根据患者病历号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10例,再植术后断肢应用医用保温装置;对照组211例,术后应用常规烤灯。
2.2 一般资料
试验组:男160 例,女50例;年龄25~42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1例,切割伤109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06±0.33)h。损伤指别:拇指62指,2~5指148指。手术持续时间(1.55±0.25) h。
对照组:男161例,女50例;年龄26~41岁,平均33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3例,切割伤108例。伤后至就诊时间(2.05±0.32)h。损伤指别:拇指59指,2~5指152指。手术持续时间(1.57±0.27) h。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伤后至就诊时间、损伤指别以及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3 术后处理
试验组:将工作主机和毯体用连接管连接,主机加水后打开电源,水开始循环并流往毯体,此时主机水量减少,继续加水至合适水位后,设置温度24℃,启动。将患手置于毯体内,拉上保温箱拉链,数分钟后水温达设定温度。术后持续使用9 d。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烤灯持续照射9 d。
2.4 疗效评价指标
① 术后观察再植手指血液循环,包括皮肤颜色、温度、张力、红白反应、针刺出血情况,当出现再植指颜色灰白或苍白、温度较健侧降低、弹性低于健侧、红白反应缓慢或消失、针刺不出血或出现暗红色血等血管危象时,及时应用抗痉挛药物及活血药物处理。术后2周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使用标准[3],再植指皮肤颜色、温度、张力、红白反应、针刺出血等正常定义为再植指成活,再植指干瘪、颜色黑、温度消失、张力消失、红白反应消失、针刺无出血等定义为再植指坏死。
② 患者及同室患者舒适度:术后9 d内两组患者及同室患者参照舒适状况量表[4]评价舒适度,该量表总分112分,>60分为舒适度好,≤60分为舒适度差。
③ 睡眠质量:术后9 d内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测定患者睡眠质量[5],包括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安眠药物的应用及日间功能7个部分,共18个项目。PSQI总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6 结果
术后试验组患者舒适度好者188例(8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例(11.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090,P=0.000);试验组同室患者舒适度好者201例(95.71%),亦高于对照组的145例(68.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82,P=0.000)。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达好105例、中85例、差20例,对照组分别为45、95、7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36,P=0.000)。术后试验组35例(16.67%)发生血管危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例(36.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03,P=0.000)。试验组196例(93.33%)再植指成活,对照组为181例(85.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3,P=0.011)。
3 讨论
断指再植手术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是否成功吻合血管,但如不重视术后处理,也存在坏死风险[6]。因断指血管管径细小,在寒冷刺激下会发生血管痉挛[7]。长时间血管痉挛不仅使组织缺氧,而且使血管吻合处血流瘀滞、血小板聚集,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再植手术失败[8]。而再植术后保持恒定舒适的温度可使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皮温升高,不仅是预防血管痉挛的重要措施,也是治疗血管痉挛的有效手段,可提高再植成功率[9-10]。鉴于传统烤灯存在的不足,我们设计了医用保温装置,其可通过微电脑控制温度,根据需要设定不同温度,并根据病情变化进行温度调解,温度设定及调解均较精确,安全系数高,有效减少了断指再植手指周围环境温度波动;此外,保温箱设有观察窗便于观察,并且对患者肢体影响较小。本研究试验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再植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医用保温装置有利于再植指的成活。
断指再植的成功与否,除与医师显微外科技术水平及离断指体挫伤程度有关外,患者情绪也是影响再植指成活的重要因素[11]。调查显示手指离断患者术后一般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焦虑、抑郁等[12]。传统烤灯是采用60W白炽灯进行保温,但夜间强烈光线刺激常使患者不能入睡,加重患者焦虑及烦躁情绪。这些负面心理因素通过心理-神经-内分泌的中介机制,促进人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的分泌,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而应激状态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血管的痉挛及吻合口栓塞,造成再植手指坏死,影响再植成活率[13-14]。研究表明,良好睡眠被认为具有恢复性作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及康复[15]。我们设计的医用保温装置无发光装置,杜绝了光线对患者的刺激以及对同室患者的影响,有效避免了因保温对患者睡眠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患者保持良好情绪,使治疗过程较舒适。本研究中试验组患者及同室患者术后参照舒适状况量表评价的舒适度以及参照PSQI量表评价的睡眠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同室患者。
综上述,与传统烤灯相比,断指再植术后采用医用保温装置可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及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及烦躁等负面情绪对再植手指的影响,降低断指再植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再植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