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广西桂林,54100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不同股骨隧道角度对兔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骨隧道愈合的影响。 方法 取4~5月龄健康家兔54只(雌雄不限,体重1.8~2.3 kg),随机分为3组(n=18)。3组均取右后肢自体跟腱制备ACL重建模型,重建时股骨隧道分别与股骨干纵轴在冠状位呈30、45、60°角定位;左膝关节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2、4周检测各组膝关节滑液中TNF-α含量,4、8、12周测量重建韧带最大载荷及骨隧道扩大率。 结果 与正常膝关节相比,3组术后各时间点膝关节滑液中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重建韧带最大载荷均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各时间点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股骨隧道扩大,4周时达最高值,但各时间点3组间股骨隧道扩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兔ACL重建中当股骨隧道与股骨干纵轴在冠状位呈30~60°间变化时,在早期对骨隧道愈合无明显影响。

引用本文: 邹国耀, 宋恩鸿, 李张. 股骨隧道角度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隧道影响的初步探讨.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5, 29(2): 171-174. doi: 10.7507/1002-1892.20150037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MRI和CT二维图像重建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的股骨髁扭转角差异性研究
  • 下一篇

    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及植钉方式的解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