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853);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通过与解剖型股骨柄比较,探讨对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采用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8年1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50例80髋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1例49髋采用BetaCone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试验组),19例31髋采用Ribbed解剖型股骨柄(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术前Harris评分及关节外展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gt; 0.05),具有可比性。术后X线片上测量两组外展肌力臂(a)、重力臂(b),计算其比值,并分析假体稳定性;随访测量关节外展角度,行Harris评分。 结果术中9例9髋(试验组5例、对照组4例)发生骨折,经固定后骨折均愈合,假体稳定。术后患者均获随访,其中试验组随访时间12~98个月,平均49个月;对照组6~105个月,平均53个月。X线片复查示试验组a/b为0.65 ± 0.25,对照组为0.56 ± 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3);末次随访时假体位置稳定。术后6个月,试验组关节外展角度为(34.49 ± 7.58)°,对照组为(30.97 ± 7.24)°,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lt; 0.05),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06,P=0.04)。术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  lt; 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评分优于对照组(t=3.62,P=0.01),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11)。术后2年试验组12例14髋、对照组8例9髋发生1~2 级异位骨化。 结论对于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采用解剖型股骨柄及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置换术后早期具有更好的关节外展功能。

引用本文: 张强,刘明,柴伟,张国强,陈继营,李众利,董晓艳,周勇刚,王秀丽,王岩. 双锥度生物固定型股骨柄治疗髋关节骨性融合的疗效.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 27(3): 278-282. doi: 10.7507/1002-1892.20130064 复制

  • 上一篇

    节段内椎弓根螺钉-椎板钩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峡部裂疗效观察
  • 下一篇

    SL-PLUS MIA股骨柄假体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