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骨科(河北衡水,053000);;
  • 2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对术后疗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5月-2009年5月行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63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33例行常规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术,术中伤椎植钉,为对照组;30例术中伤椎植钉并于C臂X线机下行曲度矫正,为试验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节段、骨折程度、损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gt;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检查,测量脊柱曲度Cobb角、椎体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并计算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对内固定系统松动及断裂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腰背痛症状进行评估。 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45个月,平均31个月。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ODI、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lt; 0.05)。末次随访时,试验组VAS评分和ODI均优于对照组(P  lt; 0.05);试验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较术后即刻丢失(2.1 ± 1.7)°,优于对照组的(4.2 ± 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7,P=0.000);试验组伤椎椎体高度百分比及椎间隙高度丢失分别为1.8% ± 0.6%和(1.4 ± 1.2)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4% ± 2.1%和(3.4 ± 2.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35,P=0.000;t=9.336,P=0.000)。随访期间试验组无断钉、脱钉、断棒发生;对照组出现1例断钉、1例脱钉,发生率为6.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胸腰椎压缩骨折钉棒复位内固定术中行伤椎植钉曲度矫正可获良好临床效果,明显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增加椎间隙高度恢复,降低断钉、脱钉、断棒发生率,显著缓解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

引用本文: 李鹏飞,房根强,李华,靳宪辉,张庆胜,丁文元,张为,崔胜杰. 胸腰椎压缩骨折复位术中伤椎植钉曲度矫正的临床意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3, 27(2): 135-139. doi: 10.7507/1002-1892.20130031 复制

  • 上一篇

    实时三维导航技术应用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矫形的近期疗效
  • 下一篇

    动态中和系统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