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喻云倩, 龚云辉, 李群, 李卓. 孕期不典型子宫破裂一例. 华西医学, 2021, 36(10): 1477-1478. doi: 10.7507/1002-0179.202108228 复制
病例介绍 患者,女,35岁,因“妊娠36周,腹痛6+ h”于2019年10月18日12时30分入乐山市人民医院产科。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 d,量多、持续时间8~10 d,痛经明显并逐渐加重,末次月经为2019年2月8日。停经1+个月时患者自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并于当地医院经B型超声检查确诊“宫内早孕”。患者孕早期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无阴道流血;停经13周于外院建卡定期产前检查;妊娠20+周外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提示“孕妇子宫后壁弱回声团(子宫腺肌瘤?)”,其余产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前6+ h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左上腹肋缘下疼痛,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入院前2+ h患者于外院就诊,彩超提示“晚孕,臀位,宫内单活胎,胎儿脐带绕颈2周,孕妇胃充盈,张力高,蠕动差;胃体部改变:胃溃疡可能?”。因“腹痛原因不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患者转入乐山市人民医院产科。患者平素身体良好,无内外科疾病史,G4P1+2[孕4产1,其中人工流产2次(术中情况不详)],10年前因“脐带绕颈”于当地医院行剖宫产1次(术式不详)。
入院体格检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部膨隆、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肠鸣音正常。反复多次查体患者左季肋区未见包块,按压未诉疼痛,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方两横指有一长约10 cm横行陈旧性手术瘢痕,瘢痕处无压痛,腹部未扪及宫缩。入院诊断:① 腹痛原因待诊:胃肠炎?先兆子宫破裂?胰腺炎?胎盘早剥?其他?② 瘢痕子宫。③ 脐带绕颈(2周)。④ 子宫腺肌瘤。⑤ G4P1+2 36周宫内孕臀位单活胎待产。
入院后予以禁食水,补液,胎心监护提示无应激试验反应型,同时请相关科室急会诊,急查血尿淀粉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5时50分孕妇在住院部超声检查室查肝胆胰脾肾彩超提示“右肾轻度积水,余未见明显异常”,产科彩超检查提示“晚孕,宫内单活胎,横位,双顶径8.6 cm,股骨长6.8 cm,胎盘位于右侧壁,厚约2.7 cm,成熟度1+级,羊水最大深度4.7 cm,胎儿颈部脐带绕颈2周,胎儿胎心率慢(110次/min),胎儿脐血流S/D升高3.6,阻力指数0.7,中上腹探及范围约10.9 cm×8.8 cm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其内未见血流信号,似与胎膜不相通,无盆腹腔积液”。16时患者外出检查返回病房立即再次予以行胎心监护,可见胎心波动于80~110次/min,宫缩间隔5~6 min,宫压4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此时患者诉左上腹疼痛加重,脉搏81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1/89 mm Hg,氧饱和度97%,再次体格检查发现左侧子宫底部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5 cm×5 cm×5 cm,囊性,包块体积及张力随宫缩出现及宫压增强而明显增大,伴明显压痛。此时考虑“子宫破裂,胎儿窘迫”,立即完善术前准备于16时30分行急诊剖宫产,术中见:大网膜与部分子宫前壁,前腹壁腹膜与部分子宫前壁致密粘连,膀胱粘连上提,子宫增大如停经月份,松解膀胱粘连,充分暴露子宫下段,下段形成约6 cm,可见既往子宫横行切口瘢痕完整无破口,在既往子宫手术瘢痕上方1 cm处做一横切口长约10 cm,刺破胎膜,羊水清亮,于16时49分以臀牵引顺利娩出一活女婴,重约2070 g,脐带绕颈2周,Apgar评分7-8-9分,新生儿转儿科。患者子宫收缩好,胎盘胎膜自然娩出完整,胎盘边缘可见暗红色血凝块,面积约5 cm×2 cm×1 cm,盆腹腔内查见约100 mL淡黄色清亮液体,检查膀胱未见破口。检查发现子宫前壁中段偏左侧宫角处有一长约4 cm破口,子宫全层破裂,破口表面可见少许血凝块覆盖,无活动性出血,破口周围子宫浆膜面与大网膜致密粘连,松解粘连,子宫切口及破口以0/1可吸收线双层连续缝合,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理腹腔,探查子宫增大呈球形,肌壁显著增厚且质硬,双侧附件粘连包裹显示不清,逐层关腹,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好,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无异常。上述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报道经乐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讨论 子宫破裂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是直接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1]。子宫破裂的病因包括子宫手术史、梗阻性难产、缩宫药物使用不当、外伤或产科手术损伤4类,前3类为自发性破裂,第4类为损伤性破裂[2-4]。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子宫瘢痕破裂和梗阻性难产。非既往剖宫产手术瘢痕部位子宫破裂较罕见。非剖宫产瘢痕处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隐形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手术史、宫腔诊刮手术史、宫腔镜手术史)、胎位异常、子宫肌层发育不良、子宫形态发育异常、外倒转术、多产、胎盘异常、缩宫素使用不当、头盆不称、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5-6]。本例患者既往2次人工流产史可能造成子宫损伤,不排除既往人工流产手术时曾发生子宫穿孔可能,或多次宫腔操作导致局部肌层菲薄,形成隐形瘢痕子宫,造成子宫自发破裂[7-8]。子宫破口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子宫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受周围粘连组织牵拉的影响形态发生改变,类似于子宫发育异常,也可能导致子宫破裂。还可能与胎位异常有关,此胎先露为臀位,子宫壁受压不均,导致子宫破裂。此外,本例患者平素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存在进行性加重痛经,孕期超声检查等提示子宫腺肌病,有研究显示,孕激素可使子宫腺肌病平滑肌纤维分散导致肌层变薄,最终子宫破裂[9]。
本病例发生于妊娠晚期,起始为无明显诱因的左上腹肋缘下阵发性腹痛,由于既往剖宫产瘢痕部位无自觉疼痛,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提示“孕妇胃充盈,张力高,蠕动差;胃体部改变:胃溃疡可能?”,因此首诊腹痛原因考虑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病情发生、发展,彩超检查提示胎心率减慢、中上腹探及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其内未见血流信号;电子胎心监护提示胎心减慢;同时患者左上腹疼痛加重,体格检查发现左侧子宫底部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5 cm×5 cm×5 cm,囊性,包块体积及张力随宫缩出现及宫压增强而明显增大,伴明显压痛,此时基本明确诊断为子宫破裂。
根据本次病例诊治情况,我们的体会是:① 人工流产术中需注意操作轻柔,可采用可视人工流产,避免子宫肌层损伤甚至子宫穿孔的发生。② 做好产前保健,有子宫破裂高危因素患者,提前入院待产。③ 提倡急诊床旁超声,避免对急诊患者的搬动,以免加重或者延误病情。④ 重视胎心监护的重要性,可反复多次复查,且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对胎心监护进行判读,尽早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常有孕妇单纯因为胎心监护异常急诊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已不全破裂或破裂。⑤ 当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孕妇出现难以解析的腹痛时,应引起产科医护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即使既往子宫瘢痕处暂时未出现子宫破裂相关症状,也应有子宫破裂的诊断意识,不仅要从子宫瘢痕破裂和梗阻性难产这2个主要的子宫破裂病因进行诊断或排除诊断,也要考虑其他导致子宫破裂高危因素,加强病情进展监测,通过超声、血常规、血生化(必要时及时复查)、反复多次详细查体等进行仔细全面的鉴别,必要时多学科会诊,虽然术前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但若有剖腹探查的指征应及时剖腹探查,争取最好的母儿妊娠结局。
病例介绍 患者,女,35岁,因“妊娠36周,腹痛6+ h”于2019年10月18日12时30分入乐山市人民医院产科。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 d,量多、持续时间8~10 d,痛经明显并逐渐加重,末次月经为2019年2月8日。停经1+个月时患者自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并于当地医院经B型超声检查确诊“宫内早孕”。患者孕早期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无阴道流血;停经13周于外院建卡定期产前检查;妊娠20+周外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提示“孕妇子宫后壁弱回声团(子宫腺肌瘤?)”,其余产前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前6+ h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左上腹肋缘下疼痛,逐渐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泻。入院前2+ h患者于外院就诊,彩超提示“晚孕,臀位,宫内单活胎,胎儿脐带绕颈2周,孕妇胃充盈,张力高,蠕动差;胃体部改变:胃溃疡可能?”。因“腹痛原因不明”,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治疗,患者转入乐山市人民医院产科。患者平素身体良好,无内外科疾病史,G4P1+2[孕4产1,其中人工流产2次(术中情况不详)],10年前因“脐带绕颈”于当地医院行剖宫产1次(术式不详)。
入院体格检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部膨隆、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肠鸣音正常。反复多次查体患者左季肋区未见包块,按压未诉疼痛,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方两横指有一长约10 cm横行陈旧性手术瘢痕,瘢痕处无压痛,腹部未扪及宫缩。入院诊断:① 腹痛原因待诊:胃肠炎?先兆子宫破裂?胰腺炎?胎盘早剥?其他?② 瘢痕子宫。③ 脐带绕颈(2周)。④ 子宫腺肌瘤。⑤ G4P1+2 36周宫内孕臀位单活胎待产。
入院后予以禁食水,补液,胎心监护提示无应激试验反应型,同时请相关科室急会诊,急查血尿淀粉酶、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5时50分孕妇在住院部超声检查室查肝胆胰脾肾彩超提示“右肾轻度积水,余未见明显异常”,产科彩超检查提示“晚孕,宫内单活胎,横位,双顶径8.6 cm,股骨长6.8 cm,胎盘位于右侧壁,厚约2.7 cm,成熟度1+级,羊水最大深度4.7 cm,胎儿颈部脐带绕颈2周,胎儿胎心率慢(110次/min),胎儿脐血流S/D升高3.6,阻力指数0.7,中上腹探及范围约10.9 cm×8.8 cm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其内未见血流信号,似与胎膜不相通,无盆腹腔积液”。16时患者外出检查返回病房立即再次予以行胎心监护,可见胎心波动于80~110次/min,宫缩间隔5~6 min,宫压40~60 mm Hg(1 mm Hg=0.133 kPa)。此时患者诉左上腹疼痛加重,脉搏81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21/89 mm Hg,氧饱和度97%,再次体格检查发现左侧子宫底部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5 cm×5 cm×5 cm,囊性,包块体积及张力随宫缩出现及宫压增强而明显增大,伴明显压痛。此时考虑“子宫破裂,胎儿窘迫”,立即完善术前准备于16时30分行急诊剖宫产,术中见:大网膜与部分子宫前壁,前腹壁腹膜与部分子宫前壁致密粘连,膀胱粘连上提,子宫增大如停经月份,松解膀胱粘连,充分暴露子宫下段,下段形成约6 cm,可见既往子宫横行切口瘢痕完整无破口,在既往子宫手术瘢痕上方1 cm处做一横切口长约10 cm,刺破胎膜,羊水清亮,于16时49分以臀牵引顺利娩出一活女婴,重约2070 g,脐带绕颈2周,Apgar评分7-8-9分,新生儿转儿科。患者子宫收缩好,胎盘胎膜自然娩出完整,胎盘边缘可见暗红色血凝块,面积约5 cm×2 cm×1 cm,盆腹腔内查见约100 mL淡黄色清亮液体,检查膀胱未见破口。检查发现子宫前壁中段偏左侧宫角处有一长约4 cm破口,子宫全层破裂,破口表面可见少许血凝块覆盖,无活动性出血,破口周围子宫浆膜面与大网膜致密粘连,松解粘连,子宫切口及破口以0/1可吸收线双层连续缝合,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理腹腔,探查子宫增大呈球形,肌壁显著增厚且质硬,双侧附件粘连包裹显示不清,逐层关腹,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恢复好,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无异常。上述病例资料的收集与报道经乐山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讨论 子宫破裂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是直接危及产妇及胎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1]。子宫破裂的病因包括子宫手术史、梗阻性难产、缩宫药物使用不当、外伤或产科手术损伤4类,前3类为自发性破裂,第4类为损伤性破裂[2-4]。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子宫瘢痕破裂和梗阻性难产。非既往剖宫产手术瘢痕部位子宫破裂较罕见。非剖宫产瘢痕处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主要有隐形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手术史、宫腔诊刮手术史、宫腔镜手术史)、胎位异常、子宫肌层发育不良、子宫形态发育异常、外倒转术、多产、胎盘异常、缩宫素使用不当、头盆不称、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等[5-6]。本例患者既往2次人工流产史可能造成子宫损伤,不排除既往人工流产手术时曾发生子宫穿孔可能,或多次宫腔操作导致局部肌层菲薄,形成隐形瘢痕子宫,造成子宫自发破裂[7-8]。子宫破口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子宫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受周围粘连组织牵拉的影响形态发生改变,类似于子宫发育异常,也可能导致子宫破裂。还可能与胎位异常有关,此胎先露为臀位,子宫壁受压不均,导致子宫破裂。此外,本例患者平素月经量多、持续时间长,存在进行性加重痛经,孕期超声检查等提示子宫腺肌病,有研究显示,孕激素可使子宫腺肌病平滑肌纤维分散导致肌层变薄,最终子宫破裂[9]。
本病例发生于妊娠晚期,起始为无明显诱因的左上腹肋缘下阵发性腹痛,由于既往剖宫产瘢痕部位无自觉疼痛,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提示“孕妇胃充盈,张力高,蠕动差;胃体部改变:胃溃疡可能?”,因此首诊腹痛原因考虑消化系统疾病。随着病情发生、发展,彩超检查提示胎心率减慢、中上腹探及无回声区,边界清楚,其内未见血流信号;电子胎心监护提示胎心减慢;同时患者左上腹疼痛加重,体格检查发现左侧子宫底部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5 cm×5 cm×5 cm,囊性,包块体积及张力随宫缩出现及宫压增强而明显增大,伴明显压痛,此时基本明确诊断为子宫破裂。
根据本次病例诊治情况,我们的体会是:① 人工流产术中需注意操作轻柔,可采用可视人工流产,避免子宫肌层损伤甚至子宫穿孔的发生。② 做好产前保健,有子宫破裂高危因素患者,提前入院待产。③ 提倡急诊床旁超声,避免对急诊患者的搬动,以免加重或者延误病情。④ 重视胎心监护的重要性,可反复多次复查,且需要有经验的医生对胎心监护进行判读,尽早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常有孕妇单纯因为胎心监护异常急诊剖宫产,术中发现子宫已不全破裂或破裂。⑤ 当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孕妇出现难以解析的腹痛时,应引起产科医护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即使既往子宫瘢痕处暂时未出现子宫破裂相关症状,也应有子宫破裂的诊断意识,不仅要从子宫瘢痕破裂和梗阻性难产这2个主要的子宫破裂病因进行诊断或排除诊断,也要考虑其他导致子宫破裂高危因素,加强病情进展监测,通过超声、血常规、血生化(必要时及时复查)、反复多次详细查体等进行仔细全面的鉴别,必要时多学科会诊,虽然术前难以作出准确的诊断,但若有剖腹探查的指征应及时剖腹探查,争取最好的母儿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