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杭州  3100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索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取 2019 年7 月—2020 年 6 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门诊行康复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采用康复教育和核心肌肉力量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动态神经肌肉稳定胸腹联合呼吸控制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Oswestry 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腹压稳定值、剑突水平胸廓活动度和腋窝水平胸廓活动度差异。结果 60 例患者均完成试验,治疗过程中、治疗后和随访时均无复发个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 得分的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VAS 得分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P=0.042),在随访 12 周时和治疗 8 周时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18.814,P<0.001;χ2=1573.419,P<0.001);不同时点组间比较,随访 12 周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时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 总分的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ODI 总分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3,P=0.001),在随访 12 周时和治疗 8 周时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4.694,P<0.001;χ2=717.236,P<0.001);不同时点组间比较,治疗 8 周时和随访 12 周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后试验组腹压稳定值的改善程度[(−4.93±8.14)vs. (−1.33±4.78)mm Hg(1 mm Hg=0.133 kPa)]、剑突水平胸廓活动度的改善程度[(1.87±0.62)vs.(1.52±0.70)cm]和腋窝水平胸廓活动度的改善程度[(1.78±0.62)vs.(0.92±0.45)cm]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可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功能障碍,缓解症状,值得推广。

引用本文: 杨宽女, 李建华, 吴方超, 张凯, 胡金娜, 李扬政.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治疗慢性腰痛的疗效研究. 华西医学, 2021, 36(8): 1062-1067. doi: 10.7507/1002-0179.202103299 复制

  • 上一篇

    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锻炼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 下一篇

    经皮肾镜取石术不同入路对完全鹿角形肾结石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