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 1,2 , 陈晗笑 1,2 , 张斯睿 2 , 胡晓 2 , 秦朗 1,3
  • 1.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科(成都 610041);
  • 2.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41);
  • 3. 四川大学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究雌激素受体 α(estrogen receptor α,ESR1)基因内含子 1 PvuⅡ(−397 T/C,rs2334693)和 XbaⅠ(−351 A/G,rs9340799)多态性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方法 在 PubMed、Web of Science 和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 2021 年 2 月之前发表的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优势比(odds ratio,OR)和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统计学指标,使用 Q 检验和 I2 统计量分析异质性并根据结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使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 6 篇病例对照研究。针对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多态性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TT vs. CC 模型[OR=0.72,95%CI(0.31,1.70),P=0.46]、TC vs. CC 模型[OR=1.09,95%CI(0.83,1.43),P=0.54]、隐性模型[OR=1.08,95%CI(0.68,1.70),P=0.74]和显性模型[OR=0.77,95%CI(0.42,1.42),P=0.41]均无统计学意义;针对 ESR1 基因内含子 1 XbaⅠ多态性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AA vs. GG 模型[OR=0.88,95%CI(0.44,1.75),P=0.72]、AG vs. GG 模型[OR=1.23,95%CI(0.84,1.79),P=0.29]、隐性模型[OR=1.14,95%CI(0.81,1.61),P=0.44]及显性模型[OR=0.75,95%CI(0.41,1.35),P=0.34]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基于血统的亚组分析中,各模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模型的 meta 分析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结论 暂未发现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卵巢早衰存在相关性,但仍需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支持该结论。

引用本文: 高睿, 陈晗笑, 张斯睿, 胡晓, 秦朗. ESR1 基因内含子 1 多态性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 meta 分析. 华西医学, 2021, 36(7): 930-939. doi: 10.7507/1002-0179.202004465 复制

  • 上一篇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 下一篇

    无创局部麻醉在小儿静脉穿刺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 meta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