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高睿, 陈晗笑, 张斯睿, 胡晓, 秦朗. ESR1 基因内含子 1 多态性与卵巢早衰的相关性:基于病例对照研究的 meta 分析. 华西医学, 2021, 36(7): 930-939. doi: 10.7507/1002-0179.202004465 复制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一种卵巢功能障碍性疾病,育龄期女性患 POF 的概率达 1%,该疾病可使女性提前出现绝经样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目前认为 POF 的病因有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代谢因素等,但遗传因素至关重要,学界普遍认为 POF 可能与某一特定基因有关[3-5]。雌激素受体 α(estrogen receptor α,ESR1)基因位于 6q25 染色体上,其编码产物 ER-α 可与雌激素结合发挥刺激促性腺激素分泌、调节卵泡生成的生理作用[6-8]。ESR1 基因表达异常会影响原始卵泡的大小与卵泡的募集率,被认为是 POF 的候选基因[9]。ESR1 基因内含子 1 多态性常见于 PvuⅡ(−397 T/C,rs2234693,NM_000125.3:c.453-397T>C)和 XbaⅠ(−351 A/G,rs9340799,NM_000125.3:c.453-351A>G)这 2 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10-11]。现有研究对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报道不一致,且各研究样本量均较小,无法得出可信结论[12-18]。本研究旨在对探究了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 meta 分析,综合评价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是否与 POF 的发病有关,为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 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② 研究内容:探究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及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③ 研究对象:病例组为特发性 POF 患者(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子宫手术史、卵巢及输卵管手术史、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史等;对照组为健康人群。④ 文献一般资料齐全,包含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病例组基因型、对照组基因型、病例组人数、对照组人数等基本信息。⑤ 对照组基因型符合 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定律。⑥ 文献不限语种。
1.1.2 排除标准
① 重要的研究数据缺失;② 主要结局指标数据缺失;③ 重复报告(如果多篇文章存在共同数据,则只纳入样本数最多的研究)。
1.2 文献检索
检索策略在文献检索开始之前被制定,2 名作者依据制定好的策略独立地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词包括“estrogen receptor gene”“ESR1”“estrogen receptor 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ER-α”“ER-alpha”“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F”“POI”“雌激素受体 α”“卵巢早衰”“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采用的检索方法为高级检索,文献时间为建库至 2021 年 2 月,语种不限。以 PubMed 为例,具体检索式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由 2 名作者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地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文献筛选分为 3 个步骤进行:① 阅读文章的标题和摘要部分,排除明显不符合标准的文献;② 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记录排除理由;③ 2 位作者核对筛选结果是否一致,并通过讨论解决差异,直至得出统一结果。
参考 PICOS 要素事先设计好资料提取表,由 2 位研究者独立提取信息,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的血统、研究所属国家、研究的 ESR1 内含子 1 多态性位点(PvuⅡ或 Xba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数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如文献有重要信息不明,尝试联系文章的通信作者以获得该信息,如仍无法获得,则排除该文献。
1.4 文献质量评价
使用 Newcastle-Ottawa 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19]。该量表由 8 个条目组成,分为“选择”“比较”“结果”三大类,每个条目可被评 1 颗星,“比较”这一类最多可评 2 颗星。纳入的研究可被评为 1~9 颗星,如评分≥6 颗星,认为该研究质量较高。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选择优势比(odds ratio,OR)和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评估 ESR1 基因内含子 1 多态性和 POF 相关程度的指标,检验水准 α=0.05。分别根据 4 个模型进行 meta 分析,其中 PvuⅡ多态性包括 2 个共显性模型(TT vs. CC 和 TC vs. CC)、隐性模型(TT+TC vs. CC)和显性模型(TT vs. TC+CC),XbaⅠ多态性包括 2 个共显性模型(AA vs. GG 和 AG vs. GG)、隐性模型(AA+AG vs. GG)和显性模型(AA vs. AG+GG)。使用 Q 检验和 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分析,P 值<0.10 认为研究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 值为 0%~50% 认为异质性可以接受,50%~100% 提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依据 P 值和 I2 值选择计算模型,当 P 值≥0.10 且 I2≤5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通过逐次删除 1 篇文献并观察 P 值和 I2 值变化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判断异质性的来源。此外,在各模型中均依据血统进行亚组分析。如纳入文献≥10 篇,使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如漏斗图上的点不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存在,反之认为无明显的发表偏倚;如纳入文献<10 篇,不进行发表偏倚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
通过数据库初检出文献 127 篇,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文献 2 篇,共 129 篇,剔除重复文献后获得 85 篇。其中 79 篇在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后被排除,只有 6 篇[16, 18, 20-23]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并被纳入 meta 分析。文献筛选流程与结果见图 1。

*具体包括:PubMed(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纳入的 6 篇文献[16, 18, 20-23]均探究了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病例组共包括 703 例 POF 患者,对照组共包括 1 325 例健康人。其中 3 篇[16, 18, 23]研究对象为亚洲血统,2 篇[20, 22]研究对象为高加索血统,1 篇[21]未提及研究对象血统;涵盖中国、韩国、加拿大、巴西和塞尔维亚 5 个国家。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见表 1。

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的 6 篇文献 NOS 评分均≥6 颗星,其中 6 颗星的文献 2 篇[21, 23],7 颗星的文献 2 篇[16, 22],8 颗星的文献 2 篇[18, 20],总体质量良好。见表 2。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多态性
纳入的 6 篇研究[16, 18, 20-23]均分析了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由于 Cordts 等[21]的研究仅包含 TT+TC 基因型的总样本量,故该研究仅被纳入隐性模型进行分析。在 TC vs. CC 模型分析中,由于无统计学异质性(P≥0.10 且 I2≤5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而在其他模型中,由于异质性的存在(P<0.10,I2>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总体分析中,TT vs. CC 模型[OR=0.72,95%CI(0.31,1.70),P=0.46]、TC vs. CC 模型[OR=1.09,95%CI(0.83,1.43),P=0.54]、隐性模型[OR=1.08,95%CI(0.68,1.70),P=0.74]、显性模型[OR=0.77,95%CI(0.42,1.42),P=0.41]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基于血统的亚组分析中,无论亚洲血统还是高加索血统,各模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 Cordts 等[21]的研究未提及血统,未将该文献纳入亚组分析。见图 2~5。

Events:基因型为 TT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TT 和 CC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TC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TC 和 CC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TT 和 TC 的样本数总和;Total:基因型为 TT、TC 和 CC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TT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TT、TC 和 CC 的样本数总和
2.4.2 ESR1 内含子 1 XbaⅠ多态性
纳入的 6 篇研究[16, 18, 20-23]均探究了 ESR1 基因内含子 1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由于 Cordts 等[21]的研究仅包含 AA+AG 基因型的总样本量,故该研究仅被纳入隐性模型进行分析。在隐性模型及 AG vs. GG 模型的分析中,由于无统计学异质性(P≥0.10 且 I2≤50%),使用了固定效应模型;而在其他模型中,由于异质性的存在(P<0.10,I2>50%),采用了随机效应模型。在总体分析中,AA vs. GG 模型[OR=0.88,95%CI(0.44,1.75),P=0.72]、AG vs. GG 模型[OR=1.23,95%CI(0.84,1.79),P=0.29]、隐性模型[OR=1.14,95%CI(0.81,1.61),P=0.44]及显性模型[OR=0.75,95%CI(0.41,1.35),P=0.34]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亚组分析中,无论亚洲血统还是高加索血统,各模型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 Cordts 等[21]的研究未提及血统,仅将该研究纳入总体分析,未纳入亚组分析。见图 6~9。

Events:基因型为 AA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AA 和 GG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AG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AG 和 GG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AA 和 AG 的样本数总和;Total:基因型为 AA、AG 和 GG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AA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AA、AG 和 GG 的样本数总和
2.5 发表偏倚分析及敏感性分析
因本研究纳入总文献数<10 篇,故未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除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 TC vs. CC 模型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隐性模型及 AG vs. GG 模型外,各模型的 meta 分析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P<0.10,I2>50%)。为探究异质性的来源,本研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 ESR1 基因内含子 1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 AA vs. GG 模型中,删除 Bretherick 等[20]的文章后异质性明显降低,提示在该模型中 Bretherick 等[20]的研究可能是异质性来源;而在其他各模型中,逐篇删除纳入文献后异质性并无明显降低,说明异质性并不来源于某篇文献。
3 讨论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长期以来被广泛研究,目前认为雌激素作用异常与许多妇科疾病有关[24-26]。POF 又称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指女性在 40 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异常、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生育力降低或不孕、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或存在其他疾病表现或风险,如糖尿病、复发性流产、骨质疏松等。POF 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代谢因素等有关[1, 27-28]。目前认为 POF 具有较强的遗传异质性,染色体异常和单个基因缺陷均可导致,而特定基因的突变为至关重要的病因[27],许多研究都致力于寻找与 POF 有关的基因[3-5]。雌激素具有刺激促性腺激素分泌、调节卵泡生成的生理作用[8],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是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ER 有 α 和 β 2 种亚型,ER-α 广泛表达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而 ER-β 主要表达于卵巢表面,其表达异常会影响原始卵泡的大小与卵泡的募集率。ER-α 由 ESR1 基因编码,该基因位于 6q25 染色体上,被认为可能与 POF 的发生有关[9]。ESR1 基因内含子 1 多态性常见于 PvuⅡ(−397 T/C,rs2234693,NM_000125.3:c.453-397 T>C)和 XbaⅠ(−351 A/G,rs9340799,NM_000125.3:c.453-351A>G)2 个位点[10-11]。既往研究提示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可能与 POF 有关[18],但也有一部分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果[16-17],针对这一问题尚无明确结论。此前有 meta 分析提示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多态性与 POF 风险升高有关,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风险升高无关,但该研究仅纳入了 3 篇文献,可信度较低[29]。本研究纳入了 2021 年 2 月以前发表的 6 篇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了 meta 分析,结果提示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均与 POF 无关。此外,本研究依据亚洲血统和高加索血统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洲人和高加索人中,仍未发现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
本研究系统地检索了所有与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XbaⅠ多态性和 POF 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于语言限制,检索以中文和英文文献为主,但仍涵盖了大部分研究,具有一定说服力。除主要结果外,本研究有 2 点值得说明:其一,Q 检验和 I2 值显示在大部分模型(含亚组)的分析中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 ESR1 基因内含子 1 XbaⅠ多态性 AA vs. GG 模型的 meta 分析外,逐篇删除纳入的文献后异质性并无明显降低,说明异质性并不来源于其中某一篇文献。不同遗传背景人群的差异、样本选择和环境暴露的差异可能是研究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为了减少异质性带来的不良影响,当异质性较明显(P<0.10,I2>50%)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其二,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10 篇,未进行发表偏倚评估,无法判断纳入的原始文献是否存在可影响 meta 分析结果的发表偏倚。
本 meta 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数有限,总体样本量较少,且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有限,NOS 评分为 8 颗星的文献仅有 2 篇,这可能会降低结论的可信度。其次,纳入的原始文献中并无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相关的信息,如吸烟史、营养状况等。尽管各文献均声明病例组和对照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无差异,但仍不能排除潜在的风险因素与 POF 有关,故本研究的结果存在干扰因素。此外,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中 POF 诊断标准存在差异,目前临床上 POF 的诊断标准包括原发闭经或连续 4 个月的继发闭经、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40 U/L、雌激素水平减少[30]。但纳入的研究中继发性闭经的标准不一,POF 的诊断标准不同可能会影响 meta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这些均提示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未来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应注重综合分析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并统一 POF 的诊断标准,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可为这一问题提供关键的证据。
综上所述,本 meta 分析未发现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未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需围绕 2 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需要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原始研究来提供更新的证据;另一方面,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一种卵巢功能障碍性疾病,育龄期女性患 POF 的概率达 1%,该疾病可使女性提前出现绝经样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目前认为 POF 的病因有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代谢因素等,但遗传因素至关重要,学界普遍认为 POF 可能与某一特定基因有关[3-5]。雌激素受体 α(estrogen receptor α,ESR1)基因位于 6q25 染色体上,其编码产物 ER-α 可与雌激素结合发挥刺激促性腺激素分泌、调节卵泡生成的生理作用[6-8]。ESR1 基因表达异常会影响原始卵泡的大小与卵泡的募集率,被认为是 POF 的候选基因[9]。ESR1 基因内含子 1 多态性常见于 PvuⅡ(−397 T/C,rs2234693,NM_000125.3:c.453-397T>C)和 XbaⅠ(−351 A/G,rs9340799,NM_000125.3:c.453-351A>G)这 2 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10-11]。现有研究对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报道不一致,且各研究样本量均较小,无法得出可信结论[12-18]。本研究旨在对探究了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 meta 分析,综合评价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是否与 POF 的发病有关,为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 研究类型:病例对照研究。② 研究内容:探究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及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③ 研究对象:病例组为特发性 POF 患者(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子宫手术史、卵巢及输卵管手术史、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史等;对照组为健康人群。④ 文献一般资料齐全,包含作者、发表年份、国家、病例组基因型、对照组基因型、病例组人数、对照组人数等基本信息。⑤ 对照组基因型符合 Hardy-Weinberg 遗传平衡定律。⑥ 文献不限语种。
1.1.2 排除标准
① 重要的研究数据缺失;② 主要结局指标数据缺失;③ 重复报告(如果多篇文章存在共同数据,则只纳入样本数最多的研究)。
1.2 文献检索
检索策略在文献检索开始之前被制定,2 名作者依据制定好的策略独立地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词包括“estrogen receptor gene”“ESR1”“estrogen receptor 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ER-α”“ER-alpha”“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F”“POI”“雌激素受体 α”“卵巢早衰”“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采用的检索方法为高级检索,文献时间为建库至 2021 年 2 月,语种不限。以 PubMed 为例,具体检索式见框 1。

1.3 文献筛选及资料提取
由 2 名作者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地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文献筛选分为 3 个步骤进行:① 阅读文章的标题和摘要部分,排除明显不符合标准的文献;② 阅读全文,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记录排除理由;③ 2 位作者核对筛选结果是否一致,并通过讨论解决差异,直至得出统一结果。
参考 PICOS 要素事先设计好资料提取表,由 2 位研究者独立提取信息,内容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对象的血统、研究所属国家、研究的 ESR1 内含子 1 多态性位点(PvuⅡ或 Xba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样本数量、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如文献有重要信息不明,尝试联系文章的通信作者以获得该信息,如仍无法获得,则排除该文献。
1.4 文献质量评价
使用 Newcastle-Ottawa 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病例对照研究进行质量评价[19]。该量表由 8 个条目组成,分为“选择”“比较”“结果”三大类,每个条目可被评 1 颗星,“比较”这一类最多可评 2 颗星。纳入的研究可被评为 1~9 颗星,如评分≥6 颗星,认为该研究质量较高。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选择优势比(odds ratio,OR)和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评估 ESR1 基因内含子 1 多态性和 POF 相关程度的指标,检验水准 α=0.05。分别根据 4 个模型进行 meta 分析,其中 PvuⅡ多态性包括 2 个共显性模型(TT vs. CC 和 TC vs. CC)、隐性模型(TT+TC vs. CC)和显性模型(TT vs. TC+CC),XbaⅠ多态性包括 2 个共显性模型(AA vs. GG 和 AG vs. GG)、隐性模型(AA+AG vs. GG)和显性模型(AA vs. AG+GG)。使用 Q 检验和 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分析,P 值<0.10 认为研究存在统计学异质性;I2 值为 0%~50% 认为异质性可以接受,50%~100% 提示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依据 P 值和 I2 值选择计算模型,当 P 值≥0.10 且 I2≤5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否则使用随机效应模型。通过逐次删除 1 篇文献并观察 P 值和 I2 值变化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判断异质性的来源。此外,在各模型中均依据血统进行亚组分析。如纳入文献≥10 篇,使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如漏斗图上的点不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存在,反之认为无明显的发表偏倚;如纳入文献<10 篇,不进行发表偏倚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
通过数据库初检出文献 127 篇,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文献 2 篇,共 129 篇,剔除重复文献后获得 85 篇。其中 79 篇在阅读标题、摘要和全文后被排除,只有 6 篇[16, 18, 20-23]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并被纳入 meta 分析。文献筛选流程与结果见图 1。

*具体包括:PubMed(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纳入的 6 篇文献[16, 18, 20-23]均探究了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病例组共包括 703 例 POF 患者,对照组共包括 1 325 例健康人。其中 3 篇[16, 18, 23]研究对象为亚洲血统,2 篇[20, 22]研究对象为高加索血统,1 篇[21]未提及研究对象血统;涵盖中国、韩国、加拿大、巴西和塞尔维亚 5 个国家。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见表 1。

2.3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的 6 篇文献 NOS 评分均≥6 颗星,其中 6 颗星的文献 2 篇[21, 23],7 颗星的文献 2 篇[16, 22],8 颗星的文献 2 篇[18, 20],总体质量良好。见表 2。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多态性
纳入的 6 篇研究[16, 18, 20-23]均分析了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由于 Cordts 等[21]的研究仅包含 TT+TC 基因型的总样本量,故该研究仅被纳入隐性模型进行分析。在 TC vs. CC 模型分析中,由于无统计学异质性(P≥0.10 且 I2≤5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而在其他模型中,由于异质性的存在(P<0.10,I2>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总体分析中,TT vs. CC 模型[OR=0.72,95%CI(0.31,1.70),P=0.46]、TC vs. CC 模型[OR=1.09,95%CI(0.83,1.43),P=0.54]、隐性模型[OR=1.08,95%CI(0.68,1.70),P=0.74]、显性模型[OR=0.77,95%CI(0.42,1.42),P=0.41]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基于血统的亚组分析中,无论亚洲血统还是高加索血统,各模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 Cordts 等[21]的研究未提及血统,未将该文献纳入亚组分析。见图 2~5。

Events:基因型为 TT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TT 和 CC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TC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TC 和 CC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TT 和 TC 的样本数总和;Total:基因型为 TT、TC 和 CC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TT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TT、TC 和 CC 的样本数总和
2.4.2 ESR1 内含子 1 XbaⅠ多态性
纳入的 6 篇研究[16, 18, 20-23]均探究了 ESR1 基因内含子 1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由于 Cordts 等[21]的研究仅包含 AA+AG 基因型的总样本量,故该研究仅被纳入隐性模型进行分析。在隐性模型及 AG vs. GG 模型的分析中,由于无统计学异质性(P≥0.10 且 I2≤50%),使用了固定效应模型;而在其他模型中,由于异质性的存在(P<0.10,I2>50%),采用了随机效应模型。在总体分析中,AA vs. GG 模型[OR=0.88,95%CI(0.44,1.75),P=0.72]、AG vs. GG 模型[OR=1.23,95%CI(0.84,1.79),P=0.29]、隐性模型[OR=1.14,95%CI(0.81,1.61),P=0.44]及显性模型[OR=0.75,95%CI(0.41,1.35),P=0.34]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亚组分析中,无论亚洲血统还是高加索血统,各模型同样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 Cordts 等[21]的研究未提及血统,仅将该研究纳入总体分析,未纳入亚组分析。见图 6~9。

Events:基因型为 AA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AA 和 GG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AG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AG 和 GG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AA 和 AG 的样本数总和;Total:基因型为 AA、AG 和 GG 的样本数总和

Events:基因型为 AA 的样本数;Total:基因型为 AA、AG 和 GG 的样本数总和
2.5 发表偏倚分析及敏感性分析
因本研究纳入总文献数<10 篇,故未采用漏斗图进行发表偏倚分析。除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 TC vs. CC 模型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隐性模型及 AG vs. GG 模型外,各模型的 meta 分析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P<0.10,I2>50%)。为探究异质性的来源,本研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在 ESR1 基因内含子 1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性的 AA vs. GG 模型中,删除 Bretherick 等[20]的文章后异质性明显降低,提示在该模型中 Bretherick 等[20]的研究可能是异质性来源;而在其他各模型中,逐篇删除纳入文献后异质性并无明显降低,说明异质性并不来源于某篇文献。
3 讨论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长期以来被广泛研究,目前认为雌激素作用异常与许多妇科疾病有关[24-26]。POF 又称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指女性在 40 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异常、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生育力降低或不孕、雌激素水平波动性下降或存在其他疾病表现或风险,如糖尿病、复发性流产、骨质疏松等。POF 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代谢因素等有关[1, 27-28]。目前认为 POF 具有较强的遗传异质性,染色体异常和单个基因缺陷均可导致,而特定基因的突变为至关重要的病因[27],许多研究都致力于寻找与 POF 有关的基因[3-5]。雌激素具有刺激促性腺激素分泌、调节卵泡生成的生理作用[8],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结合是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ER 有 α 和 β 2 种亚型,ER-α 广泛表达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上,而 ER-β 主要表达于卵巢表面,其表达异常会影响原始卵泡的大小与卵泡的募集率。ER-α 由 ESR1 基因编码,该基因位于 6q25 染色体上,被认为可能与 POF 的发生有关[9]。ESR1 基因内含子 1 多态性常见于 PvuⅡ(−397 T/C,rs2234693,NM_000125.3:c.453-397 T>C)和 XbaⅠ(−351 A/G,rs9340799,NM_000125.3:c.453-351A>G)2 个位点[10-11]。既往研究提示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可能与 POF 有关[18],但也有一部分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果[16-17],针对这一问题尚无明确结论。此前有 meta 分析提示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多态性与 POF 风险升高有关,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风险升高无关,但该研究仅纳入了 3 篇文献,可信度较低[29]。本研究纳入了 2021 年 2 月以前发表的 6 篇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了 meta 分析,结果提示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均与 POF 无关。此外,本研究依据亚洲血统和高加索血统进行了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洲人和高加索人中,仍未发现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的相关性。
本研究系统地检索了所有与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XbaⅠ多态性和 POF 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于语言限制,检索以中文和英文文献为主,但仍涵盖了大部分研究,具有一定说服力。除主要结果外,本研究有 2 点值得说明:其一,Q 检验和 I2 值显示在大部分模型(含亚组)的分析中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除 ESR1 基因内含子 1 XbaⅠ多态性 AA vs. GG 模型的 meta 分析外,逐篇删除纳入的文献后异质性并无明显降低,说明异质性并不来源于其中某一篇文献。不同遗传背景人群的差异、样本选择和环境暴露的差异可能是研究异质性的主要来源。为了减少异质性带来的不良影响,当异质性较明显(P<0.10,I2>50%)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其二,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10 篇,未进行发表偏倚评估,无法判断纳入的原始文献是否存在可影响 meta 分析结果的发表偏倚。
本 meta 分析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数有限,总体样本量较少,且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有限,NOS 评分为 8 颗星的文献仅有 2 篇,这可能会降低结论的可信度。其次,纳入的原始文献中并无患者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相关的信息,如吸烟史、营养状况等。尽管各文献均声明病例组和对照组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无差异,但仍不能排除潜在的风险因素与 POF 有关,故本研究的结果存在干扰因素。此外,本研究纳入的原始文献中 POF 诊断标准存在差异,目前临床上 POF 的诊断标准包括原发闭经或连续 4 个月的继发闭经、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40 U/L、雌激素水平减少[30]。但纳入的研究中继发性闭经的标准不一,POF 的诊断标准不同可能会影响 meta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这些均提示本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验证,未来针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应注重综合分析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如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并统一 POF 的诊断标准,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可为这一问题提供关键的证据。
综上所述,本 meta 分析未发现 ESR1 基因内含子 1 PvuⅡ和 XbaⅠ多态性与 POF 相关。未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需围绕 2 个方面进行,一方面需要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原始研究来提供更新的证据;另一方面,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其他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