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介绍了“华西-镇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讨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下各界人士开展医疗精准扶贫工作的模式,通过在线在位并重的帮扶,将对口帮扶举措与镇雄当地实际深度融合,切实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辐射下沉至镇雄,以做强镇雄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再逐步带动全县形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云南镇雄医疗卫生共同体”跨区域医疗联合体,践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的实践,为各民主党派到基层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引用本文: 刘琴, 王淼, 廖志林, 杨蔚波, 刘蕙中, 李正赤, 黄勇. 医疗精准扶贫“华西-镇雄模式”的探索. 华西医学, 2020, 35(2): 210-214. doi: 10.7507/1002-0179.201910055 复制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医疗卫生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2]。在这项伟大工程中,统一战线下各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应该积极投身其中,作出应有的贡献[3-5]。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是全国公立医院中第一个独立成立统战部的单位,如何组织统一战线人士参加医疗精准扶贫,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在全国还少有相关报道。华西医院由党委领导、农工民主党华西支部主导、其他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专家积极参加的“华西同心行动,华西-云南镇雄医疗精准扶贫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这种模式通过在线在位并重的帮扶,派驻华西医院学科主任,提高镇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6],填补学科空白,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切实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不定期选派华西医院管理者或学术带头人,开展管理主题或学科建设讲座,使镇雄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陈竺院士的高度肯定和赞扬[7]。
1 云南镇雄医疗卫生现状
1.1 人口大县,贫困面广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北麓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是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县无坝区,只有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镇雄县全县国土面积为 3 696 km2,有彝、苗等 17 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 168 万,是云南省的人口第一大县。截止到 2019 年 11 月,镇雄县全县已有 31.767 2 万人脱贫,现有未脱贫人口 23.238 9 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1 660 万人)的 1.4%,占云南省贫困人口(181 万人)的 12.8%,占昭通市贫困人口(58.83 万人)的 39.5%,是云南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级贫困县。
1.2 医疗资源匮乏
截至 2019 年底,镇雄县卫生健康系统有人员编制 1 999 名,有在职职工 3 423 人(编制 1 840 人,非编制 1 583 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3 263 人(编制 1 790 人,非编制 1 473 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60 人;医疗机构有病床数 4 791 张(公立医院 2 260 张,民营医院 2 531 张);按总人口 170 万人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92 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 2.82 张;全县共有执业医师 1 229 人,执业助理医师 385 人,注册护士 2 564 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 12 人,副高级职称 105 人,中级职称 383 人。医疗资源匮乏,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率高。
2 “华西-镇雄模式”的顶层设计
“华西-镇雄模式”的顶层设计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8]。
2.1 一种同心同行的帮扶模式
华西-镇雄医疗精准扶贫工作由华西医院党委统一领导,农工民主党华西支部牵头主导,其他民主党派、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知联会)积极参加,各方同心同行、统一行动,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对口帮扶精准扶贫任务。
2.2 一套协同整合的帮扶方案
华西医院将医疗卫生共同体(医共体)的理念和方式引入镇雄,由华西医院牵头,整合华西医学中心各个成员单位的力量,充分发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在各自医学领域的优势,对镇雄县开展组团式帮扶。
2.3 一份久久为功的帮扶计划
华西医院通过探索实践、完善固化、形成常态的循序渐进过程,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帮扶计划:每天有镇雄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每周有线上医教互动,每月有专家赴镇雄上班,每年有镇雄县医学学术活动。
2.4 一组在线在位的帮扶载体
在线:借助华西远程医学平台,华西医院于 2017 年开通华西-镇雄在线协同业务,目前已形成远程疑难会诊和远程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在位:华西医院在镇雄设立“中国农工民主党华西专家医疗扶贫镇雄工作站”,抓重点学科提高水平;与镇雄医务人员建立长期师徒关系,接收“团队对团队”专项来院培训,通过在华西医院进修学习,抓重点技术培养人才。
3 “华西-镇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制定镇雄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类型,可将医联体划分为 3 种类型,即综合性医联体、专科型医联体、混合型医联体[9]。作为华西医院首个跨省综合紧密型医联体(属于综合性医联体),“华西-镇雄模式”立足“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原则,华西医院通过多次调研,为镇雄县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意见。
在县政府牵头制定的镇雄县医疗卫生发展规划中,以“华西医院+镇雄医共体”来构建“华西医院-镇雄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分级协同的医疗服务体系。华西医院的目标是未来 5 年内帮助镇雄县培养 500 名医务人员;使镇雄县人民医院的三级学科力争未来 5 年内建成 1~2 个省级重点学科,并帮助其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3.2 建立农工党华西专家工作站
镇雄县人民医院挂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分享华西品牌,并在医院三级学科建立农工党华西专家工作站。2018 年 9 月 5 日,华西医院举行了对口帮扶云南省镇雄县人民医院启动仪式暨“中国农工民主党华西专家医疗扶贫工作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揭牌仪式。
根据镇雄多发常见病的实际需求,农工民主党华西支部在镇雄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包括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消化科、心内科、肿瘤科 7 个专家工作站,农工党员专家担任站长,所设工作站在华西医院没有农工党员的,由华西医院相应的共产党支部派共产党员或其他民主党派专家担任。
工作站站长与镇雄县人民医院对口专科负责人密切联系,帮助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对口专科的水平;站长每年至少到镇雄 2 次,在位开展帮扶工作。2018 年 9 月以来,7 名专家工作站站长(6 名农工党员、1 名共产党员)已全部到位履职。
以 ICU 华西专家工作站为例,经过站长的帮助,镇雄县人民医院 ICU 病房从无到有,实现科室建立、人才培养、医疗开展的零突破,截至 2019 年 8 月,镇雄县人民医院 ICU 病房收治危重患者 200 多名,大大减少了死亡的风险,直接提升了镇雄县人民医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
3.3 在位帮扶,华西专家走下去,镇雄同道请上来
“华西专家走下去”即让患者在镇雄就获得华西医院专家的服务。2018 年,到镇雄工作的专家主要是农工党员,2019 年,华西医院将专家队伍扩大,全院各民主党派及知联会成员也积极参加到帮扶工作中来;各民主党派专家自愿报名,医院统一对 30 多位专家进行了全年的统筹排班,以保证每周有华西医院专家到镇雄在位工作。
截止到 2019 年 8 月,华西医院已经有 67 位专家按计划到镇雄县人民医院在位工作,门诊诊治患者 1 758 人次,进行查房指导、手术示教、教学门诊等 112 例,指导镇雄县人民医院开展疑难手术 5 例,开展学术小讲座 25 次,培训医护人员 1 650 人;其中华西医院知联会副会长、致公党华西支部负责人分别指导镇雄县人民医院开展了突破性的新技术。
“镇雄同道请上来”,即建立长期师徒关系,通过进修参观等方式为镇雄定向精准培养本土人才。7 名专家工作站站长与镇雄县人民医院对口科室形成师徒结对的帮扶模式,镇雄县人民医院选出的重点培养对象为徒弟,目前有徒弟 14 人;华西医院还专门为徒弟开放每年不少于半个月的免费进修学习。
除专家工作站师徒外,华西医院根据镇雄实际需求,打造以提升专项技术为目标的“团队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诊疗技术为核心,由镇雄县人民医院遴选医、护、技一体化的团队,来华西医院相关科室进行为期 3~6 个月的“团队对团队”专项培训,确保这支队伍回镇雄后能独立开展此项技术,带动学科发展。截至 2019 年 8 月,华西医院已免费接收镇雄县人民医院 28 名医护人员前来进修学习。
3.4 充分使用远程医学网络在线帮扶
医疗信息的互联共享是实现整合医学、促进分工协作的必要条件[10]。为了充分使用远程医学网络进行在线帮扶,2017 年 10 月,华西医院正式将镇雄县人民医院纳入华西远程医学网络覆盖单位,向镇雄县人民医院提供实时互动、多途径的远程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通过开展在线实时互动教学讲座、移动云课堂、教学视频点播库,以临床适宜性技术培训为导向,分层分级辐射镇雄县医疗机构[11]。
截至 2019 年 8 月,华西医院已对镇雄县人民医院完成远程会诊 319 例,教学 92 次,镇雄县人民医院共有 1 457 人次接受远程教学。通过远程会诊,镇雄患者直接通过网络转诊转入华西医院住院治疗,助推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落实。
3.5 点面结合,组织大型义诊和学术活动
华西医院有计划地每年在镇雄组织一次大型义诊活动和一次学术活动,以提升镇雄人民群众和周边各县医疗界同道的获得感,提升“华西-镇雄模式”的影响力。
2018 年 9 月 5 日—6 日、2019 年 3 月 18 日—19 日、2019 年 7 月 12 日—14 日,“华西-镇雄模式”组织了 3 次大规模的“华西同心行动”专家团赴镇雄开展大型义诊,来自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及知联会的专家,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党中央、四川省委员会、成都市委员会的领导亲临现场指导;3 次服务团总人数超过 100 人,其中临床一线专家超过 60 人次,3 次活动共看门诊患者超过 2 000 人次,举办 7 个小型学术讲座培训医护人员 280 多人。
与“华西同心行动”同行的还有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快车”5 名博士和“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小分队”6 名医学生,他们到镇雄后,根据资质和能力,开展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急救培训等工作,还和当地医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中学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2019 年 7 月 13 日,华西医院知联会会长王坤杰教授在镇雄县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镜缘论道—泌尿外科微创诊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巡讲华西镇雄对口帮扶专场”,组织 9 名泌尿外科专家(其中 4 名来自华西医院,2 名来自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 名来自昆明市延安医院,1 名来自昭通市人民医院,1 名来自镇雄县人民医院),为 126 名镇雄县人民医院及昭通地区其他县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护士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学术活动和泌尿外科微创技能的免费培训。
4 “华西-镇雄模式”的总结和讨论
“华西-镇雄模式”从 2017 年动议签约、2018 年调研规划、2019 年探索实践,到目前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各种成果正在动态呈现,各种数据正在持续更新之中。华西医院围绕医疗业务、运营管理、科研协同三大方面,着力打造“三个结合”。
一是深化合作办医,实现精准扶贫与医联体建设相结合。努力构建“华西医院-镇雄县人民医院-镇雄县乡镇卫生院”的分级协同医疗服务联盟体系,在医疗技术、双向转诊、医院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协作,使镇雄的老百姓“足不出县”即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是深化协同业务,实现在线与在位相结合。通过进修学习、学术讲座、远程医学教育、远程三方疑难病例会诊、远程会诊网络转诊、网络门诊、联合查房等方式,实现信息互联、业务互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镇雄县人民医院也有高水平优质医生。
三是实现专家工作站与团队项目制进修相结合。华西专家医疗扶贫镇雄工作站正式启动,标志着农工民主党将充分发挥在医药卫生领域的界别优势,促进华西医院和镇雄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精准“输血”促“造血”。通过派驻华西医院学科主任,提高镇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填补学科空白,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切实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不定期选派华西医院管理者或学术带头人,开展管理主题或学科建设讲座,全面提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华西-镇雄”健康扶贫工作。
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医联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12]。卫生规划应与当地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在对经济及社会规划发展格局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应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质量[13]。人力资源是卫生系统中最关键的因素,常被称为“第一资源”或“关键资源”[14]。建议当地政府在做好卫生规划的同时,从多方面鼓励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县政府牵头成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金,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注资,确保为人才引进培养,同时设立相关项目专项资金以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5 结语
华西医院秉承“让西部百姓就近获取优质医疗服务”的理念[15],聚焦医疗服务、人才培养、临床研究、运营管理等帮扶重点,以精准“输血”促“造血”,全力帮助镇雄县人民医院填补空白学科空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帮助镇雄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打造一支成熟、专业、带不走的华西优质医疗队伍。以做强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再逐步带动全县形成“华西医院+云南镇雄医共体”跨区域医联体,打造具有“镇彝威”革命老区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利于帮助镇雄县建设覆盖全县的县域医共体,惠及当地百姓,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医疗卫生精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着力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现人民群众“病有所医”[2]。在这项伟大工程中,统一战线下各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应该积极投身其中,作出应有的贡献[3-5]。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是全国公立医院中第一个独立成立统战部的单位,如何组织统一战线人士参加医疗精准扶贫,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在全国还少有相关报道。华西医院由党委领导、农工民主党华西支部主导、其他民主党派和党外知识分子专家积极参加的“华西同心行动,华西-云南镇雄医疗精准扶贫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这种模式通过在线在位并重的帮扶,派驻华西医院学科主任,提高镇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6],填补学科空白,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切实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不定期选派华西医院管理者或学术带头人,开展管理主题或学科建设讲座,使镇雄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陈竺院士的高度肯定和赞扬[7]。
1 云南镇雄医疗卫生现状
1.1 人口大县,贫困面广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北麓的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是革命老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全县无坝区,只有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镇雄县全县国土面积为 3 696 km2,有彝、苗等 17 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 168 万,是云南省的人口第一大县。截止到 2019 年 11 月,镇雄县全县已有 31.767 2 万人脱贫,现有未脱贫人口 23.238 9 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1 660 万人)的 1.4%,占云南省贫困人口(181 万人)的 12.8%,占昭通市贫困人口(58.83 万人)的 39.5%,是云南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级贫困县。
1.2 医疗资源匮乏
截至 2019 年底,镇雄县卫生健康系统有人员编制 1 999 名,有在职职工 3 423 人(编制 1 840 人,非编制 1 583 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3 263 人(编制 1 790 人,非编制 1 473 人),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60 人;医疗机构有病床数 4 791 张(公立医院 2 260 张,民营医院 2 531 张);按总人口 170 万人计算,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1.92 人,每千人拥有病床数 2.82 张;全县共有执业医师 1 229 人,执业助理医师 385 人,注册护士 2 564 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 12 人,副高级职称 105 人,中级职称 383 人。医疗资源匮乏,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率高。
2 “华西-镇雄模式”的顶层设计
“华西-镇雄模式”的顶层设计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8]。
2.1 一种同心同行的帮扶模式
华西-镇雄医疗精准扶贫工作由华西医院党委统一领导,农工民主党华西支部牵头主导,其他民主党派、党外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知联会)积极参加,各方同心同行、统一行动,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对口帮扶精准扶贫任务。
2.2 一套协同整合的帮扶方案
华西医院将医疗卫生共同体(医共体)的理念和方式引入镇雄,由华西医院牵头,整合华西医学中心各个成员单位的力量,充分发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在各自医学领域的优势,对镇雄县开展组团式帮扶。
2.3 一份久久为功的帮扶计划
华西医院通过探索实践、完善固化、形成常态的循序渐进过程,形成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帮扶计划:每天有镇雄医务人员来院进修学习,每周有线上医教互动,每月有专家赴镇雄上班,每年有镇雄县医学学术活动。
2.4 一组在线在位的帮扶载体
在线:借助华西远程医学平台,华西医院于 2017 年开通华西-镇雄在线协同业务,目前已形成远程疑难会诊和远程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在位:华西医院在镇雄设立“中国农工民主党华西专家医疗扶贫镇雄工作站”,抓重点学科提高水平;与镇雄医务人员建立长期师徒关系,接收“团队对团队”专项来院培训,通过在华西医院进修学习,抓重点技术培养人才。
3 “华西-镇雄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制定镇雄医疗卫生发展规划
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类型,可将医联体划分为 3 种类型,即综合性医联体、专科型医联体、混合型医联体[9]。作为华西医院首个跨省综合紧密型医联体(属于综合性医联体),“华西-镇雄模式”立足“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原则,华西医院通过多次调研,为镇雄县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意见。
在县政府牵头制定的镇雄县医疗卫生发展规划中,以“华西医院+镇雄医共体”来构建“华西医院-镇雄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分级协同的医疗服务体系。华西医院的目标是未来 5 年内帮助镇雄县培养 500 名医务人员;使镇雄县人民医院的三级学科力争未来 5 年内建成 1~2 个省级重点学科,并帮助其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3.2 建立农工党华西专家工作站
镇雄县人民医院挂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分享华西品牌,并在医院三级学科建立农工党华西专家工作站。2018 年 9 月 5 日,华西医院举行了对口帮扶云南省镇雄县人民医院启动仪式暨“中国农工民主党华西专家医疗扶贫工作站”“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区域联盟中心医院”揭牌仪式。
根据镇雄多发常见病的实际需求,农工民主党华西支部在镇雄县人民医院建立了包括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消化科、心内科、肿瘤科 7 个专家工作站,农工党员专家担任站长,所设工作站在华西医院没有农工党员的,由华西医院相应的共产党支部派共产党员或其他民主党派专家担任。
工作站站长与镇雄县人民医院对口专科负责人密切联系,帮助规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对口专科的水平;站长每年至少到镇雄 2 次,在位开展帮扶工作。2018 年 9 月以来,7 名专家工作站站长(6 名农工党员、1 名共产党员)已全部到位履职。
以 ICU 华西专家工作站为例,经过站长的帮助,镇雄县人民医院 ICU 病房从无到有,实现科室建立、人才培养、医疗开展的零突破,截至 2019 年 8 月,镇雄县人民医院 ICU 病房收治危重患者 200 多名,大大减少了死亡的风险,直接提升了镇雄县人民医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
3.3 在位帮扶,华西专家走下去,镇雄同道请上来
“华西专家走下去”即让患者在镇雄就获得华西医院专家的服务。2018 年,到镇雄工作的专家主要是农工党员,2019 年,华西医院将专家队伍扩大,全院各民主党派及知联会成员也积极参加到帮扶工作中来;各民主党派专家自愿报名,医院统一对 30 多位专家进行了全年的统筹排班,以保证每周有华西医院专家到镇雄在位工作。
截止到 2019 年 8 月,华西医院已经有 67 位专家按计划到镇雄县人民医院在位工作,门诊诊治患者 1 758 人次,进行查房指导、手术示教、教学门诊等 112 例,指导镇雄县人民医院开展疑难手术 5 例,开展学术小讲座 25 次,培训医护人员 1 650 人;其中华西医院知联会副会长、致公党华西支部负责人分别指导镇雄县人民医院开展了突破性的新技术。
“镇雄同道请上来”,即建立长期师徒关系,通过进修参观等方式为镇雄定向精准培养本土人才。7 名专家工作站站长与镇雄县人民医院对口科室形成师徒结对的帮扶模式,镇雄县人民医院选出的重点培养对象为徒弟,目前有徒弟 14 人;华西医院还专门为徒弟开放每年不少于半个月的免费进修学习。
除专家工作站师徒外,华西医院根据镇雄实际需求,打造以提升专项技术为目标的“团队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诊疗技术为核心,由镇雄县人民医院遴选医、护、技一体化的团队,来华西医院相关科室进行为期 3~6 个月的“团队对团队”专项培训,确保这支队伍回镇雄后能独立开展此项技术,带动学科发展。截至 2019 年 8 月,华西医院已免费接收镇雄县人民医院 28 名医护人员前来进修学习。
3.4 充分使用远程医学网络在线帮扶
医疗信息的互联共享是实现整合医学、促进分工协作的必要条件[10]。为了充分使用远程医学网络进行在线帮扶,2017 年 10 月,华西医院正式将镇雄县人民医院纳入华西远程医学网络覆盖单位,向镇雄县人民医院提供实时互动、多途径的远程会诊和转诊绿色通道;通过开展在线实时互动教学讲座、移动云课堂、教学视频点播库,以临床适宜性技术培训为导向,分层分级辐射镇雄县医疗机构[11]。
截至 2019 年 8 月,华西医院已对镇雄县人民医院完成远程会诊 319 例,教学 92 次,镇雄县人民医院共有 1 457 人次接受远程教学。通过远程会诊,镇雄患者直接通过网络转诊转入华西医院住院治疗,助推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落实。
3.5 点面结合,组织大型义诊和学术活动
华西医院有计划地每年在镇雄组织一次大型义诊活动和一次学术活动,以提升镇雄人民群众和周边各县医疗界同道的获得感,提升“华西-镇雄模式”的影响力。
2018 年 9 月 5 日—6 日、2019 年 3 月 18 日—19 日、2019 年 7 月 12 日—14 日,“华西-镇雄模式”组织了 3 次大规模的“华西同心行动”专家团赴镇雄开展大型义诊,来自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及知联会的专家,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党中央、四川省委员会、成都市委员会的领导亲临现场指导;3 次服务团总人数超过 100 人,其中临床一线专家超过 60 人次,3 次活动共看门诊患者超过 2 000 人次,举办 7 个小型学术讲座培训医护人员 280 多人。
与“华西同心行动”同行的还有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快车”5 名博士和“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小分队”6 名医学生,他们到镇雄后,根据资质和能力,开展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急救培训等工作,还和当地医疗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中学学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2019 年 7 月 13 日,华西医院知联会会长王坤杰教授在镇雄县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镜缘论道—泌尿外科微创诊疗技术规范化培训巡讲华西镇雄对口帮扶专场”,组织 9 名泌尿外科专家(其中 4 名来自华西医院,2 名来自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 名来自昆明市延安医院,1 名来自昭通市人民医院,1 名来自镇雄县人民医院),为 126 名镇雄县人民医院及昭通地区其他县人民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护士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学术活动和泌尿外科微创技能的免费培训。
4 “华西-镇雄模式”的总结和讨论
“华西-镇雄模式”从 2017 年动议签约、2018 年调研规划、2019 年探索实践,到目前已初具规模、初见成效,各种成果正在动态呈现,各种数据正在持续更新之中。华西医院围绕医疗业务、运营管理、科研协同三大方面,着力打造“三个结合”。
一是深化合作办医,实现精准扶贫与医联体建设相结合。努力构建“华西医院-镇雄县人民医院-镇雄县乡镇卫生院”的分级协同医疗服务联盟体系,在医疗技术、双向转诊、医院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协作,使镇雄的老百姓“足不出县”即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是深化协同业务,实现在线与在位相结合。通过进修学习、学术讲座、远程医学教育、远程三方疑难病例会诊、远程会诊网络转诊、网络门诊、联合查房等方式,实现信息互联、业务互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镇雄县人民医院也有高水平优质医生。
三是实现专家工作站与团队项目制进修相结合。华西专家医疗扶贫镇雄工作站正式启动,标志着农工民主党将充分发挥在医药卫生领域的界别优势,促进华西医院和镇雄建立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精准“输血”促“造血”。通过派驻华西医院学科主任,提高镇雄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填补学科空白,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切实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同时不定期选派华西医院管理者或学术带头人,开展管理主题或学科建设讲座,全面提升医院学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华西-镇雄”健康扶贫工作。
政府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是医联体进一步发展的关键[12]。卫生规划应与当地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在对经济及社会规划发展格局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应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强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质量[13]。人力资源是卫生系统中最关键的因素,常被称为“第一资源”或“关键资源”[14]。建议当地政府在做好卫生规划的同时,从多方面鼓励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县政府牵头成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金,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注资,确保为人才引进培养,同时设立相关项目专项资金以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5 结语
华西医院秉承“让西部百姓就近获取优质医疗服务”的理念[15],聚焦医疗服务、人才培养、临床研究、运营管理等帮扶重点,以精准“输血”促“造血”,全力帮助镇雄县人民医院填补空白学科空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帮助镇雄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打造一支成熟、专业、带不走的华西优质医疗队伍。以做强县人民医院为龙头,再逐步带动全县形成“华西医院+云南镇雄医共体”跨区域医联体,打造具有“镇彝威”革命老区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利于帮助镇雄县建设覆盖全县的县域医共体,惠及当地百姓,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