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凯, 王永才, 黄秋, 王红川, 蒋俊威. 富血小板血浆对关节镜下全层肩袖撕裂修补术疗效影响的 meta 分析. 华西医学, 2020, 35(10): 1212-1218. doi: 10.7507/1002-0179.201910015 复制
肩袖损伤是成人肩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多伴随有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随着关节镜技术的进步、锚钉技术的成熟、手术器械的创新,关节镜下行肩袖修复手术是目前重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单排固定、双排固定以及缝合桥固定等。尽管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仍有 9%~12% 的患者术后出现再撕裂[1]。如何降低再撕裂率仍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一种自体全血经离心、分离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可有效提高组织再生和愈合能力[2]。理论上使用 PRP 可降低肩袖修补术后的再撕裂率,但 PRP 用于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仍不明确[3]。既往关于 PRP 治疗肩袖损伤的 meta 分析[4]对 14 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PRP 虽可降低再撕裂率,但对术后功能、疼痛无明显改善。但该 meta 分析包括全层撕裂、部分撕裂的患者,其使用的 PRP 包括纯 PRP、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富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含有较多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对肩关节镜下应用纯 PRP 治疗全层肩袖撕裂修复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行 meta 分析,并分析其对短期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 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发表、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种限定为中、英文;② 研究对象:肩关节镜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的患者,随访时间 12 个月以上;③ 干预措施:试验组使用 PRP,对照组使用安慰剂;④ 结局指标:短期及中期再撕裂率、短期及中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短期及中期美国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或并发症报道(需至少报告以上 1 个结果)。
1.1.2 排除标准
① 动物模型研究、指南、个案报道、综述或专家意见;② 结局指标不包含上述任何一种。
1.2 检索策略
按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 2020 年 9 月。检索文种限定中、英文。中文检索词包括“富血小板血浆”“肩袖”“冈上肌”“血浆”。英文文献的检索词包括“platelet-rich plasma”“rotator cuff”“supraspinatus”。以 CNKI 为例,检索方式为:(富血小板血浆 or 血浆)and(肩袖 or 冈上肌)。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由 2 名研究人员根据 PICOS 策略[5]独立阅读文献题目并提取有效信息,初步检索符合要求后,再进一步仔细阅读文章摘要和全文。对于有分歧的文献则进行讨论并请第 3 名研究员参与评议。根据 Han 等[6]的研究,使用 PRP 治疗肩袖损伤时间术后 12 个月内均为短期随访,而使用 PRP 治疗肩袖损伤时间≥24 个月可获得强度更佳的肩袖,将术后≥24 个月称为中期随访。提取的资料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作者、发表日期、样本量、固定方式、年龄、评价方法、随访时间;② 纳入研究的结果:短期随访和中期随访的再撕裂率、功能评分、疼痛及并发症发生。为了获得更详细的资料,必要时和作者联系。
1.4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① 随机分配方法是否正确;② 是否采用分配方案隐匿;③ 盲法是否正确;④ 结果数据是否完整;⑤ 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结果;⑥ 是否存在其他偏倚。针对每篇文献,对上述 6 条作出“是”(低偏倚)、“否”(高偏倚)和“不清楚”(缺乏相关信息或偏倚情况不确定)的判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 RevMan 5.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 95%CI 分析。对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0),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I2<25% 认为异质性较低,25%≤I2<50% 认为异质性适中,I2≥50% 则认为异质性较高。当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0 或 I2≥50%)时尽可能找出异质性来源,对仍然无法消除异质性但具有临床一致性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否则采用描述性分析。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文献 504 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 9 篇文献[7-15](图 1)。

*具体包括:CNKI(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9 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其中 8 篇英文文献[7-10, 12-15],1 篇中文文献[11],发表年代为 2011 年—2017 年;包括 610 例患者,其中 PRP 组 305 例,对照组 305 例。纳入研究的一般资料见表1。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9 篇文献[7-15]的质量评价见表2。其中 6 篇文献[8, 10-11, 13-15]采用随机数字表,6 篇文献[8-10, 13-15]采用双盲。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短期指标
① 短期再撕裂率。纳入的 5 项研究[8-11, 14]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9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短期再撕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9,95%CI(0.13,0.65),P=0.003]。见图 2。

② 短期 UCLA 评分。纳入的 6 项研究[7-11, 13]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6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短期 UCL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5,95%CI(0.14,0.56),P=0.000 9]。见图 3。

③ 短期 VAS 评分。纳入的 5 项研究[8-11, 13]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9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短期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9,95%CI(−0.51,−0.07),P=0.009]。见图 4。

2.4.2 中期指标
① 中期再撕裂率。纳入的 3 项研究[7, 12, 15]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3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中期再撕裂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8,95%CI(0.48,1.63),P=0.69]。见图 5。

② 中期 UCLA 评分。纳入的 2 项研究[7, 13]间异质性较低(I2=19%,P=0.2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中期 UCL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7,95%CI(0.53,1.21),P<0.000 01]。见图 6。

③ 中期 VAS 评分。纳入的 2 项研究[9, 13]间异质性较低(I2=24%,P=0.2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中期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5,95%CI(−0.66,−0.03),P=0.03]。见图 7。

2.4.3 并发症发生率
4 项研究[7, 9, 11-12]的结果中分析了并发症发生情况(表3)。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5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PRP 组与对照组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0,95%CI(0.78,2.54),P=0.26]。见图 8。


3 讨论
对于肩袖损伤,如何降低术后再撕裂率、提高肩关节功能仍是运动医学医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PRP 由于含有大量促进组织修复的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引起了众多医师和研究人员的注意。有研究指出,肩袖损伤的疗效与肩袖损伤是否为全层撕裂有关[15]。Han 等[6]指出,若研究对象包含部分肩袖损伤及全层撕裂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临床结果。另外,目前可依据 Ehrenfest 分类[16]将 PRP 分为纯 PRP、富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以及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 4 类,不同类型所含血小板浓度以及释放的生长因子浓度均不同,这导致了 PRP 的修复效果不一致。考虑肩袖损伤类型和 PRP 类型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本研究对肩关节镜下应用纯 PRP 治疗全层肩袖撕裂修复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行 meta 分析,以期更准确地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 meta 分析结果显示,PRP 可降低全层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短期再撕裂率(RR=0.29,P=0.003)。肩袖愈合需要经历炎症期、扩增期及重塑期 3 个时期,其 3 期受到各种生长因子的调节。PRP 激活后可形成天然的富含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支架,这样可有效负载细胞,更利于肩袖的腱骨愈合,降低术后短期的再撕裂率。刘宇等[17]也指出,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年龄、撕裂大小、脂肪浸润情况、有无合并盂肱关节炎等的前提下,正确应用手术技术,合理的术后康复锻炼方案,再加上 PRP 的辅助治疗,可降低其短期再撕裂的发生。与 Charles 等的[2]结果所不同的是,本次 meta 分析中 PRP 组中期再撕裂率无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其再愈合强度无明显增强有一定关系。今后可通过改良 PRP 的制作和储存技术等,来提高肩袖修复术后的愈合强度,以期达到临床结果与理论一致。
本研究的短期及中期功能评分显示 PRP 组的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这也提示使用 RPR 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与 Han 等[6]的结果类似,与孙程等[4]的 meta 结果不同。PRP 能够通过释放蛋白酶激活受体-4 减轻疼痛[11],这可能是 PRP 组术后短期及中期功能更佳的原因。孙程等[4]的 meta 分析包括全层撕裂、部分撕裂的患者,其使用的 PRP 包括纯 PRP、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富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含有较多影响因素,这可能是与本 meta 分析得到不同结果的原因。
疼痛缓解也是评估临床疗效的一个常用指标。Pandey 等[13]的研究指出,PRP 具有缓解疼痛作用,只要剂量合适,其可有效缓解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 PRP 组短期及中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与 Martinelli 等[18]的结果不同。术后只有轻度的疼痛则利于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关节僵硬发生的风险。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董佩龙等[11]的结果类似,提示应用 PRP 修复全层肩袖损伤对临床疗效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纳入文献并未详细描述其 PRP 的制备及制剂类型,故本 meta 分析均可能存在潜在比较误差风险。另外,纳入的各项研究的失访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文中无具体描述,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PRP 可降低全层肩袖撕裂修复术后早期再撕裂率,改善术后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可考虑应用 PRP 提高全层肩袖撕裂修复术后的临床疗效。
肩袖损伤是成人肩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多伴随有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随着关节镜技术的进步、锚钉技术的成熟、手术器械的创新,关节镜下行肩袖修复手术是目前重要的治疗手段,包括单排固定、双排固定以及缝合桥固定等。尽管手术技术不断进步,但仍有 9%~12% 的患者术后出现再撕裂[1]。如何降低再撕裂率仍是临床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一种自体全血经离心、分离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可有效提高组织再生和愈合能力[2]。理论上使用 PRP 可降低肩袖修补术后的再撕裂率,但 PRP 用于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仍不明确[3]。既往关于 PRP 治疗肩袖损伤的 meta 分析[4]对 14 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PRP 虽可降低再撕裂率,但对术后功能、疼痛无明显改善。但该 meta 分析包括全层撕裂、部分撕裂的患者,其使用的 PRP 包括纯 PRP、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富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含有较多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对肩关节镜下应用纯 PRP 治疗全层肩袖撕裂修复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行 meta 分析,并分析其对短期及中期临床疗效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 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发表、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种限定为中、英文;② 研究对象:肩关节镜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的患者,随访时间 12 个月以上;③ 干预措施:试验组使用 PRP,对照组使用安慰剂;④ 结局指标:短期及中期再撕裂率、短期及中期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短期及中期美国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或并发症报道(需至少报告以上 1 个结果)。
1.1.2 排除标准
① 动物模型研究、指南、个案报道、综述或专家意见;② 结局指标不包含上述任何一种。
1.2 检索策略
按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 2020 年 9 月。检索文种限定中、英文。中文检索词包括“富血小板血浆”“肩袖”“冈上肌”“血浆”。英文文献的检索词包括“platelet-rich plasma”“rotator cuff”“supraspinatus”。以 CNKI 为例,检索方式为:(富血小板血浆 or 血浆)and(肩袖 or 冈上肌)。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由 2 名研究人员根据 PICOS 策略[5]独立阅读文献题目并提取有效信息,初步检索符合要求后,再进一步仔细阅读文章摘要和全文。对于有分歧的文献则进行讨论并请第 3 名研究员参与评议。根据 Han 等[6]的研究,使用 PRP 治疗肩袖损伤时间术后 12 个月内均为短期随访,而使用 PRP 治疗肩袖损伤时间≥24 个月可获得强度更佳的肩袖,将术后≥24 个月称为中期随访。提取的资料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作者、发表日期、样本量、固定方式、年龄、评价方法、随访时间;② 纳入研究的结果:短期随访和中期随访的再撕裂率、功能评分、疼痛及并发症发生。为了获得更详细的资料,必要时和作者联系。
1.4 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标准进行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主要包括:① 随机分配方法是否正确;② 是否采用分配方案隐匿;③ 盲法是否正确;④ 结果数据是否完整;⑤ 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结果;⑥ 是否存在其他偏倚。针对每篇文献,对上述 6 条作出“是”(低偏倚)、“否”(高偏倚)和“不清楚”(缺乏相关信息或偏倚情况不确定)的判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 RevMan 5.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及其 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其 95%CI 分析。对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 χ2 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10),同时结合 I2 定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I2<25% 认为异质性较低,25%≤I2<50% 认为异质性适中,I2≥50% 则认为异质性较高。当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0.10 或 I2≥50%)时尽可能找出异质性来源,对仍然无法消除异质性但具有临床一致性的文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否则采用描述性分析。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初检文献 504 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 9 篇文献[7-15](图 1)。

*具体包括:CNKI(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情况
9 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其中 8 篇英文文献[7-10, 12-15],1 篇中文文献[11],发表年代为 2011 年—2017 年;包括 610 例患者,其中 PRP 组 305 例,对照组 305 例。纳入研究的一般资料见表1。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9 篇文献[7-15]的质量评价见表2。其中 6 篇文献[8, 10-11, 13-15]采用随机数字表,6 篇文献[8-10, 13-15]采用双盲。

2.4 Meta 分析结果
2.4.1 短期指标
① 短期再撕裂率。纳入的 5 项研究[8-11, 14]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9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短期再撕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9,95%CI(0.13,0.65),P=0.003]。见图 2。

② 短期 UCLA 评分。纳入的 6 项研究[7-11, 13]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6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短期 UCL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5,95%CI(0.14,0.56),P=0.000 9]。见图 3。

③ 短期 VAS 评分。纳入的 5 项研究[8-11, 13]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99),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短期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9,95%CI(−0.51,−0.07),P=0.009]。见图 4。

2.4.2 中期指标
① 中期再撕裂率。纳入的 3 项研究[7, 12, 15]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3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中期再撕裂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8,95%CI(0.48,1.63),P=0.69]。见图 5。

② 中期 UCLA 评分。纳入的 2 项研究[7, 13]间异质性较低(I2=19%,P=0.2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中期 UCL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87,95%CI(0.53,1.21),P<0.000 01]。见图 6。

③ 中期 VAS 评分。纳入的 2 项研究[9, 13]间异质性较低(I2=24%,P=0.2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RP 组中期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5,95%CI(−0.66,−0.03),P=0.03]。见图 7。

2.4.3 并发症发生率
4 项研究[7, 9, 11-12]的结果中分析了并发症发生情况(表3)。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I2=0%,P=0.57),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PRP 组与对照组在并发症的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40,95%CI(0.78,2.54),P=0.26]。见图 8。


3 讨论
对于肩袖损伤,如何降低术后再撕裂率、提高肩关节功能仍是运动医学医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PRP 由于含有大量促进组织修复的生长因子,包括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引起了众多医师和研究人员的注意。有研究指出,肩袖损伤的疗效与肩袖损伤是否为全层撕裂有关[15]。Han 等[6]指出,若研究对象包含部分肩袖损伤及全层撕裂损伤的患者,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临床结果。另外,目前可依据 Ehrenfest 分类[16]将 PRP 分为纯 PRP、富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以及富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 4 类,不同类型所含血小板浓度以及释放的生长因子浓度均不同,这导致了 PRP 的修复效果不一致。考虑肩袖损伤类型和 PRP 类型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本研究对肩关节镜下应用纯 PRP 治疗全层肩袖撕裂修复术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行 meta 分析,以期更准确地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 meta 分析结果显示,PRP 可降低全层肩袖损伤修复术后短期再撕裂率(RR=0.29,P=0.003)。肩袖愈合需要经历炎症期、扩增期及重塑期 3 个时期,其 3 期受到各种生长因子的调节。PRP 激活后可形成天然的富含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支架,这样可有效负载细胞,更利于肩袖的腱骨愈合,降低术后短期的再撕裂率。刘宇等[17]也指出,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年龄、撕裂大小、脂肪浸润情况、有无合并盂肱关节炎等的前提下,正确应用手术技术,合理的术后康复锻炼方案,再加上 PRP 的辅助治疗,可降低其短期再撕裂的发生。与 Charles 等的[2]结果所不同的是,本次 meta 分析中 PRP 组中期再撕裂率无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其再愈合强度无明显增强有一定关系。今后可通过改良 PRP 的制作和储存技术等,来提高肩袖修复术后的愈合强度,以期达到临床结果与理论一致。
本研究的短期及中期功能评分显示 PRP 组的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这也提示使用 RPR 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与 Han 等[6]的结果类似,与孙程等[4]的 meta 结果不同。PRP 能够通过释放蛋白酶激活受体-4 减轻疼痛[11],这可能是 PRP 组术后短期及中期功能更佳的原因。孙程等[4]的 meta 分析包括全层撕裂、部分撕裂的患者,其使用的 PRP 包括纯 PRP、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富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含有较多影响因素,这可能是与本 meta 分析得到不同结果的原因。
疼痛缓解也是评估临床疗效的一个常用指标。Pandey 等[13]的研究指出,PRP 具有缓解疼痛作用,只要剂量合适,其可有效缓解疼痛。本研究结果显示 PRP 组短期及中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与 Martinelli 等[18]的结果不同。术后只有轻度的疼痛则利于功能锻炼,可有效降低关节僵硬发生的风险。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董佩龙等[11]的结果类似,提示应用 PRP 修复全层肩袖损伤对临床疗效安全性无明显影响。
本文不足之处在于纳入文献并未详细描述其 PRP 的制备及制剂类型,故本 meta 分析均可能存在潜在比较误差风险。另外,纳入的各项研究的失访情况及相应的处理文中无具体描述,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PRP 可降低全层肩袖撕裂修复术后早期再撕裂率,改善术后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可考虑应用 PRP 提高全层肩袖撕裂修复术后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