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睑板腺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目前 MGD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局部使用人工泪液和眼表润滑剂、局部和(或全身)使用具有抗炎作用的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膳食补充 Ω-3 脂肪酸等。近些年来逐渐用于临床的热脉动系统 LipiFlow 可直接对上下眼睑的睑结膜面进行加热,同时从眼睑皮肤面对睑板腺进行脉冲式按摩,由于设计独特,在治疗时可有效避免对角膜及眼球的加热和挤压,大大提高了物理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大量临床研究显示 LipiFlow 治疗 MGD 的效果并不低于持续 3 个月、2 次/d 的传统热敷按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 LipiFlow 在国内的应用还未全面展开,只在部分医院有试验性的应用,该文就 LipiFlow 治疗 MGD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引用本文: 王蓉, 邓应平. 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华西医学, 2018, 33(11): 1415-1419. doi: 10.7507/1002-0179.201809119 复制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的睑板腺异常,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腺体分泌物质和(或)量的改变为特征,从而导致泪膜的变化、眼部刺激感、临床可见的炎症及眼表疾病[1]。MGD 是造成干眼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几乎一半的干眼患者都有 MGD,即使是校正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MGD 和干眼的临床表现仍然密切相关[2],国内的研究显示 85% 以上的干眼都与 MGD 相关[3]。MGD 不仅仅在干眼患者中常见,在整个人群中也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各个研究报道的患病率在 3.5%~70.0%[4],在亚洲人群中尤为常见,约 60% 的亚洲人群患有 MGD,而在白种人中,患病率不足 20%[5]。MGD 的流行和年龄密切相关,在 30 岁以下的亚洲人群中,患病率为 33%,而在 60 岁及以上的亚洲人群中,MGD 的患病率高达 72%[6]。MGD 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有睑板腺的萎缩、腺管上皮的过度肥大及角化,其临床表现与干眼类似,主要包括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干涩、刺痛、流泪、视力波动等,检查可发现泪膜不稳定、眼表炎症等体征。临床上主要针对 MGD 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来改善 MGD 的症状及体征,主要措施包括增强睑板腺分泌功能、提高泪膜稳定性、减轻眼表炎症等。近些年来,睑板腺的物理治疗越来越被临床医师所重视,热脉动系统 LipiFlow(美国 TearScience 公司)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本文现就 LipiFlow 治疗 MGD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MGD 的分类
尽管许多的 MGD 病因和机制仍未明确,但可以知道的是导致睑板低分泌的两种形式的原因分别为瘢痕型和非瘢痕型 MGD[7]。根据定义及病理生理改变,MGD 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高输出状态 MGD,又称为高分泌型 MGD,以前称之为脂溢性 MGD,这种类型的 MGD 在按压睑板时可释放出大量的油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睑板腺的高分泌,也可能是由于腺管的轻度堵塞造成的。高分泌型的 MGD 通常不伴随明显的炎症,也无明显的睑板腺结构的改变,这些患者通常伴有痤疮和(或)脂溢性皮炎,后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皮脂腺的过度分泌,与高分泌型 MGD 的病理生理机制相符[1, 8]。另一种为低输出状态 MGD,可进一步分为两种亚型,低分泌型 MGD 和阻塞型 MGD,前者多由睑板腺的萎缩导致,无明显腺管的阻塞;后者是最常见的 MGD 类型[7-9],其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腺管上皮的过度肥大及角化,进而导致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低输出状态 MGD 通常伴有结膜炎和前部睑缘炎,但是这些炎症是 MGD 的原因抑或是结果,这一点尚无定论。了解 MGD 的类型及病理生理机制对于指导 MGD 的治疗至关重要。
2 MGD 的诊断
目前,MGD 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临床上主要是从症状、体征、睑板腺形态功能、泪膜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诊断。MGD 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主要包括眼部异物感、刺痛、干涩、烧灼感、视力波动、流泪等,进一步的检查可能发现睑缘肥厚、血管扩张、睑板腺开口处突起,手指按压睑缘可能会挤出混浊的分泌物(低输出状态 MGD 无此表现),眼表的裂隙灯检查可发现泪河浅、结膜炎症等体征。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在因其他原因行眼科检查时发现睑缘及眼表的改变,这些患者称为无症状性 MGD,如果及时对这些患者进行干预,可能延缓甚至阻止其发展为有症状性 MGD 的进程[10]。除了临床表现,常规的用于评估干眼的检查也可用于 MGD 的辅助诊断,比如干眼的问卷[如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干眼问卷调查表、标准干眼症状评估量表(Standard Patient Evaluation of Eye Dryness,SPEED)等]、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等。除此之外,近些年,一些评估睑板腺形态及功能的新兴检查技术逐渐被用于临床[11],包括睑板腺透视成像(可以在体外观察睑板腺的形态,有无萎缩、消失等,并可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眼表面干涉仪(可以检测并分析泪液中的脂质层),共焦显微镜检查(可以检测睑板腺腺泡的密度、大小及形态),泪液蒸发检查(可以实时检测泪液蒸发率及泪膜稳定性),睑板腺分泌功能检测(对睑板腺施加定量的力量,一次观察 5 个睑板腺的分泌情况,并可评分)。明确 MGD 的诊断并评估其严重程度有利于确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3 MGD 的治疗策略
终末腺管阻塞在 MGD 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MGD 的首要治疗目标是疏通睑板腺导管系统,提高睑板腺的分泌功能。目前传统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局部使用眼表润滑剂、热敷及物理治疗(包括睑板按摩、LipiFlow、强脉冲激光、睑板腺导管探通术、睑缘清理扩大术等)[12],局部(或全身)使用具有抗炎作用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局部使用激素,膳食补充 Ω-3 脂肪酸等[12-13]。其中物理治疗是 MGD 的基础治疗,主要针对阻塞型 MGD 和高分泌型 MGD,物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改善或消除导管堵塞,从而使腺体功能得到提高或恢复,由此睑板腺功能更加完善[14]。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型物理治疗被研发并逐步被用于临床。
4 LipiFlow 治疗 MGD
新型的物理治疗设备同样是针对加热和(或)按摩的步骤,目前用于临床的有加热眼罩、电动眼部加热按摩仪、眼睑红外加热眼镜、蒸汽加热眼镜等,这些物理治疗设备对 MGD 均有一定的疗效[15-16]。但是其应用均有一定的限制性,比如有些设备只有加热的作用,没有按摩的功效,所有这些设备几乎都是从眼睑皮肤面开始加热,睑板腺的升温需要层层传导,而且不可避免地对角膜及眼球进行加热,加热和按摩不能同时进行,加热后再按摩睑板腺的温度不能保持等。种种因素限制了这些设备的疗效,但是 LipiFlow 可以避免上述限制,有效地针对睑板腺进行加热,同时避免对眼球的加热,而且加热与按摩同时进行,可有效地促进睑板腺分泌物的排出,缓解 MGD 相关的症状[14]。
4.1 LipiFlow 的介绍
LipiFlow 是美国 TearScience 公司研发的一款治疗 MGD 的设备,它可以同时对上眼睑和下眼睑的睑结膜面进行加热,同时从眼睑皮肤面对睑板腺进行脉冲式按摩。LipiFlow 包括一次性热脉动激活头(含有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的眼罩)和手持式温度压力自动控制装置,前者包含两个部分,即眼睑加热装置和眼杯,眼睑加热装置似巩膜镜片,接触上下睑结膜面,但不与角膜接触,对上下睑结膜面提供可控的由内向外的定向加热,加热温度可控制在 41~43℃,研究表明该温度可有效融化睑板腺分泌物[17-19]。该加热装置在眼球表面呈拱形,避免与角膜接触,近角膜面为隔热材料,且加热装置和角膜表面之间有一定的缝隙,进一步减少了热量向角膜及眼表的传导。眼杯其实是一个柔软、有弹性的气囊,在治疗期间,该气囊间歇性充气膨胀,挤压气囊与加热装置之间的眼睑,避免向眼球施加压力。在治疗前,需要向被治疗眼点两滴局部麻醉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然后将眼睑加热装置放入结膜囊开始治疗,一次治疗需要 12 min。由于眼罩是一次性的,治疗结束后应丢弃。
4.2 LipiFlow 治疗 MGD 的适应证
国内外研究中采用 LipiFlow 治疗 MGD 时病例的纳入标准除了取得知情同意并且可以完成随访的成年人外,主要包括以下 3 点:① 3 个月内有干眼症状,SPEED 评分≥6 分,或 OSDI 评分≥13 分;② 有睑板腺阻塞的证据(下眼睑 15 个腺体的睑板腺分泌物评分≤12 分,或至少有 1 个明显可见的脂栓);③ 有一定数量有功能的睑板腺(睑板腺照相下眼睑睑板腺缺失率≤50%)[14, 20-2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并没有公认的 LipiFlow 治疗 MGD 的适应证,在临床工作中,推荐患者接受 LipiFlow 治疗时,可参考以上 3 点。另有研究发现治疗前 SPEED 评分高的患者在接受单次 LipiFlow 治疗后 SPEED 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同时还发现与女性 MGD 患者相比,男性 MGD 患者治疗后泪膜脂质层厚度明显增加,相应的,其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也得到更大改善,该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前 SPEED 评分较高的患者和男性 MGD 患者可能更容易从 LipiFlow 治疗中获益[23]。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眼部客观体征明显的 MGD 患者,包括泪液量少、角结膜染色明显及泪液高渗透压的患者更易对单次热脉动治疗有较好的反应[24]。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对 LipiFlow 研究的深入,相关专家学者会制定出明确的适应证来指导临床治疗。
4.3 LipiFlow 治疗 MGD 的效果
LipiFlow 治疗 MGD 的效果可以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两个方面的改变来描述,对此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证实单次 LipiFlow 治疗即可减轻患者干眼的症状,改善睑板腺功能及眼表健康状态[25]。
大多数研究采用 SPEED 评分和(或)OSDI 评分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干眼症状。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单次 LipiFlow 治疗 MGD 后患者的干眼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21, 23, 26-27];其中一项研究的随访时间长达 3 年,表明单次 LipiFlow 治疗对 MGD 患者干眼症状的改善(依据 SPEED 评分)持续至少 3 年[27]。有研究将 LipiFlow 治疗与传统的热敷按摩治疗进行对比,发现单次 LipiFlow 治疗对 MGD 患者干眼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持续 2 周睡前的热敷按摩治疗[28]。而另一项研究采用 SANDE 眼部刺激症状评分评价干眼症状,发现单次 LipiFlow 治疗对干眼症状的改善并不优于持续 4 周的 2 次/d 的热敷按摩治疗[23]。
眼表状态及泪膜稳定性是评价 MGD 治疗效果的一大类客观指标,包括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实验、泪液蒸发率、泪膜脂质层厚度等。大量研究显示单次 LipiFlow 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情况、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这种改善可持续至少 1 个月[21, 27, 29-30],在一些研究中甚至可持续 3 个月[22]。另有研究显示单次 LipiFlow 治疗在对泪膜破裂时间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持续 10 d、1 次/d 的手提式 iHeat 热敷按摩仪[17]。但与持续 3 个月、2 次/d 的热敷按摩相比,单次 LipiFlow 治疗在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情况的改善上并无明显优势[31]。一项聚焦于泪液蒸发率的研究显示单次 LipiFlow 治疗后泪液蒸发率显著下降且这种改善可持续至少 3 个月,效果显著优于毛巾热敷组和蒸汽加热眼镜治疗组[32]。在 MGD 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方面,单次 LipiFlow 治疗可以达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该作用可持续至少 6 个月以上[33]。
睑板腺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LipiFlow 治疗的靶点,也是研究关注的热点,通常采用睑板腺挤压(meibomian gland expression,MGE)评分和能分泌油脂的睑板腺开口数量(meibomian gland yielding liquid secretion,MGYLS)评分来评价睑板腺的分泌功能。多项研究均发现单次 LipiFlow 治疗后,MGE 评分和(或)MGYLS 评分可出现显著改善[21, 27, 29, 34-35],这一改善可持续 1 个月~3 年。然而,与传统的热敷按摩相比,单次 LipiFlow 治疗在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方面的优势并不明确[16, 22, 28]。
4.4 LipiFlow 治疗 MGD 的安全性
Lipiflow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角膜及眼球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加热时可以隔绝角膜,使热量不能往角膜和眼球传导,另一方面在脉冲性挤压眼睑时压力不会传向角膜和眼球,这两方面避免了使角膜和眼球因为温度过高或压力过大可能受到的损伤。由于在治疗前使用表面麻醉剂,在治疗时和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并不明显[14]。除此之外,研究报道的 Lipiflow 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轻度的眼部不适感、结膜充血[14]、一过性眼睑红肿[22],但是都不常见,大多数研究并未发现 Lipiflow 在治疗 MGD 的过程中有明显的不良反应[20, 27]。
5 展望
MGD 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可造成明显的不适感,其发病与睑板腺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以改善睑板腺阻塞状态为目的而研发的 Lipiflow 在治疗 MGD 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不低于传统的热敷按摩治疗,但是其治疗过程简便,仅需 1 次 12 min 的治疗即可达到持续 3 个月、2 次/d 的热敷按摩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立 Lipiflow 治疗 MGD 的适应证以规范其应用。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的睑板腺异常,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阻塞和(或)腺体分泌物质和(或)量的改变为特征,从而导致泪膜的变化、眼部刺激感、临床可见的炎症及眼表疾病[1]。MGD 是造成干眼的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几乎一半的干眼患者都有 MGD,即使是校正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MGD 和干眼的临床表现仍然密切相关[2],国内的研究显示 85% 以上的干眼都与 MGD 相关[3]。MGD 不仅仅在干眼患者中常见,在整个人群中也有着较高的患病率,各个研究报道的患病率在 3.5%~70.0%[4],在亚洲人群中尤为常见,约 60% 的亚洲人群患有 MGD,而在白种人中,患病率不足 20%[5]。MGD 的流行和年龄密切相关,在 30 岁以下的亚洲人群中,患病率为 33%,而在 60 岁及以上的亚洲人群中,MGD 的患病率高达 72%[6]。MGD 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有睑板腺的萎缩、腺管上皮的过度肥大及角化,其临床表现与干眼类似,主要包括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干涩、刺痛、流泪、视力波动等,检查可发现泪膜不稳定、眼表炎症等体征。临床上主要针对 MGD 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来改善 MGD 的症状及体征,主要措施包括增强睑板腺分泌功能、提高泪膜稳定性、减轻眼表炎症等。近些年来,睑板腺的物理治疗越来越被临床医师所重视,热脉动系统 LipiFlow(美国 TearScience 公司)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本文现就 LipiFlow 治疗 MGD 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MGD 的分类
尽管许多的 MGD 病因和机制仍未明确,但可以知道的是导致睑板低分泌的两种形式的原因分别为瘢痕型和非瘢痕型 MGD[7]。根据定义及病理生理改变,MGD 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高输出状态 MGD,又称为高分泌型 MGD,以前称之为脂溢性 MGD,这种类型的 MGD 在按压睑板时可释放出大量的油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睑板腺的高分泌,也可能是由于腺管的轻度堵塞造成的。高分泌型的 MGD 通常不伴随明显的炎症,也无明显的睑板腺结构的改变,这些患者通常伴有痤疮和(或)脂溢性皮炎,后者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皮脂腺的过度分泌,与高分泌型 MGD 的病理生理机制相符[1, 8]。另一种为低输出状态 MGD,可进一步分为两种亚型,低分泌型 MGD 和阻塞型 MGD,前者多由睑板腺的萎缩导致,无明显腺管的阻塞;后者是最常见的 MGD 类型[7-9],其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包括腺管上皮的过度肥大及角化,进而导致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低输出状态 MGD 通常伴有结膜炎和前部睑缘炎,但是这些炎症是 MGD 的原因抑或是结果,这一点尚无定论。了解 MGD 的类型及病理生理机制对于指导 MGD 的治疗至关重要。
2 MGD 的诊断
目前,MGD 没有公认的诊断标准,临床上主要是从症状、体征、睑板腺形态功能、泪膜稳定性等方面综合诊断。MGD 患者的症状没有明显的特异性,主要包括眼部异物感、刺痛、干涩、烧灼感、视力波动、流泪等,进一步的检查可能发现睑缘肥厚、血管扩张、睑板腺开口处突起,手指按压睑缘可能会挤出混浊的分泌物(低输出状态 MGD 无此表现),眼表的裂隙灯检查可发现泪河浅、结膜炎症等体征。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在因其他原因行眼科检查时发现睑缘及眼表的改变,这些患者称为无症状性 MGD,如果及时对这些患者进行干预,可能延缓甚至阻止其发展为有症状性 MGD 的进程[10]。除了临床表现,常规的用于评估干眼的检查也可用于 MGD 的辅助诊断,比如干眼的问卷[如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干眼问卷调查表、标准干眼症状评估量表(Standard Patient Evaluation of Eye Dryness,SPEED)等]、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等。除此之外,近些年,一些评估睑板腺形态及功能的新兴检查技术逐渐被用于临床[11],包括睑板腺透视成像(可以在体外观察睑板腺的形态,有无萎缩、消失等,并可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眼表面干涉仪(可以检测并分析泪液中的脂质层),共焦显微镜检查(可以检测睑板腺腺泡的密度、大小及形态),泪液蒸发检查(可以实时检测泪液蒸发率及泪膜稳定性),睑板腺分泌功能检测(对睑板腺施加定量的力量,一次观察 5 个睑板腺的分泌情况,并可评分)。明确 MGD 的诊断并评估其严重程度有利于确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3 MGD 的治疗策略
终末腺管阻塞在 MGD 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 MGD 的首要治疗目标是疏通睑板腺导管系统,提高睑板腺的分泌功能。目前传统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局部使用眼表润滑剂、热敷及物理治疗(包括睑板按摩、LipiFlow、强脉冲激光、睑板腺导管探通术、睑缘清理扩大术等)[12],局部(或全身)使用具有抗炎作用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局部使用激素,膳食补充 Ω-3 脂肪酸等[12-13]。其中物理治疗是 MGD 的基础治疗,主要针对阻塞型 MGD 和高分泌型 MGD,物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改善或消除导管堵塞,从而使腺体功能得到提高或恢复,由此睑板腺功能更加完善[14]。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型物理治疗被研发并逐步被用于临床。
4 LipiFlow 治疗 MGD
新型的物理治疗设备同样是针对加热和(或)按摩的步骤,目前用于临床的有加热眼罩、电动眼部加热按摩仪、眼睑红外加热眼镜、蒸汽加热眼镜等,这些物理治疗设备对 MGD 均有一定的疗效[15-16]。但是其应用均有一定的限制性,比如有些设备只有加热的作用,没有按摩的功效,所有这些设备几乎都是从眼睑皮肤面开始加热,睑板腺的升温需要层层传导,而且不可避免地对角膜及眼球进行加热,加热和按摩不能同时进行,加热后再按摩睑板腺的温度不能保持等。种种因素限制了这些设备的疗效,但是 LipiFlow 可以避免上述限制,有效地针对睑板腺进行加热,同时避免对眼球的加热,而且加热与按摩同时进行,可有效地促进睑板腺分泌物的排出,缓解 MGD 相关的症状[14]。
4.1 LipiFlow 的介绍
LipiFlow 是美国 TearScience 公司研发的一款治疗 MGD 的设备,它可以同时对上眼睑和下眼睑的睑结膜面进行加热,同时从眼睑皮肤面对睑板腺进行脉冲式按摩。LipiFlow 包括一次性热脉动激活头(含有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的眼罩)和手持式温度压力自动控制装置,前者包含两个部分,即眼睑加热装置和眼杯,眼睑加热装置似巩膜镜片,接触上下睑结膜面,但不与角膜接触,对上下睑结膜面提供可控的由内向外的定向加热,加热温度可控制在 41~43℃,研究表明该温度可有效融化睑板腺分泌物[17-19]。该加热装置在眼球表面呈拱形,避免与角膜接触,近角膜面为隔热材料,且加热装置和角膜表面之间有一定的缝隙,进一步减少了热量向角膜及眼表的传导。眼杯其实是一个柔软、有弹性的气囊,在治疗期间,该气囊间歇性充气膨胀,挤压气囊与加热装置之间的眼睑,避免向眼球施加压力。在治疗前,需要向被治疗眼点两滴局部麻醉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然后将眼睑加热装置放入结膜囊开始治疗,一次治疗需要 12 min。由于眼罩是一次性的,治疗结束后应丢弃。
4.2 LipiFlow 治疗 MGD 的适应证
国内外研究中采用 LipiFlow 治疗 MGD 时病例的纳入标准除了取得知情同意并且可以完成随访的成年人外,主要包括以下 3 点:① 3 个月内有干眼症状,SPEED 评分≥6 分,或 OSDI 评分≥13 分;② 有睑板腺阻塞的证据(下眼睑 15 个腺体的睑板腺分泌物评分≤12 分,或至少有 1 个明显可见的脂栓);③ 有一定数量有功能的睑板腺(睑板腺照相下眼睑睑板腺缺失率≤50%)[14, 20-22]。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并没有公认的 LipiFlow 治疗 MGD 的适应证,在临床工作中,推荐患者接受 LipiFlow 治疗时,可参考以上 3 点。另有研究发现治疗前 SPEED 评分高的患者在接受单次 LipiFlow 治疗后 SPEED 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同时还发现与女性 MGD 患者相比,男性 MGD 患者治疗后泪膜脂质层厚度明显增加,相应的,其泪膜稳定性及干眼症状也得到更大改善,该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前 SPEED 评分较高的患者和男性 MGD 患者可能更容易从 LipiFlow 治疗中获益[23]。另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眼部客观体征明显的 MGD 患者,包括泪液量少、角结膜染色明显及泪液高渗透压的患者更易对单次热脉动治疗有较好的反应[24]。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随着对 LipiFlow 研究的深入,相关专家学者会制定出明确的适应证来指导临床治疗。
4.3 LipiFlow 治疗 MGD 的效果
LipiFlow 治疗 MGD 的效果可以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两个方面的改变来描述,对此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证实单次 LipiFlow 治疗即可减轻患者干眼的症状,改善睑板腺功能及眼表健康状态[25]。
大多数研究采用 SPEED 评分和(或)OSDI 评分来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干眼症状。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单次 LipiFlow 治疗 MGD 后患者的干眼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21, 23, 26-27];其中一项研究的随访时间长达 3 年,表明单次 LipiFlow 治疗对 MGD 患者干眼症状的改善(依据 SPEED 评分)持续至少 3 年[27]。有研究将 LipiFlow 治疗与传统的热敷按摩治疗进行对比,发现单次 LipiFlow 治疗对 MGD 患者干眼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持续 2 周睡前的热敷按摩治疗[28]。而另一项研究采用 SANDE 眼部刺激症状评分评价干眼症状,发现单次 LipiFlow 治疗对干眼症状的改善并不优于持续 4 周的 2 次/d 的热敷按摩治疗[23]。
眼表状态及泪膜稳定性是评价 MGD 治疗效果的一大类客观指标,包括泪膜破裂时间、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实验、泪液蒸发率、泪膜脂质层厚度等。大量研究显示单次 LipiFlow 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情况、角结膜荧光素染色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这种改善可持续至少 1 个月[21, 27, 29-30],在一些研究中甚至可持续 3 个月[22]。另有研究显示单次 LipiFlow 治疗在对泪膜破裂时间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持续 10 d、1 次/d 的手提式 iHeat 热敷按摩仪[17]。但与持续 3 个月、2 次/d 的热敷按摩相比,单次 LipiFlow 治疗在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情况的改善上并无明显优势[31]。一项聚焦于泪液蒸发率的研究显示单次 LipiFlow 治疗后泪液蒸发率显著下降且这种改善可持续至少 3 个月,效果显著优于毛巾热敷组和蒸汽加热眼镜治疗组[32]。在 MGD 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方面,单次 LipiFlow 治疗可以达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该作用可持续至少 6 个月以上[33]。
睑板腺分泌功能的改变是 LipiFlow 治疗的靶点,也是研究关注的热点,通常采用睑板腺挤压(meibomian gland expression,MGE)评分和能分泌油脂的睑板腺开口数量(meibomian gland yielding liquid secretion,MGYLS)评分来评价睑板腺的分泌功能。多项研究均发现单次 LipiFlow 治疗后,MGE 评分和(或)MGYLS 评分可出现显著改善[21, 27, 29, 34-35],这一改善可持续 1 个月~3 年。然而,与传统的热敷按摩相比,单次 LipiFlow 治疗在改善睑板腺分泌功能方面的优势并不明确[16, 22, 28]。
4.4 LipiFlow 治疗 MGD 的安全性
Lipiflow 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角膜及眼球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加热时可以隔绝角膜,使热量不能往角膜和眼球传导,另一方面在脉冲性挤压眼睑时压力不会传向角膜和眼球,这两方面避免了使角膜和眼球因为温度过高或压力过大可能受到的损伤。由于在治疗前使用表面麻醉剂,在治疗时和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感并不明显[14]。除此之外,研究报道的 Lipiflow 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轻度的眼部不适感、结膜充血[14]、一过性眼睑红肿[22],但是都不常见,大多数研究并未发现 Lipiflow 在治疗 MGD 的过程中有明显的不良反应[20, 27]。
5 展望
MGD 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可造成明显的不适感,其发病与睑板腺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以改善睑板腺阻塞状态为目的而研发的 Lipiflow 在治疗 MGD 时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不低于传统的热敷按摩治疗,但是其治疗过程简便,仅需 1 次 12 min 的治疗即可达到持续 3 个月、2 次/d 的热敷按摩的效果,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立 Lipiflow 治疗 MGD 的适应证以规范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