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常小霞, 袁丽, 熊真真.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华西医学, 2018, 33(5): 540-543. doi: 10.7507/1002-0179.201611108 复制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2017 年 12 月发布的数据统计,全球 20~79 岁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 8.8%,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 4.249 亿。其中,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10.9%,患病人数约为 1.144 亿[1]。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是预防或延缓其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2]。基础胰岛素是接近人体生理分泌,且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有效药物,皮下注射后其分解释放更加平稳,作用时间更长,低血糖风险更低,其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3]。而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国内外对于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对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与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二者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择 2016 年 2 月—8 月于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 2 型糖尿病患者 200 例。纳入标准:① 符合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 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③ 意识清楚,语言表达正常,沟通无障碍;④ 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 患其他严重身体疾病或有精神疾病病史;② 已参与其他糖尿病干预项目。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及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血糖控制方案等。② 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由万巧琴等[4]翻译,共 11 个条目,分别反映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等 6 个维度内容,其中 10 个条目正向计分,1 个条目反向计分,每个条目按 0~7 分 8 级计分,总分 0~77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整体的 Cronbach α 为 0.62,重测信度为 0.83。可按照公式对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得分=(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标准分<40 分为自我管理水平差,40~80 分为中等,标准分>80 分为良好。③ 血糖控制指标: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 4.4~7.0 mmol/L,HbA1c 控制目标为<7%[5]。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评问卷调查法,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由单纯口服药治疗改为基础胰岛素治疗当天发放问卷,向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及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填写完毕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用例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根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用 Pearson 或 Spearman 相关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200 份,有效回收问卷 193 份,有效率为 96.50%。193 例患者中,男 106 例(54.92%),女 87 例(45.08%);年龄 19~87 岁,平均(53.78±12.85)岁;糖尿病病程 6 个月~30 年,中位病程 4 年;体质量指数 14.69~47.45 kg/m2,平均(23.34±3.46)kg/m2。
2.2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指标分析
193 例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为(12.22±3.95)mmol/L,其中 12 例患者空腹血糖≤7 mmol/L,即仅 6.22% 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HbA1c 为(10.01±2.38)%,其中 18 例患者 HbA1c<7%,即仅 9.33% 的患者 HbA1c 达标。空腹血糖和 HbA1c 均达标者仅 2 例(1.04%)。
2.3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
193 例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26.76±14.77)分,其中自我管理水平良好者 3 例(1.55%),中等者 67 例(34.72%),差者 123 例(63.73%)。见表 1。


2.4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Spearman 相关分析表明,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总分与空腹血糖、HbA1c 呈负相关,见表 2、3。


3 讨论
3.1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本研究 193 例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糖尿病患者中仅 12 例(6.22%)患者空腹血糖达标,18 例(9.33%)患者 HbA1c 达标,二者均达标者仅 2 例(1.04%)。2 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时,推荐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5]。此外,对于新诊断、病程较短、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非老年(<65 岁)糖尿病患者,条件允许血糖控制可采用严格标准,即空腹血糖 4.4~6.0 mmol/L[6],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7],对于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者可考虑进行 2 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容乐观,除了治疗方案的调整,还应从药物治疗依从性、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分析原因,改善患者血糖控制。
3.2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本研究中,193 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自我管理行为差者所占比例高达 63.73%,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等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学者的研究[8-9],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不能通过口服降糖药和生活方式调整而有效控制血糖,进而医生建议其起始胰岛素治疗。提示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严峻,其中患者足部护理维度得分最低,其次为血糖监测维度,这与嵇加佳等[9]的报道相似。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护理行为现状不容乐观[10-11]。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诊断初期“糖毒性”对患者周围血管、神经的影响已经开始,糖尿病足重在预防,良好的足部自护行为可以预防 75% 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12]。此外,血糖监测是评价患者降糖方案治疗效果、识别高低血糖及对胰岛素剂量(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结构性的血糖监测有助于降低患者 HbA1c;而日常监测血糖即每周监测 3 次空腹或餐前血糖,有助于患者体质量及血压控制[13]。因此,应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意识,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
3.3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呈负相关,即患者血糖越高,其自我管理行为越差,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8]相一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足部护理等多个方面,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胰岛素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英国有研究表明,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达 11.21%,这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关系密切[1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并发症数量、治疗方式糖尿病知识和健康信念等多个方面,医护人员可结合医疗政策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慢病管理门诊、“一对一教育”和家庭式定期随访等[15],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其代谢指标的综合控制。
综上所述,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情况较差,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其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是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预测因子。医护人员应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依从性等多个方面对将要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自我管理行为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促进其院外血糖的良好控制。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 2017 年 12 月发布的数据统计,全球 20~79 岁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约为 8.8%,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 4.249 亿。其中,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10.9%,患病人数约为 1.144 亿[1]。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终身性疾病,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自我管理教育和支持是预防或延缓其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关键[2]。基础胰岛素是接近人体生理分泌,且能良好控制血糖的有效药物,皮下注射后其分解释放更加平稳,作用时间更长,低血糖风险更低,其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日渐凸显[3]。而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国内外对于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对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与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二者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择 2016 年 2 月—8 月于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 2 型糖尿病患者 200 例。纳入标准:① 符合 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 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③ 意识清楚,语言表达正常,沟通无障碍;④ 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 患其他严重身体疾病或有精神疾病病史;② 已参与其他糖尿病干预项目。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 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身高、体质量及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血糖控制方案等。② 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由万巧琴等[4]翻译,共 11 个条目,分别反映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等 6 个维度内容,其中 10 个条目正向计分,1 个条目反向计分,每个条目按 0~7 分 8 级计分,总分 0~77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整体的 Cronbach α 为 0.62,重测信度为 0.83。可按照公式对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得分=(实际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标准分<40 分为自我管理水平差,40~80 分为中等,标准分>80 分为良好。③ 血糖控制指标: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 4.4~7.0 mmol/L,HbA1c 控制目标为<7%[5]。
1.2.2 调查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评问卷调查法,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由单纯口服药治疗改为基础胰岛素治疗当天发放问卷,向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及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填写完毕当场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评价。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用例数和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根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用 Pearson 或 Spearman 相关分析。检验水准 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200 份,有效回收问卷 193 份,有效率为 96.50%。193 例患者中,男 106 例(54.92%),女 87 例(45.08%);年龄 19~87 岁,平均(53.78±12.85)岁;糖尿病病程 6 个月~30 年,中位病程 4 年;体质量指数 14.69~47.45 kg/m2,平均(23.34±3.46)kg/m2。
2.2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指标分析
193 例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为(12.22±3.95)mmol/L,其中 12 例患者空腹血糖≤7 mmol/L,即仅 6.22% 的患者空腹血糖达标;HbA1c 为(10.01±2.38)%,其中 18 例患者 HbA1c<7%,即仅 9.33% 的患者 HbA1c 达标。空腹血糖和 HbA1c 均达标者仅 2 例(1.04%)。
2.3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
193 例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26.76±14.77)分,其中自我管理水平良好者 3 例(1.55%),中等者 67 例(34.72%),差者 123 例(63.73%)。见表 1。


2.4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Spearman 相关分析表明,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总分与空腹血糖、HbA1c 呈负相关,见表 2、3。


3 讨论
3.1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本研究 193 例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糖尿病患者中仅 12 例(6.22%)患者空腹血糖达标,18 例(9.33%)患者 HbA1c 达标,二者均达标者仅 2 例(1.04%)。2 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时,推荐起始胰岛素治疗方案[5]。此外,对于新诊断、病程较短、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非老年(<65 岁)糖尿病患者,条件允许血糖控制可采用严格标准,即空腹血糖 4.4~6.0 mmol/L[6],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胰岛 β 细胞的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7],对于新诊断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者可考虑进行 2 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容乐观,除了治疗方案的调整,还应从药物治疗依从性、饮食、运动等多方面分析原因,改善患者血糖控制。
3.2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本研究中,193 例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自我管理行为差者所占比例高达 63.73%,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药物等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学者的研究[8-9],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不能通过口服降糖药和生活方式调整而有效控制血糖,进而医生建议其起始胰岛素治疗。提示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严峻,其中患者足部护理维度得分最低,其次为血糖监测维度,这与嵇加佳等[9]的报道相似。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糖尿病患者足部自我护理行为现状不容乐观[10-11]。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诊断初期“糖毒性”对患者周围血管、神经的影响已经开始,糖尿病足重在预防,良好的足部自护行为可以预防 75% 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12]。此外,血糖监测是评价患者降糖方案治疗效果、识别高低血糖及对胰岛素剂量(治疗方案)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结构性的血糖监测有助于降低患者 HbA1c;而日常监测血糖即每周监测 3 次空腹或餐前血糖,有助于患者体质量及血压控制[13]。因此,应提高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意识,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
3.3 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与自我管理行为呈负相关,即患者血糖越高,其自我管理行为越差,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8]相一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及足部护理等多个方面,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是胰岛素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英国有研究表明,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每年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达 11.21%,这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关系密切[14]。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并发症数量、治疗方式糖尿病知识和健康信念等多个方面,医护人员可结合医疗政策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如慢病管理门诊、“一对一教育”和家庭式定期随访等[15],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其代谢指标的综合控制。
综上所述,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前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情况较差,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其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是患者血糖控制的重要预测因子。医护人员应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治疗依从性等多个方面对将要初次使用基础胰岛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自我管理行为的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促进其院外血糖的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