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曦, 付永兴. 误诊为急性心肌炎的心肌梗死一例. 华西医学, 2017, 32(6): 959-960. doi: 10.7507/1002-0179.201608218 复制
病例介绍 患者,男,26 岁。因“胸痛、胸闷、气紧 8+ h”于 2016 年 4 月 1 日 20:50 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综合病房。该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史以及吸烟史。3 d 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咽部不适、流鼻涕、咳嗽、咯白色痰,无咯血及发热。8 h 前患者在家休息时突然出现胸痛、胸闷、气紧、头痛头晕、恶心,无呕吐及黑矇,胸痛呈持续性,未缓解,遂至我院治疗。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欠佳。体格检查:体温 36.3℃,呼吸 20 次/min,脉搏 96 次/min,血压 135/75 mm Hg(1 mm Hg=0.133 kPa);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 R 波递增不良,V5-V6 ST 段抬高(图 1a)。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 432.1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67.18 ng/mL,肌钙蛋白-T 226.8 ng/L。血生物化学检查示:尿酸 202 μmol/L,三酰甘油 1.17 mmol/L,胆固醇 3.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3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2.17 mmol/L,钾 3.23 mmol/L,氯 96.0 mmol/L。尿钠素 33 pg/mL。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 12.55×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 83.5%。初步诊断:胸痛待诊,急性心肌心包炎。给予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抗感染、塞来昔布止痛、甲泼尼龙抗炎、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患者仍诉胸痛,自诉吸气时加重,吸氧及静脉输入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胸痛时的心电图见图 1b。4 月 2 日查肌钙蛋白-T 881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300 ng/mL,尿钠素 1 020 pg/mL。4 月 3 日 16:14 时,该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眼凝视,大动脉搏动不能扪及,心电监护示:心率 35 次/min,血压 66/33 mm Hg,立即予以胸外按压,多巴胺升压,约 30 s 后患者意识恢复,对答切题。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图 1c)。立即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左冠状动脉主干体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自近段起完全闭塞;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状动脉主干体未见明显狭窄。于狭窄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并植入 4 mm×32 mm 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 1 枚,再次造影,显示狭窄处扩张良好。4 月 3 日查肌钙蛋白-T 3 248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255.7 ng/mL。2016 年 4 月 4 日、5 日该患者出现了 2 次突发呼吸困难,咯白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分别予以呋塞米利尿、吗啡镇静、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肌钙蛋白-T 3 364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50.77 ng/mL,尿钠素 4 288 pg/mL。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左心房稍增大,其余心房心室大小均正常;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厚度正常,二者搏动幅度尚可;静息状态下未见确切左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心脏射血分数 56%。4 月 6 日拔除临时起搏器,复查肌钙蛋白-T 3 487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5.53 ng/mL,尿钠素 1 663 pg/mL。4 月 7 日 08:20 时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后,08:21 时患者意识恢复,再次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及冠状动脉造影术,造影结果示:左冠状动脉主干体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自近中段原支架通畅;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状动脉主干体未见明显狭窄。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心房稍增大,右心房心室大小均正常;室间隔及左心室前壁搏动幅度降低;心脏射血分数 53%。术后患者的心电图检查仍反复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交替出现左右束支传导阻滞,见图 1d、1e。复查肌钙蛋白-T 3 608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3.75 ng/mL,尿钠素 1 494 pg/mL。 4 月 22 日行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与起搏心律交替(图 1f)。4 月 25 日复查肌钙蛋白-T 98.3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2.83 ng/mL,尿钠素 1 179 pg/mL。于 4 月 29 日好转出院。

讨论 心肌梗死多发于 45 岁及以上中老年人[1],青壮年多发心肌炎。但近年,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3]。排除川崎病、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心肌炎、心肌病等异常情况,发生心肌梗死的最小年龄为 15 岁[4],很多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但部分患者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心肌炎和心肌梗死均急性起病,发病快,且早期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表现相似。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三酰甘油[5],重要危险因素是酗酒、高血压、血尿酸增高及精神心理因素[6]。此例患者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及其他既往史,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及血压均正常。结合多项检查结果分析,其发病可能与凝血异常和基因多态性导致炎症有关。且其为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导致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首次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安置临时起搏器,3 d 后拔除临时起搏器,第 2 天再次出现意识丧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交替出现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最终安置永久起搏器后出院。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多为单支病变,常累及前降支,前壁心肌梗死多见[7],易发生室内传导阻滞,进而发展成双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心脏阻滞,且发生后不易转复,应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8]。关于临时起搏器留置时间缺乏循证依据,应加强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及分析,必要时行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认其拔除时间。安置永久起搏器非心肌梗死后缓慢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对于反复发生晕厥及恶性心律失常者,是防止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
综上,青年患者尤其男性,因既往多无相关基础疾病,当发生胸闷、胸痛等症状时,须重视,在诊治过程中广泛收集临床资料,掌握发病前的精神压力、情绪状况等,综合分析病情,密切观察其症状及心电图、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合理选择检查方法,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病例介绍 患者,男,26 岁。因“胸痛、胸闷、气紧 8+ h”于 2016 年 4 月 1 日 20:50 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综合病房。该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病史以及吸烟史。3 d 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咽部不适、流鼻涕、咳嗽、咯白色痰,无咯血及发热。8 h 前患者在家休息时突然出现胸痛、胸闷、气紧、头痛头晕、恶心,无呕吐及黑矇,胸痛呈持续性,未缓解,遂至我院治疗。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欠佳。体格检查:体温 36.3℃,呼吸 20 次/min,脉搏 96 次/min,血压 135/75 mm Hg(1 mm Hg=0.133 kPa);未见颈静脉怒张及颈动脉异常搏动;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1-V4 R 波递增不良,V5-V6 ST 段抬高(图 1a)。心肌标志物:肌红蛋白 432.1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67.18 ng/mL,肌钙蛋白-T 226.8 ng/L。血生物化学检查示:尿酸 202 μmol/L,三酰甘油 1.17 mmol/L,胆固醇 3.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1.33 mmol/L,低密度脂蛋白 2.17 mmol/L,钾 3.23 mmol/L,氯 96.0 mmol/L。尿钠素 33 pg/mL。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 12.55×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 83.5%。初步诊断:胸痛待诊,急性心肌心包炎。给予他唑巴坦钠/哌拉西林钠抗感染、塞来昔布止痛、甲泼尼龙抗炎、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患者仍诉胸痛,自诉吸气时加重,吸氧及静脉输入硝酸甘油后可缓解。胸痛时的心电图见图 1b。4 月 2 日查肌钙蛋白-T 881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300 ng/mL,尿钠素 1 020 pg/mL。4 月 3 日 16:14 时,该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双眼凝视,大动脉搏动不能扪及,心电监护示:心率 35 次/min,血压 66/33 mm Hg,立即予以胸外按压,多巴胺升压,约 30 s 后患者意识恢复,对答切题。心电图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图 1c)。立即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左冠状动脉主干体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自近段起完全闭塞;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状动脉主干体未见明显狭窄。于狭窄处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并植入 4 mm×32 mm 依维莫司洗脱冠状动脉支架 1 枚,再次造影,显示狭窄处扩张良好。4 月 3 日查肌钙蛋白-T 3 248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255.7 ng/mL。2016 年 4 月 4 日、5 日该患者出现了 2 次突发呼吸困难,咯白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分别予以呋塞米利尿、吗啡镇静、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复查肌钙蛋白-T 3 364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50.77 ng/mL,尿钠素 4 288 pg/mL。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示:左心房稍增大,其余心房心室大小均正常;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厚度正常,二者搏动幅度尚可;静息状态下未见确切左心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心脏射血分数 56%。4 月 6 日拔除临时起搏器,复查肌钙蛋白-T 3 487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5.53 ng/mL,尿钠素 1 663 pg/mL。4 月 7 日 08:20 时患者再次出现意识丧失,心电监护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后,08:21 时患者意识恢复,再次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及冠状动脉造影术,造影结果示:左冠状动脉主干体未见明显狭窄;前降支自近中段原支架通畅;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状动脉主干体未见明显狭窄。心脏彩超检查示:左心房稍增大,右心房心室大小均正常;室间隔及左心室前壁搏动幅度降低;心脏射血分数 53%。术后患者的心电图检查仍反复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交替出现左右束支传导阻滞,见图 1d、1e。复查肌钙蛋白-T 3 608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3.75 ng/mL,尿钠素 1 494 pg/mL。 4 月 22 日行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术后患者病情平稳,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与起搏心律交替(图 1f)。4 月 25 日复查肌钙蛋白-T 98.3 ng/L,肌酸激酶同工酶 MB 质量 2.83 ng/mL,尿钠素 1 179 pg/mL。于 4 月 29 日好转出院。

讨论 心肌梗死多发于 45 岁及以上中老年人[1],青壮年多发心肌炎。但近年,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3]。排除川崎病、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心肌炎、心肌病等异常情况,发生心肌梗死的最小年龄为 15 岁[4],很多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但部分患者心肌梗死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心肌炎和心肌梗死均急性起病,发病快,且早期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表现相似。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吸烟、早发冠心病家族史、高三酰甘油[5],重要危险因素是酗酒、高血压、血尿酸增高及精神心理因素[6]。此例患者无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及其他既往史,尿酸、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及血压均正常。结合多项检查结果分析,其发病可能与凝血异常和基因多态性导致炎症有关。且其为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导致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在首次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安置临时起搏器,3 d 后拔除临时起搏器,第 2 天再次出现意识丧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交替出现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最终安置永久起搏器后出院。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多为单支病变,常累及前降支,前壁心肌梗死多见[7],易发生室内传导阻滞,进而发展成双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心脏阻滞,且发生后不易转复,应及时安装临时起搏器[8]。关于临时起搏器留置时间缺乏循证依据,应加强心电图的动态观察及分析,必要时行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确认其拔除时间。安置永久起搏器非心肌梗死后缓慢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手段,但对于反复发生晕厥及恶性心律失常者,是防止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
综上,青年患者尤其男性,因既往多无相关基础疾病,当发生胸闷、胸痛等症状时,须重视,在诊治过程中广泛收集临床资料,掌握发病前的精神压力、情绪状况等,综合分析病情,密切观察其症状及心电图、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合理选择检查方法,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