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心档案室的职能是保证医院文件的及时、规范归档,同时提供方便查询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室自身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确保档案收集的全面性、归档编目的科学性及查找利用的高效性的重要基础。采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个项目的现场管理法(5S管理),推进医院中心档案室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品质。
引用本文: 王东云, 李玲, 廖琴. 实施5S管理,推进医院中心档案室规范化建设. 华西医学, 2016, 31(12): 2072-2075.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568 复制
医院档案是医院的历史见证,是医疗、教学、科研、宣传的第一手资料。档案室的建设是医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程[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室自身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确保档案收集的全面性、归档编目的科学性及查找利用的高效性的重要基础。采用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5个项目的现场管理法(5S管理)推进医院中心档案室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品质。
1 5S管理的含义
5S管理源于日本企业,为了确保生产作业,在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等活动。通过5S管理活动的实施,日本企业产品的品质迅速提升,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奠定了日本作为制造业霸主的地位[2]。
1.1 整理
对工作场所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房屋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各个死角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必需和非必需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1.2 整顿
以定名、定量、定位的方式放置物品,明确数量,明确标识,避免因找寻物品而浪费时间。
1.3 清扫
消除办公场所脏污,保持干净明亮,防止发生污染,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4 清洁
通过制度化手段维持整理、整顿、清扫成果,规范管理。
1.5 素养
提升职工素质,使其形成文明礼貌、按规定办事的良好工作习惯。
2 5S管理在医院中心档案室的实施
医院中心档案室作为全院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存的特殊部门,对规范化管理程度的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档案资料逐年增多,原有中心档案室略显拥挤且较为杂乱,极不适应现代管理和档案事业发展需要。在医院中心档案室实施5S管理,有助于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工作的高效性,确保档案安全。另一方面,医院中心档案室作为几乎与医院所有科室都有工作联系的重要部门,其管理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行政职能部门甚至是临床科室的管理。故在医院中心档案室推行5S管理对医院来说非常重要。项目启动之初,医院即成立了5S推广与深度运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核定5S管理规范和审核标准(表 1),以确保其有序实施。同时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学习5S管理基本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实施5S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营造推进工作顺利实施的良好氛围。

2.1 前期准备
指定专人负责医院中心档案室5S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推进,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
2.2 实施过程
企业在实施5S管理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图 1所示的过程[3]。

2.2.1 整理
区分要和不要的物品,区分完后再将不需要的加以处理[4]。设置废弃物品处理箱,集中收集,每周集中处置。所有文件资料必须使用碎纸机粉碎后集中丢弃。根据物品日常使用量,对不常用、常用和需求量大的物品采取不同的存储方式和数量规划,并确定其在作业现场的使用周转基数,将多余的物品集中存放于库房中。此举有效实现了作业面积的改善和增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库存,节约资金。
2.2.2 整顿
档案室整理后的物品和设备集中放置在工作区域,使用规范的标记线固定物品位置。所有文件夹使用统一标识,注明序号,固定摆放位置,确保使用前后位置一致。定位、定品、定量、定责是整顿的关键[5]。
2.2.3 清扫
在整理、整顿的基础上,对医院中心档案室进行全面大扫除。必要时对污损严重的墙面、窗户等作粉刷、修补或更换处理。明确每日清扫内容和大清扫周期,添补防虫片,消除虫害隐患。设备设施使用后,严格做到及时清洁、消毒、保养,并派人定期检修。
2.2.4 清洁
此阶段的核心是制度落地,确保前面3S成果的维持。即根据医院中心档案室实际运行情况,将前3S的要求纳入各岗位职责及相关规章制度中,要求馆员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5S管理标准开展工作,使医院中心档案室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同时,加强对馆员5S管理实施的监督考核,将档案室划分责任区域,所有馆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使室内每一个角落都得到有效管理。5S推广与深度运用小组每月定期对档案室考核2次,日常随时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各种设施、物品无尘、无污迹。
2.2.5 素养
员工的素养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主动性与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品质,是5S活动的核心[6]。为提高馆员的素养,医院中心档案室多次组织全体馆员集中进行5S管理知识、业务知识、礼仪知识培训,提升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自觉地将5S管理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2.3 5S管理成果的维护
由于医院中心档案室的办公室与档案库房、档案阅览室在功能性质上有所区别,因此在办公室5S推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5S工作内容及标准作了补充和细化,对办公桌的使用作了明确规定(图 2)。为确保标准化管理,还统一制作文件夹标签,用视觉识别统一标识,统一定置后物品和环境的视觉识别。此外,为维护5S成果,要求每位馆员每日自查一次办公桌抽屉使用情况,桌面随时保证各类物品定位摆放。

3 实施效果
通过自制问卷对13名档案室专兼职工作人员及27名临床科室兼职档案管理员进行调查,调查量表分别从工作环境、常用物品准备耗时情况、档案室耗品管理、档案查找效率、工作主动性5个方面进行调查,采用1~5级评分法,1分表示比实施前差,2分表示与实施前相似,3分表示比实施前好,4分表示比实施前明显改善。由40名参加调查人员对实施后1、3和6个月的效果进行主观评价,总分越高表示参加调查人员主观感受到的实施效果越好。
3.1 工作环境改善,室馆形象规范化
现场观察可以看出,通过5S管理的实施,医院中心档案室档案库房、档案阅览室、办公室面貌焕然一新,各区域标识清晰醒目,各类物品严格按5S定置图定位摆放,现场无任何杂乱物品,地面、墙面干净整洁,设备设施干净、摆放整齐,整个现场宽敞明亮,极大改善和提高了室馆形象。调查显示,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平均评分为3.39分(表 2),效果评价在比实施前好与比实施前明显改善之间。

3.2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档案利用率高效能
通过明确各类物品定位、明确分工与对应的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流程等,消除了人员和物品管理上的混乱,使每位馆员操作准确、快速、便捷,有效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通过表 2可以看出,工作人员对档案查找效率的主观评分平均为3.38分,介于比实施前好与比实施前明显改善之间。实施5S管理1年后,档案利用率明显增加,服务对象普遍反映等候时间明显缩短。
3.3 工作压力减轻,员工主观能动性增强
对实施5S管理前后巨大改变的切身感受,使馆员的观念得到极大的改善,不仅强化了其管理观念,更拓宽了管理思路。最重要的是,通过5S管理模式的实施,馆员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主动参与其中,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可行性建议,对强化5S管理成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4 耗品管理有序,有效杜绝浪费
清除不必需用品,对必需用品登记造册并定位存放、专人专管,减少了清点流程和时间,且保证了物品的持续供应及品质,杜绝了大量积压而造成的浪费。此次5S管理的实施,初步打造了标准化的医院中心档案室。另一方面,通过5S管理实施清除无用物资,有效拓展了室馆可用空间。
3.5 办公环境标准化,管理成效明显
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实施5S管理逐步建立了标准化的办公环境,为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标准化的医院中心档案室使医院其他行政职能部门员工直观感受到5S管理成效,纷纷前来取经并在科室加以实施,对整个行政职能部门标准化办公环境的打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4 结语
5S现场管理法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7],5S管理具有良好的督导性,只有指定良好的管理方法,做到人人参与管理,科学有序,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8]。在5S管理模式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其重要作用和最终目标,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员工对5S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深化现场管理活动。此外,管理者应根据员工实际岗位采取多种管理形式,制定相应可行的工作流程或办法,并持续监督考核管理成效,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整体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从而创造一个持续改善的良好工作环境。
医院档案是医院的历史见证,是医疗、教学、科研、宣传的第一手资料。档案室的建设是医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程[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室自身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确保档案收集的全面性、归档编目的科学性及查找利用的高效性的重要基础。采用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5个项目的现场管理法(5S管理)推进医院中心档案室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品质。
1 5S管理的含义
5S管理源于日本企业,为了确保生产作业,在现场对材料、设备、人员等生产要素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等活动。通过5S管理活动的实施,日本企业产品的品质迅速提升,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效改善了工作环境,奠定了日本作为制造业霸主的地位[2]。
1.1 整理
对工作场所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房屋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各个死角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必需和非必需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1.2 整顿
以定名、定量、定位的方式放置物品,明确数量,明确标识,避免因找寻物品而浪费时间。
1.3 清扫
消除办公场所脏污,保持干净明亮,防止发生污染,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4 清洁
通过制度化手段维持整理、整顿、清扫成果,规范管理。
1.5 素养
提升职工素质,使其形成文明礼貌、按规定办事的良好工作习惯。
2 5S管理在医院中心档案室的实施
医院中心档案室作为全院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存的特殊部门,对规范化管理程度的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档案资料逐年增多,原有中心档案室略显拥挤且较为杂乱,极不适应现代管理和档案事业发展需要。在医院中心档案室实施5S管理,有助于实现管理的标准化,工作的高效性,确保档案安全。另一方面,医院中心档案室作为几乎与医院所有科室都有工作联系的重要部门,其管理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行政职能部门甚至是临床科室的管理。故在医院中心档案室推行5S管理对医院来说非常重要。项目启动之初,医院即成立了5S推广与深度运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核定5S管理规范和审核标准(表 1),以确保其有序实施。同时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学习5S管理基本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实施5S管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营造推进工作顺利实施的良好氛围。

2.1 前期准备
指定专人负责医院中心档案室5S管理模式的实施和推进,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与职责。
2.2 实施过程
企业在实施5S管理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图 1所示的过程[3]。

2.2.1 整理
区分要和不要的物品,区分完后再将不需要的加以处理[4]。设置废弃物品处理箱,集中收集,每周集中处置。所有文件资料必须使用碎纸机粉碎后集中丢弃。根据物品日常使用量,对不常用、常用和需求量大的物品采取不同的存储方式和数量规划,并确定其在作业现场的使用周转基数,将多余的物品集中存放于库房中。此举有效实现了作业面积的改善和增加,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库存,节约资金。
2.2.2 整顿
档案室整理后的物品和设备集中放置在工作区域,使用规范的标记线固定物品位置。所有文件夹使用统一标识,注明序号,固定摆放位置,确保使用前后位置一致。定位、定品、定量、定责是整顿的关键[5]。
2.2.3 清扫
在整理、整顿的基础上,对医院中心档案室进行全面大扫除。必要时对污损严重的墙面、窗户等作粉刷、修补或更换处理。明确每日清扫内容和大清扫周期,添补防虫片,消除虫害隐患。设备设施使用后,严格做到及时清洁、消毒、保养,并派人定期检修。
2.2.4 清洁
此阶段的核心是制度落地,确保前面3S成果的维持。即根据医院中心档案室实际运行情况,将前3S的要求纳入各岗位职责及相关规章制度中,要求馆员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5S管理标准开展工作,使医院中心档案室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同时,加强对馆员5S管理实施的监督考核,将档案室划分责任区域,所有馆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使室内每一个角落都得到有效管理。5S推广与深度运用小组每月定期对档案室考核2次,日常随时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工作环境干净、整洁,各种设施、物品无尘、无污迹。
2.2.5 素养
员工的素养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培养员工积极的工作态度、主动性与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品质,是5S活动的核心[6]。为提高馆员的素养,医院中心档案室多次组织全体馆员集中进行5S管理知识、业务知识、礼仪知识培训,提升其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习惯,自觉地将5S管理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2.3 5S管理成果的维护
由于医院中心档案室的办公室与档案库房、档案阅览室在功能性质上有所区别,因此在办公室5S推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5S工作内容及标准作了补充和细化,对办公桌的使用作了明确规定(图 2)。为确保标准化管理,还统一制作文件夹标签,用视觉识别统一标识,统一定置后物品和环境的视觉识别。此外,为维护5S成果,要求每位馆员每日自查一次办公桌抽屉使用情况,桌面随时保证各类物品定位摆放。

3 实施效果
通过自制问卷对13名档案室专兼职工作人员及27名临床科室兼职档案管理员进行调查,调查量表分别从工作环境、常用物品准备耗时情况、档案室耗品管理、档案查找效率、工作主动性5个方面进行调查,采用1~5级评分法,1分表示比实施前差,2分表示与实施前相似,3分表示比实施前好,4分表示比实施前明显改善。由40名参加调查人员对实施后1、3和6个月的效果进行主观评价,总分越高表示参加调查人员主观感受到的实施效果越好。
3.1 工作环境改善,室馆形象规范化
现场观察可以看出,通过5S管理的实施,医院中心档案室档案库房、档案阅览室、办公室面貌焕然一新,各区域标识清晰醒目,各类物品严格按5S定置图定位摆放,现场无任何杂乱物品,地面、墙面干净整洁,设备设施干净、摆放整齐,整个现场宽敞明亮,极大改善和提高了室馆形象。调查显示,工作人员对工作环境的平均评分为3.39分(表 2),效果评价在比实施前好与比实施前明显改善之间。

3.2 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档案利用率高效能
通过明确各类物品定位、明确分工与对应的工作职责,制定工作流程等,消除了人员和物品管理上的混乱,使每位馆员操作准确、快速、便捷,有效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通过表 2可以看出,工作人员对档案查找效率的主观评分平均为3.38分,介于比实施前好与比实施前明显改善之间。实施5S管理1年后,档案利用率明显增加,服务对象普遍反映等候时间明显缩短。
3.3 工作压力减轻,员工主观能动性增强
对实施5S管理前后巨大改变的切身感受,使馆员的观念得到极大的改善,不仅强化了其管理观念,更拓宽了管理思路。最重要的是,通过5S管理模式的实施,馆员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而是主动参与其中,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可行性建议,对强化5S管理成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4 耗品管理有序,有效杜绝浪费
清除不必需用品,对必需用品登记造册并定位存放、专人专管,减少了清点流程和时间,且保证了物品的持续供应及品质,杜绝了大量积压而造成的浪费。此次5S管理的实施,初步打造了标准化的医院中心档案室。另一方面,通过5S管理实施清除无用物资,有效拓展了室馆可用空间。
3.5 办公环境标准化,管理成效明显
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现代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实施5S管理逐步建立了标准化的办公环境,为档案工作有序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同时,标准化的医院中心档案室使医院其他行政职能部门员工直观感受到5S管理成效,纷纷前来取经并在科室加以实施,对整个行政职能部门标准化办公环境的打造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4 结语
5S现场管理法能够营造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遵守标准”的良好氛围[7],5S管理具有良好的督导性,只有指定良好的管理方法,做到人人参与管理,科学有序,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8]。在5S管理模式的推行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管理者自身必须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其重要作用和最终目标,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员工对5S管理知识的学习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深化现场管理活动。此外,管理者应根据员工实际岗位采取多种管理形式,制定相应可行的工作流程或办法,并持续监督考核管理成效,只有这样,才能稳步整体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从而创造一个持续改善的良好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