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乾魁, 张华山.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研究热点的文献计量分析. 华西医学, 2016, 31(10): 1705-1709.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469 复制
现状和发展趋势奠定基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机制所介导的,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胰腺炎[1]。该病的人群患病率为0.82/10万,占慢性胰腺炎的4%~13%,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比例为2.85:1,45岁以上患者占所有患者的95%[2]。最近,国际胰腺学会发布的关于AIP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将AIP分为1型和2型[3-4]。1型AIP与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其病理特征为不伴有粒细胞性上皮损害(GEL)的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是以胰腺为表现形式的多器官疾病,属IgG4相关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对类固醇敏感,但易复发,长期应用小剂量类固醇可减少其复发[3]。2型AIP与IgG4无关,其病理特征为伴有GEL的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常见于年轻患者,同样对类固醇敏感,但罕有复发[3]。两种类型的AIP最大区别在于后者伴有粒细胞上皮损害及IgG4阴性[5-6]。为了解AIP的研究状况,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当前国际AIP的研究热点和规律,旨在为深入研究AIP提供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PubMed数据库中搜索近10年来发表的AIP相关科研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autoimmune pancreatitis”为主题词,在美国国立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04年9月22日-2014年9月21日的相关文献,将结果以.XML格式储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软件分析获得的全部相关文献的年份分布、国别、期刊、作者分布以及相关主题词出现的频次,并将出现频次按照降序排列,根据累及频次的变化选定截取的主题词频的阈值,确定高频主题词,建立词篇矩阵,并运用SPSS 19.0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绘制聚类树状图。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量及其发表年份分布
检索获得AIP相关文献1 518篇,其中2004年23篇,随后文献发表数量迅速增长。2005年文献数量增至97篇,2006年后均在100篇以上,2012年文献发表量达到最高(图 1)。

2.2 来源期刊分布
共432种期刊发表了以“autoimmune pancreatitis”为主题词的文献。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将432种期刊按照文献发表的数量分成3个区:核心区、相关区和离散区。根据3个区的文献发表量基本相等原则,将发表文献20篇以上的期刊划分为核心区。本检索结果显示核心区包含13种期刊,共计载文515篇,占总文献量的33.75%(表 1),这些期刊即是主题词为“autoimmune pancreatitis”的核心期刊。

2.3 高产作者分布
自2004年以来的文献显示,共有13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30篇以上的AIP研究相关论文,累计百分比为44.861 7%,系该领域的高产作者,且大部分为日本学者(表 2),其中日本学者Kamisawa发表了115篇,位居榜首。

2.4 高频主题词的聚类分析结果
本研究以出现频次 > 30次、累计频次达46.76%的主题词作为高频主题词,共产生26个高频主题词,即为目前AIP研究热点(表 3)。聚类分析显示,AIP相关高频主题词主要聚于4个类别,分别为组织病理与免疫、影像、诊断和治疗(图 2)。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年份分布分析可知有关AIP的文献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每年发表文献比例成倍增长。说明AIP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AIP患病率相对较低,其临床表现与胰腺癌相似,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甚至行手术治疗。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可靠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尤为重要。
通过对AIP的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进行分析表明,大部分文献发表于以《Pancreas》为主的13种AIP重要核心期刊;对高产作者分析,确定了以Kamisawa为首的13名高产作者,其中大部分为日本研究者。主题词频次统计分析显示AI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①组织病理与免疫;②影像表现;③诊断;④治疗。其中研究热点在AIP的诊断方面,这也与临床上AIP的诊断重要性密切相关。
3.1 AIP的组织病理学与免疫学特征
AIP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胰腺导管周围弥漫性淋巴浆细胞性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4]。但1型与2型AIP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完全相同[4, 7],1型AIP有大量的IgG4+浆细胞浸润( > 10个细胞/高倍镜视野)及闭塞性淋巴浆细胞性小静脉炎等组织病理学特征。而2型AIP有其特殊的胰管改变,即所谓的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伴粒细胞上皮变,但无或罕见IgG4+浆细胞浸润[8],此特征可以用于两者的鉴别[9]。因此,IgG4+被认为是1型AIP的特征性指标。而γ球蛋白对于AIP的诊断同样具有特征性。γ球蛋白升高可作为AIP与胰腺癌的鉴别指标[10]。AIP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常出现升高,包括抗核抗体、抗乳铁蛋白抗体、抗碳酸酐酶Ⅱ抗、抗体和风湿因子[1, 11]。AIP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胰腺组织中CD4+HLA-DR+T和CD8+T细胞有明显增加[11]。
3.2 AIP的影像学表现
CT和MRI检查不仅可以充分评价胰腺本身及胆胰管的改变,还可以评价胰腺周围结构及其他脏器的改变,对于AIP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2-16]。AIP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胰腺呈“腊肠样”肿大,具体表现为胰腺呈均匀弥漫性肿大、边缘僵硬,边缘“羽毛征”消失。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实质的强化程度较正常实质减低,表现为弱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为持续均匀强化。胰管呈不规则狭窄。胆总管胰腺段增厚并延迟强化。胰周呈线状或带状包膜征。同时,还可伴有胰腺外器官受累,包括胰腺周围组织、胆管、胆囊、肝门、胃黏膜、结肠黏膜、唾液腺、淋巴结和骨髓受侵[15, 17-18]。
3.3 AIP的诊断
近10年来,随着对AIP认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报道的病例数及研究逐渐增多,日本[19]、美国[20]、欧洲[21]相继制定了AIP诊断标准,但目前最新的为国际胰腺学会整合各国对AIP的诊断意见,发布的“AIP诊断标准的最新国际共识” [4],该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表现(包括胰腺实质影像学和胰管影像学);血清学(IgG4升高水平);胰腺外器官受累(组织病理学及典型影像表现);胰腺组织学(导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脉管炎,大量IgG4阳性细胞)和诊断性激素治疗效果等5个方面。该共识不仅强调了胰腺实质影像学检查(CT/MRI)在AIP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各诊断依据进行了分级和组合[22]。而评价诊断激素治疗效果的指标由实验室检查转变为影像学表现的改变或缓解[22]。
3.4 AIP的治疗
AIP对激素治疗敏感,因此,一旦疑诊或确诊,应试行激素治疗[23-25]。激素治疗不但能缓解或消除AIP的症状,胰腺本身的情况也能出现显著的改变[23]。经过治疗的患者,肿大的胰腺可恢复至正常大小;密度(信号)可接近正常胰腺组织,增强后动脉期强化程度明显提高;胆总管梗阻减轻;主胰管的狭窄程度减轻。实验室检查可发现IgG4水平下降。因此,激素诊断性治疗也为AIP的诊断标准之一。然而,在开始激素治疗前,必须彻底排除其他类型的胰腺疾病,特别是胰腺癌,因为激素治疗需观察数周,可能造成病情延误。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多在2~4周内有明显改善[25]。如果影像学观察未见明显改善,AIP的诊断应重新论证,并考虑剖腹探查的必要性[26]。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客观分析了国际AIP研究领域近10年的主要研究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今后对AI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分析出版文献的来源期刊及高产作者,可以帮助研究者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确定跟踪研究的文献基础,为把握AIP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奠定基础,对相关科学研究有一定帮助。
现状和发展趋势奠定基础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机制所介导的,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特征的慢性胰腺炎[1]。该病的人群患病率为0.82/10万,占慢性胰腺炎的4%~13%,男性与女性的患病比例为2.85:1,45岁以上患者占所有患者的95%[2]。最近,国际胰腺学会发布的关于AIP诊断标准的国际共识将AIP分为1型和2型[3-4]。1型AIP与免疫球蛋白(Ig)G4相关,其病理特征为不伴有粒细胞性上皮损害(GEL)的淋巴浆细胞硬化性胰腺炎,是以胰腺为表现形式的多器官疾病,属IgG4相关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对类固醇敏感,但易复发,长期应用小剂量类固醇可减少其复发[3]。2型AIP与IgG4无关,其病理特征为伴有GEL的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常见于年轻患者,同样对类固醇敏感,但罕有复发[3]。两种类型的AIP最大区别在于后者伴有粒细胞上皮损害及IgG4阴性[5-6]。为了解AIP的研究状况,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当前国际AIP的研究热点和规律,旨在为深入研究AIP提供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PubMed数据库中搜索近10年来发表的AIP相关科研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autoimmune pancreatitis”为主题词,在美国国立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中检索2004年9月22日-2014年9月21日的相关文献,将结果以.XML格式储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软件分析获得的全部相关文献的年份分布、国别、期刊、作者分布以及相关主题词出现的频次,并将出现频次按照降序排列,根据累及频次的变化选定截取的主题词频的阈值,确定高频主题词,建立词篇矩阵,并运用SPSS 19.0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绘制聚类树状图。
2 结果
2.1 文献发表量及其发表年份分布
检索获得AIP相关文献1 518篇,其中2004年23篇,随后文献发表数量迅速增长。2005年文献数量增至97篇,2006年后均在100篇以上,2012年文献发表量达到最高(图 1)。

2.2 来源期刊分布
共432种期刊发表了以“autoimmune pancreatitis”为主题词的文献。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将432种期刊按照文献发表的数量分成3个区:核心区、相关区和离散区。根据3个区的文献发表量基本相等原则,将发表文献20篇以上的期刊划分为核心区。本检索结果显示核心区包含13种期刊,共计载文515篇,占总文献量的33.75%(表 1),这些期刊即是主题词为“autoimmune pancreatitis”的核心期刊。

2.3 高产作者分布
自2004年以来的文献显示,共有13人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30篇以上的AIP研究相关论文,累计百分比为44.861 7%,系该领域的高产作者,且大部分为日本学者(表 2),其中日本学者Kamisawa发表了115篇,位居榜首。

2.4 高频主题词的聚类分析结果
本研究以出现频次 > 30次、累计频次达46.76%的主题词作为高频主题词,共产生26个高频主题词,即为目前AIP研究热点(表 3)。聚类分析显示,AIP相关高频主题词主要聚于4个类别,分别为组织病理与免疫、影像、诊断和治疗(图 2)。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年份分布分析可知有关AIP的文献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每年发表文献比例成倍增长。说明AIP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AIP患病率相对较低,其临床表现与胰腺癌相似,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或胰腺癌,甚至行手术治疗。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制定可靠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与预后尤为重要。
通过对AIP的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进行分析表明,大部分文献发表于以《Pancreas》为主的13种AIP重要核心期刊;对高产作者分析,确定了以Kamisawa为首的13名高产作者,其中大部分为日本研究者。主题词频次统计分析显示AI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①组织病理与免疫;②影像表现;③诊断;④治疗。其中研究热点在AIP的诊断方面,这也与临床上AIP的诊断重要性密切相关。
3.1 AIP的组织病理学与免疫学特征
AIP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胰腺导管周围弥漫性淋巴浆细胞性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4]。但1型与2型AIP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不完全相同[4, 7],1型AIP有大量的IgG4+浆细胞浸润( > 10个细胞/高倍镜视野)及闭塞性淋巴浆细胞性小静脉炎等组织病理学特征。而2型AIP有其特殊的胰管改变,即所谓的特发性导管中心性胰腺炎伴粒细胞上皮变,但无或罕见IgG4+浆细胞浸润[8],此特征可以用于两者的鉴别[9]。因此,IgG4+被认为是1型AIP的特征性指标。而γ球蛋白对于AIP的诊断同样具有特征性。γ球蛋白升高可作为AIP与胰腺癌的鉴别指标[10]。AIP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常出现升高,包括抗核抗体、抗乳铁蛋白抗体、抗碳酸酐酶Ⅱ抗、抗体和风湿因子[1, 11]。AIP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胰腺组织中CD4+HLA-DR+T和CD8+T细胞有明显增加[11]。
3.2 AIP的影像学表现
CT和MRI检查不仅可以充分评价胰腺本身及胆胰管的改变,还可以评价胰腺周围结构及其他脏器的改变,对于AIP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2-16]。AIP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胰腺呈“腊肠样”肿大,具体表现为胰腺呈均匀弥漫性肿大、边缘僵硬,边缘“羽毛征”消失。增强扫描动脉期,胰腺实质的强化程度较正常实质减低,表现为弱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为持续均匀强化。胰管呈不规则狭窄。胆总管胰腺段增厚并延迟强化。胰周呈线状或带状包膜征。同时,还可伴有胰腺外器官受累,包括胰腺周围组织、胆管、胆囊、肝门、胃黏膜、结肠黏膜、唾液腺、淋巴结和骨髓受侵[15, 17-18]。
3.3 AIP的诊断
近10年来,随着对AIP认识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报道的病例数及研究逐渐增多,日本[19]、美国[20]、欧洲[21]相继制定了AIP诊断标准,但目前最新的为国际胰腺学会整合各国对AIP的诊断意见,发布的“AIP诊断标准的最新国际共识” [4],该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表现(包括胰腺实质影像学和胰管影像学);血清学(IgG4升高水平);胰腺外器官受累(组织病理学及典型影像表现);胰腺组织学(导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脉管炎,大量IgG4阳性细胞)和诊断性激素治疗效果等5个方面。该共识不仅强调了胰腺实质影像学检查(CT/MRI)在AIP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各诊断依据进行了分级和组合[22]。而评价诊断激素治疗效果的指标由实验室检查转变为影像学表现的改变或缓解[22]。
3.4 AIP的治疗
AIP对激素治疗敏感,因此,一旦疑诊或确诊,应试行激素治疗[23-25]。激素治疗不但能缓解或消除AIP的症状,胰腺本身的情况也能出现显著的改变[23]。经过治疗的患者,肿大的胰腺可恢复至正常大小;密度(信号)可接近正常胰腺组织,增强后动脉期强化程度明显提高;胆总管梗阻减轻;主胰管的狭窄程度减轻。实验室检查可发现IgG4水平下降。因此,激素诊断性治疗也为AIP的诊断标准之一。然而,在开始激素治疗前,必须彻底排除其他类型的胰腺疾病,特别是胰腺癌,因为激素治疗需观察数周,可能造成病情延误。激素治疗后临床症状多在2~4周内有明显改善[25]。如果影像学观察未见明显改善,AIP的诊断应重新论证,并考虑剖腹探查的必要性[26]。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客观分析了国际AIP研究领域近10年的主要研究现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今后对AIP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信息。分析出版文献的来源期刊及高产作者,可以帮助研究者及时了解和掌握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确定跟踪研究的文献基础,为把握AIP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奠定基础,对相关科学研究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