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罗柱, 李梅, 王颖, 舒世清, 梁茂植, 苗佳. 冰栀伤痛气雾剂Ⅰ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华西医学, 2016, 31(10): 1701-1704.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468 复制
冰栀伤痛气雾剂由大黄、栀子、肿节风、地黄、降香、韭根、生马钱子、冰片、桃仁、松节、干姜、花椒、樟脑、苏木、香樟根、松笔头等16味中药组成,其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止痛,临床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亦可用于浅Ⅱ度烧伤[1-2]。冰栀伤痛气雾剂中组分生马钱子为有毒中药,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是马钱子的主要毒性成分[3-6]。本研究为冰栀伤痛气雾剂注册临床试验,目的为研究其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其安全剂量范围,确定人体最大耐受量,为Ⅱ期临床试验剂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9月在我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Ⅰ病房登记的40例受试者。入选标准:①年龄18~40岁;②男女各半;③体质量指数(BMI)19~24 kg/m2;④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β2-微球蛋白(β2-MG),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乙肝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12导联心电图均正常。排除标准:①有心、肝、肾病史或其他影响试验的急、慢性疾病史;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6个月内有生育计划者;④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⑤给药部位皮肤无破损或皮肤类疾病;⑥受试前3个月内参加过献血或试验采血;⑦受试前1个月内参加过任何临床试验;⑧受试前2周内服用过任何药物。剔除标准:①不符合入选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而误纳入者;②入组后未使用试验药物者;③无任何试验记录者。所有受试者均为志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件号2013L01488)和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试验设计
采用单中心、开放试验设计,按剂量递增原则,逐组进行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分为5个剂量组共纳入28例受试者,每组分别为4、6、6、6、6例,男女各半;给药剂量分别为2、6、10、14、18喷/次。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分为2个剂量组共纳入12例受试者,每组各6例,男女各半;给药剂量为6、10喷/次,1次/d,连续给药14 d。
1.3 试验药物及给药方法
试验药物为冰栀伤痛气雾剂(规格60 g/瓶,内含药液30 mL,批号2013111、2013112、2013113,贵州安泰药业有限公司研制)。使用方法为振摇均匀后,距给药部位15~20 cm按动喷头使药液均匀喷于背部给药部位。不同部位喷药时间间隔10 s,同一部位喷药时间间隔2 min。给药结束后受试者平躺于床上,待给药部位自然风干至少20 min直至药膜形成。
1.4 观察指标
1.4.1 单次给药试验
分别于给药前30 min及给药后1、2、4、8、12、24 h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观察给药部位有无红斑、水肿,有无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第24小时作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β2-MG、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12导联心电图。
1.4.2 连续给药试验
分别于给药前30 min、给药期间的每次给药后2 h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观察给药部位有无红斑、水肿,有无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给药第8天及试验结束作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β2-MG,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12导联心电图。
1.4.3 不良反应判断
试验期间所有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均需经研究者判断是否有临床意义以及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判断标准根据以下指标:合理的时间顺序、是否为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停用药物是否改善、再次用药是否重复出现、反应是否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分为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用频数、频率表示。各剂量组基线特征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40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20例,各组受试者均按方案完成研究,无剔除及退出受试者。试验分组及完成情况见表 1。连续给药及单次给药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除呼吸频率外,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该统计学差异无临床意义。见表 2、3。



2.2 单次给药试验
单次给药各剂量组给药后1、2、4、8、12、24 h受试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给药部位未见红斑、水肿,无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焦虑、烦躁不安及其他不良反应;给药后12导联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单次给药各剂量组给药后的异常实验室检查指标见表 4,所有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经研究者判断均无临床意义,且与本研究使用的药物均无关。

2.3 连续给药试验
连续给药各剂量组给药期间,受试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给药部位未见红斑、水肿,无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焦虑、烦躁不安及其他不良反应;给药后第8天及试验结束12导联心电图均未见异常。连续给药各剂量组给药后的异常实验室检查指标见表 5,所有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经研究者判断均无临床意义,且与本研究使用的药物均无关。

2.4 安全剂量范围
本试验确定的单次给药最大耐受剂量为18喷/次,单次给药在2~18喷/次范围内均安全、可耐受;多次给药6~10喷/次,1次/d,连续给药14 d,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冰栀伤痛气雾剂中组分生马钱子为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为士的宁[1-2]。马钱子,又称番木鳖,系马钱科常绿乔木植物马钱及同科木质大藤木皮氏马钱(云南马钱)的成熟种子。马钱子性温味苦,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虽有较强的毒性,但临床应用广泛[7-9]。士的宁是马钱子的主要毒性成分,占总生物碱的45%左右。士的宁常用量为1~3 mg/次,成人口服5~10 mg/次可致中毒,30 mg/次可致死亡。士的宁中毒浓度为2 mg/L,致死血药浓度为9~12 mg/L[4, 7-9]。冰栀伤痛气雾剂为局部喷涂,预估不吸收或吸收很轻微,但为保证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按国家相关法规要求,本品需进行人体耐受性试验,以观察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其安全剂量范围,确定人体最大耐受量,为Ⅱ期临床试验剂量提供依据。
本品含士的宁为0.05~0.2 mg/mL,喷出体积约0.4 mL/喷,由此计算本试验高剂量给药组士的宁给药剂量为1.44 mg/次,在士的宁口服常用量为1~3 mg/次范围内,低于成人中毒剂量5~10 mg/次。
同时考虑到本制剂为体表局部用药,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的量远低于该剂量,故本研究设计给药剂量是安全的[10-13]。同时,本研究的剂量设置以及给药部位和给药方法均参考了同类型药物耐受性试验的经验[14-15]。本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示,在单次高剂量(18喷/次)给药和中等剂量连续给药(10喷/次,1次/d,连续给药7 d)情况下,12例健康受试者均未检测到血液药物浓度,提示本品使用后未吸收入血液,人体的安全性风险较低。
本研究中单次和连续给药受试者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检查指标异常,也未发生不良反应,提示冰栀伤痛气雾剂良好的安全性。单次给药最大耐受剂量为18喷/次;多次给药为6喷/次和10喷/次,1次/d,连续给药14 d,安全性好。随后拟进行的Ⅱ期临床试验中可在上述范围内选取给药剂量。
冰栀伤痛气雾剂由大黄、栀子、肿节风、地黄、降香、韭根、生马钱子、冰片、桃仁、松节、干姜、花椒、樟脑、苏木、香樟根、松笔头等16味中药组成,其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止痛,临床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亦可用于浅Ⅱ度烧伤[1-2]。冰栀伤痛气雾剂中组分生马钱子为有毒中药,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是马钱子的主要毒性成分[3-6]。本研究为冰栀伤痛气雾剂注册临床试验,目的为研究其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其安全剂量范围,确定人体最大耐受量,为Ⅱ期临床试验剂量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9月在我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Ⅰ病房登记的40例受试者。入选标准:①年龄18~40岁;②男女各半;③体质量指数(BMI)19~24 kg/m2;④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β2-微球蛋白(β2-MG),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乙肝标志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12导联心电图均正常。排除标准:①有心、肝、肾病史或其他影响试验的急、慢性疾病史;②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③6个月内有生育计划者;④有酒精、药物滥用病史;⑤给药部位皮肤无破损或皮肤类疾病;⑥受试前3个月内参加过献血或试验采血;⑦受试前1个月内参加过任何临床试验;⑧受试前2周内服用过任何药物。剔除标准:①不符合入选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而误纳入者;②入组后未使用试验药物者;③无任何试验记录者。所有受试者均为志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件号2013L01488)和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试验设计
采用单中心、开放试验设计,按剂量递增原则,逐组进行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分为5个剂量组共纳入28例受试者,每组分别为4、6、6、6、6例,男女各半;给药剂量分别为2、6、10、14、18喷/次。连续给药耐受性试验分为2个剂量组共纳入12例受试者,每组各6例,男女各半;给药剂量为6、10喷/次,1次/d,连续给药14 d。
1.3 试验药物及给药方法
试验药物为冰栀伤痛气雾剂(规格60 g/瓶,内含药液30 mL,批号2013111、2013112、2013113,贵州安泰药业有限公司研制)。使用方法为振摇均匀后,距给药部位15~20 cm按动喷头使药液均匀喷于背部给药部位。不同部位喷药时间间隔10 s,同一部位喷药时间间隔2 min。给药结束后受试者平躺于床上,待给药部位自然风干至少20 min直至药膜形成。
1.4 观察指标
1.4.1 单次给药试验
分别于给药前30 min及给药后1、2、4、8、12、24 h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观察给药部位有无红斑、水肿,有无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第24小时作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β2-MG、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12导联心电图。
1.4.2 连续给药试验
分别于给药前30 min、给药期间的每次给药后2 h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观察给药部位有无红斑、水肿,有无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焦虑、烦躁不安等症状。给药第8天及试验结束作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β2-MG,心肌酶谱,心肌肌钙蛋白)、12导联心电图。
1.4.3 不良反应判断
试验期间所有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均需经研究者判断是否有临床意义以及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判断标准根据以下指标:合理的时间顺序、是否为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停用药物是否改善、再次用药是否重复出现、反应是否有其他原因可以解释。不良反应与药物的关系分为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或等级资料用频数、频率表示。各剂量组基线特征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40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20例,各组受试者均按方案完成研究,无剔除及退出受试者。试验分组及完成情况见表 1。连续给药及单次给药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除呼吸频率外,其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各组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该统计学差异无临床意义。见表 2、3。



2.2 单次给药试验
单次给药各剂量组给药后1、2、4、8、12、24 h受试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给药部位未见红斑、水肿,无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焦虑、烦躁不安及其他不良反应;给药后12导联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单次给药各剂量组给药后的异常实验室检查指标见表 4,所有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经研究者判断均无临床意义,且与本研究使用的药物均无关。

2.3 连续给药试验
连续给药各剂量组给药期间,受试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给药部位未见红斑、水肿,无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头晕、焦虑、烦躁不安及其他不良反应;给药后第8天及试验结束12导联心电图均未见异常。连续给药各剂量组给药后的异常实验室检查指标见表 5,所有实验室检查异常指标经研究者判断均无临床意义,且与本研究使用的药物均无关。

2.4 安全剂量范围
本试验确定的单次给药最大耐受剂量为18喷/次,单次给药在2~18喷/次范围内均安全、可耐受;多次给药6~10喷/次,1次/d,连续给药14 d,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3 讨论
冰栀伤痛气雾剂中组分生马钱子为有毒中药,其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为士的宁[1-2]。马钱子,又称番木鳖,系马钱科常绿乔木植物马钱及同科木质大藤木皮氏马钱(云南马钱)的成熟种子。马钱子性温味苦,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的功效,虽有较强的毒性,但临床应用广泛[7-9]。士的宁是马钱子的主要毒性成分,占总生物碱的45%左右。士的宁常用量为1~3 mg/次,成人口服5~10 mg/次可致中毒,30 mg/次可致死亡。士的宁中毒浓度为2 mg/L,致死血药浓度为9~12 mg/L[4, 7-9]。冰栀伤痛气雾剂为局部喷涂,预估不吸收或吸收很轻微,但为保证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按国家相关法规要求,本品需进行人体耐受性试验,以观察在中国健康受试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估其安全剂量范围,确定人体最大耐受量,为Ⅱ期临床试验剂量提供依据。
本品含士的宁为0.05~0.2 mg/mL,喷出体积约0.4 mL/喷,由此计算本试验高剂量给药组士的宁给药剂量为1.44 mg/次,在士的宁口服常用量为1~3 mg/次范围内,低于成人中毒剂量5~10 mg/次。
同时考虑到本制剂为体表局部用药,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血液的量远低于该剂量,故本研究设计给药剂量是安全的[10-13]。同时,本研究的剂量设置以及给药部位和给药方法均参考了同类型药物耐受性试验的经验[14-15]。本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提示,在单次高剂量(18喷/次)给药和中等剂量连续给药(10喷/次,1次/d,连续给药7 d)情况下,12例健康受试者均未检测到血液药物浓度,提示本品使用后未吸收入血液,人体的安全性风险较低。
本研究中单次和连续给药受试者均未发现有临床意义的检查指标异常,也未发生不良反应,提示冰栀伤痛气雾剂良好的安全性。单次给药最大耐受剂量为18喷/次;多次给药为6喷/次和10喷/次,1次/d,连续给药14 d,安全性好。随后拟进行的Ⅱ期临床试验中可在上述范围内选取给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