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郭丽琳, 卢梦婕, 何敏, 吴琴琴, 王佑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华西医学, 2016, 31(10): 1667-1670.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458 复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0%~60%,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若不进行有效干预,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和终末期肝病,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1-3]。目前已知的NAFLD病因包括营养失调、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基因因素等[4],有文献报道HP感染可能是NAFLD进展的危险因素[5-6]。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了解NAFLD患者的HP感染状况,探讨HP感染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健康检查,体检数据完整、同时进行了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受试者。NAFLD的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2010年NAFLD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7]。排除标准: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性、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者;胃肠外营养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每周摄入乙醇量男性≥140 g,女性≥70 g者。符合纳入标准者共6 737例,男3 850例,女2 887例;年龄18~93岁,平均(46.27±14.66)岁。其中NAFLD患者1 924例,对照者4 813例。
1.2 主要测试指标及方法
1.2.1 体格检查
由专职人员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
1.2.2 实验室检查
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
1.2.3 超声检查
应用高分辨率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受试者空腹10~12 h,由超声诊断科医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统一出具报告。
1.2.4 HP检查
采用安徽养和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H04 HP检测仪由专职人员进行操作。检测方法:受试者空腹或禁食2 h以上,用温水口服14C-尿素胶囊1粒,静息15 min,向呼气卡中吹气,呼气2~5 min,揭去呼气卡窗口两侧的封签,由专职人员将卡插入YH04 HP检测仪进行检测。诊断标准:14C-UBT≥1 667 mBq/mmol判定为阳性,即认为受检者存在HP感染;14C-UBT<1 667 mBq/mmol判定为阴性[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NAFLD组男性所占比例、年龄、体质量、BMI、腰围、ALT、AST、GGT、白蛋白、GLU、TC、TG、LDL-C、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的身高、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不同性别、年龄段NAFLD及HP阳性检出率
男性人群的NAFLD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NAFLD患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NAFLD阳性率最高,以此为基准,随着年龄的增加或减低,NAFLD阳性率逐渐减低。男性人群的HP阳性检出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HP感染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HP感染情况比较
在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70~79岁年龄段中,NAFLD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69岁、≥80岁年龄段中,NAFLD组H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NAFLD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是否患有NAFLD作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P感染、TG、ALT、BMI、GLU、舒张压均与NAFLD密切相关(P<0.05),而性别(男)、收缩压与NAFLD无相关性(P>0.05)。见表 4。

3 讨论
HP是一种主要定植于人体胃黏膜中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消化系统感染常见的细菌之一,目前已证实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近年有研究进一步表明,HP感染不仅与胃肠道疾病相关,而且与一些胃肠以外的疾病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9-10],如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高脂血症等[11-14]。Takuma等[5]研究表明HP感染可能为NAFL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olyzos等[6]进行的系统性回顾分析显示,HP感染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认为HP感染可能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HP感染及NAFLD在人群中较为常见,所以研究两者的相关性显得很有必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NAFLD阳性率最高发生在50~59岁年龄段,HP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60~69岁年龄段,且NAFLD及HP感染的患病率随年龄变化趋势相似。同时根据年龄进行分层观察NAFLD组与对照组HP感染率的差异,在18~59岁、70~79岁年龄段中NAFLD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提示NAFLD与HP感染可能存在相关性。纳入多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经标准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P感染、TG、ALT、BMI、GLU、舒张压均为NAFLD的危险因素。
HP感染与NAFLD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明了,其可能与以下途径有关:胃黏膜内HP入血被吞噬细胞吞噬,经门静脉到达肝脏损伤正常肝细胞;HP感染后产生的内毒素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HP感染可引起体内脂质代谢异常,促进了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肝细胞纤维化及胶原的生成;HP可影响胰岛素水平,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NAFLD发生[15]。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HP感染是否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还有待行基础实验观察及队列研究。总之,HP感染为NAFLD可能的危险因素,如果能进一步证实HP感染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为NAFLD的治疗提供参考。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我国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NAFL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20%~60%,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若不进行有效干预,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和终末期肝病,是隐源性肝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1-3]。目前已知的NAFLD病因包括营养失调、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基因因素等[4],有文献报道HP感染可能是NAFLD进展的危险因素[5-6]。我们的研究目的是了解NAFLD患者的HP感染状况,探讨HP感染与NAFLD发病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健康检查,体检数据完整、同时进行了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及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受试者。NAFLD的诊断标准为中华医学会2010年NAFLD诊疗指南的诊断标准[7]。排除标准:明确诊断为病毒性、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性、药物性肝炎,肝硬化者;胃肠外营养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每周摄入乙醇量男性≥140 g,女性≥70 g者。符合纳入标准者共6 737例,男3 850例,女2 887例;年龄18~93岁,平均(46.27±14.66)岁。其中NAFLD患者1 924例,对照者4 813例。
1.2 主要测试指标及方法
1.2.1 体格检查
由专职人员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腰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2(m2)。
1.2.2 实验室检查
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GL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
1.2.3 超声检查
应用高分辨率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受试者空腹10~12 h,由超声诊断科医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并统一出具报告。
1.2.4 HP检查
采用安徽养和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YH04 HP检测仪由专职人员进行操作。检测方法:受试者空腹或禁食2 h以上,用温水口服14C-尿素胶囊1粒,静息15 min,向呼气卡中吹气,呼气2~5 min,揭去呼气卡窗口两侧的封签,由专职人员将卡插入YH04 HP检测仪进行检测。诊断标准:14C-UBT≥1 667 mBq/mmol判定为阳性,即认为受检者存在HP感染;14C-UBT<1 667 mBq/mmol判定为阴性[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NAFLD组男性所占比例、年龄、体质量、BMI、腰围、ALT、AST、GGT、白蛋白、GLU、TC、TG、LDL-C、血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的身高、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不同性别、年龄段NAFLD及HP阳性检出率
男性人群的NAFLD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段NAFLD患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NAFLD阳性率最高,以此为基准,随着年龄的增加或减低,NAFLD阳性率逐渐减低。男性人群的HP阳性检出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HP感染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HP感染情况比较
在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70~79岁年龄段中,NAFLD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69岁、≥80岁年龄段中,NAFLD组HP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NAFLD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是否患有NAFLD作为因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P感染、TG、ALT、BMI、GLU、舒张压均与NAFLD密切相关(P<0.05),而性别(男)、收缩压与NAFLD无相关性(P>0.05)。见表 4。

3 讨论
HP是一种主要定植于人体胃黏膜中的革兰阴性杆菌,是消化系统感染常见的细菌之一,目前已证实HP在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近年有研究进一步表明,HP感染不仅与胃肠道疾病相关,而且与一些胃肠以外的疾病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9-10],如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高脂血症等[11-14]。Takuma等[5]研究表明HP感染可能为NAFL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olyzos等[6]进行的系统性回顾分析显示,HP感染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认为HP感染可能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HP感染及NAFLD在人群中较为常见,所以研究两者的相关性显得很有必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NAFLD阳性率最高发生在50~59岁年龄段,HP感染阳性率最高发生在60~69岁年龄段,且NAFLD及HP感染的患病率随年龄变化趋势相似。同时根据年龄进行分层观察NAFLD组与对照组HP感染率的差异,在18~59岁、70~79岁年龄段中NAFLD组H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提示NAFLD与HP感染可能存在相关性。纳入多个可能的危险因素经标准化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P感染、TG、ALT、BMI、GLU、舒张压均为NAFLD的危险因素。
HP感染与NAFLD之间的确切关系尚不明了,其可能与以下途径有关:胃黏膜内HP入血被吞噬细胞吞噬,经门静脉到达肝脏损伤正常肝细胞;HP感染后产生的内毒素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HP感染可引起体内脂质代谢异常,促进了脂肪在肝脏中的沉积,肝细胞纤维化及胶原的生成;HP可影响胰岛素水平,引起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NAFLD发生[15]。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HP感染是否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作用还有待行基础实验观察及队列研究。总之,HP感染为NAFLD可能的危险因素,如果能进一步证实HP感染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为NAFLD的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