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文志, 徐健, 王露, 刘忠华.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钙、维生素D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华西医学, 2016, 31(7): 1178-1180.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321 复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超重人群的增多,骨关节炎发病率逐渐增高。尤其是负重的双膝关节,患病率更是高于其他部位骨关节炎。有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双膝骨关节炎患病率为50%,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0%[1]。北京城区60岁以上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根据膝关节X线检查诊断的骨关节炎患病率女性为42.8%,男性为21.5%;临床诊断骨关节炎患病率女性为15.0%,男性为5.6%[2]。骨关节炎发病可能与雌激素减少有关[3],因此女性绝经后除可能患骨质疏松外,合并双膝骨关节炎者较多,成为骨关节炎需要被关注的重点人群。美国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联盟对骨关节炎治疗药物包括症状改善药物和结构改善药物,主要是起到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间隙进一步变窄的作用[4]。有研究显示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头内部骨密度是不一样的,负重区骨密度增高,并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有关,两侧非负重区和骨距区骨密度低于正常而呈现骨质疏松[5]。推测使用维生素D和钙剂可能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有益。因此本研究采用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120例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均为女性,诊断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所提出的骨关节炎诊断标准[6]。骨密度测定符合骨量正常或骨量减少诊断[7]。排除已达到骨质疏松诊断者,以及有明显心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疾病、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和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年龄(63.6±2.5)岁,病程(30±12)个月;对照组年龄(62.9±4.5)岁,病程(31±10)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参加疗效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枸橼酸钙(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 g/次,2次/d,口服;阿法骨化醇(青海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0.5 μg/次,1次/d,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四川新斯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0.48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0.48 g/次,3次/d。
1.3 疗效评价
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指数(WOMAC)量表[8]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均填写问卷并评分。使用标尺将线性视觉模拟量表中0~100 mm分为10个等级,0表示不痛,10表示最剧烈疼痛。用VAS评价WOMAC量表的24个问题的积分。总指数积分用24个组成项目的积分总数表示。观察两组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显效:症状基本改善,关节功能恢复,不需要任何处理,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功能轻度受阻,但有改善;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难以忍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WOMAC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3、6个月后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1.7%和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7%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对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在力学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下,引起膝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合成与降解失去平衡,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氨基葡萄糖是具有生理活性并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软骨、肌腱和韧带等组织中的氨基单糖,是合成关节软骨蛋白多糖的必需物质,并刺激软骨细胞合成聚氨基葡萄糖和透明质酸,维持关节软骨的正常结构。有研究发现盐酸氨基葡萄糖还具有关节软骨保护及减缓其退化、抗炎止痛、延缓膝关节炎发展的作用[10]。目前已有较多有关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其他药物对骨关节炎疗效观察的报道[11-15],这些联合包括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成药、玻璃酸钠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显示了盐酸氨基葡萄糖有确切疗效。有研究表明因为维生素D可以影响骨质量而对骨关节炎的发生和预后有影响,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减缓骨关节炎的进展有益[16]。尤其对维生素D水平低下的骨关节炎患者,补充维生素D对膝骨关节炎的疼痛和关节功能评分有一定改善作用[17]。但也有研究发现虽然给膝骨关节炎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WOMAC评分,但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3、6个月时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治疗阶段,在治疗3个月时两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对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盐酸氨基葡萄糖改善双膝关节症状、降低WOMAC评分是肯定的。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钙、维生素D治疗膝关节炎,在治疗短期内未出现优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的效果,但治疗6个月时,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效果,说明疗程必须充足。联合钙和维生素D治疗骨关节炎,其疗效在治疗6个月时优于对照组,说明钙和维生素D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有研究显示低钙摄入和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对双侧对称性关节炎有影响,且低钙能改变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与双侧对称性关节炎的关系,提高钙的摄入量可能可以减少某些多态性骨关节的发生[19]。有研究表明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和钙水平低于正常值,补充维生素后可以使之恢复正常[20]。因此推测对骨关节炎患者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可能会使患者受益,但可能在治疗较长时间后体现。本研究因样本例数相对较少,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超重人群的增多,骨关节炎发病率逐渐增高。尤其是负重的双膝关节,患病率更是高于其他部位骨关节炎。有调查显示60岁以上人群双膝骨关节炎患病率为50%,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80%[1]。北京城区60岁以上人群调查结果显示,根据膝关节X线检查诊断的骨关节炎患病率女性为42.8%,男性为21.5%;临床诊断骨关节炎患病率女性为15.0%,男性为5.6%[2]。骨关节炎发病可能与雌激素减少有关[3],因此女性绝经后除可能患骨质疏松外,合并双膝骨关节炎者较多,成为骨关节炎需要被关注的重点人群。美国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联盟对骨关节炎治疗药物包括症状改善药物和结构改善药物,主要是起到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间隙进一步变窄的作用[4]。有研究显示骨关节炎患者股骨头内部骨密度是不一样的,负重区骨密度增高,并与骨关节炎严重程度有关,两侧非负重区和骨距区骨密度低于正常而呈现骨质疏松[5]。推测使用维生素D和钙剂可能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有益。因此本研究采用钙剂和维生素D联合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关节炎,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120例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均为女性,诊断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所提出的骨关节炎诊断标准[6]。骨密度测定符合骨量正常或骨量减少诊断[7]。排除已达到骨质疏松诊断者,以及有明显心肝肾功能不全、消化道疾病、代谢性疾病、风湿免疫疾病和肿瘤骨转移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年龄(63.6±2.5)岁,病程(30±12)个月;对照组年龄(62.9±4.5)岁,病程(31±10)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自愿参加疗效观察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枸橼酸钙(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 g/次,2次/d,口服;阿法骨化醇(青海正大海尔制药有限公司)0.5 μg/次,1次/d,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四川新斯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0.48 g/次,3次/d,口服。对照组仅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0.48 g/次,3次/d。
1.3 疗效评价
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指数(WOMAC)量表[8]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进行问卷调查和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均填写问卷并评分。使用标尺将线性视觉模拟量表中0~100 mm分为10个等级,0表示不痛,10表示最剧烈疼痛。用VAS评价WOMAC量表的24个问题的积分。总指数积分用24个组成项目的积分总数表示。观察两组评分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显效:症状基本改善,关节功能恢复,不需要任何处理,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效: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功能轻度受阻,但有改善;无效: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难以忍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WOMAC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3、6个月后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1.7%和4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与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7%和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对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在力学和生物学因素相互作用下,引起膝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合成与降解失去平衡,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和关节功能丧失,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氨基葡萄糖是具有生理活性并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软骨、肌腱和韧带等组织中的氨基单糖,是合成关节软骨蛋白多糖的必需物质,并刺激软骨细胞合成聚氨基葡萄糖和透明质酸,维持关节软骨的正常结构。有研究发现盐酸氨基葡萄糖还具有关节软骨保护及减缓其退化、抗炎止痛、延缓膝关节炎发展的作用[10]。目前已有较多有关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其他药物对骨关节炎疗效观察的报道[11-15],这些联合包括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成药、玻璃酸钠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均显示了盐酸氨基葡萄糖有确切疗效。有研究表明因为维生素D可以影响骨质量而对骨关节炎的发生和预后有影响,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减缓骨关节炎的进展有益[16]。尤其对维生素D水平低下的骨关节炎患者,补充维生素D对膝骨关节炎的疼痛和关节功能评分有一定改善作用[17]。但也有研究发现虽然给膝骨关节炎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以降低WOMAC评分,但与安慰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3、6个月时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治疗阶段,在治疗3个月时两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时对照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盐酸氨基葡萄糖改善双膝关节症状、降低WOMAC评分是肯定的。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钙、维生素D治疗膝关节炎,在治疗短期内未出现优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的效果,但治疗6个月时,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用盐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效果,说明疗程必须充足。联合钙和维生素D治疗骨关节炎,其疗效在治疗6个月时优于对照组,说明钙和维生素D在骨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有研究显示低钙摄入和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对双侧对称性关节炎有影响,且低钙能改变维生素D受体多态性与双侧对称性关节炎的关系,提高钙的摄入量可能可以减少某些多态性骨关节的发生[19]。有研究表明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维生素D和钙水平低于正常值,补充维生素后可以使之恢复正常[20]。因此推测对骨关节炎患者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可能会使患者受益,但可能在治疗较长时间后体现。本研究因样本例数相对较少,因此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