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周晓敏, 常华远, 胡晓华, 刘凯, 张卫东, 曾利江, 李大江. 四川某综合型医院2010年-2014年医学进修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与探讨. 华西医学, 2016, 31(6): 1119-1123.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303 复制
进修教育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进修学习,不仅能提高技能、更新知识,同时能满足各层次不同专业人员的需求[1]。进修教育是加快医学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2]。尤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大众医疗需求提高,各级医院除了从硬件、软件上大力发展,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3]。因此,进修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级、省级大型综合型医院由于其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等优势,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国家批准的全国继续教育基地,已为全国各地培养了逾万名中高级医务工作者并获得较好声誉。近年,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化及我院医教研工作的快速发展,进修招生规模亦不断扩大,2000年-2009年10年间,每年进修生招生均达1 000人左右。2010年以来进修生数量逐年增加,至2014年进修生人数已达到1 854人。为进一步加强医院进修教育工作,本研究对我院2010-2014年5年间7 478名医学进修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进修学员的电子登记资料。
1.2 方法
提取已录入计算机的学员基本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学员性别、民族、年龄、学历、职称以及来源地。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 2007版本,通过分类、筛选、汇总、计算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
2 结果
2.1 进修人数统计
2010年-2014年间,我院进修学员人数均逐年增加,尤其是2013年、2014年增幅均超10%。2014年较2010年增幅达到47.38%。见图 1。

2.2 性别分布
进修学员共7 478人,其中男4 176人(55.84%),女3 302人(44.16%),男性学员居多。男性学员主要分布在外科。
2.3 民族分布
2010年-2014年我院进修的汉族学员共计7 000人(93.61%),其他少数民族学员共计478人(6.39%)。虽然少数民族进修学员基数较少,但是其变化趋势同汉族进修学员一样均呈递增趋势。来我院进修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侗族、白族、纳西族、羌族、撒拉族、水族、土族、穿青族、朝鲜族、达斡尔、哈尼、布依族、傣族、黎族、倮倮族、仡佬族、哈萨克、京族、瑶族、傈僳族等29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回族和彝族学员居多。见表 1。

2.4 年龄分布
进修学员年龄18~56岁,其中26~30岁2 707人(36.20%),31~35岁2 491(33.31%),这两个年龄段的进修学员所占比例较高,共计占比69.51%。见表 2。

2.5 学历分布
我院进修学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2010年-2014年5年间本科学历进修学员共计5 556人(74.30%);硕士学历学员964人(12.89%);博士学历学员107人(1.43%);大专及以下学历学员851人(11.38%),主要是医技科室进修人员。随着进修总人数的增加,大专及以下学历的进修生数量并无明显增加,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进修生人数却明显逐年增加。见表 3。

2.6 职称分布
我院进修人员的职称以初级为主,2010年-2014年5年间初级职称总人数为3 986人(53.30%),而初级职称中又以住院医师人数最多;中级职称者共计2 741人(36.65%);高级职称者共计751人(10.04%)。见表 4。

2.7 地区分布
2010-2014年5年间我院进修学员主要来自四川,共计进修学员5 001名,占总人数的66.88%,且每年四川省内的进修生都在递增;外省进修学员共计2 477名,占总人数的33.12%,同时随着每年进修总人数的增加,外省医院的进修学员也越来越多。按照医院性质划分我院进修学员主要来自各地、市、县级医院,少部分来自部队、厂矿、企业医院。其中来自地、市级医院的进修学员共计3 923人(52.46%),县级医院的进修学员1 818人(24.31%),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省级医院进修学员1 065人(14.24%),部队、厂矿、企业医院进修学员672人(8.99%)。且5年来随着进修总人数的逐年递增,县级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省级医院的进修学员人数保持着稳定的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年县级医院的数量较2010年增幅达71.94%。2014年医学院附院及省级医院数量较2010年增幅达132.12%。见表 5。

3 讨论
综合我院2010年-2014年医学进修教育概况分析,进修学员主要以汉族学员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学员虽然基数较少,但具有民族多样性,包括藏族、回族和彝族等29个少数民族。进修学员大部分分布在26~35岁的年龄段,比较年轻,且以初级职称群体为主,学历则以本科群体为主,他们将继续是医学进修教育的主流。年龄、职称分布情况说明各单位都重视年轻医务工作人员以及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使他们有较多机会外出进修学习,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整体医疗水平。中级职称及以上学员比例则较低,这部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他们在单位往往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同时肩负着对低年资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培养工作,无暇外出参加进修学习,这提醒我们应结合其工作实际为其进修学习创造机会。保证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有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从宏观上来看对卫生技术队伍的梯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4]。
从2010年-2014年的进修总人数看,进修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四川省内的进修生同样保持逐年递增趋势,说明我院作为西南地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在带动区域医疗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核心作用;少数民族、县级医院的进修学员越来越多;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省级医院等高级别医院的进修学员越来越多;外省来我院进修的学员也越来越多,截止2014年每个省、直辖市均有来我院进修的学员;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进修学员越来越多。这些都反映出我院进修教育在不同民族、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学历层次生源上辐射引力的增加。进修人数不断增长,其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进修需求的增多。当今公立医院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城镇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覆盖全社会,老百姓就医需求大幅增长,医疗机构业务量持续增加,基础医务工作人员对知识更新、技术进步的要求越来越大,所以进修需求在不断增多[5-8],因此进修总人数逐步增加,尤其是县级医院等基层医院学员越来越多。其次,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影响力持续增加。2014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 “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我院名列第2名,共有27个学科参评,其中26个学科被提名,20个学科进入前10名,12个学科进入前5名,4个学科进入前3名,麻醉学科名列第1名[9]。经与学员交流,我们了解到很多学员是“慕名而来”。可见,医院的学科辐射影响力影响着学员的进修选择,如何加强医院学科建设,提升进修教育品牌吸引力是大型医疗机构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三,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医院区域性中心医院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增加。我院近几年长期承担国家人力资源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进修培训项目和卫生应急项目。医院长期接收网络联盟医院、对口支援医院的骨干医师以及各项目进修医师免费进修学习、参观学习,为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机会[10]。第四,华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影响着进修学员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进修总人数的逐年增加,我院近年进修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如:进修宣传不够;进修学员来源复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培训计划均统一制定,分层次培训计划不足,尤其是针对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偏少,教学效果因人而异;进修过程管理有待加强;部分科室考核管理、反馈机制建设尚存不足;学员培训结束后没有继续追踪访问等。这些因素均影响我院进修生管理工作水平和教育质量,制约未来进修工作的改进提高及品牌构建。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学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保障,让进修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好院科两级互动,科学制定招生规划,加强进修宣传,提高生源质量。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或者多开展针对不同业务层次学员的专项培训项目以适应学员的不同学习需求[11]。其次,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在线及在位的继续教育[11-12],如利用远程医学网开设长短期网络学习班、继续教育精品课程、疑难病例讨论、专项技术演示等让学员可以先有理论的学习加强,然后再在位实践学习,这样可以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多层面循序渐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重点加强进修生入科室后的过程管理,进修生日常的业务学习,医德医风、工作纪律、工作质量都应有考核,奖惩、请假均应做好记录。第四,建立进修医师、带教老师以及进修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设立进修奖励基金,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及教师带教积极性。最后,严格把关培训效果,强调理论与技能考试[12]。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在每批进修生结业时进行信息反馈,收集进修生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建立数据库,不断完善我院的进修培养、管理制度,提升医院进修满意度。同时通过对已结业进修学员后续的跟踪访问,了解进修学员回到原单位后的工作开展和进修学习应用情况,从而分析我院进修的长效影响,利于促进我院与进修人员的感情交流,利于建立我院与各地医院牢固的战略协作和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以上多种手段来全面提高进修管理水平和进修教育质量[1, 4, 13]。
医学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则是对医学专业技术知识、技能进行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终身教育[14]。我院地处中国西部,是中国西部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医学教育资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名列前茅的学科水平,一流的科研水平以及良好的医疗环境,医院建立了覆盖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华西远程医学网络并成立了华西远程医学中心,拥有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医院的综合优势,充分利用各种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和条件,加强协调沟通,发挥各个相关单位、组织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开拓继续医学教育新领域,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继续医学教育有效运行机制[15],并结合我院进修教育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和完善进修管理工作,才能加强我院继续医学教育水平建设,才能提高医院进修的吸引力,塑造医院进修品牌,发挥医院更大的行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以促进医院发展。
进修教育是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进修学习,不仅能提高技能、更新知识,同时能满足各层次不同专业人员的需求[1]。进修教育是加快医学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2]。尤其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大众医疗需求提高,各级医院除了从硬件、软件上大力发展,还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3]。因此,进修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级、省级大型综合型医院由于其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等优势,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国家批准的全国继续教育基地,已为全国各地培养了逾万名中高级医务工作者并获得较好声誉。近年,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化及我院医教研工作的快速发展,进修招生规模亦不断扩大,2000年-2009年10年间,每年进修生招生均达1 000人左右。2010年以来进修生数量逐年增加,至2014年进修生人数已达到1 854人。为进一步加强医院进修教育工作,本研究对我院2010-2014年5年间7 478名医学进修生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进修学员的电子登记资料。
1.2 方法
提取已录入计算机的学员基本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学员性别、民族、年龄、学历、职称以及来源地。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 2007版本,通过分类、筛选、汇总、计算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
2 结果
2.1 进修人数统计
2010年-2014年间,我院进修学员人数均逐年增加,尤其是2013年、2014年增幅均超10%。2014年较2010年增幅达到47.38%。见图 1。

2.2 性别分布
进修学员共7 478人,其中男4 176人(55.84%),女3 302人(44.16%),男性学员居多。男性学员主要分布在外科。
2.3 民族分布
2010年-2014年我院进修的汉族学员共计7 000人(93.61%),其他少数民族学员共计478人(6.39%)。虽然少数民族进修学员基数较少,但是其变化趋势同汉族进修学员一样均呈递增趋势。来我院进修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土家族、彝族、蒙古族、藏族、侗族、白族、纳西族、羌族、撒拉族、水族、土族、穿青族、朝鲜族、达斡尔、哈尼、布依族、傣族、黎族、倮倮族、仡佬族、哈萨克、京族、瑶族、傈僳族等29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回族和彝族学员居多。见表 1。

2.4 年龄分布
进修学员年龄18~56岁,其中26~30岁2 707人(36.20%),31~35岁2 491(33.31%),这两个年龄段的进修学员所占比例较高,共计占比69.51%。见表 2。

2.5 学历分布
我院进修学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2010年-2014年5年间本科学历进修学员共计5 556人(74.30%);硕士学历学员964人(12.89%);博士学历学员107人(1.43%);大专及以下学历学员851人(11.38%),主要是医技科室进修人员。随着进修总人数的增加,大专及以下学历的进修生数量并无明显增加,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进修生人数却明显逐年增加。见表 3。

2.6 职称分布
我院进修人员的职称以初级为主,2010年-2014年5年间初级职称总人数为3 986人(53.30%),而初级职称中又以住院医师人数最多;中级职称者共计2 741人(36.65%);高级职称者共计751人(10.04%)。见表 4。

2.7 地区分布
2010-2014年5年间我院进修学员主要来自四川,共计进修学员5 001名,占总人数的66.88%,且每年四川省内的进修生都在递增;外省进修学员共计2 477名,占总人数的33.12%,同时随着每年进修总人数的增加,外省医院的进修学员也越来越多。按照医院性质划分我院进修学员主要来自各地、市、县级医院,少部分来自部队、厂矿、企业医院。其中来自地、市级医院的进修学员共计3 923人(52.46%),县级医院的进修学员1 818人(24.31%),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省级医院进修学员1 065人(14.24%),部队、厂矿、企业医院进修学员672人(8.99%)。且5年来随着进修总人数的逐年递增,县级医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省级医院的进修学员人数保持着稳定的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年县级医院的数量较2010年增幅达71.94%。2014年医学院附院及省级医院数量较2010年增幅达132.12%。见表 5。

3 讨论
综合我院2010年-2014年医学进修教育概况分析,进修学员主要以汉族学员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学员虽然基数较少,但具有民族多样性,包括藏族、回族和彝族等29个少数民族。进修学员大部分分布在26~35岁的年龄段,比较年轻,且以初级职称群体为主,学历则以本科群体为主,他们将继续是医学进修教育的主流。年龄、职称分布情况说明各单位都重视年轻医务工作人员以及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的培养,使他们有较多机会外出进修学习,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整体医疗水平。中级职称及以上学员比例则较低,这部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他们在单位往往承担着繁重的医疗、教学、科研任务,同时肩负着对低年资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培养工作,无暇外出参加进修学习,这提醒我们应结合其工作实际为其进修学习创造机会。保证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有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从宏观上来看对卫生技术队伍的梯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4]。
从2010年-2014年的进修总人数看,进修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且四川省内的进修生同样保持逐年递增趋势,说明我院作为西南地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在带动区域医疗发展、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核心作用;少数民族、县级医院的进修学员越来越多;医学院附属医院及省级医院等高级别医院的进修学员越来越多;外省来我院进修的学员也越来越多,截止2014年每个省、直辖市均有来我院进修的学员;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进修学员越来越多。这些都反映出我院进修教育在不同民族、不同级别医院、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学历层次生源上辐射引力的增加。进修人数不断增长,其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进修需求的增多。当今公立医院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城镇医疗保险、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覆盖全社会,老百姓就医需求大幅增长,医疗机构业务量持续增加,基础医务工作人员对知识更新、技术进步的要求越来越大,所以进修需求在不断增多[5-8],因此进修总人数逐步增加,尤其是县级医院等基层医院学员越来越多。其次,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影响力持续增加。2014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 “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我院名列第2名,共有27个学科参评,其中26个学科被提名,20个学科进入前10名,12个学科进入前5名,4个学科进入前3名,麻醉学科名列第1名[9]。经与学员交流,我们了解到很多学员是“慕名而来”。可见,医院的学科辐射影响力影响着学员的进修选择,如何加强医院学科建设,提升进修教育品牌吸引力是大型医疗机构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三,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医院区域性中心医院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增加。我院近几年长期承担国家人力资源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进修培训项目和卫生应急项目。医院长期接收网络联盟医院、对口支援医院的骨干医师以及各项目进修医师免费进修学习、参观学习,为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和机会[10]。第四,华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影响着进修学员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进修总人数的逐年增加,我院近年进修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如:进修宣传不够;进修学员来源复杂、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培训计划均统一制定,分层次培训计划不足,尤其是针对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偏少,教学效果因人而异;进修过程管理有待加强;部分科室考核管理、反馈机制建设尚存不足;学员培训结束后没有继续追踪访问等。这些因素均影响我院进修生管理工作水平和教育质量,制约未来进修工作的改进提高及品牌构建。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学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保障,让进修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做好院科两级互动,科学制定招生规划,加强进修宣传,提高生源质量。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或者多开展针对不同业务层次学员的专项培训项目以适应学员的不同学习需求[11]。其次,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在线及在位的继续教育[11-12],如利用远程医学网开设长短期网络学习班、继续教育精品课程、疑难病例讨论、专项技术演示等让学员可以先有理论的学习加强,然后再在位实践学习,这样可以从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多层面循序渐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重点加强进修生入科室后的过程管理,进修生日常的业务学习,医德医风、工作纪律、工作质量都应有考核,奖惩、请假均应做好记录。第四,建立进修医师、带教老师以及进修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设立进修奖励基金,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及教师带教积极性。最后,严格把关培训效果,强调理论与技能考试[12]。完善信息反馈制度,在每批进修生结业时进行信息反馈,收集进修生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建立数据库,不断完善我院的进修培养、管理制度,提升医院进修满意度。同时通过对已结业进修学员后续的跟踪访问,了解进修学员回到原单位后的工作开展和进修学习应用情况,从而分析我院进修的长效影响,利于促进我院与进修人员的感情交流,利于建立我院与各地医院牢固的战略协作和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以上多种手段来全面提高进修管理水平和进修教育质量[1, 4, 13]。
医学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专业。继续医学教育则是对医学专业技术知识、技能进行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终身教育[14]。我院地处中国西部,是中国西部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医学教育资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精湛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名列前茅的学科水平,一流的科研水平以及良好的医疗环境,医院建立了覆盖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华西远程医学网络并成立了华西远程医学中心,拥有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医院的综合优势,充分利用各种继续医学教育资源和条件,加强协调沟通,发挥各个相关单位、组织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开拓继续医学教育新领域,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继续医学教育有效运行机制[15],并结合我院进修教育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和完善进修管理工作,才能加强我院继续医学教育水平建设,才能提高医院进修的吸引力,塑造医院进修品牌,发挥医院更大的行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以促进医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