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曹芳芳, 辛文琼, 安婷, 蒋欣. 新生儿股骨骨折的护理体会. 华西医学, 2016, 31(6): 1114-1115.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301 复制
新生儿股骨骨折是由直接的外力所致,如产伤、外伤、撞击等,或间接外力如扭转、高处跌落等也可造成股骨骨折,发生率为0.13‰[1],新生儿骨骼具有特殊性,塑形能力强,愈合快,骨折后可采用非手术方式复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Pavlik支具固定,双下肢垂直悬吊皮牵引、绷带固定方法等[2]。我科采用股骨垂直悬吊式牵引即Bryant牵引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股骨骨折患儿共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 h~8 d,平均5.65 d;体质量3.15~4.20 kg,平均3.78 kg。
1.2 治疗方法
41例患儿均采用垂直悬吊皮牵引,初始牵引质量为患儿体质量的1/10~1/8,每5~7天床旁摄X线片1次,视复查效果增减牵引质量,原则上不超过体质量的1/4。牵引前用温水洗净双下肢,牵引时将新生儿平放于床上,将4~5 cm宽的布胶布贴于新生儿双下肢大腿内外侧,近心端用布胶布绕圈固定。贴于内外侧的胶布长度至足底,足底处胶布贴在牵引板上,牵引板与足底相距5 cm左右,牵引绳从牵引板中间小孔穿过,然后固定在牵引架上。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本组患儿均为急诊入院,患儿受伤后家属常伴有不安、恐惧[3]。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快速了解伤情,有效处置。针对家属的疑问,耐心解答,以消除家属的恐惧心理。
1.3.2 牵引的护理
①观察肢端循环。Bryant 悬吊牵引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肢体缺血坏死,由于新生儿无法表达不适,护士应主动观察悬吊双下肢的情况,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时间[4]。经常抚触患儿双足底,改善末梢循环,保持皮肤弹性。如发现双足皮肤苍白或发紫,肿胀明显,不能活动,触及发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新生儿哭闹时,先仔细检查,注意双下肢有无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潜在表现。
②保持有效牵引。为防止患肢出现成角畸形,牵引必须维持一定的力线及方向,本组患儿牵引角度为:双下肢对称外展30~45°,屈髋90°,为了保证牵引效果,牵引力量以臀部离床面1~2 cm为宜[5]。牵引期间应始终保持正确的牵引姿势,密切观察牵引有无松脱或移位,注意牵引期间不要抱起新生儿,指导家属换尿布时尽量避免将新生儿臀部抬离过高,力量不宜过大。
③牵引时间。牵引7~14 d后X线片提示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有骨痂形成。继续行双下肢悬吊牵引1周后再次行X线片复查,若骨痂丰富,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断端稳定,已达到临床愈合,即可拆除牵引装置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后出院[6]。
1.3.3 饮食及排便的护理
新生儿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胃呈水平位,特别是患儿处于头低脚高位时,常出现胃肠不适、便秘、呕吐等。因此应注意喂养方法,指导家属在喂养患儿时可以将其头部稍微抬高,并偏向一侧,避免进食过快、过饱,防止呛咳和呕吐引起窒息。更换尿不湿及处理大小便时,动作轻柔,用温热柔软毛巾轻轻擦拭干净后涂护臀霜保护。若新生儿臀部皮肤出现发红、尿布疹等,在完成清洁工作后,暴露整个臀部,使用液体敷料如3M皮肤保护膜喷雾或赛肤润等喷洒臀部表面,使用松软纯棉尿布并及时更换、清洗、暴晒、晾干[7-8]。
1.3.4 功能锻炼
牵引开始后每日按摩双下肢脚趾,被动活动肢体远端关节,同时指导家属操作,以便回家后家庭护理的顺利实施。
2 结果
本组41例患儿经过14~28 d(平均23.4 d)的牵引治疗,X线片提示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局部骨痂生长丰富,骨折断端稳定,已达到临床愈合的要求,予拆除牵引装置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后出院。牵引期间无红臀及尿布疹、肢体缺血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拆除牵引装置后14例患儿胶布固定区域出现皮肤并发症,包括皮肤不同程度发红11例,局部皮肤皮损1例,张力性水疱3例,皮肤并发症发生率34.1%。出院后6~12个月门诊随访,41例患儿成角畸形在X线片正位片<10°,侧位片<15°,缩短<10 mm,均符合痊愈标准。
3 讨论
Bryant悬吊牵引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的方法之一[9-10],该方法可防止骨折断端移位,保持复位后的固定位置,利于骨痂的生长,且无需特殊器械,操作方便、简单,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应用[11-12]。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该方法与Pavlik支具固定法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Bryant悬吊牵引虽疗效较优,各层级医师、护理人员学习掌握曲线时间短,但在具体应用时仍有一定的缺点,最主要的是皮肤并发症较多[13-14],最常见的为皮肤过敏。本组11例患儿在去除胶布后接触面皮肤出现不同程度发红,1例局部皮肤皮损,3例张力性水疱,皮肤并发症发生率34.1%,低于国内报道发生率[15]。Bryant悬吊牵引发生皮肤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①新生儿皮肤娇嫩,布胶布长时间直接包裹皮肤,透气性差会导致接触面皮肤出现各种并发症。这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倾向使用Pavlik支具固定法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主要原因。②固定胶布手法不当。粘贴布胶布时应注意保持胶布平整,与肢体皮肤紧密接触,否则易产生水疱及粘拉伤。绕圈固定的胶布松紧适宜,过松会影响牵引效果,过紧会影响双下肢血液循环,严重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③移除胶布时张力过大易导致皮肤损伤,在拆除胶布时需注意动作轻柔,提前使用温水浸泡双下肢,减少撕扯时张力。
综上所述,Bryant悬吊牵引是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临床效果良好。由于新生儿无表达能力,故治疗期间需保证牵引的持续有效,定时观察肢端循环及合理的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是患儿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
新生儿股骨骨折是由直接的外力所致,如产伤、外伤、撞击等,或间接外力如扭转、高处跌落等也可造成股骨骨折,发生率为0.13‰[1],新生儿骨骼具有特殊性,塑形能力强,愈合快,骨折后可采用非手术方式复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Pavlik支具固定,双下肢垂直悬吊皮牵引、绷带固定方法等[2]。我科采用股骨垂直悬吊式牵引即Bryant牵引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4年7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股骨骨折患儿共41例,其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2 h~8 d,平均5.65 d;体质量3.15~4.20 kg,平均3.78 kg。
1.2 治疗方法
41例患儿均采用垂直悬吊皮牵引,初始牵引质量为患儿体质量的1/10~1/8,每5~7天床旁摄X线片1次,视复查效果增减牵引质量,原则上不超过体质量的1/4。牵引前用温水洗净双下肢,牵引时将新生儿平放于床上,将4~5 cm宽的布胶布贴于新生儿双下肢大腿内外侧,近心端用布胶布绕圈固定。贴于内外侧的胶布长度至足底,足底处胶布贴在牵引板上,牵引板与足底相距5 cm左右,牵引绳从牵引板中间小孔穿过,然后固定在牵引架上。
1.3 护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
本组患儿均为急诊入院,患儿受伤后家属常伴有不安、恐惧[3]。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快速了解伤情,有效处置。针对家属的疑问,耐心解答,以消除家属的恐惧心理。
1.3.2 牵引的护理
①观察肢端循环。Bryant 悬吊牵引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肢体缺血坏死,由于新生儿无法表达不适,护士应主动观察悬吊双下肢的情况,检查毛细血管充盈时间[4]。经常抚触患儿双足底,改善末梢循环,保持皮肤弹性。如发现双足皮肤苍白或发紫,肿胀明显,不能活动,触及发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注意观察新生儿反应,如新生儿哭闹时,先仔细检查,注意双下肢有无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潜在表现。
②保持有效牵引。为防止患肢出现成角畸形,牵引必须维持一定的力线及方向,本组患儿牵引角度为:双下肢对称外展30~45°,屈髋90°,为了保证牵引效果,牵引力量以臀部离床面1~2 cm为宜[5]。牵引期间应始终保持正确的牵引姿势,密切观察牵引有无松脱或移位,注意牵引期间不要抱起新生儿,指导家属换尿布时尽量避免将新生儿臀部抬离过高,力量不宜过大。
③牵引时间。牵引7~14 d后X线片提示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有骨痂形成。继续行双下肢悬吊牵引1周后再次行X线片复查,若骨痂丰富,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断端稳定,已达到临床愈合,即可拆除牵引装置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后出院[6]。
1.3.3 饮食及排便的护理
新生儿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胃呈水平位,特别是患儿处于头低脚高位时,常出现胃肠不适、便秘、呕吐等。因此应注意喂养方法,指导家属在喂养患儿时可以将其头部稍微抬高,并偏向一侧,避免进食过快、过饱,防止呛咳和呕吐引起窒息。更换尿不湿及处理大小便时,动作轻柔,用温热柔软毛巾轻轻擦拭干净后涂护臀霜保护。若新生儿臀部皮肤出现发红、尿布疹等,在完成清洁工作后,暴露整个臀部,使用液体敷料如3M皮肤保护膜喷雾或赛肤润等喷洒臀部表面,使用松软纯棉尿布并及时更换、清洗、暴晒、晾干[7-8]。
1.3.4 功能锻炼
牵引开始后每日按摩双下肢脚趾,被动活动肢体远端关节,同时指导家属操作,以便回家后家庭护理的顺利实施。
2 结果
本组41例患儿经过14~28 d(平均23.4 d)的牵引治疗,X线片提示骨折处对位、对线良好,局部骨痂生长丰富,骨折断端稳定,已达到临床愈合的要求,予拆除牵引装置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后出院。牵引期间无红臀及尿布疹、肢体缺血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拆除牵引装置后14例患儿胶布固定区域出现皮肤并发症,包括皮肤不同程度发红11例,局部皮肤皮损1例,张力性水疱3例,皮肤并发症发生率34.1%。出院后6~12个月门诊随访,41例患儿成角畸形在X线片正位片<10°,侧位片<15°,缩短<10 mm,均符合痊愈标准。
3 讨论
Bryant悬吊牵引是国内外公认的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的方法之一[9-10],该方法可防止骨折断端移位,保持复位后的固定位置,利于骨痂的生长,且无需特殊器械,操作方便、简单,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应用[11-12]。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该方法与Pavlik支具固定法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差异,Bryant悬吊牵引虽疗效较优,各层级医师、护理人员学习掌握曲线时间短,但在具体应用时仍有一定的缺点,最主要的是皮肤并发症较多[13-14],最常见的为皮肤过敏。本组11例患儿在去除胶布后接触面皮肤出现不同程度发红,1例局部皮肤皮损,3例张力性水疱,皮肤并发症发生率34.1%,低于国内报道发生率[15]。Bryant悬吊牵引发生皮肤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①新生儿皮肤娇嫩,布胶布长时间直接包裹皮肤,透气性差会导致接触面皮肤出现各种并发症。这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倾向使用Pavlik支具固定法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主要原因。②固定胶布手法不当。粘贴布胶布时应注意保持胶布平整,与肢体皮肤紧密接触,否则易产生水疱及粘拉伤。绕圈固定的胶布松紧适宜,过松会影响牵引效果,过紧会影响双下肢血液循环,严重可导致肢体缺血坏死。③移除胶布时张力过大易导致皮肤损伤,在拆除胶布时需注意动作轻柔,提前使用温水浸泡双下肢,减少撕扯时张力。
综上所述,Bryant悬吊牵引是治疗新生儿股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临床效果良好。由于新生儿无表达能力,故治疗期间需保证牵引的持续有效,定时观察肢端循环及合理的健康教育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是患儿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