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赖军, 叶丽娟, 杨雪, 罗钰, 鄢秀英. 上腔静脉综合征行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体外转流肿瘤切除术后护理一例. 华西医学, 2016, 31(5): 998-1000.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269 复制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30岁。因“颜面肿胀2周”于2014年7月23日入院,神志清楚,情绪稳定,精神差,活动后感气紧。体格检查:颜面部肿胀,颈静脉怒张,双上肢轻度肿胀。胸、腹部增强CT示:前纵隔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 4.8 cm×5.8 cm,轮廓欠光整,密度欠均匀,增强后不均匀性强化,肿块和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干分界不清,头臂干动脉周围见软组织影环绕,左头臂静脉被包埋或推移,该血管显示不清,左胸壁多数侧支血管开放,上腔静脉及右头臂静脉见明显受累征象(图 1)。辅助检查:血液常规、生物化学、凝血、输血全套未见异常。心、肝、脾、胰、肾及肾上腺形态、结构未见异常。诊断结果:①纵隔肿瘤侵犯左右无名静脉、左右锁骨下静脉及右颈内静脉血栓形成;②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

经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患者一般情况可,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无绝对手术禁忌证;全科医师讨论后,于2014年7月31日在全身麻醉下采用正中开胸加颈部横切口并右颈内静脉-股静脉体外转流下,对患者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切除术并人造血管置换术(右颈内静脉-上腔静脉人造血管移植重建术,左锁骨下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重建术)。因术中失血过多,术后患者血压一直不稳定,且患者自诉感心累,反复出现心律不齐,心率最高180次/min左右,且伤口疼痛难忍,期间先后经静脉输入红细胞悬液、血浆补血,静脉泵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升压,静脉推入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商品名:西地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呋塞米注射液(商品名:速尿),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商品名:杜冷丁)。针对患者行人造血管置换术行相关处理,同时经静脉输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商品名:泰能)500 mg+生理盐水50 mL,8 h/次;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商品名:韦迪)40 mg+生理盐水50 mL,2次/d;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90 mg+生理盐水50 mL,3次/d;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商品名:普米克会舒)2 mL+硫酸特布他林(商品名:博利康尼)2 mL,3次/d等。出院前复查血常规、生物化学未见异常,凝血常规示凝血酶原时间(PT)16.5 s;胸部增强扫描示:胸骨及胸壁术后改变,前纵隔未见确切软组织肿块影,纵隔脂肪间隙模糊,右静脉动脉至上腔静脉、左锁骨下静脉至上腔静脉见人工血管影,人工血管内未见明显造影剂充盈。右肺散在斑片影,右肺下叶部分不张,左肺上舌段条索影。气管及叶、段支气管未见狭窄、闭塞及扩大,肺门大小、位置未见异常。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稍大,纵隔未见移位。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减少。心影未见明显增大,心包少量积液。患者住院1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呼吸训练
本例患者术前1周开始呼吸训练:①指导患者深呼吸:分别练习坐位胸式深呼吸和平卧腹式深呼吸,2~3次/d,15 min/次。②指导有效的咳嗽方法:深吸气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应以胸部震动而发出,练习3次/d,10~15 min/次。③指导患者使用肺功能扩充器训练:坐位或半卧位深呼气后用嘴含住肺功能扩充器的口含管,作最大吸气,每日早晚各1次,15 min/次。
2.2 术后护理
2.2.1 卧位
患者术后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
2.2.2 密切观察病情
①呼吸及神经系统:本例患者术后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每30分钟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吸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保持血氧饱和度(SpO2)在95%以上;在术后7 h清醒,17 h呼吸平稳、病情稳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拔除气管插管,停用有创呼吸机,改为鼻导管给氧 5 L/min,SpO2波动在98%左右。且无颅脑定位体征,患者未诉头痛、呕吐等不适。术后返回病房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②心电及血压监测:本例患者行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体外转流肿瘤切除和上腔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反复出现心动过速,偶发心房颤动,给予毛花苷丙0.4 mg+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入及盐酸胺碘酮0.1 mg/kg微泵泵入,据患者心率调整微泵速度,患者心率逐渐由150次/min 下降至110次/min。发生心房颤动时,予生理盐水20 mL+毛花苷丙0.2 mg静脉缓推后无效后予5%葡萄糖注射液 46 mL+盐酸胺碘酮300 mg以1.0~2.0 mL/h微泵泵入,患者心律恢复为窦性,心率逐渐降至100~110次/min,改为盐酸胺碘酮片口服,200 mg/次,3次/d,患者心率控制正常范围后,再改为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商品名:倍他乐克)1/4片/次,1次/d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商品名:索尼特)1片/次,1次/d。
③出血的观察及引流管护理:本例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及血尿甚至颅内出血等。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进行有创操作时(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应延长按压局部时间,以防止皮下出血。本例患者仅在术后进行监测血压时,发现患者双上肢前臂出现散在瘀斑,及时改用腕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后,瘀斑逐渐消散。患者术后安置有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瓶低于床面60 cm,水柱没入水中2 cm;观察水柱波动;准确记录胸腔引流量和颜色变化。该患者术后胸腔引流出少量淡血性液体,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术后第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
2.2.3 疼痛的护理
本例患者为SVCS行血管置换术,手术大,术后患者存在明显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患者疼痛评分一般都在5~8分,遵医嘱予地佐辛5 mg静脉注射3次/d,必要时予盐酸布桂嗪(商品名:强痛定)100 mg肌肉注射;并给予心理治疗,如深呼吸、松弛锻炼、转移和分散患者注意力。告知患者有节奏地在疼痛部位作环形按摩以缓解疼痛。通过采用以上方法,再次对患者进行VAS评分,疼痛评分为1~3分,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缓解。
2.2.4 预防和控制感染
本例患者行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体外转流肿瘤切除和上腔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本例患者术后体温波动在37.2~39.2℃之间,偶有咳嗽、咳痰,为少量黄色黏液样痰;体格检查双肺可闻及痰鸣音;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4.0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88.1%;胸部CT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右肺散在炎症。给予口服退热药,并先后静脉输入抗感染(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治疗;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90 mg,3次/d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和硫酸特布他林2 mL,3次/d祛痰治疗;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排痰,配合术前肺功能扩充器的训练;术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且加强病房空气消毒,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术后5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范围内。
2.2.5 出院指导
本例患者行人造血管重建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出院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抗凝药物的重要性及服用注意事项,出院后每日睡前口服华法林钠片1.875 mg,并3~4 d到当地医院复查PT,PT维持在正常参考值的1.2~1.5倍[2]。告知药物配伍对抗凝影响[3],如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常用药有:乙醇、广谱抗生素、阿司匹林、各种退热药;而维生素K、维生素C、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及催眠药会减弱抗凝作用。嘱患者服华法林时必须与其他药物分开服用,如出现腹泻、呕吐、感染、发热、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下出血等症状,及时告知复诊,必要时暂停服用或调整药物剂量。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含铁易消化的食物,少食高脂和富含维生素K的饮食,如卷心菜、菜花、菠菜、肝等,以免影响抗凝效果。
3 讨论
SVC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上肢、颈和颜面部发绀、水肿以及上半身表浅静脉曲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危及生命的急症[4-5]。引起SVCS最主要的原因是肺癌癌肿压迫所致,其次是纵隔占位、淋巴瘤等[6]。患者症状重,病情变化快,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吞咽困难、浮肿、低热等症状。常规放射、化学治疗效果差,外科旁路手术或经皮穿刺放置血管内支架,虽能暂时缓解上腔静脉梗阻,但患者多在短期内因上腔静脉梗阻加重或肿瘤转移死亡。目前外科手术及血管再造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2, 7]。
本例患者为SVCS行血管置换术,手术难度大,且是临床危急症,对护理要求高。本例患者在术前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让患者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且为术后顺利排痰及控制肺部感染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使患者病情恢复良好,也体现了优质护理。本例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教,患者的依从性好,并能坚持遵医嘱服药,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案例的成功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30岁。因“颜面肿胀2周”于2014年7月23日入院,神志清楚,情绪稳定,精神差,活动后感气紧。体格检查:颜面部肿胀,颈静脉怒张,双上肢轻度肿胀。胸、腹部增强CT示:前纵隔团块状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 4.8 cm×5.8 cm,轮廓欠光整,密度欠均匀,增强后不均匀性强化,肿块和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干分界不清,头臂干动脉周围见软组织影环绕,左头臂静脉被包埋或推移,该血管显示不清,左胸壁多数侧支血管开放,上腔静脉及右头臂静脉见明显受累征象(图 1)。辅助检查:血液常规、生物化学、凝血、输血全套未见异常。心、肝、脾、胰、肾及肾上腺形态、结构未见异常。诊断结果:①纵隔肿瘤侵犯左右无名静脉、左右锁骨下静脉及右颈内静脉血栓形成;②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

经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患者一般情况可,诊断明确,有手术指征,无绝对手术禁忌证;全科医师讨论后,于2014年7月31日在全身麻醉下采用正中开胸加颈部横切口并右颈内静脉-股静脉体外转流下,对患者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切除术并人造血管置换术(右颈内静脉-上腔静脉人造血管移植重建术,左锁骨下静脉-右心房人工血管重建术)。因术中失血过多,术后患者血压一直不稳定,且患者自诉感心累,反复出现心律不齐,心率最高180次/min左右,且伤口疼痛难忍,期间先后经静脉输入红细胞悬液、血浆补血,静脉泵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升压,静脉推入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商品名:西地兰)、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商品名:可达龙)、呋塞米注射液(商品名:速尿),肌肉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商品名:杜冷丁)。针对患者行人造血管置换术行相关处理,同时经静脉输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商品名:泰能)500 mg+生理盐水50 mL,8 h/次;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商品名:韦迪)40 mg+生理盐水50 mL,2次/d;注射用盐酸氨溴索(商品名:沐舒坦)90 mg+生理盐水50 mL,3次/d;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商品名:普米克会舒)2 mL+硫酸特布他林(商品名:博利康尼)2 mL,3次/d等。出院前复查血常规、生物化学未见异常,凝血常规示凝血酶原时间(PT)16.5 s;胸部增强扫描示:胸骨及胸壁术后改变,前纵隔未见确切软组织肿块影,纵隔脂肪间隙模糊,右静脉动脉至上腔静脉、左锁骨下静脉至上腔静脉见人工血管影,人工血管内未见明显造影剂充盈。右肺散在斑片影,右肺下叶部分不张,左肺上舌段条索影。气管及叶、段支气管未见狭窄、闭塞及扩大,肺门大小、位置未见异常。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稍大,纵隔未见移位。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较前减少。心影未见明显增大,心包少量积液。患者住院1个月后,病情好转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呼吸训练
本例患者术前1周开始呼吸训练:①指导患者深呼吸:分别练习坐位胸式深呼吸和平卧腹式深呼吸,2~3次/d,15 min/次。②指导有效的咳嗽方法:深吸气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咳嗽,咳嗽的声音应以胸部震动而发出,练习3次/d,10~15 min/次。③指导患者使用肺功能扩充器训练:坐位或半卧位深呼气后用嘴含住肺功能扩充器的口含管,作最大吸气,每日早晚各1次,15 min/次。
2.2 术后护理
2.2.1 卧位
患者术后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
2.2.2 密切观察病情
①呼吸及神经系统:本例患者术后使用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每30分钟听诊双肺呼吸音,及时吸痰;根据动脉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保持血氧饱和度(SpO2)在95%以上;在术后7 h清醒,17 h呼吸平稳、病情稳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拔除气管插管,停用有创呼吸机,改为鼻导管给氧 5 L/min,SpO2波动在98%左右。且无颅脑定位体征,患者未诉头痛、呕吐等不适。术后返回病房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②心电及血压监测:本例患者行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体外转流肿瘤切除和上腔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反复出现心动过速,偶发心房颤动,给予毛花苷丙0.4 mg+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入及盐酸胺碘酮0.1 mg/kg微泵泵入,据患者心率调整微泵速度,患者心率逐渐由150次/min 下降至110次/min。发生心房颤动时,予生理盐水20 mL+毛花苷丙0.2 mg静脉缓推后无效后予5%葡萄糖注射液 46 mL+盐酸胺碘酮300 mg以1.0~2.0 mL/h微泵泵入,患者心律恢复为窦性,心率逐渐降至100~110次/min,改为盐酸胺碘酮片口服,200 mg/次,3次/d,患者心率控制正常范围后,再改为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商品名:倍他乐克)1/4片/次,1次/d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商品名:索尼特)1片/次,1次/d。
③出血的观察及引流管护理:本例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及血尿甚至颅内出血等。在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进行有创操作时(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应延长按压局部时间,以防止皮下出血。本例患者仅在术后进行监测血压时,发现患者双上肢前臂出现散在瘀斑,及时改用腕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后,瘀斑逐渐消散。患者术后安置有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瓶低于床面60 cm,水柱没入水中2 cm;观察水柱波动;准确记录胸腔引流量和颜色变化。该患者术后胸腔引流出少量淡血性液体,无胸腔内活动性出血,术后第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
2.2.3 疼痛的护理
本例患者为SVCS行血管置换术,手术大,术后患者存在明显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患者疼痛评分一般都在5~8分,遵医嘱予地佐辛5 mg静脉注射3次/d,必要时予盐酸布桂嗪(商品名:强痛定)100 mg肌肉注射;并给予心理治疗,如深呼吸、松弛锻炼、转移和分散患者注意力。告知患者有节奏地在疼痛部位作环形按摩以缓解疼痛。通过采用以上方法,再次对患者进行VAS评分,疼痛评分为1~3分,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缓解。
2.2.4 预防和控制感染
本例患者行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体外转流肿瘤切除和上腔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术后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本例患者术后体温波动在37.2~39.2℃之间,偶有咳嗽、咳痰,为少量黄色黏液样痰;体格检查双肺可闻及痰鸣音;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4.00×109/L,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88.1%;胸部CT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右肺散在炎症。给予口服退热药,并先后静脉输入抗感染(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治疗;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90 mg,3次/d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和硫酸特布他林2 mL,3次/d祛痰治疗;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排痰,配合术前肺功能扩充器的训练;术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且加强病房空气消毒,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术后5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范围内。
2.2.5 出院指导
本例患者行人造血管重建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出院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抗凝药物的重要性及服用注意事项,出院后每日睡前口服华法林钠片1.875 mg,并3~4 d到当地医院复查PT,PT维持在正常参考值的1.2~1.5倍[2]。告知药物配伍对抗凝影响[3],如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常用药有:乙醇、广谱抗生素、阿司匹林、各种退热药;而维生素K、维生素C、雌激素、口服避孕药及催眠药会减弱抗凝作用。嘱患者服华法林时必须与其他药物分开服用,如出现腹泻、呕吐、感染、发热、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下出血等症状,及时告知复诊,必要时暂停服用或调整药物剂量。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纤维素、含铁易消化的食物,少食高脂和富含维生素K的饮食,如卷心菜、菜花、菠菜、肝等,以免影响抗凝效果。
3 讨论
SVCS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上腔静脉阻塞,导致上腔静脉系统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上肢、颈和颜面部发绀、水肿以及上半身表浅静脉曲张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危及生命的急症[4-5]。引起SVCS最主要的原因是肺癌癌肿压迫所致,其次是纵隔占位、淋巴瘤等[6]。患者症状重,病情变化快,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吞咽困难、浮肿、低热等症状。常规放射、化学治疗效果差,外科旁路手术或经皮穿刺放置血管内支架,虽能暂时缓解上腔静脉梗阻,但患者多在短期内因上腔静脉梗阻加重或肿瘤转移死亡。目前外科手术及血管再造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2, 7]。
本例患者为SVCS行血管置换术,手术难度大,且是临床危急症,对护理要求高。本例患者在术前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让患者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且为术后顺利排痰及控制肺部感染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使患者病情恢复良好,也体现了优质护理。本例患者进行相关健康宣教,患者的依从性好,并能坚持遵医嘱服药,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案例的成功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