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琼英, 王瑜, 李小青, 吴春成, 张铭光. 不同水温对超声内镜检查患者影响的临床研究. 华西医学, 2016, 31(5): 932-935.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251 复制
超声内镜是一种先进的集超声波与内镜检查为一体的医疗设备,它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前端,当内镜进入体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各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1]。由于超声波的物理学特性,为了减少气体干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需要注水并排除胃肠道气体才能进行,探头必须置于水中操作[2]。有研究提出冷水易导致胃痉挛,增加患者腹痛、呕吐等症状,延长检查时间[3],但缺乏统计的数据。为此本研究将60例非麻醉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不同水温对非麻醉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和检查过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8月-9月在本院行非麻醉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60例患者,由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3±14)岁;其中食管病变11例,胃病变13例,十二指肠病变6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2±12)岁;其中食管病变13例,胃病变9 例,十二指肠病变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操作人员
两组患者超声内镜检查均由同一位熟练的超声内镜医生和同两位内镜护士配合完成。
1.2.2 术前告知
检查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相关知识宣教和配合指导,签署检查同意书。
1.2.3 使用的仪器设备
均使用奥林巴斯GIF-2TQ260M 双通道内镜,奥林巴斯UM-DP12-25HZM微探头及奥林巴斯OFP注水泵。
1.2.4 水温控制
试验组注入(40±1)℃热蒸馏水:备沸腾的蒸馏水若干,在检查前与常温蒸馏水混合,测得水温(40±1)℃,加入注水泵储水瓶。对照组注入常温蒸馏水(26~28℃)。
1.3 评价指标
1.3.1 术中观察内容
检查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呕吐反应次数、超声扫描开始及结束时间。
1.3.2 评估患者术中腹痛程度
术后采用数字分级法(NRS),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代表“无痛”,“10”代表“能想象到的最严重疼痛”[4]。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腹痛程度的数字。
1.3.3 评估患者术中恶心感的程度
采用1~10分的数字量表由患者描述自己检查过程中恶心感的程度。1.0~4.0分为轻度恶心,4.1~7.0分为能忍受,7.1~10.0分为不能忍受。
1.3.4 评估患者对检查过程的恐惧程度
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FAVS),自制1把10 cm长的评分尺,让患者根据自身的反应在评分尺上标出其内心的恐惧程度,记录分值,根据分值评定其恐惧程度。1~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10 为重度[5]。
1.3.5 其他症状观察
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四肢发麻等不适。
1.3.6 评估患者术中整体舒适程度
综合上述评价结果,将患者的整体舒适度改变分为≤1.0分为无不适,1.1分~4.0分为轻度不适,4.1~7.0分为中度不适,7.1~10.0分为重度不适。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差别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超声检查时间
试验组超声检查时间中位数为1 min,下~上四分位数为1~3 min;对照组超声检查时间中位数为2 min,下~上四分位数为1~3 min。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1,P=0.171)。
2.2 两组恶心、呕吐反应的比较
检查过程中,试验组3例发生呕吐。对照组17例发生呕吐。试验组自述轻度恶心21例,能忍受8例,不能忍受者1例;对照组轻度恶心4例,能忍受者15例,不能忍受者11例。两组的呕吐发生率和恶心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1。

2.3 心理恐惧程度的差别
试验组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自述存在恐惧10例,其中轻微恐惧者8例,中度恐惧者2例,重度恐惧者0例;而对照组自述恐惧者26例,其中轻微恐惧者5例,中度恐惧者13例,重度恐惧者8例。两组恐惧发生率和恐惧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

2.4 两组躯体舒适度改变比较
试验组自述轻度不适21例,中度不适8例,重度不适1例;对照组轻度不适者5例,中度不适者19例,重度不适者6例;两组的舒适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述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的试验组0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和2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腹痛症状。见表 3。

3 讨论
非麻醉内镜检查难以避免刺激胃的逆蠕动,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影响超声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的因素有:患者对超声内镜检查的认知程度,对检查场所的适应和对医护人员的接纳程度,操作医生的水平,检查过程中注水或注气的量,检查的部位,内镜的粗细程度等。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术前指导、术中操作、术后指导均由同一位医生和护士完成。
饮食的温度对于直接接触的消化道组织应有影响,过冷过热的饮食对整个集体都是应激刺激[6]。沈敏等[7]研究发现注入胃肠的液体在39℃时,可以避免因低温造成肠黏膜微血管收缩,肠蠕动增强引起的胃肠不适,有效地减少了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根据《基础护理学》的要求,管喂流质温度38~40℃,要使饮食温度41~42℃[8]。本研究试验组选择了(40±1)℃的蒸馏水,对照组选择常温蒸馏水(26~28℃)。结果显示,两组的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1)℃的蒸馏水明显降低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经过对患者术后的自述症状和采用舒适度量表评分,对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全身不适程度进行了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舒适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P<0.001)。
超声内镜检查不仅因内镜本身的局部刺激和机体生理反应等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感,更重要的是患者本身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较重,致大部分患者术前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甚至拒绝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和治疗[9]。恐惧是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种对人影响最大也是最有害的情绪[5]。护士在术前给予关于内镜检查过程有关程序的正确信息,对减轻患者焦虑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10]。该研究两组患者在术前均由同一名护士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指导,术中给予全程照顾。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后描述对超声内镜检查的恐惧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与常温蒸馏水注入对患者胃肠道的冷刺激导致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周围血管收缩有关[11]。因此超声储水瓶注入温度适宜的灭菌蒸馏水[12]是护理程序主动优化的一部分,确保了患者安全舒适地完成检查。
两组的超声内镜检查时间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但未统计出食管、胃、十二指肠不同部位的超声内镜检查时间的差异性,针对这方面的差异及与水温的相关性有待后续观察。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超声内镜已进入普及阶段,内镜超声检查术已成为现代化消化内镜中心的常规诊治方法。实践证明,超声内镜的应用提高了大多数消化病的诊治水平,开创了某些消化病的新的治疗方法[13, 14]。但是,由于检查时间较普通胃镜检查更长、内镜的直径较普通胃镜更粗,往往患者耐受的痛苦较普通胃镜更大。而护士在超声内镜检查过程中的角色意义在于整个过程中维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配合医生更好、更快地完成检查过程,并不断探索改善患者感受的护理措施。专职内镜护士在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运用正确的护理程序及熟练的护理配合,对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以及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起到了重要作用[15]。而蒸馏水的温度对非麻醉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患者的生理、心理舒适度都有明显的影响,使用(40±1)℃的蒸馏水注入可改善患者在超声内镜检查过程中的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
超声内镜是一种先进的集超声波与内镜检查为一体的医疗设备,它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前端,当内镜进入体腔后,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同时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各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1]。由于超声波的物理学特性,为了减少气体干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需要注水并排除胃肠道气体才能进行,探头必须置于水中操作[2]。有研究提出冷水易导致胃痉挛,增加患者腹痛、呕吐等症状,延长检查时间[3],但缺乏统计的数据。为此本研究将60例非麻醉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较不同水温对非麻醉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患者的整体舒适度和检查过程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4年8月-9月在本院行非麻醉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的60例患者,由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53±14)岁;其中食管病变11例,胃病变13例,十二指肠病变6例。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52±12)岁;其中食管病变13例,胃病变9 例,十二指肠病变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操作人员
两组患者超声内镜检查均由同一位熟练的超声内镜医生和同两位内镜护士配合完成。
1.2.2 术前告知
检查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相关知识宣教和配合指导,签署检查同意书。
1.2.3 使用的仪器设备
均使用奥林巴斯GIF-2TQ260M 双通道内镜,奥林巴斯UM-DP12-25HZM微探头及奥林巴斯OFP注水泵。
1.2.4 水温控制
试验组注入(40±1)℃热蒸馏水:备沸腾的蒸馏水若干,在检查前与常温蒸馏水混合,测得水温(40±1)℃,加入注水泵储水瓶。对照组注入常温蒸馏水(26~28℃)。
1.3 评价指标
1.3.1 术中观察内容
检查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呕吐反应次数、超声扫描开始及结束时间。
1.3.2 评估患者术中腹痛程度
术后采用数字分级法(NRS),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代表“无痛”,“10”代表“能想象到的最严重疼痛”[4]。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腹痛程度的数字。
1.3.3 评估患者术中恶心感的程度
采用1~10分的数字量表由患者描述自己检查过程中恶心感的程度。1.0~4.0分为轻度恶心,4.1~7.0分为能忍受,7.1~10.0分为不能忍受。
1.3.4 评估患者对检查过程的恐惧程度
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FAVS),自制1把10 cm长的评分尺,让患者根据自身的反应在评分尺上标出其内心的恐惧程度,记录分值,根据分值评定其恐惧程度。1~3分为轻度,4~6分为中度,7~10 为重度[5]。
1.3.5 其他症状观察
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四肢发麻等不适。
1.3.6 评估患者术中整体舒适程度
综合上述评价结果,将患者的整体舒适度改变分为≤1.0分为无不适,1.1分~4.0分为轻度不适,4.1~7.0分为中度不适,7.1~10.0分为重度不适。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两组间差别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双侧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超声检查时间
试验组超声检查时间中位数为1 min,下~上四分位数为1~3 min;对照组超声检查时间中位数为2 min,下~上四分位数为1~3 min。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1,P=0.171)。
2.2 两组恶心、呕吐反应的比较
检查过程中,试验组3例发生呕吐。对照组17例发生呕吐。试验组自述轻度恶心21例,能忍受8例,不能忍受者1例;对照组轻度恶心4例,能忍受者15例,不能忍受者11例。两组的呕吐发生率和恶心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1。

2.3 心理恐惧程度的差别
试验组检查过程中和检查后自述存在恐惧10例,其中轻微恐惧者8例,中度恐惧者2例,重度恐惧者0例;而对照组自述恐惧者26例,其中轻微恐惧者5例,中度恐惧者13例,重度恐惧者8例。两组恐惧发生率和恐惧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

2.4 两组躯体舒适度改变比较
试验组自述轻度不适21例,中度不适8例,重度不适1例;对照组轻度不适者5例,中度不适者19例,重度不适者6例;两组的舒适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述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的试验组0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和2例,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腹痛症状。见表 3。

3 讨论
非麻醉内镜检查难以避免刺激胃的逆蠕动,引起恶心、呕吐症状。影响超声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生理舒适度的因素有:患者对超声内镜检查的认知程度,对检查场所的适应和对医护人员的接纳程度,操作医生的水平,检查过程中注水或注气的量,检查的部位,内镜的粗细程度等。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术前指导、术中操作、术后指导均由同一位医生和护士完成。
饮食的温度对于直接接触的消化道组织应有影响,过冷过热的饮食对整个集体都是应激刺激[6]。沈敏等[7]研究发现注入胃肠的液体在39℃时,可以避免因低温造成肠黏膜微血管收缩,肠蠕动增强引起的胃肠不适,有效地减少了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根据《基础护理学》的要求,管喂流质温度38~40℃,要使饮食温度41~42℃[8]。本研究试验组选择了(40±1)℃的蒸馏水,对照组选择常温蒸馏水(26~28℃)。结果显示,两组的恶心、呕吐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1)℃的蒸馏水明显降低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感。经过对患者术后的自述症状和采用舒适度量表评分,对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全身不适程度进行了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舒适度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P<0.001)。
超声内镜检查不仅因内镜本身的局部刺激和机体生理反应等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感,更重要的是患者本身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较重,致大部分患者术前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甚至拒绝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和治疗[9]。恐惧是人类情绪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种对人影响最大也是最有害的情绪[5]。护士在术前给予关于内镜检查过程有关程序的正确信息,对减轻患者焦虑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10]。该研究两组患者在术前均由同一名护士进行了相关知识的指导,术中给予全程照顾。研究发现,两组患者术后描述对超声内镜检查的恐惧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与常温蒸馏水注入对患者胃肠道的冷刺激导致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周围血管收缩有关[11]。因此超声储水瓶注入温度适宜的灭菌蒸馏水[12]是护理程序主动优化的一部分,确保了患者安全舒适地完成检查。
两组的超声内镜检查时间差异性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但未统计出食管、胃、十二指肠不同部位的超声内镜检查时间的差异性,针对这方面的差异及与水温的相关性有待后续观察。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超声内镜已进入普及阶段,内镜超声检查术已成为现代化消化内镜中心的常规诊治方法。实践证明,超声内镜的应用提高了大多数消化病的诊治水平,开创了某些消化病的新的治疗方法[13, 14]。但是,由于检查时间较普通胃镜检查更长、内镜的直径较普通胃镜更粗,往往患者耐受的痛苦较普通胃镜更大。而护士在超声内镜检查过程中的角色意义在于整个过程中维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配合医生更好、更快地完成检查过程,并不断探索改善患者感受的护理措施。专职内镜护士在检查前、检查中和检查后运用正确的护理程序及熟练的护理配合,对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以及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起到了重要作用[15]。而蒸馏水的温度对非麻醉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患者的生理、心理舒适度都有明显的影响,使用(40±1)℃的蒸馏水注入可改善患者在超声内镜检查过程中的舒适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