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罗柱, 梁茂植, 王颖, 余勤, 沈奇, 秦永平. 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华西医学, 2015, 30(10): 1881-1886. doi: 10.7507/1002-0179.20150540 复制
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是由速释型洛伐他汀和缓释型烟酸组成的复方制剂,两者协同发挥降血脂药理作用。该药最早于2002年在美国上市,临床应用表明该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1]。本研究为国产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注册临床试验,目的为研究其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本研究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件号2005L00098)和临床研究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采用单中心、开放、剂量递增设计。选择健康受试者12例,男女各半,分4个周期进行试验,清洗期3 d。第1~3周期为单次给药,分别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1片(规格分别为20/500、20/750、20/1 000 mg);第4周期连续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规格20/1 000 mg)1片/次,1次/d,连续5 d。服药均在低脂标准早餐后进行。每周期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30、45 min,1、1.5、2、2.5、3、3.5、4、5、7、9、12、15 h于前臂静脉采血4 mL,连续给药阶段第3、4、5天晨给药前采血测谷浓度。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纳入12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6例;年龄21~23岁,平均(22.08±0.79)岁;身高1.55~1.68 m,平均(1.63±0.04) m;体质量指数19.1~22.6 kg/m2,平均(20.1±0.97)kg/m2。12例受试者健康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所以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药品与试剂
受试制剂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规格20/500、20/750、20/1 000 mg,由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研制,批号:070701;烟酸对照品(批号:100434-200301)、烟酰胺对照品(批号:100115-200302)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烟脲酸对照品(批号:074K1116)购自美国Sigma公司;内标6-甲基烟酸对照品(批号:05930TD)购自美国Sigma-Aldrich公司;洛伐他汀对照品(批号:100600-200502)、内标辛伐他汀对照品(批号:100601-200301),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用甲醇、乙腈、异丙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双蒸馏水。
1.4 血药浓度测定
本试验采用前期建立并验证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洛伐他汀[2]、烟酸以及烟酸代谢产物烟酰胺和烟脲酸[3]的浓度。
1.4.1 色谱与质谱条件
色谱条件:岛津10AVP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SIL-HTc全自动进样器,CTO-10ASVP柱温箱,LC-10ADVP高压泵,使用Genimi C18柱(50×3.00 mm,3 μm),柱温为35℃,流动相分别为0.1%醋酸水溶液︰甲醇=98︰2(烟酸及其代谢物)、乙腈︰水=85︰15(洛伐他汀),流速0.2 mL/min。质谱条件:API 3000 LC/MS/MS 四级杆串联质谱仪,ESI电离源接口,Analyst 1.4 数据处理软件。正离子MRM模式扫描,质核比烟酸:124.1/96.1,烟酰胺:123.1/80.1,烟脲酸:181.1/135.1,6-甲基烟酸138.1/92.1,洛伐他汀:427.2/325.2,辛伐他汀:436.4/419.4。
1.4.2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烟酸、烟酰胺、烟脲酸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0.002 26x+0.001 57(r=0.999 8,线性范围1.25~320.00 μg/L)、y=0.003 5x+0.007 4
(r=0.999 5,线性范围1.25~1 280.00 μg/L)和y=0.009 04x-0.002 19(r=0.999 5,线性范围1.25~1 280.00 μg/L),最低定量限均为1.25 μg/L。洛伐他汀标准曲线方程为y=0.058 1x+0.010 3(r=0.998 7,线性范围0.031 3~64.000 0 μg/L),最低定量限0.031 3 μg/L。
1.4.3 方法特异性
烟酸及其代谢物和洛伐他汀检测色谱图见图 1~6。空白血浆、空白血浆加对照品、样品血浆分别处理后,烟酸、烟酰胺、烟脲酸、内标6-甲基烟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3、3.0、5.8、2.4 min;洛伐他汀和内标辛伐他汀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7和3.2 min。本试验条件下无杂质峰干扰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

1.4.4 精密度与回收率
高、中、低、极低浓度下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烟酸、烟酰胺和烟脲酸分别为<4.3%、<6.8%、<8.8%;批间RSD,烟酸、烟酰胺和烟脲酸分别为<5.7%、<9.5%、<11.5%;方法回收率均在89%~112%。高、中高、中、中低、低浓度下洛伐他汀批内RSD均<10.0%;批间RSD 均<14.5%;方法回收率均在96.0%~102.0%。
1.4.5 稳定性
高、中、低、极低浓度血浆样品,室温放置0、2、4 h,-30 ℃保存0、7、14、30 d,反复冻融1、2、3次,烟酸、烟酰胺和烟脲酸RSD均<12%。高、中高、中、中低、低浓度血浆样品,室温放置0、1、3 h,-30℃保存0、10、30 d,反复冻融1、2、3次,洛伐他汀RSD均<10%。表明样本室温放置4 h,-30℃保存30 d,反复冻融3次,稳定性均较好。
1.5 安全性评价
记录并分析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命体征及各系统查体情况;筛选期及试验结束各进行一次血、尿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心电图检查。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DAS 2.0.1(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编制)软件拟合计算烟酸及其代谢产物和洛伐他汀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以统计矩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药物消除半衰期(t1/2)等,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采用实测值。统计分析采用SAS 9.1统计分析软件,各周期间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男女受试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线性分析采用烟脲酸Cmax和AUC0-t值分别对烟酸给药剂量进行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12例受试者在各周期中烟酸、烟酰胺、烟脲酸和洛伐他汀的均值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 7。烟酸及其代谢产物的Cmax和AUC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大;各周期中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基本保持一致。

7a. 烟酸 7b. 烟酰胺 7c. 烟脲酸 7d. 洛伐他汀
2.2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12例受试者各周期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后,血浆烟酸、烟酰胺、烟脲酸、洛伐他汀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见表 1。20/1 000 mg连续给药达稳态后,烟脲酸和洛伐他汀主要药动学参数与20/1 000 mg 单次给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连续给药情况下,烟脲酸和洛伐他汀在体内无蓄积。单次给药各周期间洛伐他汀药物代谢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配比的烟酸组分对洛伐他汀的体内代谢无影响。

2.3 线性分析
将烟脲酸Cmax和AUC0-t分别对烟酸给药剂量进行线性回归,Cmax回归方程为:y=3.347x-1 284(r=0.799,P=0.001);AUC0-t回归方程为:y=9.607 x-385 6(r=0.753,P=0.002)。单次给药不同剂量下,烟脲酸Cmax和AUC0-t与给药剂量具有线性关系,烟酸代谢具备线性动力学特征。
2.4 男女受试者比较
分析对比各周期男、女受试者烟脲酸及洛伐他汀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见表 2,男性和女性间烟脲酸和洛伐他汀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代谢不受性别影响。

2.5 安全性评价
试验期间,全部12例受试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各周期不良反应情况如下:第1周期未出现不良反应;第2周期3例皮肤潮红、瘙痒;第3周期7例皮肤潮红、瘙痒,其中1例伴发热,体温38.9℃,经物理降温,1 h后体温正常;第4周期11例皮肤潮红、瘙痒,其中1例伴轻微腹痛、腹泻,1例伴小腿肌肉酸痛。上述不良反应考虑均为烟酸导致,程度均为轻到中度,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消退。所有受试者均完成全部观察周期试验,试验结束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3 讨论
烟酸在体内代谢迅速且极不稳定,烟酰胺受体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较大,烟脲酸相对较稳定且不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故烟脲酸能较准确地反映给药后烟酸的代谢情况[4]。本试验结合文献报道[5],主要采用烟脲酸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作为烟酸缓释片的主要评价和比较指标。
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血浆中洛伐他汀、烟酸及烟酸代谢产物烟酰胺和烟脲酸的浓度,其中烟酸、烟酰胺、烟脲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5~320.00 μg/L、1.25~1 280.00 μg/L 和1.25~1 280.00 μg/L,最低定量限均为1.25 μg/L;洛伐他汀线性范围0.031 3~64.000 0 μg/ L,最低定量限0.031 3 μg/L,与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相近[6-7]。经试验表明,本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等均较好。
本研究中受试者单次口服洛伐他汀20 mg后,Tmax约为1.5~2.0 h,t1/2约1~2 h,单次给药各周期间洛伐他汀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配比的烟酸组分对洛伐他汀的体内代谢无影响,与文献报道类似[8-9]。各周期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后,血浆烟酸、烟酰胺、烟脲酸的Tmax均约为2~3 h,与文献报道的烟酸缓释片类似[10-13],且较文献报道的烟酸普通速释制剂中相应的Tmax均有明显延长,显示出本品的缓释特性[1, 14]。本研究中各周期男性和女性受试者烟脲酸及洛伐他汀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代谢不受性别影响,本品临床使用中无需根据性别调整剂量,与文献报道一致[15]。
本研究的试验设计中未采用随机分组给药,而采用剂量递增的序贯给药,其主要考虑为:人体对烟酸有逐步耐受的过程,采取剂量递增的方式进行给药,有利于减轻烟酸的不良反应,因此采用由低至高剂量递增的给药方式,尽可能避免受试者初次给药烟酸剂量过高,以增加试验的安全性,保护受试者安全。尽管如此,本试验过程中仍观察到全部受试者均不同程度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这主要与烟酸的扩张小血管作用有关。上述不良反应与国内外临床试验中报道的烟酸不良反应类似[10-14]。餐后给药对不良反应的减少有重要的作用,本品说明书的给药方法亦为低脂餐后给药,故本试验采用了低脂标准餐后给药的方法。
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是由速释型洛伐他汀和缓释型烟酸组成的复方制剂,两者协同发挥降血脂药理作用。该药最早于2002年在美国上市,临床应用表明该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1]。本研究为国产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注册临床试验,目的为研究其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本研究通过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件号2005L00098)和临床研究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采用单中心、开放、剂量递增设计。选择健康受试者12例,男女各半,分4个周期进行试验,清洗期3 d。第1~3周期为单次给药,分别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1片(规格分别为20/500、20/750、20/1 000 mg);第4周期连续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规格20/1 000 mg)1片/次,1次/d,连续5 d。服药均在低脂标准早餐后进行。每周期给药前及给药后10、20、30、45 min,1、1.5、2、2.5、3、3.5、4、5、7、9、12、15 h于前臂静脉采血4 mL,连续给药阶段第3、4、5天晨给药前采血测谷浓度。
1.2 研究对象
本研究共纳入12例健康受试者,男、女各6例;年龄21~23岁,平均(22.08±0.79)岁;身高1.55~1.68 m,平均(1.63±0.04) m;体质量指数19.1~22.6 kg/m2,平均(20.1±0.97)kg/m2。12例受试者健康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所以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药品与试剂
受试制剂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规格20/500、20/750、20/1 000 mg,由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研制,批号:070701;烟酸对照品(批号:100434-200301)、烟酰胺对照品(批号:100115-200302)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烟脲酸对照品(批号:074K1116)购自美国Sigma公司;内标6-甲基烟酸对照品(批号:05930TD)购自美国Sigma-Aldrich公司;洛伐他汀对照品(批号:100600-200502)、内标辛伐他汀对照品(批号:100601-200301),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用甲醇、乙腈、异丙醇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双蒸馏水。
1.4 血药浓度测定
本试验采用前期建立并验证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浆中洛伐他汀[2]、烟酸以及烟酸代谢产物烟酰胺和烟脲酸[3]的浓度。
1.4.1 色谱与质谱条件
色谱条件:岛津10AVP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SIL-HTc全自动进样器,CTO-10ASVP柱温箱,LC-10ADVP高压泵,使用Genimi C18柱(50×3.00 mm,3 μm),柱温为35℃,流动相分别为0.1%醋酸水溶液︰甲醇=98︰2(烟酸及其代谢物)、乙腈︰水=85︰15(洛伐他汀),流速0.2 mL/min。质谱条件:API 3000 LC/MS/MS 四级杆串联质谱仪,ESI电离源接口,Analyst 1.4 数据处理软件。正离子MRM模式扫描,质核比烟酸:124.1/96.1,烟酰胺:123.1/80.1,烟脲酸:181.1/135.1,6-甲基烟酸138.1/92.1,洛伐他汀:427.2/325.2,辛伐他汀:436.4/419.4。
1.4.2 标准曲线线性范围
烟酸、烟酰胺、烟脲酸标准曲线方程分别为y=0.002 26x+0.001 57(r=0.999 8,线性范围1.25~320.00 μg/L)、y=0.003 5x+0.007 4
(r=0.999 5,线性范围1.25~1 280.00 μg/L)和y=0.009 04x-0.002 19(r=0.999 5,线性范围1.25~1 280.00 μg/L),最低定量限均为1.25 μg/L。洛伐他汀标准曲线方程为y=0.058 1x+0.010 3(r=0.998 7,线性范围0.031 3~64.000 0 μg/L),最低定量限0.031 3 μg/L。
1.4.3 方法特异性
烟酸及其代谢物和洛伐他汀检测色谱图见图 1~6。空白血浆、空白血浆加对照品、样品血浆分别处理后,烟酸、烟酰胺、烟脲酸、内标6-甲基烟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3、3.0、5.8、2.4 min;洛伐他汀和内标辛伐他汀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7和3.2 min。本试验条件下无杂质峰干扰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

1.4.4 精密度与回收率
高、中、低、极低浓度下批内相对标准偏差(RSD),烟酸、烟酰胺和烟脲酸分别为<4.3%、<6.8%、<8.8%;批间RSD,烟酸、烟酰胺和烟脲酸分别为<5.7%、<9.5%、<11.5%;方法回收率均在89%~112%。高、中高、中、中低、低浓度下洛伐他汀批内RSD均<10.0%;批间RSD 均<14.5%;方法回收率均在96.0%~102.0%。
1.4.5 稳定性
高、中、低、极低浓度血浆样品,室温放置0、2、4 h,-30 ℃保存0、7、14、30 d,反复冻融1、2、3次,烟酸、烟酰胺和烟脲酸RSD均<12%。高、中高、中、中低、低浓度血浆样品,室温放置0、1、3 h,-30℃保存0、10、30 d,反复冻融1、2、3次,洛伐他汀RSD均<10%。表明样本室温放置4 h,-30℃保存30 d,反复冻融3次,稳定性均较好。
1.5 安全性评价
记录并分析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命体征及各系统查体情况;筛选期及试验结束各进行一次血、尿常规,生物化学检查,心电图检查。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DAS 2.0.1(中国药理学会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编制)软件拟合计算烟酸及其代谢产物和洛伐他汀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以统计矩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药物消除半衰期(t1/2)等,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采用实测值。统计分析采用SAS 9.1统计分析软件,各周期间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男女受试者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线性分析采用烟脲酸Cmax和AUC0-t值分别对烟酸给药剂量进行线性回归,建立回归方程。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12例受试者在各周期中烟酸、烟酰胺、烟脲酸和洛伐他汀的均值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见图 7。烟酸及其代谢产物的Cmax和AUC随给药剂量增加而增大;各周期中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基本保持一致。

7a. 烟酸 7b. 烟酰胺 7c. 烟脲酸 7d. 洛伐他汀
2.2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12例受试者各周期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后,血浆烟酸、烟酰胺、烟脲酸、洛伐他汀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见表 1。20/1 000 mg连续给药达稳态后,烟脲酸和洛伐他汀主要药动学参数与20/1 000 mg 单次给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连续给药情况下,烟脲酸和洛伐他汀在体内无蓄积。单次给药各周期间洛伐他汀药物代谢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不同配比的烟酸组分对洛伐他汀的体内代谢无影响。

2.3 线性分析
将烟脲酸Cmax和AUC0-t分别对烟酸给药剂量进行线性回归,Cmax回归方程为:y=3.347x-1 284(r=0.799,P=0.001);AUC0-t回归方程为:y=9.607 x-385 6(r=0.753,P=0.002)。单次给药不同剂量下,烟脲酸Cmax和AUC0-t与给药剂量具有线性关系,烟酸代谢具备线性动力学特征。
2.4 男女受试者比较
分析对比各周期男、女受试者烟脲酸及洛伐他汀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见表 2,男性和女性间烟脲酸和洛伐他汀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代谢不受性别影响。

2.5 安全性评价
试验期间,全部12例受试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各周期不良反应情况如下:第1周期未出现不良反应;第2周期3例皮肤潮红、瘙痒;第3周期7例皮肤潮红、瘙痒,其中1例伴发热,体温38.9℃,经物理降温,1 h后体温正常;第4周期11例皮肤潮红、瘙痒,其中1例伴轻微腹痛、腹泻,1例伴小腿肌肉酸痛。上述不良反应考虑均为烟酸导致,程度均为轻到中度,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消退。所有受试者均完成全部观察周期试验,试验结束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正常。
3 讨论
烟酸在体内代谢迅速且极不稳定,烟酰胺受体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较大,烟脲酸相对较稳定且不受内源性物质的干扰,故烟脲酸能较准确地反映给药后烟酸的代谢情况[4]。本试验结合文献报道[5],主要采用烟脲酸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作为烟酸缓释片的主要评价和比较指标。
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血浆中洛伐他汀、烟酸及烟酸代谢产物烟酰胺和烟脲酸的浓度,其中烟酸、烟酰胺、烟脲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5~320.00 μg/L、1.25~1 280.00 μg/L 和1.25~1 280.00 μg/L,最低定量限均为1.25 μg/L;洛伐他汀线性范围0.031 3~64.000 0 μg/ L,最低定量限0.031 3 μg/L,与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相近[6-7]。经试验表明,本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等均较好。
本研究中受试者单次口服洛伐他汀20 mg后,Tmax约为1.5~2.0 h,t1/2约1~2 h,单次给药各周期间洛伐他汀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配比的烟酸组分对洛伐他汀的体内代谢无影响,与文献报道类似[8-9]。各周期口服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后,血浆烟酸、烟酰胺、烟脲酸的Tmax均约为2~3 h,与文献报道的烟酸缓释片类似[10-13],且较文献报道的烟酸普通速释制剂中相应的Tmax均有明显延长,显示出本品的缓释特性[1, 14]。本研究中各周期男性和女性受试者烟脲酸及洛伐他汀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代谢不受性别影响,本品临床使用中无需根据性别调整剂量,与文献报道一致[15]。
本研究的试验设计中未采用随机分组给药,而采用剂量递增的序贯给药,其主要考虑为:人体对烟酸有逐步耐受的过程,采取剂量递增的方式进行给药,有利于减轻烟酸的不良反应,因此采用由低至高剂量递增的给药方式,尽可能避免受试者初次给药烟酸剂量过高,以增加试验的安全性,保护受试者安全。尽管如此,本试验过程中仍观察到全部受试者均不同程度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这主要与烟酸的扩张小血管作用有关。上述不良反应与国内外临床试验中报道的烟酸不良反应类似[10-14]。餐后给药对不良反应的减少有重要的作用,本品说明书的给药方法亦为低脂餐后给药,故本试验采用了低脂标准餐后给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