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刘太华, 王骏, 王春梅, 唐丽君, 周舟. 不同方案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比较. 华西医学, 2015, 30(7): 1243-1245. doi: 10.7507/1002-0179.20150357 复制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临床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及神经性疼痛,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抗病毒和止痛。带状疱疹给患者带来最痛苦的症状是神经性疼痛,所以,止痛就成为带状疱疹最重要的治疗内容。带状疱疹神经痛传统的止痛方法是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及镇痛药,近年来研究发现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盐酸多塞平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有治疗效果,但其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是否优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及镇痛药,文献较少报道。本研究的目的为比较不同的止痛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时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我院军卫一号病案管理系统,以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条件检索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20日我院住院患者的病案记录,复核诊断及排除病例。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参见文献[1]。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疼痛性疾病。
1.2 分组及治疗方案
1.2.1 分组
病案资料收集整理时,按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标准者。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分为A、B、C、D、E共5组。
1.2.2 治疗方案
A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成都明欣药业有限公司)0.3 g/次口服,2次/d;盐酸多塞平片(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25 mg/次口服,3次/d。B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g/次口服,2次/d。C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g/次口服,2次/d;盐酸奈福泮片(成都广联药业有限公司)20 mg/次口服,3次/d;盐酸多塞平片25 mg/次口服,3次/d。D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g/次口服,2次/d;盐酸奈福泮片20 mg/次口服,3次/d。E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g/次口服,2次/d;尼美舒利胶囊(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100 mg/次口服,2次/d;或布洛芬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0.3 g/次口服,2次/d。
1.3 统计指标
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 9.1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经过仔细阅读病案,按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共检索病例898例,经过进一步筛选,符合5组要求的病例336例。5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疼痛消失情况
治疗后各组患者疼痛均消失。A~E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5.94±2.54)、(8.60±3.09)、(5.77±1.85)、(5.80±1.96)、(6.86±2.18)d。B组疼痛消失时间长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疼痛消失时间较短,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疼痛消失时间居中,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A、C组不良事件最严重,主要集中在口干、嗜睡、眩晕,且发生率较高。D组主要不良事件为口干、眩晕和胃部不适,但发生率较低。E组的不良事件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见表 2。

3 讨论
神经性疼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也是给患者带来痛苦的主要原因。在及时使用有效抗病毒药物的同时选择有效的止痛方式会及时降低患者的痛苦,若超过1个月带状疱疹疼痛不能消失,患者会发展成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何快速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是临床医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一般采用抗病毒治疗联用止痛药物,以前常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尼美舒利、布洛芬等,但本研究显示其疗效不如盐酸奈福泮和盐酸多塞平,且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较多[2],故临床最好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盐酸奈福泮是一种苯海拉明的环化类似物,具有镇痛、肌肉松弛、轻度降温和抗忧郁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及作为麻醉辅助用药,无麻醉性,无镇静作用,不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可与多种药物复合应用,没有耐受和依赖性[3]。早在1977年,一项双盲试验提示30 mg奈福泮镇痛效果与50 mg盐酸哌替啶相当[4]。盐酸奈福泮片镇痛效果与芬太尼没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芬太尼,特别是减少了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在不良事件方面,在重症监护患者的应用中发现服用盐酸奈福泮后热感、恶心/呕吐、出汗、口干的发生率分别为6%、9%、22%、和38%[5],估计在非重症监护患者中发生率会更低。
盐酸多塞平是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现在业界广泛用其治疗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但公开报道的文献不多。查阅中国知网KNS 5.0数据库,只有数篇中文少数病例报道,而Highwire数据库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均未发现口服盐酸多塞平治疗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报道,只有1篇外用盐酸多塞平治疗带状疱疹的报道[6]。本研究结果提示盐酸多塞平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其疗效与盐酸奈福泮相似,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尼美舒利和布洛芬。与盐酸奈福泮比较,盐酸多塞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目前没有检索到盐酸多塞平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性报道,但袁金秋等[7]显示,使用盐酸多塞平25~50 mg,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口干78%、眩晕28%、嗜睡16%、消化不良4.2%、厌食4.2%、感冒8.3%。
本研究还提示盐酸奈福泮和盐酸多塞平联用不增加止痛效果,所以临床上可以不考虑盐酸奈福泮与盐酸多塞平联用。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上应尽可能不选用盐酸多塞平,尤其是老年患者。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临床主要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及神经性疼痛,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抗病毒和止痛。带状疱疹给患者带来最痛苦的症状是神经性疼痛,所以,止痛就成为带状疱疹最重要的治疗内容。带状疱疹神经痛传统的止痛方法是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及镇痛药,近年来研究发现三环类抗抑郁药如盐酸多塞平对带状疱疹神经痛有治疗效果,但其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是否优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及镇痛药,文献较少报道。本研究的目的为比较不同的止痛药物与抗病毒药物联用时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我院军卫一号病案管理系统,以第一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条件检索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20日我院住院患者的病案记录,复核诊断及排除病例。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参见文献[1]。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疼痛性疾病。
1.2 分组及治疗方案
1.2.1 分组
病案资料收集整理时,按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标准者。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分为A、B、C、D、E共5组。
1.2.2 治疗方案
A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成都明欣药业有限公司)0.3 g/次口服,2次/d;盐酸多塞平片(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25 mg/次口服,3次/d。B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g/次口服,2次/d。C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g/次口服,2次/d;盐酸奈福泮片(成都广联药业有限公司)20 mg/次口服,3次/d;盐酸多塞平片25 mg/次口服,3次/d。D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g/次口服,2次/d;盐酸奈福泮片20 mg/次口服,3次/d。E组:盐酸伐昔洛韦胶囊0.3 g/次口服,2次/d;尼美舒利胶囊(湖北舒邦药业有限公司)100 mg/次口服,2次/d;或布洛芬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0.3 g/次口服,2次/d。
1.3 统计指标
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 9.1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
经过仔细阅读病案,按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共检索病例898例,经过进一步筛选,符合5组要求的病例336例。5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疼痛消失情况
治疗后各组患者疼痛均消失。A~E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5.94±2.54)、(8.60±3.09)、(5.77±1.85)、(5.80±1.96)、(6.86±2.18)d。B组疼痛消失时间长于其他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组疼痛消失时间较短,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疼痛消失时间居中,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A、C组不良事件最严重,主要集中在口干、嗜睡、眩晕,且发生率较高。D组主要不良事件为口干、眩晕和胃部不适,但发生率较低。E组的不良事件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见表 2。

3 讨论
神经性疼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也是给患者带来痛苦的主要原因。在及时使用有效抗病毒药物的同时选择有效的止痛方式会及时降低患者的痛苦,若超过1个月带状疱疹疼痛不能消失,患者会发展成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如何快速有效控制患者的疼痛是临床医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一般采用抗病毒治疗联用止痛药物,以前常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尼美舒利、布洛芬等,但本研究显示其疗效不如盐酸奈福泮和盐酸多塞平,且非甾体类抗炎药不良反应较多[2],故临床最好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盐酸奈福泮是一种苯海拉明的环化类似物,具有镇痛、肌肉松弛、轻度降温和抗忧郁的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疼痛及作为麻醉辅助用药,无麻醉性,无镇静作用,不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可与多种药物复合应用,没有耐受和依赖性[3]。早在1977年,一项双盲试验提示30 mg奈福泮镇痛效果与50 mg盐酸哌替啶相当[4]。盐酸奈福泮片镇痛效果与芬太尼没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芬太尼,特别是减少了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的发生。在不良事件方面,在重症监护患者的应用中发现服用盐酸奈福泮后热感、恶心/呕吐、出汗、口干的发生率分别为6%、9%、22%、和38%[5],估计在非重症监护患者中发生率会更低。
盐酸多塞平是传统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现在业界广泛用其治疗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但公开报道的文献不多。查阅中国知网KNS 5.0数据库,只有数篇中文少数病例报道,而Highwire数据库和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均未发现口服盐酸多塞平治疗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报道,只有1篇外用盐酸多塞平治疗带状疱疹的报道[6]。本研究结果提示盐酸多塞平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其疗效与盐酸奈福泮相似,优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尼美舒利和布洛芬。与盐酸奈福泮比较,盐酸多塞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目前没有检索到盐酸多塞平治疗带状疱疹的安全性报道,但袁金秋等[7]显示,使用盐酸多塞平25~50 mg,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口干78%、眩晕28%、嗜睡16%、消化不良4.2%、厌食4.2%、感冒8.3%。
本研究还提示盐酸奈福泮和盐酸多塞平联用不增加止痛效果,所以临床上可以不考虑盐酸奈福泮与盐酸多塞平联用。综合疗效和不良反应,临床上应尽可能不选用盐酸多塞平,尤其是老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