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馨元, 余蓉. 扁桃体术后出血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华西医学, 2015, 30(3): 543-544. doi: 10.7507/1002-0179.20150156 复制
伤口出血是扁桃体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8%,一般不超过10%[1]。出血严重者可能因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及失血性休克或因血液进入气道而引起呛咳甚至窒息,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2]。对于扁桃体切除术患者,预防及救治术后出血是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科2008年1月-2013年5月共1 183例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8例发生术后出血,经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3年5月我科共有1 183例患者实施扁桃体摘除术,8例发生术后出血。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40岁,平均26岁;原发性出血(≤术后24 h)5例,继发性出血(>术后24 h)3例。
1.2 出血原因分析
1.2.1 原发性出血
5例原发性出血患者中2例术后即发生出血,原因系扁桃体组织残留,妨碍血管收缩;2例发生于术后6~12 h,系患者有较强的异物感,咽部活动过度、反射性咳嗽咳痰甚至呕吐,创面痂膜脱落,导致血管断端出血[3];1例因术后进食过快,损伤创面引起出血。
1.2.2 继发性出血
3例继发性出血发生在术后3~5 d,原因均系进食过热、过硬食物,擦伤创面而出血。
1.3 治疗方法
8例出血患者中,经3%过氧化氢棉球清除创面血凝块和污秽物后,6例采用棉球压迫、出血点结扎缝扎止血,2例采用前后腭弓缝合止血及电凝止血法止血。同时积极应用止血和抗感染药物。
2 结果
8例患者经及时处理后均未再发生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很快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均未发生再次出血。
3 护理
3.1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病情观察,唾液中偶带血丝属正常情况。发现患者口中有鲜血不断吐出或频繁吞咽动作,面色苍白、脉弱、血压下降等表现,应警惕创口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清除创口中的血凝块,详细检查出血点。本组8例患者有6例因口中吐出大量鲜血,2例因出现频繁的吞咽动作被发现出血。
3.2 出血后及时抢救及护理
发生扁桃体术后出血,立即通知医生,让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嘱患者轻轻吐出口中分泌物,勿咽下,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同时根据出血量给予处理。出血轻者,给予冰袋冷敷于两侧颈动脉处,进行24 h内间断冷敷,每2~3小时1次;患儿的冷敷时间应酌情减短,30~40 min/次(睡眠时间除外),从而减轻创面出血及疼痛[4]。出血较多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备好止血用物,建立静脉双通道,遵医嘱迅速补液,应用抗菌药物及抗休克药物,及时记录出入量和出血量。若患者出现神志淡漠、血压下降、出冷汗、面色苍白时,遵医嘱局部用收缩血管药物,扁桃体纱球压迫止血,静脉用止血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行手术治疗[5]。本组8例患者在术后口腔持续有鲜血吐出,吞咽动作频繁,均属大量出血。护士发现后,立即通知医生,并建立静脉通道,经3%过氧化氢棉球清除创面血凝块和污秽物后,6例患者采用棉球压迫、出血点结扎缝扎止血,2例采用患者前后腭弓缝合止血及电凝止血法止血。护士同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并对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优质护理,所有患者均及时止血。
3.3 健康宣教
术后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出血的重要措施。告知患者可能引起出血的因素,如围手术期用力咳嗽、吐痰等咽部活动可导致出血。应鼓励患者采用自我抑制、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抑制咳嗽,及时将分泌物轻轻吐出[3-6],勿咽下,以便观察出血量,同时避免血液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7];手术当日不能漱口,以免造成血栓脱落引起伤口出血,术后第2天扁桃体窝内有纤维素性白膜覆盖,此时可给予漱口液漱口,并鼓励患者多说话,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瘢痕形成;术后10 d左右白膜将自行脱落,此期间禁止剧烈活动,避免出血。
3.4 饮食指导
术后应加强饮食护理,并告知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要性。患者局部麻醉术后3 h、全身麻醉6 h(本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后可进少量温冷的无渣流食,如常温牛奶、冰淇淋等,因冷流食可使血管收缩,减少伤口出血,还可缓解咽部疼痛[8]。术后第2天可进半流食,3 d后逐步过渡到软食,半个月内禁食硬、烫、酸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且进食宜慢,以免食物擦伤创面血管或伪膜早脱而引起出血[9]。本组患者中,有4例因饮食不当导致出血,均因对护士告知的饮食要求重视不够,进食过快和进食了较硬的食物引起的。为此护士再次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之后无患者因饮食不当造成术后再次出血。
综上,对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及丰富的理论知识,术前对患者要进行全面的身心评估、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使患者对该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以良好的心态、身体状况接受手术。术后加强巡视及护理,争取对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生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积极寻找出血部位,高度重视呼吸道是否通畅,避免窒息,同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注意安慰患者,解除顾虑,使其配合,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
伤口出血是扁桃体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8%,一般不超过10%[1]。出血严重者可能因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及失血性休克或因血液进入气道而引起呛咳甚至窒息,如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2]。对于扁桃体切除术患者,预防及救治术后出血是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科2008年1月-2013年5月共1 183例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8例发生术后出血,经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3年5月我科共有1 183例患者实施扁桃体摘除术,8例发生术后出血。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0~40岁,平均26岁;原发性出血(≤术后24 h)5例,继发性出血(>术后24 h)3例。
1.2 出血原因分析
1.2.1 原发性出血
5例原发性出血患者中2例术后即发生出血,原因系扁桃体组织残留,妨碍血管收缩;2例发生于术后6~12 h,系患者有较强的异物感,咽部活动过度、反射性咳嗽咳痰甚至呕吐,创面痂膜脱落,导致血管断端出血[3];1例因术后进食过快,损伤创面引起出血。
1.2.2 继发性出血
3例继发性出血发生在术后3~5 d,原因均系进食过热、过硬食物,擦伤创面而出血。
1.3 治疗方法
8例出血患者中,经3%过氧化氢棉球清除创面血凝块和污秽物后,6例采用棉球压迫、出血点结扎缝扎止血,2例采用前后腭弓缝合止血及电凝止血法止血。同时积极应用止血和抗感染药物。
2 结果
8例患者经及时处理后均未再发生出血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很快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均未发生再次出血。
3 护理
3.1 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加强病情观察,唾液中偶带血丝属正常情况。发现患者口中有鲜血不断吐出或频繁吞咽动作,面色苍白、脉弱、血压下降等表现,应警惕创口出血。应立即报告医师,清除创口中的血凝块,详细检查出血点。本组8例患者有6例因口中吐出大量鲜血,2例因出现频繁的吞咽动作被发现出血。
3.2 出血后及时抢救及护理
发生扁桃体术后出血,立即通知医生,让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嘱患者轻轻吐出口中分泌物,勿咽下,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同时根据出血量给予处理。出血轻者,给予冰袋冷敷于两侧颈动脉处,进行24 h内间断冷敷,每2~3小时1次;患儿的冷敷时间应酌情减短,30~40 min/次(睡眠时间除外),从而减轻创面出血及疼痛[4]。出血较多者,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备好止血用物,建立静脉双通道,遵医嘱迅速补液,应用抗菌药物及抗休克药物,及时记录出入量和出血量。若患者出现神志淡漠、血压下降、出冷汗、面色苍白时,遵医嘱局部用收缩血管药物,扁桃体纱球压迫止血,静脉用止血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者及时行手术治疗[5]。本组8例患者在术后口腔持续有鲜血吐出,吞咽动作频繁,均属大量出血。护士发现后,立即通知医生,并建立静脉通道,经3%过氧化氢棉球清除创面血凝块和污秽物后,6例患者采用棉球压迫、出血点结扎缝扎止血,2例采用患者前后腭弓缝合止血及电凝止血法止血。护士同时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及抗感染药物,并对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优质护理,所有患者均及时止血。
3.3 健康宣教
术后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出血的重要措施。告知患者可能引起出血的因素,如围手术期用力咳嗽、吐痰等咽部活动可导致出血。应鼓励患者采用自我抑制、分散注意力等方法抑制咳嗽,及时将分泌物轻轻吐出[3-6],勿咽下,以便观察出血量,同时避免血液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7];手术当日不能漱口,以免造成血栓脱落引起伤口出血,术后第2天扁桃体窝内有纤维素性白膜覆盖,此时可给予漱口液漱口,并鼓励患者多说话,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瘢痕形成;术后10 d左右白膜将自行脱落,此期间禁止剧烈活动,避免出血。
3.4 饮食指导
术后应加强饮食护理,并告知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要性。患者局部麻醉术后3 h、全身麻醉6 h(本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后可进少量温冷的无渣流食,如常温牛奶、冰淇淋等,因冷流食可使血管收缩,减少伤口出血,还可缓解咽部疼痛[8]。术后第2天可进半流食,3 d后逐步过渡到软食,半个月内禁食硬、烫、酸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且进食宜慢,以免食物擦伤创面血管或伪膜早脱而引起出血[9]。本组患者中,有4例因饮食不当导致出血,均因对护士告知的饮食要求重视不够,进食过快和进食了较硬的食物引起的。为此护士再次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之后无患者因饮食不当造成术后再次出血。
综上,对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及丰富的理论知识,术前对患者要进行全面的身心评估、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及饮食指导,使患者对该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以良好的心态、身体状况接受手术。术后加强巡视及护理,争取对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生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积极寻找出血部位,高度重视呼吸道是否通畅,避免窒息,同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同时注意安慰患者,解除顾虑,使其配合,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