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周少群, 王颖, 吴伟, 张永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华西医学, 2015, 30(2): 326-328. doi: 10.7507/1002-0179.20150096 复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高达10%,总数已超过1.2亿人,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1]。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具有高效廉价的特点,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2-3]。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保证健康教育的正确建立与实施,了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显得非常重要。2011年7月-12月,我们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选取2011年7月-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传染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70例;病症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第五次病毒性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4]。
1.1.2 排除标准
住院<3 d的患者以及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年龄<16岁,年龄>70岁者均不列入调查范围。
1.2 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由笔者依据相关资料[5-7],邀请护士长及主任护师共同参与设计,经科主任指导修改,制成“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问卷”。内容包括两大部分:① 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职业、婚姻状况;②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类型、饮食及休息、自我护理常识、用药及出院指导、相关检查目的意义、生命体征的正常值,相关危险因素等共计20个项目。
由经过培训的2名护士到病床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由患者自行填写,患者不清楚的地方予以必要的解释。发放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70份。以三级评分标准评判健康教育需求:不需要:0分,需要:1分,迫切需要:2分;满分40分。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资料录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健康教育需求评分4~38分,平均(20.84±7.44)分。其中1~15分13例,16~25分38例,26~40分19例。不同文化层次、年龄及病程的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不尽相同。其中,初中文化程度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最强烈(χ2=130.250,P<0.001);26~44岁患者健康教育需要表现最渴望(χ2=112.038,P<0.001);病程<5年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最为迫切(χ2=120.950,P<0.001)。见表 1~3。



3 讨论
不同文化层次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不同,其中初中文化学历患者健康需求最强烈。初中文化的患者大多来自农村,所受教育少,知识面欠缺,对于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兴趣浓厚,从而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健康相关知识,其健康教育需求最强烈。其次是中专及高中文化的患者,学习、理解、接受能力都较强,对疾病健康宣教知识依从性好。大专及以上文化的患者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他们有主动寻求健康咨询帮助的特点,但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有限,认识往往偏面。对护士的约束限制性健康帮助不以为然,我行我素,所以对健康教育需求稍次于初中和中专文化患者。小学及以下学历患者,知识缺乏,性格大多内向,在护患关系中处于被动位置,依赖性较强,对健康教育需求也最低。有文献报道,中专和高中文化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最好,其次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的患者,再次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患者[5]。文中以中专和高中、大专及以上、初中及以下分为3组。而初中及以下范围中,是否包含小学、文盲并未说明。若初中及以下组别中包含有上述患者,就此评价初中文化病例健康教育效果,不足以真实反映出初中文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本文仅对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在健康教育效果中,中专和高中学历患者是否优于初中学历患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正如南丁格尔所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与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和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6]。”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经历的患者,护士应有针对性地识别患者的不同教育需求,从改变其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等方面着手,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8]。
从年龄调查结果看来,26~44岁的患者得分最高,需求最强烈。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是社会的中间群体,是家庭的核心力量,正是工作、事业的黄金时期,为能争取早日好转出院,对疾病的健康指导较为重视,依从性好。加上成熟稳重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利于遵循健康指导。2001年全国6省农村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在农村15岁以上人群中对环境、饮水、营养、传染病慢性病预防等8项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为36%。其中艾滋病高血压预防知识知晓率仅为8%和2.6%[9]。
从病程调查结果看来,病程<5年的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最强烈,病程>25年的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最低,这里面夹杂是“久病成医”的道理。临床工作中发现,80%以上的慢性乙肝住院患者都是初发住院患者,对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有的甚至不知道慢性乙肝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10]。患者在患病后会自觉地关心和学习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他们渴望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为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因为患者并不总是主动寻求帮助,如当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时,大多数患者不知道主动询问原因,而表现为要求更换被褥和频繁洗澡。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对其中的内容不能正确理解,有时患者想知道的信息不便启口,如肝炎患者对性生活方面的顾虑等[11]。另外,住院患者由于被隔离也阻碍了有关信息的获取,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提供帮助。在充分掌握疾病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正确估计患者及家属的接受能力,因人施教,因病施教[12]。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13]。满足慢性乙肝患者的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14]。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15]。随着护士在健康教育方面作用的日益明确,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更好的发挥护理职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通过对70例慢性乙肝患者调查分析,提示我们健康教育不可一概而论,应了解患者相关知识需求,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年龄、病程,以连续、交叉、互补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慢性乙肝防治、护理知识,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的高发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高达10%,总数已超过1.2亿人,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1]。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具有高效廉价的特点,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2-3]。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保证健康教育的正确建立与实施,了解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显得非常重要。2011年7月-12月,我们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健康教育需求,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纳入标准
选取2011年7月-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传染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慢性乙肝患者70例;病症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西安全国第五次病毒性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4]。
1.1.2 排除标准
住院<3 d的患者以及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者;年龄<16岁,年龄>70岁者均不列入调查范围。
1.2 调查方法
问卷设计由笔者依据相关资料[5-7],邀请护士长及主任护师共同参与设计,经科主任指导修改,制成“慢性乙肝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问卷”。内容包括两大部分:① 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职业、婚姻状况;②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包括慢性病毒性肝炎类型、饮食及休息、自我护理常识、用药及出院指导、相关检查目的意义、生命体征的正常值,相关危险因素等共计20个项目。
由经过培训的2名护士到病床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由患者自行填写,患者不清楚的地方予以必要的解释。发放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70份。以三级评分标准评判健康教育需求:不需要:0分,需要:1分,迫切需要:2分;满分40分。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资料录入电脑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健康教育需求评分4~38分,平均(20.84±7.44)分。其中1~15分13例,16~25分38例,26~40分19例。不同文化层次、年龄及病程的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不尽相同。其中,初中文化程度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最强烈(χ2=130.250,P<0.001);26~44岁患者健康教育需要表现最渴望(χ2=112.038,P<0.001);病程<5年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最为迫切(χ2=120.950,P<0.001)。见表 1~3。



3 讨论
不同文化层次患者健康教育知识需求不同,其中初中文化学历患者健康需求最强烈。初中文化的患者大多来自农村,所受教育少,知识面欠缺,对于疾病健康教育知识兴趣浓厚,从而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健康相关知识,其健康教育需求最强烈。其次是中专及高中文化的患者,学习、理解、接受能力都较强,对疾病健康宣教知识依从性好。大专及以上文化的患者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他们有主动寻求健康咨询帮助的特点,但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有限,认识往往偏面。对护士的约束限制性健康帮助不以为然,我行我素,所以对健康教育需求稍次于初中和中专文化患者。小学及以下学历患者,知识缺乏,性格大多内向,在护患关系中处于被动位置,依赖性较强,对健康教育需求也最低。有文献报道,中专和高中文化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最好,其次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的患者,再次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患者[5]。文中以中专和高中、大专及以上、初中及以下分为3组。而初中及以下范围中,是否包含小学、文盲并未说明。若初中及以下组别中包含有上述患者,就此评价初中文化病例健康教育效果,不足以真实反映出初中文化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本文仅对健康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在健康教育效果中,中专和高中学历患者是否优于初中学历患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正如南丁格尔所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与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和病情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精细的艺术[6]。”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经历的患者,护士应有针对性地识别患者的不同教育需求,从改变其思维方法、行为方式等方面着手,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8]。
从年龄调查结果看来,26~44岁的患者得分最高,需求最强烈。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是社会的中间群体,是家庭的核心力量,正是工作、事业的黄金时期,为能争取早日好转出院,对疾病的健康指导较为重视,依从性好。加上成熟稳重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利于遵循健康指导。2001年全国6省农村健康教育现状调查显示:在农村15岁以上人群中对环境、饮水、营养、传染病慢性病预防等8项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为36%。其中艾滋病高血压预防知识知晓率仅为8%和2.6%[9]。
从病程调查结果看来,病程<5年的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最强烈,病程>25年的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最低,这里面夹杂是“久病成医”的道理。临床工作中发现,80%以上的慢性乙肝住院患者都是初发住院患者,对疾病的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有的甚至不知道慢性乙肝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10]。患者在患病后会自觉地关心和学习所患疾病的有关知识,他们渴望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为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因为患者并不总是主动寻求帮助,如当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状时,大多数患者不知道主动询问原因,而表现为要求更换被褥和频繁洗澡。由于缺乏医疗知识,对其中的内容不能正确理解,有时患者想知道的信息不便启口,如肝炎患者对性生活方面的顾虑等[11]。另外,住院患者由于被隔离也阻碍了有关信息的获取,所以护理人员应主动提供帮助。在充分掌握疾病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疾病发展各阶段的特点,正确估计患者及家属的接受能力,因人施教,因病施教[12]。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13]。满足慢性乙肝患者的需求是高质量健康教育的基础[14]。研究发现,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健康信念[15]。随着护士在健康教育方面作用的日益明确,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更好的发挥护理职能,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通过对70例慢性乙肝患者调查分析,提示我们健康教育不可一概而论,应了解患者相关知识需求,根据患者不同文化层次、年龄、病程,以连续、交叉、互补方式为患者提供全面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慢性乙肝防治、护理知识,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