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郝丽群, 邹利群. 心理干预对注射长效青霉素疼痛的影响. 华西医学, 2015, 30(1): 150-152. doi: 10.7507/1002-0179.20150043 复制
长效青霉素又名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是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一氨盐与适量缓冲剂及助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1]。肌肉注射青霉素,因其释放缓慢,易致注射部位持续酸痛;又因药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颗粒大,极难溶于水,溶解后呈白色浑浊状,易堵塞针头,导致注射失败,给患者带来严重负性情绪。为此,如何实施有效心理干预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并减轻患者痛苦,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2012年1月-8月,我们对门诊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在常规肌肉注射法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较好地缓解了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了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8月在我院急诊科行深部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神志清楚、自愿参加者;②本次治疗为首次肌肉注射者;③长效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排除标准:①认知及交流障碍或已经明确诊断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疾病、感觉障碍性疾病、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等患者;②24 h内接受镇静或注射镇痛药物者;③近1个月曾接受注射者。纳入的100例患者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17~77岁,平均(37.6±14.7)岁;文化程度:大学10例,初高中40例,小学及以下50例;皮肤系统疾病86例,循环系统疾病1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长效青霉素注射时并未告知两组患者注射中所采用的不同方式,注射后指导其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注射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肌肉注射法
①备齐用物、查对后解释目的、方法等。②青霉素皮试阴性后注射。选择部位避开化脓、感染及硬结等处,注意保护隐私。③局部皮肤消毒,用西班牙BD公司生产的7号针头5 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5 mL稀释药液,摇均后抽出,排尽空气,再抽0.5 mL生理盐水充满针尖,不再排气。④采用Z型肌肉注射法[2](用左手中间的3个手指共同用力将患者注射区的皮肤向一侧牵拉)。注射原则:“一深三快一均匀”。深是指进针达肌层,三快即进针快、推药快、拔针快,均匀是指推药用力均匀。⑤密切观察30 min,注意不良反应。
1.2.2 干预组常规肌肉注射结合心理干预
干预组在常规肌肉注射法基础上,分别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进行心理指导,以减轻患者压力,提高疼痛阈值。
①操作前主动招呼患者,以聊天和关心病情方式取得患者信任,并通过介绍用药目的、方法及注射必要性争取患者的配合。②操作中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背景、性格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A. 对外向型患者,以家常式聊天方式以取得信任,从而分散其注意力。B. 内向型患者则采用激励法+暗示法的方式,用康复病例鼓励患者,同时选择肌肉注射后满意度较高者与其沟通,激励和鼓舞患者,从而提高疼痛耐受力。C. 对中间型患者,主要采用音乐疗法,即根据患者喜好、心情选择相适应的音乐曲目予以播放。操作前让患者带上耳机,双眼闭目,以音乐放松身心,播放至操作结束。D. 胆小型患者多采用同感心服务法+幻想法相结合的方式。护理人员随意一个眼神或动作,都有可能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3]。护士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就其疾患和注射带来的痛苦表示同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操作前让患者闭目端坐,放松全身,操作中引导患者想象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不让目睹注射过程。③操作后称赞患者的配合行为,鼓励表达疼痛,并就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时予以疏导,叮嘱家属照顾、陪伴患者,使患者精神上更有依靠。
1.3 疼痛评估方法及标准
指导患者根据VAS对注射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其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再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确定分数。疼痛程度分为轻、中、重、极重4个等级,0~2分为轻,3~5分为中,6~8分为重,>8分为极重。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以检验心理干预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疼痛程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一次性注射成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疼痛程度为轻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中、重、极重疼痛程度者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7,P<0.001),见表 1。

干预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70.0%)高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1,P=0.003),见表 2。

3 讨论
青霉素为白色粉剂,药物刺激性大,在注射时由于药物稀释液量较多,使局部胀痛明显,痛感增加。且行深部肌肉注射,宜快速均匀,推注快速增加其局部痛感。长效青霉素在药品制作中加入缓冲剂及混悬剂,因混悬剂具有很大表面自由能,有自发聚集趋向和增长趋向,且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后聚集而不能分散[4],故肌肉注射时易药液絮凝、针头阻塞,一次性注射成功率较差,增加患者痛苦,给后续治疗带来沉重压力。
根据患者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由于青霉素固有的特点,致使大多数患者害怕出现过敏反应而恐惧紧张,加之长效青霉素易发生针头阻塞,一次性注射成功率较差,使患者畏惧心理难免。注射前向患者作好疏导解释工作,能缓解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其次采用聊天方式进行沟通,更能贴近患者心境,其语言魅力,使患者心情得到释然,促使注射工作顺利进行。注射中密切观察患者表情、状态,适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干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抑制身体对于疼痛刺激的注意,从而减轻疼痛、紧张[5]。本组分别采用聊天法、激励法、暗示法、听音乐分散注意力法等,使个体感知觉各方面转移目标,分散心思,有效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心理干预对应激比较强烈的当事人进行干预是可行的[6],可见心理干预对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有积极影响。疼痛是一种三维体验、情感和认知评价三维影响,这都与个体心理特征有关[7],因此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更能直接有目标地解决患者心理焦虑恐惧,使患者振作精神,改变态度,起到主动治疗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8]。有研究表明疼痛并不是纯生理感觉,认知、注意、意志、情绪等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疼痛发生和对疼痛的评价[9]。在操作后及时对患者行激励疗法,鼓励情绪表达,加强沟通疏导,从各方面增加社会支持帮助,降低疼痛程度,给患者再次治疗增加了信心。
遵循现代整体化护理理念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人员用心的去对待每一位患者[10]。干预组操作前后通过有效沟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式,不仅增加患者的疼痛耐受力,减轻焦虑恐惧感,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而且也积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长效青霉素又名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是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一氨盐与适量缓冲剂及助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1]。肌肉注射青霉素,因其释放缓慢,易致注射部位持续酸痛;又因药物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颗粒大,极难溶于水,溶解后呈白色浑浊状,易堵塞针头,导致注射失败,给患者带来严重负性情绪。为此,如何实施有效心理干预提高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并减轻患者痛苦,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2012年1月-8月,我们对门诊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在常规肌肉注射法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较好地缓解了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了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8月在我院急诊科行深部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神志清楚、自愿参加者;②本次治疗为首次肌肉注射者;③长效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排除标准:①认知及交流障碍或已经明确诊断精神病史、神经系统疾病、感觉障碍性疾病、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等患者;②24 h内接受镇静或注射镇痛药物者;③近1个月曾接受注射者。纳入的100例患者中,男38例,女62例;年龄17~77岁,平均(37.6±14.7)岁;文化程度:大学10例,初高中40例,小学及以下50例;皮肤系统疾病86例,循环系统疾病1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长效青霉素注射时并未告知两组患者注射中所采用的不同方式,注射后指导其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注射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肌肉注射法
①备齐用物、查对后解释目的、方法等。②青霉素皮试阴性后注射。选择部位避开化脓、感染及硬结等处,注意保护隐私。③局部皮肤消毒,用西班牙BD公司生产的7号针头5 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4.5 mL稀释药液,摇均后抽出,排尽空气,再抽0.5 mL生理盐水充满针尖,不再排气。④采用Z型肌肉注射法[2](用左手中间的3个手指共同用力将患者注射区的皮肤向一侧牵拉)。注射原则:“一深三快一均匀”。深是指进针达肌层,三快即进针快、推药快、拔针快,均匀是指推药用力均匀。⑤密切观察30 min,注意不良反应。
1.2.2 干预组常规肌肉注射结合心理干预
干预组在常规肌肉注射法基础上,分别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进行心理指导,以减轻患者压力,提高疼痛阈值。
①操作前主动招呼患者,以聊天和关心病情方式取得患者信任,并通过介绍用药目的、方法及注射必要性争取患者的配合。②操作中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背景、性格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A. 对外向型患者,以家常式聊天方式以取得信任,从而分散其注意力。B. 内向型患者则采用激励法+暗示法的方式,用康复病例鼓励患者,同时选择肌肉注射后满意度较高者与其沟通,激励和鼓舞患者,从而提高疼痛耐受力。C. 对中间型患者,主要采用音乐疗法,即根据患者喜好、心情选择相适应的音乐曲目予以播放。操作前让患者带上耳机,双眼闭目,以音乐放松身心,播放至操作结束。D. 胆小型患者多采用同感心服务法+幻想法相结合的方式。护理人员随意一个眼神或动作,都有可能对患者心理产生影响[3]。护士站在患者的立场上,就其疾患和注射带来的痛苦表示同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操作前让患者闭目端坐,放松全身,操作中引导患者想象自己喜欢的人或物,不让目睹注射过程。③操作后称赞患者的配合行为,鼓励表达疼痛,并就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时予以疏导,叮嘱家属照顾、陪伴患者,使患者精神上更有依靠。
1.3 疼痛评估方法及标准
指导患者根据VAS对注射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其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再根据患者标出的位置确定分数。疼痛程度分为轻、中、重、极重4个等级,0~2分为轻,3~5分为中,6~8分为重,>8分为极重。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和一次性注射成功率,以检验心理干预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疼痛程度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一次性注射成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组疼痛程度为轻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中、重、极重疼痛程度者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67,P<0.001),见表 1。

干预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70.0%)高于对照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91,P=0.003),见表 2。

3 讨论
青霉素为白色粉剂,药物刺激性大,在注射时由于药物稀释液量较多,使局部胀痛明显,痛感增加。且行深部肌肉注射,宜快速均匀,推注快速增加其局部痛感。长效青霉素在药品制作中加入缓冲剂及混悬剂,因混悬剂具有很大表面自由能,有自发聚集趋向和增长趋向,且重力作用下发生沉降后聚集而不能分散[4],故肌肉注射时易药液絮凝、针头阻塞,一次性注射成功率较差,增加患者痛苦,给后续治疗带来沉重压力。
根据患者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由于青霉素固有的特点,致使大多数患者害怕出现过敏反应而恐惧紧张,加之长效青霉素易发生针头阻塞,一次性注射成功率较差,使患者畏惧心理难免。注射前向患者作好疏导解释工作,能缓解患者焦躁不安的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其次采用聊天方式进行沟通,更能贴近患者心境,其语言魅力,使患者心情得到释然,促使注射工作顺利进行。注射中密切观察患者表情、状态,适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干预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抑制身体对于疼痛刺激的注意,从而减轻疼痛、紧张[5]。本组分别采用聊天法、激励法、暗示法、听音乐分散注意力法等,使个体感知觉各方面转移目标,分散心思,有效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疼痛程度小于对照组,心理干预对应激比较强烈的当事人进行干预是可行的[6],可见心理干预对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有积极影响。疼痛是一种三维体验、情感和认知评价三维影响,这都与个体心理特征有关[7],因此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更能直接有目标地解决患者心理焦虑恐惧,使患者振作精神,改变态度,起到主动治疗作用,以达到治疗目的[8]。有研究表明疼痛并不是纯生理感觉,认知、注意、意志、情绪等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疼痛发生和对疼痛的评价[9]。在操作后及时对患者行激励疗法,鼓励情绪表达,加强沟通疏导,从各方面增加社会支持帮助,降低疼痛程度,给患者再次治疗增加了信心。
遵循现代整体化护理理念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护理人员用心的去对待每一位患者[10]。干预组操作前后通过有效沟通、个体化的心理干预方式,不仅增加患者的疼痛耐受力,减轻焦虑恐惧感,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而且也积极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