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傅淑琼, 廖晓阳, 张国平. 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对提高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显微外科术后随访依从性的效果研究. 华西医学, 2015, 30(1): 138-140. doi: 10.7507/1002-0179.20150037 复制
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中最严重的一种,发病率为1%,占男性不孕的5%~20% [1],无精子症根据病因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其中OA占男性不孕的10%~15%,占无精子症的40%[2]。输精管吻合术和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是治疗OA最为常用的方法,但传统手术方法术复通率和致孕率仍不高。近几年,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OA的治疗效果,已成为治疗OA的首选方法[3]。但手术出院不代表治疗的结束,治疗成功的评价标准是术后精道复通成功和受孕成功。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治疗和定期随访,但常规健康教育难以保证患者较好的遵医行为,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为此,本研究探讨了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对显微外科技术治疗OA患者术后随访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OA患者15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按入院时间随机化后分为2组。69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1~48岁,平均31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0例,中专及高中19例,初中及以下1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84例患者为干预组,年龄20~46岁,平均32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60例,中专及高中13例,初中及以下11例,采用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
给予对照组术前、术后共2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教育方式主要采取口头讲解和文字资料。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包括:①疾病知识宣教。讲解生殖生理知识和OA发病原因,手术治疗的意义及治疗转归等。②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住院期间与患者交流沟通,发现患者的问题,了解其压力来源,给予积极心理支持,消除不良心理因素。③饮食指导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锌、硒的食物。避免长期穿紧身牛仔裤、久骑车,常泡温泉和洗桑拿、吸烟酗酒等习惯;避免长期接触农药、油漆、高温等影响生精功能的高危因素。④性生活指导:了解性生活史,讲解有关性生活方面的知识,指导患者性交的时机、时间和频度。指导患者要注意培养夫妻感情,避免长期不育引起性生活不和谐。
1.2.2 干预组给予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
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单位的持续性的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分为术前、术后、出院前、出院后继续教育4个阶段。全方位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教育外,对配偶及家属同时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整体化是利用口头、文字教育、宣传册的基础上增加专题讲座、电教、电话、网络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全程健康教育。包括:①术前对患者认知进行评价,确定教育需求层次,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包括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健康信息的需求程度,对手术及愈后的认识水平及对今后生活的态度,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制定个体化教育计划。②住院期间与配偶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及态度,对配偶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取得配偶对患者坚持治疗的支持。③出院时每个患者制定“随访卡”一式两份,1份发给患者,1份由随访管理员保管。每份随访卡均注明患者病情和下次需要门诊随访的时间,提前以电话和短信方式提醒患者按时门诊随访。出院后每个月至少与患者进行1次主动电话联系,了解患者情况,解答患者疑问。④术后门诊随访时,设立单独谈话间,根据患者每次门诊随访情况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心理动态,进行心理干预,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关心患者术后用药反应,因术后多数患者会服雄性激素药物,可能会增强性欲,应指导患者夫妻应相互理解,调整性生活方式,以达到和谐的性生活。⑤每个月开展生殖健康讲座、发放生殖健康手册,介绍生殖过程、不育症的治疗方法、辅助生殖技术等,并将讲授内容刻录成光碟,发放给患者。⑥利用网络建立互动式交流。除通过网络向患者发布视频和文字形式的健康教育信息外,还建立“生殖QQ群”、“生殖医生在线”,每天固定专门管理人员对患者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也为患者搭建交流平台,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缓解其压力。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告诉定期门诊随访的重要性及随访要求:门诊随访前禁欲3~7 d,术后第3个月起开始复查精液,每次间隔1个月,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4]。对不便回医院复诊者,嘱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电话联系随访情况。来院随访患者由随访管理员查阅患者健康档案后统计患者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次数及治疗效果,对不能来院者以电话方式了解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精液化验中检出精子为精道复通成功,配偶怀孕或生子为受孕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访依从性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
术后6个月内复通率和受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通率和受孕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OA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应用,吻合口处管腔的精确对合使得OA的外科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显微外科技术与辅助生殖技术相比:①患者通过自然受孕获得后代,避免了可能的伦理道德问题[5],减小了多胎产风险,成本效益高;②精子冷藏技术和以此为基础的精子库的建立也为手术提供了保障。在手术过程中,常规冻存患者精子以备在手术先失败后用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辅助生育[6]。近10年来,显微外科技术治疗OA得到了较好发展,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3.1 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大量的健康信息,增强其参与治疗的主动性
Dyer等[7]认为患者所获知的关于不育信息量及信息准确性是影响其心理最主要的因素,提出为患者提供充足有效的信息是预防、治疗不育症的基础。患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医疗咨询、网络或图书资料及媒体。不孕不育症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以讲解疾病知识最多,占97%,其次为交流、精神安慰,占90%;对健康信息获得方法以医务人员讲解最多,占95%[8]。所以,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有助于患者理解门诊随访的重要意义并坚持治疗和随访。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全程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不断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可以帮助OA患者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促进健康行为产生,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
3.2 全程、全方位、多渠道的整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效果
心理因素和男性不育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两者间存在着互动性的循环促进和制约机制;消极或乐观开朗的心理反应,都会不同程度地抑制或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在以往的OA治疗中,一般只注重对疾病本身的治疗而忽略了心理健康问题,以致一系列负性心理对治疗效果乃至个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受我国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影响,不育症患者的精神压力极大,多数不愿与他人谈论,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的孤立状态。且由于患者对生育期望值高,对治疗抱有很大希望,但不孕症的治疗过程较长,需多次往返医院,反复监测、检查,并存在取精、试验等多个测试结果阶段,如多次失败易对患者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使其对治愈疾病丧失信心。
由此可见,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容忽视,在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9]。通过电话、网络、面谈等多渠道与患者经常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可及时准确了解其心理特点、心理动态及心理需求。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科学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有益的暗示等方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让患者的情绪能得到可控性地渲泄和释放,缓解心理压力。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转移心理压力。指导患者通过网络平台与病友进行交流,亦可利用其同病相怜的心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通过多种方法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疏导,让患者摆脱与周围社会相对隔绝的孤立状态,使其以乐观开朗的心情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3 制定随访制度,配备专业人员,落实责任是全程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配备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有良好沟通技巧和责任心的护士作为随访管理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通过网络随时解答患者疑问。要求随访管理员必须要掌握大量OA的相关信息,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关心患者,要切身感受患者的痛苦,同情、理解患者,与患者进行友好、和睦、深入的交流,协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将每个人的健康档案录入电脑进行电子化管理,记录每次随访的检查结果、用药情况,随访发现的主要问题、健康教育内容、交待下次随访时间、以便动态掌握患者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不育症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其隐私,设立单独谈话间,利用患者门诊就诊时间与患者面谈,进行针对性教育。对未能按期随访的患者主动电话联系,告诉随访的重要性,督促到医院复查。
综上所述,通过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规律随访率较对照组得到了较大提高,治疗效果也有所改善。精道复通成功率和受孕成功率的提高也表明全程健康教育对显微外科技术治疗OA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显微外科技术治疗OA作为一门新兴发展的技术,预期的术后12个月随访率能达到100%,实际的规律随访率离预期值还有很大差距,这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争取更好的效果。
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中最严重的一种,发病率为1%,占男性不孕的5%~20% [1],无精子症根据病因分为梗阻性无精子症(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其中OA占男性不孕的10%~15%,占无精子症的40%[2]。输精管吻合术和附睾输精管吻合术是治疗OA最为常用的方法,但传统手术方法术复通率和致孕率仍不高。近几年,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OA的治疗效果,已成为治疗OA的首选方法[3]。但手术出院不代表治疗的结束,治疗成功的评价标准是术后精道复通成功和受孕成功。术后患者仍需继续治疗和定期随访,但常规健康教育难以保证患者较好的遵医行为,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为此,本研究探讨了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对显微外科技术治疗OA患者术后随访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的OA患者15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按入院时间随机化后分为2组。69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21~48岁,平均31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0例,中专及高中19例,初中及以下10例,采用常规健康教育。84例患者为干预组,年龄20~46岁,平均32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60例,中专及高中13例,初中及以下11例,采用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
给予对照组术前、术后共2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教育方式主要采取口头讲解和文字资料。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包括:①疾病知识宣教。讲解生殖生理知识和OA发病原因,手术治疗的意义及治疗转归等。②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住院期间与患者交流沟通,发现患者的问题,了解其压力来源,给予积极心理支持,消除不良心理因素。③饮食指导和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指导患者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锌、硒的食物。避免长期穿紧身牛仔裤、久骑车,常泡温泉和洗桑拿、吸烟酗酒等习惯;避免长期接触农药、油漆、高温等影响生精功能的高危因素。④性生活指导:了解性生活史,讲解有关性生活方面的知识,指导患者性交的时机、时间和频度。指导患者要注意培养夫妻感情,避免长期不育引起性生活不和谐。
1.2.2 干预组给予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
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单位的持续性的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分为术前、术后、出院前、出院后继续教育4个阶段。全方位除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教育外,对配偶及家属同时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整体化是利用口头、文字教育、宣传册的基础上增加专题讲座、电教、电话、网络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全程健康教育。包括:①术前对患者认知进行评价,确定教育需求层次,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包括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健康信息的需求程度,对手术及愈后的认识水平及对今后生活的态度,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制定个体化教育计划。②住院期间与配偶及家属进行交流,了解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及态度,对配偶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取得配偶对患者坚持治疗的支持。③出院时每个患者制定“随访卡”一式两份,1份发给患者,1份由随访管理员保管。每份随访卡均注明患者病情和下次需要门诊随访的时间,提前以电话和短信方式提醒患者按时门诊随访。出院后每个月至少与患者进行1次主动电话联系,了解患者情况,解答患者疑问。④术后门诊随访时,设立单独谈话间,根据患者每次门诊随访情况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心理动态,进行心理干预,使其对治疗充满信心。关心患者术后用药反应,因术后多数患者会服雄性激素药物,可能会增强性欲,应指导患者夫妻应相互理解,调整性生活方式,以达到和谐的性生活。⑤每个月开展生殖健康讲座、发放生殖健康手册,介绍生殖过程、不育症的治疗方法、辅助生殖技术等,并将讲授内容刻录成光碟,发放给患者。⑥利用网络建立互动式交流。除通过网络向患者发布视频和文字形式的健康教育信息外,还建立“生殖QQ群”、“生殖医生在线”,每天固定专门管理人员对患者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也为患者搭建交流平台,进行相互沟通和交流,缓解其压力。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告诉定期门诊随访的重要性及随访要求:门诊随访前禁欲3~7 d,术后第3个月起开始复查精液,每次间隔1个月,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4]。对不便回医院复诊者,嘱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电话联系随访情况。来院随访患者由随访管理员查阅患者健康档案后统计患者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次数及治疗效果,对不能来院者以电话方式了解术后12个月门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精液化验中检出精子为精道复通成功,配偶怀孕或生子为受孕成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随访依从性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3个月以上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
术后6个月内复通率和受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复通率和受孕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OA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以及显微外科技术的普及应用,吻合口处管腔的精确对合使得OA的外科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显微外科技术与辅助生殖技术相比:①患者通过自然受孕获得后代,避免了可能的伦理道德问题[5],减小了多胎产风险,成本效益高;②精子冷藏技术和以此为基础的精子库的建立也为手术提供了保障。在手术过程中,常规冻存患者精子以备在手术先失败后用于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辅助生育[6]。近10年来,显微外科技术治疗OA得到了较好发展,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3.1 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大量的健康信息,增强其参与治疗的主动性
Dyer等[7]认为患者所获知的关于不育信息量及信息准确性是影响其心理最主要的因素,提出为患者提供充足有效的信息是预防、治疗不育症的基础。患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医疗咨询、网络或图书资料及媒体。不孕不育症患者对护士的要求以讲解疾病知识最多,占97%,其次为交流、精神安慰,占90%;对健康信息获得方法以医务人员讲解最多,占95%[8]。所以,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有助于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对不同时期出现的各种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有助于患者理解门诊随访的重要意义并坚持治疗和随访。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全程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不断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可以帮助OA患者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促进健康行为产生,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
3.2 全程、全方位、多渠道的整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效果
心理因素和男性不育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两者间存在着互动性的循环促进和制约机制;消极或乐观开朗的心理反应,都会不同程度地抑制或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在以往的OA治疗中,一般只注重对疾病本身的治疗而忽略了心理健康问题,以致一系列负性心理对治疗效果乃至个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受我国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影响,不育症患者的精神压力极大,多数不愿与他人谈论,在人际关系中处于一种相对隔绝的孤立状态。且由于患者对生育期望值高,对治疗抱有很大希望,但不孕症的治疗过程较长,需多次往返医院,反复监测、检查,并存在取精、试验等多个测试结果阶段,如多次失败易对患者心理上造成负面影响,使其对治愈疾病丧失信心。
由此可见,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容忽视,在对其进行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9]。通过电话、网络、面谈等多渠道与患者经常沟通交流,与患者建立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可及时准确了解其心理特点、心理动态及心理需求。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科学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有益的暗示等方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让患者的情绪能得到可控性地渲泄和释放,缓解心理压力。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转移心理压力。指导患者通过网络平台与病友进行交流,亦可利用其同病相怜的心理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通过多种方法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疏导,让患者摆脱与周围社会相对隔绝的孤立状态,使其以乐观开朗的心情接受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3 制定随访制度,配备专业人员,落实责任是全程健康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
配备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有良好沟通技巧和责任心的护士作为随访管理员,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通过网络随时解答患者疑问。要求随访管理员必须要掌握大量OA的相关信息,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关心患者,要切身感受患者的痛苦,同情、理解患者,与患者进行友好、和睦、深入的交流,协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将每个人的健康档案录入电脑进行电子化管理,记录每次随访的检查结果、用药情况,随访发现的主要问题、健康教育内容、交待下次随访时间、以便动态掌握患者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不育症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护其隐私,设立单独谈话间,利用患者门诊就诊时间与患者面谈,进行针对性教育。对未能按期随访的患者主动电话联系,告诉随访的重要性,督促到医院复查。
综上所述,通过全程整体化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规律随访率较对照组得到了较大提高,治疗效果也有所改善。精道复通成功率和受孕成功率的提高也表明全程健康教育对显微外科技术治疗OA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显微外科技术治疗OA作为一门新兴发展的技术,预期的术后12个月随访率能达到100%,实际的规律随访率离预期值还有很大差距,这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改进工作方法,争取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