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张红英, 王婷婷. 老年人股骨骨折后压疮预防的护理. 华西医学, 2014, 29(11): 2141-2143. doi: 10.7507/1002-0179.20140645 复制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它是全球各医疗机构所共同关注且严重的健康问题[1],是否发生压疮已成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加,长期卧床,活动能力降低,发生压疮的风险增高,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带给患者痛苦,增加家庭负担和护理的难度,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2013年1月-6月,我科对33例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上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压疮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6月收治股骨骨折老年患者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60~101岁,平均77岁;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粗隆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8例。院外带入压疮7例,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1例;压疮位于骶尾部3例,髋部2例,足跟1例,内踝1例。75%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患肢皮牵引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髓内钉内固定术等。
1.2 方法
1.2.1 压疮预测评估
患者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2]进行压疮预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及摩擦力和剪切力6个部分。Braden评分标准为:轻度危险15~18分,中度危险13~14分,高度危险10~12分,极度危险≤9分,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33例患者经Braden评分,9分5例,10分7例,11分9例,12分12例,属于压疮高度和极度危险者。
根据评估分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压疮。Braden评分≤12分者在其床旁挂黄色警示牌,上报大科护士长,每3天评分1次,直到危险因素消除或Braden评分>14分为止;Braden评分≤9分者,在患者床头挂红色警示牌,上报大科护士长和护理部,24 h内上报护理部存档,在高度危险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加强观察和护理,并且及时评估,准确记录。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入院时应及时评估做好记录,填写院外带入压疮报告表上报大科护士长,24 h内上报护理部存档。
1.2.2 使用软床垫
为降低老年患者长期卧硬板床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对所有入住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进行压疮评分,Braden评分≤12分者为发生压疮高度危险者,均在原硬板床增加一层泡沫垫,以提高患者卧床的舒适度。
1.2.3 及时变换受压部位
根据患者的皮肤情况决定,每2小时变换1次体位,必要时可每30分钟变换1次。股骨骨折后大多数老年患者由于疼痛而拒绝翻身,使用由海绵制成的R型垫,可从侧面置于患者的腰背部及臀部,支撑身体侧翻,两侧交替进行,缓解患者强制翻身的疼痛。对部分病情较为严重者,在协助其翻身移动时,应根据患者体质量由2~3人将患者轻轻抬离床面,避免拖、拉、拽,以有效降低摩擦力和剪切力对患者皮肤的影响。
1.2.4 保护骨隆突处
95%的压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突处,好发部位依次是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内外踝、足跟部[3]。为预防患者发生压疮,我们对高危患者均使用自制水囊垫于骨突处,减少骨突处局部压力,降低了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制作方法:选用一次性外科手术乳胶手套1双,2支重套,灌装2/3的自来水后内外2层分别绕紧打结,成一柔软水囊,将做好的水囊用毛巾或棉布包裹好后使用。每个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备2个水囊交换使用。
1.2.5 皮肤护理
股骨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保持其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避免不良刺激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加强基础护理,每日温水擦洗2~3次,并避免着凉,擦洗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皮肤,皮肤干燥者可使用润肤品以保持皮肤湿润。对皮肤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腘窝及腹股沟等,及时擦干汗液。患者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肛周皮肤,保持清洁,保护皮肤免受刺激。由于长时间卧床,患者臀部皮温较高,皮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量增加10%,体温过低,机体末梢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易发生压疮[4]。使用柔软的凉垫(18~22℃左右)放于臀部下方,可有效降低皮温。
1.2.6 改善营养状况
老年卧床患者中82.4%营养不良[5],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予老年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以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血氧饱和度、血液循环等状况。
1.2.7 适度活动肢体
患者在进行皮牵引的同时,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可活动肢体的主动运动,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和肢体灵活度。
1.2.8 开展个体化健康宣教及指导
压疮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及家属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多少存在密切的关系[6]。有研究显示,骨科患者的家属普遍缺乏对压疮基本知识的了解[7]。对此,①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家属不同学历、不同年龄制定不同的讲解方案,并利用图片和宣传卡片形式进行讲解,内容包括:何为压疮、压疮的临床表现、好发的部位、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翻身的方法、压疮护理、营养支持、压疮危害9个方面。通过责任护士的宣教和指导,患者及家属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压疮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护理方法,防范意识逐步提高,能很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对压疮的干预,有效地避免、减少了压疮的发生。② 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被动活动肢体、营养食谱、皮肤护理方法等,提高家属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以应对患者出院后相关问题的防范及处置。
1.2.9 对护士进行培训,严格交接班制度
根据Braden评估表的内容,分别进行讲解,并通过个案讲座的方式来把握评估准确度。同时对各种预防压疮的干预措施进行培训,如正确的翻身方法、各种体位的注意要点。经过科室考核确保每一位护士对量表和预防措施掌握。对于压疮危险高的患者,实行班班交接,书面、口头、床旁三交接患者的皮肤情况。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控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所采取的各项压疮预防措施,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新发压疮者;院外带入的7例压疮患者,经采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透明贴,丹麦康乐保公司)、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溃疡贴,丹麦康乐保公司)治疗,1例Ⅲ期压疮患者转为Ⅰ期,4例Ⅰ期、2例Ⅱ期压疮患者均治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5 d。
3 讨论
股骨骨折老年患者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因组织修复能力差,加之长期卧床,致使压疮发生的风险较高。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及延长疾病康复的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加强对股骨骨折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和减少压疮发生。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预防的,综合、动态、客观、有效、及时地评估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及易患部位对压疮的预防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压疮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
根据压疮评估的危险程度采用不同警示形式和护理对策,不仅有利于压疮预防的分级监控和规范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管理的责任心,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压疮的发生。压疮评分对采取防范措施有重要作用。本组股骨骨折老年患者Braden评分达9~12分,均为高度或极高度危险,护理人员根据评分不同,在床旁悬挂黄色、红色警示牌,并按流程分别上报不同部门及人员,相关部门及人员分别对患者病情进行查看,共同讨论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不定期检查实施情况,使压疮的预防得到很好的重视和控制。本组结果表明,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疮,预防效果明显。
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知识的缺乏、护理不当是卧床老年人发生压疮的常见原因[8]。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增强了他们的预防意识,而且还使其掌握了一定的预防处置能力,解决了患者出院后的压疮预防问题,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的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于骨隆突处。它是全球各医疗机构所共同关注且严重的健康问题[1],是否发生压疮已成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逐渐增加,长期卧床,活动能力降低,发生压疮的风险增高,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带给患者痛苦,增加家庭负担和护理的难度,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2013年1月-6月,我科对33例股骨骨折患者护理上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压疮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6月收治股骨骨折老年患者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60~101岁,平均77岁;股骨颈骨折10例,股骨粗隆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8例。院外带入压疮7例,Ⅰ期4例,Ⅱ期2例,Ⅲ期1例;压疮位于骶尾部3例,髋部2例,足跟1例,内踝1例。75%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患肢皮牵引治疗,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髓内钉内固定术等。
1.2 方法
1.2.1 压疮预测评估
患者入院后即采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Braden)[2]进行压疮预测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感觉、潮湿、活动力、移动力、营养及摩擦力和剪切力6个部分。Braden评分标准为:轻度危险15~18分,中度危险13~14分,高度危险10~12分,极度危险≤9分,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33例患者经Braden评分,9分5例,10分7例,11分9例,12分12例,属于压疮高度和极度危险者。
根据评估分值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压疮。Braden评分≤12分者在其床旁挂黄色警示牌,上报大科护士长,每3天评分1次,直到危险因素消除或Braden评分>14分为止;Braden评分≤9分者,在患者床头挂红色警示牌,上报大科护士长和护理部,24 h内上报护理部存档,在高度危险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加强观察和护理,并且及时评估,准确记录。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入院时应及时评估做好记录,填写院外带入压疮报告表上报大科护士长,24 h内上报护理部存档。
1.2.2 使用软床垫
为降低老年患者长期卧硬板床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对所有入住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均进行压疮评分,Braden评分≤12分者为发生压疮高度危险者,均在原硬板床增加一层泡沫垫,以提高患者卧床的舒适度。
1.2.3 及时变换受压部位
根据患者的皮肤情况决定,每2小时变换1次体位,必要时可每30分钟变换1次。股骨骨折后大多数老年患者由于疼痛而拒绝翻身,使用由海绵制成的R型垫,可从侧面置于患者的腰背部及臀部,支撑身体侧翻,两侧交替进行,缓解患者强制翻身的疼痛。对部分病情较为严重者,在协助其翻身移动时,应根据患者体质量由2~3人将患者轻轻抬离床面,避免拖、拉、拽,以有效降低摩擦力和剪切力对患者皮肤的影响。
1.2.4 保护骨隆突处
95%的压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突处,好发部位依次是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内外踝、足跟部[3]。为预防患者发生压疮,我们对高危患者均使用自制水囊垫于骨突处,减少骨突处局部压力,降低了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制作方法:选用一次性外科手术乳胶手套1双,2支重套,灌装2/3的自来水后内外2层分别绕紧打结,成一柔软水囊,将做好的水囊用毛巾或棉布包裹好后使用。每个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备2个水囊交换使用。
1.2.5 皮肤护理
股骨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保持其皮肤和床单的清洁干燥、避免不良刺激是预防压疮的重要措施。加强基础护理,每日温水擦洗2~3次,并避免着凉,擦洗动作轻柔,防止损伤皮肤,皮肤干燥者可使用润肤品以保持皮肤湿润。对皮肤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腘窝及腹股沟等,及时擦干汗液。患者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及肛周皮肤,保持清洁,保护皮肤免受刺激。由于长时间卧床,患者臀部皮温较高,皮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的氧需量增加10%,体温过低,机体末梢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易发生压疮[4]。使用柔软的凉垫(18~22℃左右)放于臀部下方,可有效降低皮温。
1.2.6 改善营养状况
老年卧床患者中82.4%营养不良[5],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予老年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以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血氧饱和度、血液循环等状况。
1.2.7 适度活动肢体
患者在进行皮牵引的同时,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可活动肢体的主动运动,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和肢体灵活度。
1.2.8 开展个体化健康宣教及指导
压疮的发生、发展与患者及家属掌握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的多少存在密切的关系[6]。有研究显示,骨科患者的家属普遍缺乏对压疮基本知识的了解[7]。对此,①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及家属不同学历、不同年龄制定不同的讲解方案,并利用图片和宣传卡片形式进行讲解,内容包括:何为压疮、压疮的临床表现、好发的部位、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翻身的方法、压疮护理、营养支持、压疮危害9个方面。通过责任护士的宣教和指导,患者及家属较为深入地了解了压疮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护理方法,防范意识逐步提高,能很好地配合护理人员对压疮的干预,有效地避免、减少了压疮的发生。② 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翻身方法、被动活动肢体、营养食谱、皮肤护理方法等,提高家属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巧,以应对患者出院后相关问题的防范及处置。
1.2.9 对护士进行培训,严格交接班制度
根据Braden评估表的内容,分别进行讲解,并通过个案讲座的方式来把握评估准确度。同时对各种预防压疮的干预措施进行培训,如正确的翻身方法、各种体位的注意要点。经过科室考核确保每一位护士对量表和预防措施掌握。对于压疮危险高的患者,实行班班交接,书面、口头、床旁三交接患者的皮肤情况。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基础疾病的控制,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所采取的各项压疮预防措施,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新发压疮者;院外带入的7例压疮患者,经采用康惠尔水胶体敷料(透明贴,丹麦康乐保公司)、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溃疡贴,丹麦康乐保公司)治疗,1例Ⅲ期压疮患者转为Ⅰ期,4例Ⅰ期、2例Ⅱ期压疮患者均治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5 d。
3 讨论
股骨骨折老年患者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因组织修复能力差,加之长期卧床,致使压疮发生的风险较高。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加重病情及延长疾病康复的时间,严重时还会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加强对股骨骨折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和减少压疮发生。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预防的,综合、动态、客观、有效、及时地评估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及易患部位对压疮的预防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尤其对压疮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
根据压疮评估的危险程度采用不同警示形式和护理对策,不仅有利于压疮预防的分级监控和规范管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管理的责任心,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压疮的发生。压疮评分对采取防范措施有重要作用。本组股骨骨折老年患者Braden评分达9~12分,均为高度或极高度危险,护理人员根据评分不同,在床旁悬挂黄色、红色警示牌,并按流程分别上报不同部门及人员,相关部门及人员分别对患者病情进行查看,共同讨论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不定期检查实施情况,使压疮的预防得到很好的重视和控制。本组结果表明,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压疮,预防效果明显。
患者及家属对压疮知识的缺乏、护理不当是卧床老年人发生压疮的常见原因[8]。通过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不仅增强了他们的预防意识,而且还使其掌握了一定的预防处置能力,解决了患者出院后的压疮预防问题,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