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朱红彦, 廖灯彬, 左建容, 何凌霄. 片状水凝胶治疗输液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华西医学, 2014, 29(8): 1561-1562. doi: 10.7507/1002-0179.20140477 复制
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研究发现,在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中约有25%~42%的患者会发生输液性静脉炎[1, 2],远高于美国静脉护理协会提出的≤5%的目标[3]。输液性静脉炎局部表现为发红、肿胀、伴灼热感、疼痛,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造成患者不舒适乃至痛苦,也干扰了临床的正常护理工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是目前静脉治疗患者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在完成水胶体敷料防治静脉炎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片状水凝胶敷料的特性[4],运用其对2012年3月-7月因高渗透压药物造成的静脉炎患者进行治疗,并就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发生输液性静脉炎患者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9~75岁,平均42.4岁;使用5%碳酸氢钠患者7例,使用高渗肠外营养液患者14例,使用β-七叶皂甙钠患者5例,使用20%甘露醇患者8例,使用前列地尔患者9例。
纳入标准: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并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8 G、20 G、22 G安全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局部皮肤无破损以及感染。排除标准:患有易导致皮肤损伤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皮肤病等,以及对片状水凝胶敷料过敏者。
1.2 方法
对发生静脉炎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登记,确诊后12 h内进行局部皮肤护理,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后使用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德国保赫曼公司生产)贴于静脉炎局部,并记录使用敷料的日期和时间;在使用水凝胶敷料前和使用后12、24、48、72 h 时间点进行静脉炎的局部评估,记录患者的静脉炎分级和疼痛评分并比较前后变化;同时观察敷料情况,若吸收渗液后水凝胶透明部分变白超过敷料面积1/2,即行更换。本组患者均完成72 h观察,观察期间无更换敷料案例。
1.3 评价标准
静脉炎分级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1年修订版)[5]分级方式,将静脉炎分为0~Ⅳ级,0级为无症状;Ⅰ级为穿刺部位发红,伴或不伴有疼痛;Ⅱ级为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为穿刺部位疼痛伴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扪及条索状的静脉;Ⅳ级为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扪及条索状的静脉>2 cm,伴脓液流出。
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评估量表(NRS)进行评估,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保存,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经治疗,43例患者因静脉炎引发的疼痛逐渐减轻和缓解,其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患者治疗前后静脉炎分级情况比较
对本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静脉炎分级水平比较可知,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43例患者的静脉炎严重程度呈减轻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输液性静脉炎主要受药物因素、机械刺激、物理自然因素及药物微粒等的影响[6],一旦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影响了临床的治疗过程,选择正确恰当的处理方式是值得临床研究的问题。目前输液性静脉炎的治疗,主要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微循环障碍,软化血管,加速渗液吸收和组织细胞的修复、再生为主,从而起到散结消肿、消炎止痛的作用[7],其方法主要为外敷硫酸镁和粘贴敷料。我科在临床实践中,按照输液治疗实践指南的要求,使用标准化的静脉炎量表进行静脉炎严重程度的评估,对确认发生静脉炎的患者作拔除留置针处理并采用片状水凝胶敷料敷贴于静脉炎局部,以促进患者静脉炎症状的改善。
本研究采用的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由水胶体涂于聚氨酯薄膜上制成,属于半通透式密闭敷料[8],且含水量较高,能够提供适宜伤口生长的低氧微酸的湿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增生,刺激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的释放,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坏死组织的溶解、组织细胞分化及上皮移行,促进炎症消退。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具有一定的自粘性,可直接粘贴于皮肤,固定性较好,不易脱落和移位。此外敷贴外观透明,有利于直接观察穿刺局部静脉炎症状的改善情况,判断何时适于更换伤口敷料,有助于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和最大程度地节约治疗费用。
研究表明,使用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治疗12 h时即已出现疼痛减轻,24 h后疼痛明显缓解,48 h后达到NRS<3分的标准,且静脉炎严重程度随时间推移呈明显减轻趋势,72 h后分级评估已改善至0~2级,无3级静脉炎患者。这说明水凝胶敷料在治疗静脉炎和控制疼痛方面的良好效果,且水凝胶敷料相较传统静脉炎护理方法,如硫酸镁湿敷等具有使用方便、卫生舒适、感染率低[9]、减少护理时间及人力成本等一系列优点,临床使用效果甚佳。
综上所述,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切,简便易行,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输液性静脉炎是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研究发现,在进行静脉治疗的患者中约有25%~42%的患者会发生输液性静脉炎[1, 2],远高于美国静脉护理协会提出的≤5%的目标[3]。输液性静脉炎局部表现为发红、肿胀、伴灼热感、疼痛,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造成患者不舒适乃至痛苦,也干扰了临床的正常护理工作。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是目前静脉治疗患者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在完成水胶体敷料防治静脉炎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片状水凝胶敷料的特性[4],运用其对2012年3月-7月因高渗透压药物造成的静脉炎患者进行治疗,并就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发生输液性静脉炎患者43例,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9~75岁,平均42.4岁;使用5%碳酸氢钠患者7例,使用高渗肠外营养液患者14例,使用β-七叶皂甙钠患者5例,使用20%甘露醇患者8例,使用前列地尔患者9例。
纳入标准:经外周静脉穿刺输液并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8 G、20 G、22 G安全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局部皮肤无破损以及感染。排除标准:患有易导致皮肤损伤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皮肤病等,以及对片状水凝胶敷料过敏者。
1.2 方法
对发生静脉炎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登记,确诊后12 h内进行局部皮肤护理,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后使用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德国保赫曼公司生产)贴于静脉炎局部,并记录使用敷料的日期和时间;在使用水凝胶敷料前和使用后12、24、48、72 h 时间点进行静脉炎的局部评估,记录患者的静脉炎分级和疼痛评分并比较前后变化;同时观察敷料情况,若吸收渗液后水凝胶透明部分变白超过敷料面积1/2,即行更换。本组患者均完成72 h观察,观察期间无更换敷料案例。
1.3 评价标准
静脉炎分级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2011年修订版)[5]分级方式,将静脉炎分为0~Ⅳ级,0级为无症状;Ⅰ级为穿刺部位发红,伴或不伴有疼痛;Ⅱ级为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Ⅲ级为穿刺部位疼痛伴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扪及条索状的静脉;Ⅳ级为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扪及条索状的静脉>2 cm,伴脓液流出。
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评估量表(NRS)进行评估,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保存,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经治疗,43例患者因静脉炎引发的疼痛逐渐减轻和缓解,其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患者治疗前后静脉炎分级情况比较
对本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静脉炎分级水平比较可知,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43例患者的静脉炎严重程度呈减轻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3 讨论
输液性静脉炎主要受药物因素、机械刺激、物理自然因素及药物微粒等的影响[6],一旦发生,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影响了临床的治疗过程,选择正确恰当的处理方式是值得临床研究的问题。目前输液性静脉炎的治疗,主要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微循环障碍,软化血管,加速渗液吸收和组织细胞的修复、再生为主,从而起到散结消肿、消炎止痛的作用[7],其方法主要为外敷硫酸镁和粘贴敷料。我科在临床实践中,按照输液治疗实践指南的要求,使用标准化的静脉炎量表进行静脉炎严重程度的评估,对确认发生静脉炎的患者作拔除留置针处理并采用片状水凝胶敷料敷贴于静脉炎局部,以促进患者静脉炎症状的改善。
本研究采用的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由水胶体涂于聚氨酯薄膜上制成,属于半通透式密闭敷料[8],且含水量较高,能够提供适宜伤口生长的低氧微酸的湿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增生,刺激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的释放,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坏死组织的溶解、组织细胞分化及上皮移行,促进炎症消退。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具有一定的自粘性,可直接粘贴于皮肤,固定性较好,不易脱落和移位。此外敷贴外观透明,有利于直接观察穿刺局部静脉炎症状的改善情况,判断何时适于更换伤口敷料,有助于保证治疗的持续性和最大程度地节约治疗费用。
研究表明,使用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治疗12 h时即已出现疼痛减轻,24 h后疼痛明显缓解,48 h后达到NRS<3分的标准,且静脉炎严重程度随时间推移呈明显减轻趋势,72 h后分级评估已改善至0~2级,无3级静脉炎患者。这说明水凝胶敷料在治疗静脉炎和控制疼痛方面的良好效果,且水凝胶敷料相较传统静脉炎护理方法,如硫酸镁湿敷等具有使用方便、卫生舒适、感染率低[9]、减少护理时间及人力成本等一系列优点,临床使用效果甚佳。
综上所述,德湿舒片状水凝胶敷料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切,简便易行,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