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李建芳. 负压联合造口袋用于小儿回肠造口底盘渗漏. 华西医学, 2014, 29(6): 1154-1155. doi: 10.7507/1002-0179.20140355 复制
回肠造口周围皮肤破损增加了粘贴造口袋的难度,影响造口底盘粘贴的稳固性[1]。成人可使用凸面造口袋、加用腰带减少造口袋底盘渗漏[2, 3],而小儿相关产品较少。我科于2011年8月-2013年6月在回肠造口周围皮肤严重损害的患儿中使用负压联合造口袋减少造口袋底盘渗漏,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3 d~11岁,平均1.5岁;9例为回肠造口,1例为小肠结肠炎术后肠坏死在手术切口下端形成的小肠瘘。患儿造口情况:9例回肠造口患儿周围皮损面积>100%造口袋底盘范围,皮损最深处到真皮层,创面有渗出,造口排出大量稀水样粪便,按常规方法粘贴造口袋后很快发生底盘渗漏;1例小肠瘘患者肠黏膜低于腹壁皮肤,瘘口周围凹凸不平,肠瘘上方5 cm×4 cm皮肤缺损,深度约0.3 cm,伤口表面20%覆盖少量黄色坏死组织。10例患儿在使用负压辅助造口袋收集大便前均较多哭闹,食欲不佳,精神较差。
1.2 方法
1.2.1 用物
常规小肠造口使用换药碗、生理盐水、防漏膏(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造口粉及2115型儿童造口袋、负压装置、吸痰管1根,菌形管1根、水封瓶1个;合并伤口的造口还应准备5%聚维酮碘溶液、康惠尔水胶体,根据伤口情况按需准备伤口敷料德湿银、德湿康(德国保赫曼公司生产);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的准备防漏条。
1.2.2 合并皮炎的造口处理
用温水清理造口周围排泄物,生理盐水再次清洗创面,待干。向周围受损皮肤喷洒造口护肤粉,渗出多处可重复洒造口粉,吸收几分钟后用棉签拭去多余造口粉,造口周围涂防漏膏,待干后粘贴造口袋。
1.2.3 合并伤口的造口处理
温水清理排泄物后,按照无菌原则换药,使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伤口周围皮肤>10 cm,生理盐水棉球清洁伤口。予德湿银覆盖于黄色创面,德湿康填充凹陷部位至造口外周0.5 cm处。康惠尔水胶体封闭伤口至造口外周0.5 cm处。防漏条填平瘘口周围不平整处,造口周围涂防漏膏,待干后粘贴造口袋。
1.2.4 负压的使用
菌形管头从造口袋开口处穿入至瘘口顶端,另一端连接水封瓶。负压调至100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右,接水封瓶。观察造口袋内情况,以能及时吸尽造口排出的肠液的最小负压为宜,避免造口袋内肠液积存。
1.2.5 更换造口袋时排泄物的处理
为确保顺利换药,排出物不污染伤口,更换造口袋时,最好有助手使用吸痰管随时吸引。
1.2.6 更换与停用时间
常规每3天更换造口袋评估伤口情况,底盘有渗漏随时更换。创面渗液少,便于安置造口袋后可停用负压。
2 结果
10例患者造口袋粘贴时间均>3 d;3 d皮损均明显好转,9例皮炎患儿6 d痊愈,1例造口周围皮肤缺损患儿9 d愈合。使用负压过程中,无肠黏膜出血,使用负压前后造口排出量无明显变化。控制造口袋底盘渗漏后,患儿哭闹明显减少,食量增加,睡眠时间增加。
3 讨论
回肠造口的排出液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对造口周围皮肤刺激大,容易引起造口周围皮炎,增加患者痛苦[1, 4]。寻找一种有效预防造口袋渗漏的方法是回肠造口护理的关键[5-7]。
郑慧军等[8]使用气囊导尿管引流封堵治疗,定时释放气囊压力(每2小时放气)和更换导尿管,造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熊书华[9]报道用20 Fr气囊导尿管引流封堵造口,造口周围皮肤溃疡处喷洒造口护肤粉,两件式造口袋粘贴造口,导尿管尾端从造口袋的开口处向外伸出,连接引流袋,定时释放气囊压力和更换导尿管,此法解决了大便引流问题。以上方法中使用的气囊导尿管前端开口较小,有被粪渣阻塞的可能。
本组住院患儿使用造口袋内负压吸引辅助治疗有以下优点:① 使用负压及时清除造口排泄物,可有效减少造口底盘渗漏,增加底盘粘贴的稳固性,避免污染伤口;同时可有效减少造口袋更换次数,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经济负担。② 在造口袋内形成负压后,菌形管位置基本固定;菌形管头放在造口处,便于及时吸出造口排出物;菌形管较粗,管腔大,加上负压引流,不易被粪渣阻塞。③ 造口袋可以容纳未吸尽的排出物,避免排泄物再次刺激皮肤。④ 用水封瓶收集排泄物,计出量更准确,不需频繁放液,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综上,住院患儿回肠造口周围皮损导致造口袋粘贴困难时,使用造口袋内负压吸引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造口周围皮损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回肠造口周围皮肤破损增加了粘贴造口袋的难度,影响造口底盘粘贴的稳固性[1]。成人可使用凸面造口袋、加用腰带减少造口袋底盘渗漏[2, 3],而小儿相关产品较少。我科于2011年8月-2013年6月在回肠造口周围皮肤严重损害的患儿中使用负压联合造口袋减少造口袋底盘渗漏,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3 d~11岁,平均1.5岁;9例为回肠造口,1例为小肠结肠炎术后肠坏死在手术切口下端形成的小肠瘘。患儿造口情况:9例回肠造口患儿周围皮损面积>100%造口袋底盘范围,皮损最深处到真皮层,创面有渗出,造口排出大量稀水样粪便,按常规方法粘贴造口袋后很快发生底盘渗漏;1例小肠瘘患者肠黏膜低于腹壁皮肤,瘘口周围凹凸不平,肠瘘上方5 cm×4 cm皮肤缺损,深度约0.3 cm,伤口表面20%覆盖少量黄色坏死组织。10例患儿在使用负压辅助造口袋收集大便前均较多哭闹,食欲不佳,精神较差。
1.2 方法
1.2.1 用物
常规小肠造口使用换药碗、生理盐水、防漏膏(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造口粉及2115型儿童造口袋、负压装置、吸痰管1根,菌形管1根、水封瓶1个;合并伤口的造口还应准备5%聚维酮碘溶液、康惠尔水胶体,根据伤口情况按需准备伤口敷料德湿银、德湿康(德国保赫曼公司生产);造口周围皮肤不平整的准备防漏条。
1.2.2 合并皮炎的造口处理
用温水清理造口周围排泄物,生理盐水再次清洗创面,待干。向周围受损皮肤喷洒造口护肤粉,渗出多处可重复洒造口粉,吸收几分钟后用棉签拭去多余造口粉,造口周围涂防漏膏,待干后粘贴造口袋。
1.2.3 合并伤口的造口处理
温水清理排泄物后,按照无菌原则换药,使用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伤口周围皮肤>10 cm,生理盐水棉球清洁伤口。予德湿银覆盖于黄色创面,德湿康填充凹陷部位至造口外周0.5 cm处。康惠尔水胶体封闭伤口至造口外周0.5 cm处。防漏条填平瘘口周围不平整处,造口周围涂防漏膏,待干后粘贴造口袋。
1.2.4 负压的使用
菌形管头从造口袋开口处穿入至瘘口顶端,另一端连接水封瓶。负压调至100 mm Hg(1 mm Hg= 0.133 kPa)左右,接水封瓶。观察造口袋内情况,以能及时吸尽造口排出的肠液的最小负压为宜,避免造口袋内肠液积存。
1.2.5 更换造口袋时排泄物的处理
为确保顺利换药,排出物不污染伤口,更换造口袋时,最好有助手使用吸痰管随时吸引。
1.2.6 更换与停用时间
常规每3天更换造口袋评估伤口情况,底盘有渗漏随时更换。创面渗液少,便于安置造口袋后可停用负压。
2 结果
10例患者造口袋粘贴时间均>3 d;3 d皮损均明显好转,9例皮炎患儿6 d痊愈,1例造口周围皮肤缺损患儿9 d愈合。使用负压过程中,无肠黏膜出血,使用负压前后造口排出量无明显变化。控制造口袋底盘渗漏后,患儿哭闹明显减少,食量增加,睡眠时间增加。
3 讨论
回肠造口的排出液含有丰富的消化酶,对造口周围皮肤刺激大,容易引起造口周围皮炎,增加患者痛苦[1, 4]。寻找一种有效预防造口袋渗漏的方法是回肠造口护理的关键[5-7]。
郑慧军等[8]使用气囊导尿管引流封堵治疗,定时释放气囊压力(每2小时放气)和更换导尿管,造口周围皮肤涂氧化锌软膏。熊书华[9]报道用20 Fr气囊导尿管引流封堵造口,造口周围皮肤溃疡处喷洒造口护肤粉,两件式造口袋粘贴造口,导尿管尾端从造口袋的开口处向外伸出,连接引流袋,定时释放气囊压力和更换导尿管,此法解决了大便引流问题。以上方法中使用的气囊导尿管前端开口较小,有被粪渣阻塞的可能。
本组住院患儿使用造口袋内负压吸引辅助治疗有以下优点:① 使用负压及时清除造口排泄物,可有效减少造口底盘渗漏,增加底盘粘贴的稳固性,避免污染伤口;同时可有效减少造口袋更换次数,减轻患儿的痛苦和家长经济负担。② 在造口袋内形成负压后,菌形管位置基本固定;菌形管头放在造口处,便于及时吸出造口排出物;菌形管较粗,管腔大,加上负压引流,不易被粪渣阻塞。③ 造口袋可以容纳未吸尽的排出物,避免排泄物再次刺激皮肤。④ 用水封瓶收集排泄物,计出量更准确,不需频繁放液,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综上,住院患儿回肠造口周围皮损导致造口袋粘贴困难时,使用造口袋内负压吸引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造口周围皮损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