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辜德英, 陈敏, 郑永波. 纳吸棉在慢性中耳炎术后填塞中的临床观察. 华西医学, 2014, 29(6): 1137-1138. doi: 10.7507/1002-0179.20140349 复制
慢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乳突根治或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外耳道成形术等手术方法是治疗慢性中耳炎常规治疗方式。碘仿纱条其止血、抗感染作用较好故常用于临床耳科手术中,但在填塞期间由于组织肿胀、纱条的刺激作用,患者常感疼痛不适,尤其在抽取纱条时尤为明显。为探讨纳吸棉作为耳科手术填塞物在慢性中耳炎术后填塞中的效果,我科对2012年4月-2013年1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应用上述2种材料填塞术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中耳炎患者200例,将2012年4月-8月入住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0~83岁,平均42.5岁;发病以右耳者48例、左耳者52例。将2012年9月-2013年1月入住的100 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9~71岁,平均42.39岁;发病以右耳者56例、左耳者44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耳后切口,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乳突根治/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等,对照组患者采用碘仿纱条材料填塞术腔,试验组患者则选用纳吸棉材料填塞,两组患者术腔填塞后,外耳均覆盖无菌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第2天换药,拆除外耳绷带加压包扎,予以1~2张无菌纱布覆盖及弹力网带固定;7 d后拆除切口缝线,术后2周行术耳腔清理、抽取术耳填塞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3 评价标准
为避免结果判断上的偏差,试验组及对照组均由同一医疗组医师观察患者术后48 h内的术耳疼痛程度、渗血情况、首次行术耳腔清理、抽取术耳填塞物时术耳疼痛及术腔出血情况。对患者进行疼痛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数字分级法(NRS),指导患者从0~10 个数字线间评估线上,选出最能代表患者患者疼痛等级的数字。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1~4为轻度疼痛,5~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评估结果分别以数字方式记录登记。对术耳填塞物抽取后出血情况评估采用耿兴明[1]报道的出血评估方法,即“ - ”表示无活动性渗血,“ + ”表示少量出血,出血量<5 mL,经干棉球压迫后血止,“ ++ ”表示出血较多,出血量>5 mL,需要辅助用肾上腺素棉片短暂压迫止血。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患者术后48 h及抽出填塞物时术耳疼痛的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渗血及抽取术耳填塞物时出血情况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疼痛程度、首次抽取填塞物时的疼痛及出血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渗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2。


3 讨论
目前临床慢性中耳炎术后多使用碘仿纱条填塞术腔及外耳道,单用或联合应用纳吸棉者少见。碘仿纱条有保证较长时间的杀菌、防腐、除臭作用,但在术腔填塞时间长会变干出现收缩、常与局部组织粘贴在一起,患者常有刺激性疼痛不适感[2]。纳吸棉是近年来耳鼻咽喉科应用的新型高膨胀可吸收止血棉产品,主要材料为高分子生物聚合材料-聚亚氨酯,其具有可降解吸收、高膨胀止血的特性[3]。与碘仿纱条比较纳吸棉具有膨胀性强、止血效果好、患者刺激性疼痛不适感减轻;填塞24 h后部分降解,48 h后大部分降解,容易清除等优点[4]。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48 h内对照组患者中度疼痛占18%(18例),而试验组则无患者为中度疼痛,32%的患者仅为轻度疼痛;首次抽取术耳填塞物时对照组18%(18例)患者感中度疼痛,而试验组则无此现象。表明纳吸棉可防止肉芽及息肉再生及组织纤维化,减少粘连发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5-7]。通过对照、术后2周随访,试验组患者乳突腔及外耳道纳吸棉自动吸收、溶解、排出,术腔残留少许纳吸棉,用吸管吸出,见乳突腔上皮覆盖良好,术腔上皮光滑,表面清洁、红润,无明显痂皮、渗血,移植膜存活良好,吸引时患者疼痛感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因碘仿纱条填塞时间较长而变得较干硬并出现收缩,对术腔各部位压力不均衡,部分出现与术腔组织局部粘连,抽取时患者出现疼痛、术腔局部渗血,对术耳造成二次损伤。从表 2中可见,术后48 h内术耳渗血情况两组患者比较无差异;首次抽取术腔填塞物时两组患者术腔均无较多出血,但试验组少量出血者例数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当前纳吸棉已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中得到广泛应用[3, 4, 6-9],其临床效果得到证实。纳吸棉因其价格较贵,属自费材料,目前患者是自愿选择。通过两组对照,慢性中耳炎术后应用纳吸棉填塞术腔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抽取填塞物时对术耳的损伤,促进术耳康复。在临床工作中,责任护士有必要适时协助医生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及家属知晓纳吸棉的优缺点,自愿选择,明白消费,从而提高其满意度。
慢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乳突根治或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术、外耳道成形术等手术方法是治疗慢性中耳炎常规治疗方式。碘仿纱条其止血、抗感染作用较好故常用于临床耳科手术中,但在填塞期间由于组织肿胀、纱条的刺激作用,患者常感疼痛不适,尤其在抽取纱条时尤为明显。为探讨纳吸棉作为耳科手术填塞物在慢性中耳炎术后填塞中的效果,我科对2012年4月-2013年1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应用上述2种材料填塞术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中耳炎患者200例,将2012年4月-8月入住的10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0~83岁,平均42.5岁;发病以右耳者48例、左耳者52例。将2012年9月-2013年1月入住的100 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其中男47例,女53例;年龄9~71岁,平均42.39岁;发病以右耳者56例、左耳者44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耳后切口,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乳突根治/改良根治术+鼓室成形术等,对照组患者采用碘仿纱条材料填塞术腔,试验组患者则选用纳吸棉材料填塞,两组患者术腔填塞后,外耳均覆盖无菌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第2天换药,拆除外耳绷带加压包扎,予以1~2张无菌纱布覆盖及弹力网带固定;7 d后拆除切口缝线,术后2周行术耳腔清理、抽取术耳填塞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3 评价标准
为避免结果判断上的偏差,试验组及对照组均由同一医疗组医师观察患者术后48 h内的术耳疼痛程度、渗血情况、首次行术耳腔清理、抽取术耳填塞物时术耳疼痛及术腔出血情况。对患者进行疼痛调查:采用国际通用的数字分级法(NRS),指导患者从0~10 个数字线间评估线上,选出最能代表患者患者疼痛等级的数字。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1~4为轻度疼痛,5~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评估结果分别以数字方式记录登记。对术耳填塞物抽取后出血情况评估采用耿兴明[1]报道的出血评估方法,即“ - ”表示无活动性渗血,“ + ”表示少量出血,出血量<5 mL,经干棉球压迫后血止,“ ++ ”表示出血较多,出血量>5 mL,需要辅助用肾上腺素棉片短暂压迫止血。
1.4 统计学方法
相关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患者术后48 h及抽出填塞物时术耳疼痛的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渗血及抽取术耳填塞物时出血情况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疼痛程度、首次抽取填塞物时的疼痛及出血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术耳渗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2。


3 讨论
目前临床慢性中耳炎术后多使用碘仿纱条填塞术腔及外耳道,单用或联合应用纳吸棉者少见。碘仿纱条有保证较长时间的杀菌、防腐、除臭作用,但在术腔填塞时间长会变干出现收缩、常与局部组织粘贴在一起,患者常有刺激性疼痛不适感[2]。纳吸棉是近年来耳鼻咽喉科应用的新型高膨胀可吸收止血棉产品,主要材料为高分子生物聚合材料-聚亚氨酯,其具有可降解吸收、高膨胀止血的特性[3]。与碘仿纱条比较纳吸棉具有膨胀性强、止血效果好、患者刺激性疼痛不适感减轻;填塞24 h后部分降解,48 h后大部分降解,容易清除等优点[4]。
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后48 h内对照组患者中度疼痛占18%(18例),而试验组则无患者为中度疼痛,32%的患者仅为轻度疼痛;首次抽取术耳填塞物时对照组18%(18例)患者感中度疼痛,而试验组则无此现象。表明纳吸棉可防止肉芽及息肉再生及组织纤维化,减少粘连发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5-7]。通过对照、术后2周随访,试验组患者乳突腔及外耳道纳吸棉自动吸收、溶解、排出,术腔残留少许纳吸棉,用吸管吸出,见乳突腔上皮覆盖良好,术腔上皮光滑,表面清洁、红润,无明显痂皮、渗血,移植膜存活良好,吸引时患者疼痛感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因碘仿纱条填塞时间较长而变得较干硬并出现收缩,对术腔各部位压力不均衡,部分出现与术腔组织局部粘连,抽取时患者出现疼痛、术腔局部渗血,对术耳造成二次损伤。从表 2中可见,术后48 h内术耳渗血情况两组患者比较无差异;首次抽取术腔填塞物时两组患者术腔均无较多出血,但试验组少量出血者例数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当前纳吸棉已在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中得到广泛应用[3, 4, 6-9],其临床效果得到证实。纳吸棉因其价格较贵,属自费材料,目前患者是自愿选择。通过两组对照,慢性中耳炎术后应用纳吸棉填塞术腔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抽取填塞物时对术耳的损伤,促进术耳康复。在临床工作中,责任护士有必要适时协助医生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及家属知晓纳吸棉的优缺点,自愿选择,明白消费,从而提高其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