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周培媚, 路永红, 刘艳, 黄晶玉, 方建蓉, 顾兰秋, 刘兰. 成都地区常见过敏原致敏情况研究. 华西医学, 2014, 29(2): 305-306. doi: 10.7507/1002-0179.20140093 复制
过敏性皮肤病病因较复杂,易受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是对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推行的标准化皮肤试验方法。2012年9月-11月,我们对8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SPT,以探讨成都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就诊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共计836例,其中男302例,女534例;年龄6~73岁;病程1周~30年;荨麻疹353例,皮炎湿疹类483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SPT检测,患者皮试前2 周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1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物。
1.2 方法
1.2.1 点刺工具
采用一次性点刺针和点刺液(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 变应原点刺液
采用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吸入性变应原包括粉尘螨、户尘螨、猫毛、蟑螂、花粉(蒿属、葎草、玉米)、酵母菌、法国梧桐、青霉菌、香烟、棉絮、羽毛14 种;食物性变应原有牛肉、花生、苹果、带鱼、黄鳝、牛奶、海蟹、海虾、芒果、桃子、扇贝、草莓、大豆、茄子、香蕉、番茄、鸡蛋黄、鸡蛋清18种。以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
1.2.3 操作步骤
按照国际标准方法操作:① 选择双前臂屈侧皮肤为试验部位;② 用笔先做标记,然后75%乙醇消毒皮肤;③ 先滴阴性对照液,后滴阳性对照液和变应原液;④ 试液自下而上滴在皮肤标记线旁,相邻试液间隔3~4 cm,以防止反应红晕发生融合影响判读;⑤ 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入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度),1 s后提起,使变应原液少量进入皮肤,残留试液,若反应正常者在5~10 min后拭去,如反应强烈者则立即拭去;⑥ 30 min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
1.2.4 结果判断标准
① 变应原风团直径与阴性对照相同为(-);② 变应原风团直径大小=标准组胺风团2 倍为(++++);③ 变应原风团直径=标准组胺反应范围(+++);④ 变应原风团直径=1/2组胺反应范围为(++);⑤ 变应原风团直径=1/4组胺反应范围为(+)。
2 结果
2.1 变应原总体分布
共检测8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检测结果呈阳性者694例,阳性率83.0%,其中弱阳性、阳性者(+、++)共570例,占检测患者总数的68.2%,强阳性者(+++、++++)124例,占检测患者总数的14.8%。
2.2 变应原种类及数量分布
在所检阳性变应原中,以吸入性变应原数量居多,其中屋尘螨最多(阳性率55.3%),粉尘螨次之(阳性率45.2%),位列第3、4、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海蟹(阳性率29.7%)、海虾(阳性率29.3%)、蟑螂(阳性率28.8%)。屋尘螨与粉尘螨变应原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屋尘螨与粉尘螨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变应原(P<0.001)。前12位变应原阳性率见表 1。

所检结果阳性患者中,仅对1 种变应原阳性者68例,占所检患者总数的8.1%,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768例,占所检患者总数的91.9%。
变应原阳性者中男302例(占男性患者的85.2%),女534例(占女性患者的88.6%)。变应原测试阳性的患者中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如慢性荨麻疹、慢性皮炎湿疹类)的病因复杂,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其中部分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若能及时检测出患者的变应原,对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变应原的检测方法很多,有体外试验(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测定)、体内试验(划痕、针刺法、皮内注射法)和激发试验等。尽管体外试验能直接检测出针对相应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而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测定价格昂贵,患者等候结果时间长。传统的皮内注射法变应原检测痛苦大,患者难于接受;而SPT相当于体内试验,操作简便、快速、安全,皮肤刺激轻微,几乎无痛苦,儿童也能很好配合,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检测速发型超敏反应变应原的首选方法[2]。有研究显示SPT与体外特异性IgE测定的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互作参考印证[3]。另外,该方法由于应用了阴性和阳性的双重对照,避免了假阴性和假阳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阳性检出率高。
我们对8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屋尘螨阳性率最高,粉尘螨次之,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4-6],提示尘螨为最常见的变应原,不存在地区差异。多个研究已证实尘螨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机体发生超敏反应 ,已成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诱发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首要病因[7-9]。因此,积极寻找减少接触尘螨以及减轻对尘螨反应的方法,是目前避免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
另外,在所检阳性变应原中,无论荨麻疹类还是皮炎湿疹类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发生率高于食入性变应原,提示荨麻疹、皮炎湿疹患者中相当部分人与吸入性变应原致敏有关,说明成都地区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口密度增加,尘土、花粉繁殖飞扬,室内外空气不清洁,致使尘螨及一些植物成为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发病,可早期采取环境干预,消除和减少变应原。其他变应原排位及阳性率与国内文献有所差异,提示环境和气候可使变应原不同,在变应原测试品种的选择上各地区要根据地域差异而定。
本研究显示点刺试验所检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91.9%)对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反应阳性,说明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在高敏状态时,可同时对多种变应原产生过敏,这也提示临床上使用单一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提示采用多种变应原联合疗法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可能会提高疗效。
过敏性皮肤病病因较复杂,易受体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PT)是对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推行的标准化皮肤试验方法。2012年9月-11月,我们对8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SPT,以探讨成都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并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门诊就诊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共计836例,其中男302例,女534例;年龄6~73岁;病程1周~30年;荨麻疹353例,皮炎湿疹类483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了SPT检测,患者皮试前2 周内未服用过糖皮质激素,1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物。
1.2 方法
1.2.1 点刺工具
采用一次性点刺针和点刺液(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 变应原点刺液
采用浙江我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吸入性变应原包括粉尘螨、户尘螨、猫毛、蟑螂、花粉(蒿属、葎草、玉米)、酵母菌、法国梧桐、青霉菌、香烟、棉絮、羽毛14 种;食物性变应原有牛肉、花生、苹果、带鱼、黄鳝、牛奶、海蟹、海虾、芒果、桃子、扇贝、草莓、大豆、茄子、香蕉、番茄、鸡蛋黄、鸡蛋清18种。以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
1.2.3 操作步骤
按照国际标准方法操作:① 选择双前臂屈侧皮肤为试验部位;② 用笔先做标记,然后75%乙醇消毒皮肤;③ 先滴阴性对照液,后滴阳性对照液和变应原液;④ 试液自下而上滴在皮肤标记线旁,相邻试液间隔3~4 cm,以防止反应红晕发生融合影响判读;⑤ 用一次性消毒点刺针垂直点入每一液滴中,轻压刺破皮肤(以不出血为度),1 s后提起,使变应原液少量进入皮肤,残留试液,若反应正常者在5~10 min后拭去,如反应强烈者则立即拭去;⑥ 30 min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
1.2.4 结果判断标准
① 变应原风团直径与阴性对照相同为(-);② 变应原风团直径大小=标准组胺风团2 倍为(++++);③ 变应原风团直径=标准组胺反应范围(+++);④ 变应原风团直径=1/2组胺反应范围为(++);⑤ 变应原风团直径=1/4组胺反应范围为(+)。
2 结果
2.1 变应原总体分布
共检测8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检测结果呈阳性者694例,阳性率83.0%,其中弱阳性、阳性者(+、++)共570例,占检测患者总数的68.2%,强阳性者(+++、++++)124例,占检测患者总数的14.8%。
2.2 变应原种类及数量分布
在所检阳性变应原中,以吸入性变应原数量居多,其中屋尘螨最多(阳性率55.3%),粉尘螨次之(阳性率45.2%),位列第3、4、5位的变应原依次为海蟹(阳性率29.7%)、海虾(阳性率29.3%)、蟑螂(阳性率28.8%)。屋尘螨与粉尘螨变应原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屋尘螨与粉尘螨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变应原(P<0.001)。前12位变应原阳性率见表 1。

所检结果阳性患者中,仅对1 种变应原阳性者68例,占所检患者总数的8.1%,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阳性者768例,占所检患者总数的91.9%。
变应原阳性者中男302例(占男性患者的85.2%),女534例(占女性患者的88.6%)。变应原测试阳性的患者中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如慢性荨麻疹、慢性皮炎湿疹类)的病因复杂,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其中部分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病与特异性变应原有关,若能及时检测出患者的变应原,对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变应原的检测方法很多,有体外试验(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测定)、体内试验(划痕、针刺法、皮内注射法)和激发试验等。尽管体外试验能直接检测出针对相应过敏原的特异性IgE抗体而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体外特异性变应原测定价格昂贵,患者等候结果时间长。传统的皮内注射法变应原检测痛苦大,患者难于接受;而SPT相当于体内试验,操作简便、快速、安全,皮肤刺激轻微,几乎无痛苦,儿童也能很好配合,因此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检测速发型超敏反应变应原的首选方法[2]。有研究显示SPT与体外特异性IgE测定的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互作参考印证[3]。另外,该方法由于应用了阴性和阳性的双重对照,避免了假阴性和假阳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阳性检出率高。
我们对8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显示屋尘螨阳性率最高,粉尘螨次之,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4-6],提示尘螨为最常见的变应原,不存在地区差异。多个研究已证实尘螨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机体发生超敏反应 ,已成为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诱发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首要病因[7-9]。因此,积极寻找减少接触尘螨以及减轻对尘螨反应的方法,是目前避免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重要途径。
另外,在所检阳性变应原中,无论荨麻疹类还是皮炎湿疹类患者,吸入性变应原的发生率高于食入性变应原,提示荨麻疹、皮炎湿疹患者中相当部分人与吸入性变应原致敏有关,说明成都地区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口密度增加,尘土、花粉繁殖飞扬,室内外空气不清洁,致使尘螨及一些植物成为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为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发病,可早期采取环境干预,消除和减少变应原。其他变应原排位及阳性率与国内文献有所差异,提示环境和气候可使变应原不同,在变应原测试品种的选择上各地区要根据地域差异而定。
本研究显示点刺试验所检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91.9%)对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反应阳性,说明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在高敏状态时,可同时对多种变应原产生过敏,这也提示临床上使用单一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提示采用多种变应原联合疗法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可能会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