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牛婵娟, 刘平.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华西医学, 2014, 29(2): 303-304. doi: 10.7507/1002-0179.20140092 复制
麝香保心丸为纯中药配方由麝香、苏合香、蟾蜍、牛黄、冰片、人参等组成,具有益气强心、芳香温通的功效。大量的研究证明其作用机理涉及直接扩张冠脉血管、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血管新生等诸多方面,广泛应用于临床[1]。为了解麝香保心丸在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影响。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对收的部分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麝香保心予以辅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2例,按纽约心脏学分级(NYHA),分为心功能Ⅱ~Ⅳ级[2]。其中冠心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61~86岁,临床心功能Ⅱ级者4例,Ⅲ级者15例,Ⅳ级者12例。对照组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64~89岁,Ⅱ级者6例,Ⅲ级者20例,Ⅳ级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状况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病因及相关对症治疗,并按CHF常规处理,包括限制食盐及过量水份摄入,据相应情况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及其他常规治疗,并据个体情况应用地高辛0.125 mg,1次/d;双氢克尿噻12.5 mg或呋噻咪20 mg,1次/d;螺内酯20 m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口服2粒/次,3次/d,疗程为30 d。
1.3 观察内容及指标
治疗30 d后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V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检测,观察心搏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采集空腹静脉血(禁食8~12 h),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LP7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清CRP。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SV和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两组LVESVI和LVEDVI较治疗前均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两组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本研究治疗组中,未发现与麝香保心丸相关的特殊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较好,疗程结束后监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均未见不良影响。

3 讨论
CH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病情的进展和心力衰竭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社会医疗资源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认为“神经激素模式”是CHF主要的发病机制,细胞因子假设也进一步补充了其内容[3]。研究表明CHF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炎症因子常过度表达,并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可导致心脏重构,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4, 5]。CHF患者血浆CRP等炎性标志物均显著增高,并且与CHF的严重程度呈正比,提示炎症因子在CHF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6]。麝香保心丸为纯中药配方,临床上多应用于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治疗,且疗效确切[7]。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具有增加心肌耐缺氧能力,并有减慢心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功效。另有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清CRP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及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8]。
研究数据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治疗结束后,治疗组CHF患者的SV、LVEF升高更加明显,LVESVI、LVEDVI、CRP下降更明显,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善更显著,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突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在CHF治疗过程中,采用基础治疗及一般治疗的同时使用麝香保心丸,能够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使SV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加,并且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
麝香保心丸为纯中药配方由麝香、苏合香、蟾蜍、牛黄、冰片、人参等组成,具有益气强心、芳香温通的功效。大量的研究证明其作用机理涉及直接扩张冠脉血管、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清除氧自由基、促进血管新生等诸多方面,广泛应用于临床[1]。为了解麝香保心丸在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影响。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们对收的部分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麝香保心予以辅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62例,按纽约心脏学分级(NYHA),分为心功能Ⅱ~Ⅳ级[2]。其中冠心病2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心脏病13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61~86岁,临床心功能Ⅱ级者4例,Ⅲ级者15例,Ⅳ级者12例。对照组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64~89岁,Ⅱ级者6例,Ⅲ级者20例,Ⅳ级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状况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病因及相关对症治疗,并按CHF常规处理,包括限制食盐及过量水份摄入,据相应情况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及其他常规治疗,并据个体情况应用地高辛0.125 mg,1次/d;双氢克尿噻12.5 mg或呋噻咪20 mg,1次/d;螺内酯20 mg,1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口服2粒/次,3次/d,疗程为30 d。
1.3 观察内容及指标
治疗30 d后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VV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检测,观察心搏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采集空腹静脉血(禁食8~12 h),采用日本日立公司生产LP7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清CRP。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月后,两组SV和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显著;两组LVESVI和LVEDVI较治疗前均减少,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两组CRP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本研究治疗组中,未发现与麝香保心丸相关的特殊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较好,疗程结束后监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均未见不良影响。

3 讨论
CHF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随着病情的进展和心力衰竭的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及社会医疗资源负担。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认为“神经激素模式”是CHF主要的发病机制,细胞因子假设也进一步补充了其内容[3]。研究表明CHF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炎症因子常过度表达,并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及纤维化,可导致心脏重构,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4, 5]。CHF患者血浆CRP等炎性标志物均显著增高,并且与CHF的严重程度呈正比,提示炎症因子在CHF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6]。麝香保心丸为纯中药配方,临床上多应用于心肌缺血所致的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治疗,且疗效确切[7]。药理学及临床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具有增加心肌耐缺氧能力,并有减慢心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功效。另有研究显示,麝香保心丸具有保护血管内皮、降低血清CRP浓度、减轻炎症反应、及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8]。
研究数据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治疗结束后,治疗组CHF患者的SV、LVEF升高更加明显,LVESVI、LVEDVI、CRP下降更明显,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善更显著,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突出,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由此可见,在CHF治疗过程中,采用基础治疗及一般治疗的同时使用麝香保心丸,能够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使SV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加,并且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