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蓉 1,2 , 徐新喜 1 , 乔杨 1 , 赵秀国 1
  • 1. 军事科学院 系统工程研究院 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天津 300161);
  • 2. 武警后勤学院 防护医学教研室(天津 300309);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在肺腺泡内的沉积规律对于明确肺气肿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因和发展,以及优化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建立了能够模拟终末细支气管和肺腺泡颗粒物沉积的体外实验模型,在不同功能残气量模式下研究了不同粒径的可吸入颗粒物在肺腺泡内的沉积率。结果表明,颗粒物直径是影响颗粒物在肺腺泡沉积的重要因素,1 μm 左右的颗粒物沉积率最高。功能残气量增大,颗粒物沉积率显著降低。本文研究结果为肺气肿和尘肺等疾病的靶向吸入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撑和优化途径,建立的模型也为研究可吸入颗粒物在肺腺泡内的沉积规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体外实验模型。

引用本文: 李蓉, 徐新喜, 乔杨, 赵秀国. 不同功能残气量对可吸入颗粒物在人体肺腺泡区沉积影响的实验研究.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8, 35(4): 557-563. doi: 10.7507/1001-5515.201711054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 RR 间期和多特征值的房颤自动检测分类
  • 下一篇

    真实头模型中改良电休克与磁休克治疗的电场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