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死亡率居世界肿瘤首位, 5年生存率不足15%, 顺铂耐药是死亡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本文将探讨光敏剂MPP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株A549/DDP发生凋亡的现象及其机制。课题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光敏剂MPPa(0、1、2、4、8、16 μmol/L)、不同能量光照(0、0.6、1.2、2.4、3.6、4.8 J/cm2)处理细胞, 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将细胞分为对照组、MPPa组(2 μmol/L MPPa)、光照组(2.4 J/cm2光能量密度)和MPPa介导光动力组(PDT组)(2 μmol/L MPPa、2.4 J/cm2光能量密度)。应用Anne-V/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DCFH-DA染色观察细胞内活性氧产生;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 单纯光照及MPPa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 MPPa介导光动力却对人肺癌耐顺铂细胞A549/DDP有显著杀伤作用, 其杀伤作用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PDT组发生凋亡率均高于各对照组(P<0.05);DCFH-DA染色发现PDT组细胞内活性氧明显高于各对照组;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DT组Bax蛋白表达升高, Bcl-2蛋白表达降低。实验证实MPP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可抑制肺癌顺铂耐药细胞A549/DDP活性, 并诱导其凋亡。
引用本文: 罗丽, 于廷和, 白定群, 胡丽娜. MPPa光动力疗法诱导人肺癌顺铂耐药细胞凋亡.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6, 33(4): 729-734. doi: 10.7507/1001-5515.20160119 复制
引言
肺癌发病率及致死率位居全世界癌症之首[1-2], 即使近三十年来靶向治疗等手段用于临床,但其五年生存率仍只有15%[3]。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肺癌的80%以上,其一线化疗方案是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4-5],但耐药性的产生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寻找治疗耐药肺癌的手段迫在眉睫。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物理治疗[6],其原理是将光敏剂富集于肿瘤细胞后,经过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7]。MPPa(pyropheophorbide-a methyl ester)是第二代光敏剂,性质稳定, 量子产率较高[8]。MPPa介导PDT对顺铂耐药细胞的效应报道较少,本课题将探讨MPPa介导的PDT对顺铂耐药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DDP的杀伤作用,为其应用于肺癌耐药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半导体发生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光源由本课题组自行研制(波长630 nm、连续输出方式、光功率密度30 mW/cm2),光能量密度(J/cm2)=光功率密度(mW/cm2)×光照时间(s)。光敏剂MPPa:美国Sigma-Aldrich公司;RMP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美国HyClone公司;CCK-8:日本同仁公司;Anne-V/PI双染检测试剂盒:美国凯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抗体:美国Abcam公司。
1.2 细胞
人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株A549/DDP由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廖飞教授惠赠(耐药指数>4),采用RPMI 1640细胞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50 μg/mL青霉素、50 μg/mL链霉素)置于37 ℃、5% CO2孵箱中培养。培养基中加入2 μg/mL顺铂共同培养以保持耐药性,细胞用于实验前常规脱药7天。
1.3 CCK-8检测细胞活性
1.3.1 检测单纯光照对细胞活性影响
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DDP细胞按5×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细胞贴壁后给予不同能量光照(0、0.6、1.2、2.4、3.6、4.8 J/cm2),24 h后加入CCK-8溶液10 μL/孔,孵育1 h,测量细胞活性。
1.3.2 检测单纯MPPa对细胞活性影响
种板同上,细胞贴壁后各孔加入含不同浓度MPPa(0、1、2、4、8、16 μmol/L)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12 h后换液,培养基中加入CCK-8溶液10 μL/孔,孵育1 h后测量细胞活性。
1.3.3 检测PDT对细胞活性影响
种板同上,细胞贴壁后加入2 μmol/L MPPa孵育12 h后换液,给予2.4 J/cm2能量密度光照,24 h后加入CCK-8溶液10 μL/孔,孵育1 h,测细胞活性。
1.3.4 细胞活性计算方式
应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检测各孔光密度值[D(450)],计算细胞活性。细胞活性=[实验组D(450)值-本底组D(450)值]∕[对照组D(450)值-本底组D(450)值]。本底组仅加入完全培养基,对照组含细胞和完全培养基,实验组分别按上述方法给予光照、MPPa或PDT进行处理。每组重复3次。
1.4 细胞分组
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DDP细胞按5×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贴壁后随机分为对照组、MPPa组、光照组和PDT组,各组设复孔5个。对照组:给予完全培养基常规培养。MPPa组:给予2 μmol/L MPPa处理12 h。光照组:给予2.4 J/cm2光能量密度光照。PDT组:予2 μmol/L MPPa孵育12 h后换液再给予2.4 J/cm2光能量密度光照。
1.5 Anne-V/PI检测细胞凋亡
按1.4节所述细胞分组及处理,24 h后弃去培养液,PBS缓冲液轻柔洗涤细胞两遍,胰酶消化收集细胞。在每个处理组中加入200 μL binding buffer液重悬细胞后,加入5 μL Annexin V-FITC混匀,再加入5 μL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料,混匀,室温下避光反应15 min,随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
1.6 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ROS
按1.4节所述细胞分组及处理,1 h后弃去培养基,PBS洗涤2遍,加入含10 μmol/L DCFH-DA的无血清培养基,避光孵育30 min,PBS漂洗2遍,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显示绿色荧光则代表产生ROS。
1.7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按1.4节所述细胞分组及处理,24 h后弃去培养基,4 ℃预冷的PBS轻柔漂洗2遍,加入裂解液(RAPI:PMSF=1:100)冰浴10 min,提取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各个蛋白样品浓度,并配平。按体积比6×蛋白Loading Buffer:蛋白=1:5的比例,将6×蛋白Loading Buffer及蛋白混匀,沸水浴15 min。根据各蛋白分子量选择并配置适宜浓度的分离胶及浓缩胶。加样时第一孔加入Marker 5 μL,再依次加入各组蛋白(等浓度)20μL;恒压电泳(浓缩胶80 V、1 h,分离胶100 V、 1 h),见溴酚蓝到达分离胶底端,电泳结束。250 mA、 100 V恒压转入PVDF膜,2 h。5%脱脂牛奶常温封闭1 h,加入一抗(1:1 000稀释)4 ℃过夜,TBST漂洗3×10 min,加入二抗(1:1 000稀释)室温孵育2 h,TBST漂洗3×10 min,ECL化学发光法显示条带,GAPDH为内参。
1.8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光照、MPPa及PDT分别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单纯光照在能量密度为0~28.8 J/cm2范围内对A549/DDP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MPPa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当MPPa浓度<2 μmol/L时,细胞活性>85%,说明低浓度MPPa无细胞暗毒性。PDT对细胞活性随能量密度增加,细胞活性降低;当能量密度为2.4 J/cm2时,细胞活性为45.51%±0.47%,如图 1所示。

2.2 PDT诱导凋亡
如图 2所示,对照组、光照组、MPPa组及PDT组的凋亡率分别为5.91%±2.49%、5.80%±3.81%、6.14%±1.14%、30.60%±3.52%。PDT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光照组及MP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PDT诱导A549/DDP细胞内ROS产生
绿色荧光代表产生ROS,如图 3所示,对照组、光照组、MPPa组几乎无绿色荧光表达,而PDT组绿色荧光较强,明显高于对照组、光照组及MPPa组,说明对照组、光照组、MPPa组无ROS产生,PDT促使A549/DDP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如图 3所示)。

2.4 PDT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如图 4所示,在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中,促凋亡蛋白Bax呈低表达,PDT组Bax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Bax表达在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制凋亡蛋白Bcl-2在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中呈高表达,而在PDT组中表达明显降低;Bcl-2表达在对照组、光照组及MPP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图 4所示)。

3 讨论
目前肺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治疗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顺铂通过与DNA发生加合,损伤DNA,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NSCLC顺铂耐药发生率高,且顺铂耐药机制复杂,主要包括:细胞内顺铂含量减少、DNA修复能力增强和药物去活作用增加等[9]。基于以上原因,要寻找到合适的耐药修饰剂困难,目前尚无理想的顺铂耐药逆转剂应用于临床。PD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可用于杀伤肿瘤细胞、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其三大要素是光、光敏剂和氧。本实验旨在探讨PDT对顺铂耐药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治疗顺铂耐药肺癌提供实验室依据。
PDT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小的优点[10]。本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光照或低剂量MPPa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这就避免了光照和光敏剂对正常组织产生毒性。光敏剂进入体内会相对富集于肿瘤组织,经局部光照激发形成级联反应,产生ROS,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实现局部靶向性[11]。在本实验中,PDT能有效抑制顺铂耐药细胞增殖,PDT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光照组及MPPa组。同时我们对PDT诱导凋亡的机制进行了研究。MPPa经光照射后从单线基态(S0)激发到第一激发单重态(S1)并快速回到基态;或激发形成较长时间存在的激发三重态(T1),通过能量跃迁产生ROS[12]。实验结果显示,PDT组ROS产量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PDT介导的细胞死亡主要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的ROS损伤线粒体,细胞势能下降,细胞色素C释放入胞质,细胞色素C联合Apf-1和procaspase-9产生凋亡小体,激活caspase-9,-2,-3,-6,-7和水解酶,导致细胞蛋白水解、DNA断裂,最终引起细胞死亡[13]。也有研究认为细胞应激时内质网和线粒体接触部位P53增加,通过ER-Ca2+-ATP酶增加Ca2+水平,Ca2+超负荷引起线粒体通透性增加,线粒体发生肿胀、破裂,释放促凋亡因子,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诱发凋亡[14]。于是我们检测了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PDT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Bcl-2与Bax的表达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至关重要。在氧化应激状态下,ROS可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氨基端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ERK)和Akt通路,从而改变Bcl-2家族成员功能[15]。过氧化氢(H2O2)通过形成Cys-62/Cys-126二硫键诱导Bax形成同型二聚体,增加线粒体通透性,促进细胞色素C及促凋亡因子释放,诱导凋亡[16]。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MPPa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能够通过产生ROS、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从而抑制顺铂耐药的肺癌细胞A549/DDP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因光照激发光敏剂产生的ROS半衰期极短,扩散距离<100 nm,故光损伤的部位取决于所用光敏剂在细胞中的亚定位[17]。有研究认为富集于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光敏剂常诱发凋亡, 富集于细胞膜或溶酶体的光敏剂常诱发坏死[18]。PDT还可诱导自噬的发生[19]。细胞的死亡形式不是单因素决定的,它取决于细胞类型、光敏剂浓度、光的类型和剂量[20]。无论何种细胞死亡方式,PDT都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研究报道吲哚菁绿介导的PDT与VP-16联用具有协同效应,与铂类药物联用具有加和或协同效应[21]。这表明PDT将有望增敏化疗,对于无法承受常规化疗剂量的病例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对PDT与化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为其在降低治疗副反应、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克服耐药等方面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引言
肺癌发病率及致死率位居全世界癌症之首[1-2], 即使近三十年来靶向治疗等手段用于临床,但其五年生存率仍只有15%[3]。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肺癌的80%以上,其一线化疗方案是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4-5],但耐药性的产生会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寻找治疗耐药肺癌的手段迫在眉睫。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物理治疗[6],其原理是将光敏剂富集于肿瘤细胞后,经过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从而导致肿瘤细胞死亡[7]。MPPa(pyropheophorbide-a methyl ester)是第二代光敏剂,性质稳定, 量子产率较高[8]。MPPa介导PDT对顺铂耐药细胞的效应报道较少,本课题将探讨MPPa介导的PDT对顺铂耐药的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DDP的杀伤作用,为其应用于肺癌耐药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半导体发生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光源由本课题组自行研制(波长630 nm、连续输出方式、光功率密度30 mW/cm2),光能量密度(J/cm2)=光功率密度(mW/cm2)×光照时间(s)。光敏剂MPPa:美国Sigma-Aldrich公司;RMPI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胰蛋白酶:美国HyClone公司;CCK-8:日本同仁公司;Anne-V/PI双染检测试剂盒:美国凯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抗体:美国Abcam公司。
1.2 细胞
人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株A549/DDP由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廖飞教授惠赠(耐药指数>4),采用RPMI 1640细胞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50 μg/mL青霉素、50 μg/mL链霉素)置于37 ℃、5% CO2孵箱中培养。培养基中加入2 μg/mL顺铂共同培养以保持耐药性,细胞用于实验前常规脱药7天。
1.3 CCK-8检测细胞活性
1.3.1 检测单纯光照对细胞活性影响
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DDP细胞按5×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细胞贴壁后给予不同能量光照(0、0.6、1.2、2.4、3.6、4.8 J/cm2),24 h后加入CCK-8溶液10 μL/孔,孵育1 h,测量细胞活性。
1.3.2 检测单纯MPPa对细胞活性影响
种板同上,细胞贴壁后各孔加入含不同浓度MPPa(0、1、2、4、8、16 μmol/L)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12 h后换液,培养基中加入CCK-8溶液10 μL/孔,孵育1 h后测量细胞活性。
1.3.3 检测PDT对细胞活性影响
种板同上,细胞贴壁后加入2 μmol/L MPPa孵育12 h后换液,给予2.4 J/cm2能量密度光照,24 h后加入CCK-8溶液10 μL/孔,孵育1 h,测细胞活性。
1.3.4 细胞活性计算方式
应用酶标仪在450 nm处检测各孔光密度值[D(450)],计算细胞活性。细胞活性=[实验组D(450)值-本底组D(450)值]∕[对照组D(450)值-本底组D(450)值]。本底组仅加入完全培养基,对照组含细胞和完全培养基,实验组分别按上述方法给予光照、MPPa或PDT进行处理。每组重复3次。
1.4 细胞分组
取对数生长期的A549/DDP细胞按5×103个/孔接种于96孔板,贴壁后随机分为对照组、MPPa组、光照组和PDT组,各组设复孔5个。对照组:给予完全培养基常规培养。MPPa组:给予2 μmol/L MPPa处理12 h。光照组:给予2.4 J/cm2光能量密度光照。PDT组:予2 μmol/L MPPa孵育12 h后换液再给予2.4 J/cm2光能量密度光照。
1.5 Anne-V/PI检测细胞凋亡
按1.4节所述细胞分组及处理,24 h后弃去培养液,PBS缓冲液轻柔洗涤细胞两遍,胰酶消化收集细胞。在每个处理组中加入200 μL binding buffer液重悬细胞后,加入5 μL Annexin V-FITC混匀,再加入5 μL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料,混匀,室温下避光反应15 min,随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
1.6 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ROS
按1.4节所述细胞分组及处理,1 h后弃去培养基,PBS洗涤2遍,加入含10 μmol/L DCFH-DA的无血清培养基,避光孵育30 min,PBS漂洗2遍,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显示绿色荧光则代表产生ROS。
1.7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按1.4节所述细胞分组及处理,24 h后弃去培养基,4 ℃预冷的PBS轻柔漂洗2遍,加入裂解液(RAPI:PMSF=1:100)冰浴10 min,提取蛋白。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各个蛋白样品浓度,并配平。按体积比6×蛋白Loading Buffer:蛋白=1:5的比例,将6×蛋白Loading Buffer及蛋白混匀,沸水浴15 min。根据各蛋白分子量选择并配置适宜浓度的分离胶及浓缩胶。加样时第一孔加入Marker 5 μL,再依次加入各组蛋白(等浓度)20μL;恒压电泳(浓缩胶80 V、1 h,分离胶100 V、 1 h),见溴酚蓝到达分离胶底端,电泳结束。250 mA、 100 V恒压转入PVDF膜,2 h。5%脱脂牛奶常温封闭1 h,加入一抗(1:1 000稀释)4 ℃过夜,TBST漂洗3×10 min,加入二抗(1:1 000稀释)室温孵育2 h,TBST漂洗3×10 min,ECL化学发光法显示条带,GAPDH为内参。
1.8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1 光照、MPPa及PDT分别对细胞活性的影响
单纯光照在能量密度为0~28.8 J/cm2范围内对A549/DDP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MPPa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当MPPa浓度<2 μmol/L时,细胞活性>85%,说明低浓度MPPa无细胞暗毒性。PDT对细胞活性随能量密度增加,细胞活性降低;当能量密度为2.4 J/cm2时,细胞活性为45.51%±0.47%,如图 1所示。

2.2 PDT诱导凋亡
如图 2所示,对照组、光照组、MPPa组及PDT组的凋亡率分别为5.91%±2.49%、5.80%±3.81%、6.14%±1.14%、30.60%±3.52%。PDT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光照组及MP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PDT诱导A549/DDP细胞内ROS产生
绿色荧光代表产生ROS,如图 3所示,对照组、光照组、MPPa组几乎无绿色荧光表达,而PDT组绿色荧光较强,明显高于对照组、光照组及MPPa组,说明对照组、光照组、MPPa组无ROS产生,PDT促使A549/DDP细胞内ROS含量明显增加(如图 3所示)。

2.4 PDT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如图 4所示,在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中,促凋亡蛋白Bax呈低表达,PDT组Bax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Bax表达在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抑制凋亡蛋白Bcl-2在对照组、光照组和MPPa组中呈高表达,而在PDT组中表达明显降低;Bcl-2表达在对照组、光照组及MPPa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图 4所示)。

3 讨论
目前肺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治疗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顺铂通过与DNA发生加合,损伤DNA,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NSCLC顺铂耐药发生率高,且顺铂耐药机制复杂,主要包括:细胞内顺铂含量减少、DNA修复能力增强和药物去活作用增加等[9]。基于以上原因,要寻找到合适的耐药修饰剂困难,目前尚无理想的顺铂耐药逆转剂应用于临床。PD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物理疗法,可用于杀伤肿瘤细胞、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其三大要素是光、光敏剂和氧。本实验旨在探讨PDT对顺铂耐药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为治疗顺铂耐药肺癌提供实验室依据。
PDT具有安全无毒、副作用小的优点[10]。本实验结果表明单独光照或低剂量MPPa对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这就避免了光照和光敏剂对正常组织产生毒性。光敏剂进入体内会相对富集于肿瘤组织,经局部光照激发形成级联反应,产生ROS,导致细胞死亡,从而实现局部靶向性[11]。在本实验中,PDT能有效抑制顺铂耐药细胞增殖,PDT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光照组及MPPa组。同时我们对PDT诱导凋亡的机制进行了研究。MPPa经光照射后从单线基态(S0)激发到第一激发单重态(S1)并快速回到基态;或激发形成较长时间存在的激发三重态(T1),通过能量跃迁产生ROS[12]。实验结果显示,PDT组ROS产量明显增加。有研究表明PDT介导的细胞死亡主要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的ROS损伤线粒体,细胞势能下降,细胞色素C释放入胞质,细胞色素C联合Apf-1和procaspase-9产生凋亡小体,激活caspase-9,-2,-3,-6,-7和水解酶,导致细胞蛋白水解、DNA断裂,最终引起细胞死亡[13]。也有研究认为细胞应激时内质网和线粒体接触部位P53增加,通过ER-Ca2+-ATP酶增加Ca2+水平,Ca2+超负荷引起线粒体通透性增加,线粒体发生肿胀、破裂,释放促凋亡因子,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从而诱发凋亡[14]。于是我们检测了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发现PDT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抑制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Bcl-2与Bax的表达在线粒体凋亡途径中至关重要。在氧化应激状态下,ROS可激活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氨基端激酶(Jun N-terminal kinase, JNK),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ERK)和Akt通路,从而改变Bcl-2家族成员功能[15]。过氧化氢(H2O2)通过形成Cys-62/Cys-126二硫键诱导Bax形成同型二聚体,增加线粒体通透性,促进细胞色素C及促凋亡因子释放,诱导凋亡[16]。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MPPa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能够通过产生ROS、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从而抑制顺铂耐药的肺癌细胞A549/DDP增殖,诱导其发生凋亡。因光照激发光敏剂产生的ROS半衰期极短,扩散距离<100 nm,故光损伤的部位取决于所用光敏剂在细胞中的亚定位[17]。有研究认为富集于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光敏剂常诱发凋亡, 富集于细胞膜或溶酶体的光敏剂常诱发坏死[18]。PDT还可诱导自噬的发生[19]。细胞的死亡形式不是单因素决定的,它取决于细胞类型、光敏剂浓度、光的类型和剂量[20]。无论何种细胞死亡方式,PDT都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研究报道吲哚菁绿介导的PDT与VP-16联用具有协同效应,与铂类药物联用具有加和或协同效应[21]。这表明PDT将有望增敏化疗,对于无法承受常规化疗剂量的病例具有深远的意义。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对PDT与化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为其在降低治疗副反应、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克服耐药等方面提供更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