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药科大学 理学院, 南京 211198;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表征极短时(<1 min)心率变异性(HRV)的分析参数通常随时间呈现出复杂的变化模式,这种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很容易干扰对心血管状态的正确判断。本文将年龄匹配的41例健康人(对照组)和2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实验组)的长时HRV序列划分成多段极短时序列,计算同一HRV参数在多段极短时序列中的变异系数以及多次组间t检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比例,以此探讨部分极短时HRV分析参数在揭示不同状态下心血管系统功能差异时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对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分析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评估了这些参数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分类的效果。本文结果表明:①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度分布熵指标有着最小的变异系数且对病理状态敏感(79.75%情况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诊断CHF患者的辅助指标;② 将庞加莱散点图进行椭圆拟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椭圆短长轴之比(SDratio)在98.5%的情况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时,仅使用SDratio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分类的正确率为71.87%,表明SDratio或可作为CHF患者的智能诊断指标;③ 仍需寻找可用于极短时HRV分析研究且对CHF患者更加敏感特异的稳定指标。

引用本文: 侯凤贞, 武小川, 易治萍, 张洁玉, 海滨. 基于极短时心率变异性分析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可行性探讨.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6, 33(3): 559-563,569. doi: 10.7507/1001-5515.20160093 复制

  • 上一篇

    基于改进的隐马尔科夫模型的情感压力分级方法
  • 下一篇

    一种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在磁共振图像偏移场矫正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