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2002-2011年我院男性乳腺患者的超声资料,以BI-RADS图像术语为标准,对该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总结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图像特征,统计分析超声恶性征象在男性乳腺良恶性疾病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除边界不完整外,其余13项超声恶性征象在男性乳腺疾病良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毛刺征"、"强回声晕"、"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增厚"和"非中心性生长"独立诊断男性乳腺癌特异度在95%以上,结果提示高频超声可以较好地鉴别诊断男性乳腺良恶性疾病。
引用本文: 赵海娜, 彭玉兰, ParajulyShyamSundar, 骆洪浩, 何玉霜, 于雷. 男性乳腺疾病超声和病理诊断的十年回顾.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4, 31(1): 81-84. doi: 10.7507/1001-5515.20140016 复制
引言
男性乳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长大、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或溢血、局部红肿等,由于位置表浅,患者容易发现,因为担心影响美观和恐惧癌症等原因,患者常常主动就医。临床医生仅凭触诊缺乏客观诊断标准,而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因能够清晰显示胸壁结构和男性乳腺疾病成为临床医生首选的客观检查技术。关于男性乳腺增生和男性乳腺癌的诊断研究已有不少的文献报道[1-3],但由于男性乳腺疾病相对较少,且绝大多数患者是良性增生性疾病,无法得到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资料,故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病理诊断而进行系统的诊断研究。我们长期坚持随访病理结果并录入超声工作站,数据库积累了近十年的所有男性乳腺患者的手术和非手术病例。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男性乳腺疾病的相关临床数据、男性乳腺疾病的病理类型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男性乳腺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提高超声对男性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以“乳腺”和“男性乳腺”为检索词,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数据库获得2002年1月日-2011年 12月30日期间乳腺超声的检查量和男性乳腺超声的检查量,用excel删除重复检查结果。检索和提取有病理结果的男性乳腺病例的超声图文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图像特征,计算良、恶性组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由于过去十年超声图像特征的描述术语不规范和特征描述不全面,分析之前对原始超声报告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是依据超声图像和超声报告,以BI-RADS图像术语为标准,按照同义词和相似词原则归类,盲法对超声图像主要特征的描述进行标准化处理。
1.2 检查方法
过去十年用于男性乳腺超声检查的超声仪器包括Philips、GE、西门子、日立、百胜、ALOKA数个厂家数十台高中档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探头频率7.0~12.0 MHz。男性乳腺超声的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行双侧乳房横切、纵切及乳头旁斜切检查。图像特征描述采用乳腺超声检查指南编译的BI-RADS标准术语[4],血流参数采用Alder分级标准[5],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0.7为阻力指数增高的标准,男性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为腺体厚度≥3 mm[6]。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选择列联表的χ2检验(1/5格理论值小于5及一个格为零时选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男性乳腺不同病理类型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和计算各超声恶性征象作为独立指标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选择Mann-Whitney检验比较各组年龄的差异,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统计结果
2002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十年之间,我院男性乳腺超声检查患者为1 661例,占同期乳腺超声检查总量的0.7%(1 661/246 947)。男性乳腺患者中,乳腺增生占97.4%(手术和活检患者114例,随访病例1 504例,合计1 618例),乳腺癌占1.6%(27例),其它类型的良性病变占1.0%(16例)。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果者157例,占男性乳腺患者的9.5%。1 618例男性乳腺增生患者中,单侧增生占70%,双侧增生占30%;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类女性乳腺型(752例)、结节型(678例)和树根型(188例),如图 1(a)~(c)所示。1 661例病例年龄为45天~94岁,其中男性乳腺增生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其高峰年龄是16~20岁(青春期组),其次是35~40岁(壮年组),在乳腺癌与乳腺增生之间、乳腺癌与乳腺炎之间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病理结果的157例中,良性130例(包括男性乳腺增生114例,急性或慢性炎症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纤维腺瘤1例),男性乳腺癌(见图 1d)27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9例、腺癌4例、转移癌2例、黏液癌1例和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良性占82.8%,恶性占17.2%。

(a)男性乳腺增生类女性型;(b)男性乳腺增生结节型;(c)男性乳腺增生树根型;(d)乳腺癌
Figure1. Usual ultrasonic pictures of gynecomastisa and male breast cancer(a) female like breast type; (b)nodule type; (c)flame shaped type; (d)male breast cancer
2.2 男性乳腺疾病超声特征结果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不同病理类型的男性乳腺疾病的病例数和超声图像特征如表 1所示,常见疾病超声典型图片如图 1~3所示。以各超声恶性征象作为诊断乳腺癌独立指标时,其诊断效能不同,如图 4所示,非中心性生长、纵横比≥1、边界不完整、边缘成角、微小分叶、毛刺、钙化、强回声晕、皮肤增厚、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异常的特异度均≥80%;但敏感度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是形态不规则和边缘模糊(>80%)、边缘成角、非中心性生长、纵横比≥1、微小分叶和皮肤增厚(≥50%),腋窝淋巴结异常、肿块内钙化、毛刺征、边界不完整(>20%),后方回声衰减(19%),强回声晕则仅8%。本组病例除边界不完整外,各超声恶性征象在男性乳腺良恶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男性乳腺疾病临床相对少见,本组男性患者占所有乳腺患者的0.7%,男女之比为1∶142。男性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男性乳腺增生,其次是乳腺癌,其它病理类型少见,包括炎性疾病、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等。
男性乳腺增生多表现为轻微胀痛及可触及肿块,单侧增生比双侧增生多见。本组男性乳腺增生的高峰年龄是青春期(16~20岁),其次是壮年(35~40岁)。男性乳腺增生超声图像表现可归纳为类女性乳腺型、结节型和树根型[7]三种类型。三种类型超声图像表现不尽相同,类女性乳腺型表现为结构整齐、层次清晰的强弱回声相间的团块,与正常成人女性乳腺超声表现相似;结节型表现为形状规则、回声均匀的低回声结节;树根型表现为向乳头汇聚的条状低回声与中等回声相间的团块。男性乳腺增生以类女性乳腺型和结节型多见,超声表现典型,容易诊断,树根型少见,但因其形态不规则、方位不平行等特点,容易误诊为乳腺癌,向乳头方向汇聚的条纹征是树根型乳腺增生的重要诊断依据。
本组男性乳腺癌平均年龄为64岁,与Giordano等[8]的报道(67岁)相近。超声恶性征象中仅形态不规则和边缘模糊敏感度在80%以上,但这两项特异度较低,2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中,仅7例具有典型的恶性肿瘤图像特征,BI-RADS评估分类为第5类,20例缺乏典型的恶性图像征象,BI-RADS评估分类为第4类。男性乳腺癌超声表现不典型,缺乏诊断效能好的恶性征象,是导致超声医生不能明确诊断的主要原因。本组超声图像特征中,“毛刺征”“强回声晕”、“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增厚”和“非中心性生长”7个特征特异度在95%以上,故当出现这些征象时,应高度怀疑男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肿瘤内出血囊性变形成混合回声团块[9]是其特征性表现。Doyle等[5]认为男性乳腺癌更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病理证实40%患者发生了腋窝淋巴结转移,因此,不能排除乳腺癌时,应该仔细检查腋窝淋巴引流区域,以便及早发现淋巴结异常。男性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丰富的病例不足50%,仅10例肿块内查见高阻动脉频谱。由于男性乳腺组织菲薄,癌组织容易累及体表皮肤,故皮肤增厚、皮肤回缩、乳头回缩以及乳头血性溢液等体征更易出现[9],本组结果显示,除边界不完整外,其余超声恶性征象在男性乳腺增生和男性乳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BI-RADS标准,高频超声可以很好地鉴别诊断男性乳腺增生和男性乳腺癌。同时超声医生应多询问患者病情症状,提高诊断信心。
男性乳腺炎以慢性乳腺炎多见,本组急性炎症1例,慢性炎症10例。急性乳腺炎常伴有红、肿、热、痛等典型的炎症症状,容易诊断。慢性炎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当肿块形状不规则时,容易误诊为乳腺癌[10]。本组病例6例乳腺炎BI-RADS评估分类为4类,2例误诊为乳腺癌,乳腺炎与乳腺癌两组仅方位平行与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乳腺炎平均年龄为47岁,与男性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结合BI-RADS评估分类对男性乳腺良恶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老年男性乳腺肿块、特别是肿块非中央性生长、形状不规则、乳头溢血、肿块内液化时应高度怀疑乳腺癌,积极治疗。
引言
男性乳腺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长大、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或溢血、局部红肿等,由于位置表浅,患者容易发现,因为担心影响美观和恐惧癌症等原因,患者常常主动就医。临床医生仅凭触诊缺乏客观诊断标准,而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因能够清晰显示胸壁结构和男性乳腺疾病成为临床医生首选的客观检查技术。关于男性乳腺增生和男性乳腺癌的诊断研究已有不少的文献报道[1-3],但由于男性乳腺疾病相对较少,且绝大多数患者是良性增生性疾病,无法得到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资料,故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病理诊断而进行系统的诊断研究。我们长期坚持随访病理结果并录入超声工作站,数据库积累了近十年的所有男性乳腺患者的手术和非手术病例。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男性乳腺疾病的相关临床数据、男性乳腺疾病的病理类型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男性乳腺疾病的超声图像特征,旨在提高超声对男性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以“乳腺”和“男性乳腺”为检索词,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数据库获得2002年1月日-2011年 12月30日期间乳腺超声的检查量和男性乳腺超声的检查量,用excel删除重复检查结果。检索和提取有病理结果的男性乳腺病例的超声图文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图像特征,计算良、恶性组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由于过去十年超声图像特征的描述术语不规范和特征描述不全面,分析之前对原始超声报告进行标准化处理。处理方法是依据超声图像和超声报告,以BI-RADS图像术语为标准,按照同义词和相似词原则归类,盲法对超声图像主要特征的描述进行标准化处理。
1.2 检查方法
过去十年用于男性乳腺超声检查的超声仪器包括Philips、GE、西门子、日立、百胜、ALOKA数个厂家数十台高中档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探头频率7.0~12.0 MHz。男性乳腺超声的检查方法: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房及腋窝,行双侧乳房横切、纵切及乳头旁斜切检查。图像特征描述采用乳腺超声检查指南编译的BI-RADS标准术语[4],血流参数采用Alder分级标准[5],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以≥0.7为阻力指数增高的标准,男性乳腺增生的诊断标准为腺体厚度≥3 mm[6]。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选择列联表的χ2检验(1/5格理论值小于5及一个格为零时选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男性乳腺不同病理类型超声图像特征的差异和计算各超声恶性征象作为独立指标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选择Mann-Whitney检验比较各组年龄的差异,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统计结果
2002年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十年之间,我院男性乳腺超声检查患者为1 661例,占同期乳腺超声检查总量的0.7%(1 661/246 947)。男性乳腺患者中,乳腺增生占97.4%(手术和活检患者114例,随访病例1 504例,合计1 618例),乳腺癌占1.6%(27例),其它类型的良性病变占1.0%(16例)。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得病理结果者157例,占男性乳腺患者的9.5%。1 618例男性乳腺增生患者中,单侧增生占70%,双侧增生占30%;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类女性乳腺型(752例)、结节型(678例)和树根型(188例),如图 1(a)~(c)所示。1 661例病例年龄为45天~94岁,其中男性乳腺增生发病年龄呈双峰分布,其高峰年龄是16~20岁(青春期组),其次是35~40岁(壮年组),在乳腺癌与乳腺增生之间、乳腺癌与乳腺炎之间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病理结果的157例中,良性130例(包括男性乳腺增生114例,急性或慢性炎症1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纤维腺瘤1例),男性乳腺癌(见图 1d)27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9例、腺癌4例、转移癌2例、黏液癌1例和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良性占82.8%,恶性占17.2%。

(a)男性乳腺增生类女性型;(b)男性乳腺增生结节型;(c)男性乳腺增生树根型;(d)乳腺癌
Figure1. Usual ultrasonic pictures of gynecomastisa and male breast cancer(a) female like breast type; (b)nodule type; (c)flame shaped type; (d)male breast cancer
2.2 男性乳腺疾病超声特征结果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不同病理类型的男性乳腺疾病的病例数和超声图像特征如表 1所示,常见疾病超声典型图片如图 1~3所示。以各超声恶性征象作为诊断乳腺癌独立指标时,其诊断效能不同,如图 4所示,非中心性生长、纵横比≥1、边界不完整、边缘成角、微小分叶、毛刺、钙化、强回声晕、皮肤增厚、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异常的特异度均≥80%;但敏感度差异较大,从高到低依次是形态不规则和边缘模糊(>80%)、边缘成角、非中心性生长、纵横比≥1、微小分叶和皮肤增厚(≥50%),腋窝淋巴结异常、肿块内钙化、毛刺征、边界不完整(>20%),后方回声衰减(19%),强回声晕则仅8%。本组病例除边界不完整外,各超声恶性征象在男性乳腺良恶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男性乳腺疾病临床相对少见,本组男性患者占所有乳腺患者的0.7%,男女之比为1∶142。男性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男性乳腺增生,其次是乳腺癌,其它病理类型少见,包括炎性疾病、导管内乳头状瘤、纤维腺瘤等。
男性乳腺增生多表现为轻微胀痛及可触及肿块,单侧增生比双侧增生多见。本组男性乳腺增生的高峰年龄是青春期(16~20岁),其次是壮年(35~40岁)。男性乳腺增生超声图像表现可归纳为类女性乳腺型、结节型和树根型[7]三种类型。三种类型超声图像表现不尽相同,类女性乳腺型表现为结构整齐、层次清晰的强弱回声相间的团块,与正常成人女性乳腺超声表现相似;结节型表现为形状规则、回声均匀的低回声结节;树根型表现为向乳头汇聚的条状低回声与中等回声相间的团块。男性乳腺增生以类女性乳腺型和结节型多见,超声表现典型,容易诊断,树根型少见,但因其形态不规则、方位不平行等特点,容易误诊为乳腺癌,向乳头方向汇聚的条纹征是树根型乳腺增生的重要诊断依据。
本组男性乳腺癌平均年龄为64岁,与Giordano等[8]的报道(67岁)相近。超声恶性征象中仅形态不规则和边缘模糊敏感度在80%以上,但这两项特异度较低,27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中,仅7例具有典型的恶性肿瘤图像特征,BI-RADS评估分类为第5类,20例缺乏典型的恶性图像征象,BI-RADS评估分类为第4类。男性乳腺癌超声表现不典型,缺乏诊断效能好的恶性征象,是导致超声医生不能明确诊断的主要原因。本组超声图像特征中,“毛刺征”“强回声晕”、“钙化”、“后方回声衰减”、“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增厚”和“非中心性生长”7个特征特异度在95%以上,故当出现这些征象时,应高度怀疑男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肿瘤内出血囊性变形成混合回声团块[9]是其特征性表现。Doyle等[5]认为男性乳腺癌更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病理证实40%患者发生了腋窝淋巴结转移,因此,不能排除乳腺癌时,应该仔细检查腋窝淋巴引流区域,以便及早发现淋巴结异常。男性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丰富的病例不足50%,仅10例肿块内查见高阻动脉频谱。由于男性乳腺组织菲薄,癌组织容易累及体表皮肤,故皮肤增厚、皮肤回缩、乳头回缩以及乳头血性溢液等体征更易出现[9],本组结果显示,除边界不完整外,其余超声恶性征象在男性乳腺增生和男性乳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BI-RADS标准,高频超声可以很好地鉴别诊断男性乳腺增生和男性乳腺癌。同时超声医生应多询问患者病情症状,提高诊断信心。
男性乳腺炎以慢性乳腺炎多见,本组急性炎症1例,慢性炎症10例。急性乳腺炎常伴有红、肿、热、痛等典型的炎症症状,容易诊断。慢性炎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当肿块形状不规则时,容易误诊为乳腺癌[10]。本组病例6例乳腺炎BI-RADS评估分类为4类,2例误诊为乳腺癌,乳腺炎与乳腺癌两组仅方位平行与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乳腺炎平均年龄为47岁,与男性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结合BI-RADS评估分类对男性乳腺良恶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老年男性乳腺肿块、特别是肿块非中央性生长、形状不规则、乳头溢血、肿块内液化时应高度怀疑乳腺癌,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