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郝晓璐, 宋莉, 姚毅. 眼球内异物伤手术后全氟萘烷残留CT征象误诊眼内异物一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4, 30(5): 523-524.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4.05.026 复制
患者男,24岁。因右眼外伤后视物不清40余天于2013年6月13日来我院就诊。2013年5月9日患者被铁屑击伤右眼后迅速出现视力下降伴眼痛,当时即觉有液体流出。外院诊断为右眼球内异物伤、玻璃体积血并行右眼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眼球内容物脱出还纳、眼球内异物取出、前房成形手术。手术中取出一枚9 mm×6 mm×4 mm大小的金属异物,手术后给予消炎、营养角膜等药物治疗。5月15日因眼球内金属异物取出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右眼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切除、视网膜复位、周边虹膜切除、前房成形、眼内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硅油填充手术,手术中使用全氟萘烷复位视网膜。手术后4 d CT检查结果显示,右眼前房和后极部各见一扁圆形高密度影(图 1),CT值分别为800、680 Hu。外院建议患者前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无其他病史和家族史。本次我院就诊时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8,不能矫正;左眼视力1.2。双眼光定位准确。右眼结膜轻度充血水肿,6点和9点时钟位可见结膜缝线。角膜可见弧形创口向巩膜延伸,创口周围角膜混浊,可见7针缝合线,创口对合良好,其余角膜光滑透明。前房深浅正常,下方前房内可见一全氟萘烷滴残留,房水清。虹膜色素紊乱,无新生血管,色素外翻,结节样病变。瞳孔欠规则,直径约3.5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缺如,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视盘颜色淡红,边界清楚,杯盘比约0.3,动静脉之比约2/3。血管走形正常,无渗出。黄斑部可见一全层裂孔,3点至11点时钟位视网膜广泛浅脱离,黄斑受累。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眼压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2 mmHg。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视网膜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图 2)。诊断:(1)右眼视网膜脱离;(2)右眼硅油填充眼;(3)右眼无晶状体眼;(4)右眼角巩膜穿透伤。于6月17日行右眼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眼内电凝和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硅油填充手术。手术中见下方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可见全氟萘烷残留(图 3),下方7点时钟位周边视网膜与伤口相连,牵引视网膜短缩,电凝切开下方5~8点时钟位周边视网膜,吸除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注入全氟萘烷压平视网膜,眼内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手术后第3天眼眶CT检查结果显示,前房和后极部的高密度影消失(图 4)。

讨论 全氟萘烷在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由于其对眼部潜在的毒性作用,手术中需完全气液交换排出。若残留眼内可能引发眼内炎或视网膜萎缩,引起视力损害[1]。手术后发生全氟萘烷残留比例约为1.3%~7.8%[2, 3]。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与20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其全氟萘烷残留几率高4、5倍[4]。残留的全氟萘烷为1滴至数滴不等,通常存在于视网膜前,也可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或脉络膜上腔内[3]。
全氟萘烷具有高密度性且不透过放射线,CT检查显示为高密度影,易与眼内异物或出血混淆,通过测量其CT值可以鉴别。全氟萘烷的CT值为454~585 Hu,金属异物为1000~1500 Hu,新鲜出血为50~65 Hu,陈旧性出血为60~70 Hu,血肿为75~85 Hu[5]。本例患者经CT检查发现两处高密度影,其CT值虽不在全氟萘烷的阈值范围内,但应明确不是金属异物。因为金属异物的边缘在CT像上呈现放射状条影。本例患最终经再次玻璃体切割手术证实为医源性眼内异物。
询问患者是否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Christoforidis等[5]在1例车祸患者的视网膜前和视网膜下的脉络膜上腔中发现高密度影。经过询问患者病史,发现其有4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在吸除其眼内残留的全氟萘烷后,CT检查结果显示高密度影消失。与本例患者类似。
将全氟萘烷的影像学表现与眼外伤造成的球内异物或出血进行鉴别已越来越重要,对其显示的高密度影像的CT值进行测量,以区分金属异物及残留的全氟萘烷十分必要。
患者男,24岁。因右眼外伤后视物不清40余天于2013年6月13日来我院就诊。2013年5月9日患者被铁屑击伤右眼后迅速出现视力下降伴眼痛,当时即觉有液体流出。外院诊断为右眼球内异物伤、玻璃体积血并行右眼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眼球内容物脱出还纳、眼球内异物取出、前房成形手术。手术中取出一枚9 mm×6 mm×4 mm大小的金属异物,手术后给予消炎、营养角膜等药物治疗。5月15日因眼球内金属异物取出并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右眼玻璃体切割、晶状体切除、视网膜复位、周边虹膜切除、前房成形、眼内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硅油填充手术,手术中使用全氟萘烷复位视网膜。手术后4 d CT检查结果显示,右眼前房和后极部各见一扁圆形高密度影(图 1),CT值分别为800、680 Hu。外院建议患者前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无其他病史和家族史。本次我院就诊时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08,不能矫正;左眼视力1.2。双眼光定位准确。右眼结膜轻度充血水肿,6点和9点时钟位可见结膜缝线。角膜可见弧形创口向巩膜延伸,创口周围角膜混浊,可见7针缝合线,创口对合良好,其余角膜光滑透明。前房深浅正常,下方前房内可见一全氟萘烷滴残留,房水清。虹膜色素紊乱,无新生血管,色素外翻,结节样病变。瞳孔欠规则,直径约3.5 mm,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缺如,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视盘颜色淡红,边界清楚,杯盘比约0.3,动静脉之比约2/3。血管走形正常,无渗出。黄斑部可见一全层裂孔,3点至11点时钟位视网膜广泛浅脱离,黄斑受累。左眼未见明显异常。右眼眼压1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2 mmHg。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视网膜黄斑裂孔,视网膜浅脱离(图 2)。诊断:(1)右眼视网膜脱离;(2)右眼硅油填充眼;(3)右眼无晶状体眼;(4)右眼角巩膜穿透伤。于6月17日行右眼硅油取出、视网膜复位、眼内电凝和激光光凝、气液交换、硅油填充手术。手术中见下方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前可见全氟萘烷残留(图 3),下方7点时钟位周边视网膜与伤口相连,牵引视网膜短缩,电凝切开下方5~8点时钟位周边视网膜,吸除视网膜下全氟萘烷,注入全氟萘烷压平视网膜,眼内视网膜激光光凝,硅油填充。手术后第3天眼眶CT检查结果显示,前房和后极部的高密度影消失(图 4)。

讨论 全氟萘烷在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有着广泛应用。由于其对眼部潜在的毒性作用,手术中需完全气液交换排出。若残留眼内可能引发眼内炎或视网膜萎缩,引起视力损害[1]。手术后发生全氟萘烷残留比例约为1.3%~7.8%[2, 3]。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与20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其全氟萘烷残留几率高4、5倍[4]。残留的全氟萘烷为1滴至数滴不等,通常存在于视网膜前,也可通过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或脉络膜上腔内[3]。
全氟萘烷具有高密度性且不透过放射线,CT检查显示为高密度影,易与眼内异物或出血混淆,通过测量其CT值可以鉴别。全氟萘烷的CT值为454~585 Hu,金属异物为1000~1500 Hu,新鲜出血为50~65 Hu,陈旧性出血为60~70 Hu,血肿为75~85 Hu[5]。本例患者经CT检查发现两处高密度影,其CT值虽不在全氟萘烷的阈值范围内,但应明确不是金属异物。因为金属异物的边缘在CT像上呈现放射状条影。本例患最终经再次玻璃体切割手术证实为医源性眼内异物。
询问患者是否有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Christoforidis等[5]在1例车祸患者的视网膜前和视网膜下的脉络膜上腔中发现高密度影。经过询问患者病史,发现其有4次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史。在吸除其眼内残留的全氟萘烷后,CT检查结果显示高密度影消失。与本例患者类似。
将全氟萘烷的影像学表现与眼外伤造成的球内异物或出血进行鉴别已越来越重要,对其显示的高密度影像的CT值进行测量,以区分金属异物及残留的全氟萘烷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