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384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于波、张晓敏、苏畅、蒋元丰、刘勋、李筱荣);天津滨海人民医院眼科(王梅艳);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观察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后早期组织功能变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方法 1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激光损伤组,均为58只。采用激光光凝方式建立视网膜激光损伤模型。分别于激光光凝后1、3、7 d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激光光凝后1、3、7 d分别处死正常组、激光损伤组小鼠并摘除眼球。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MCP-1的基因相对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中MCP-1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随激光损伤时间延长,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进行性加重。ERG检测结果显示,激光损伤后1、3、7 d,正常组、激光损伤组小鼠暗适应a(t=6.998、9.594、13.778)、b波(t=12.089、13.310、21.989)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激光损伤后1 d,正常组、激光损伤组明适应a波振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59,P=0.200),b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4,P=0.000);3、7 d,明适应a(t=3.076、7.544)、b波(t=10.418、8.485)振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激光损伤后1、3 d(t=3.773)及1、7 d(t=5.070)暗适应a波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7,P=0.660);b波振幅,1、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2,P=0.000);1、3 d(t=2.236)及3、7 d(t=2.5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0.060)。明适应a波振幅,1、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1,P=0.020);1、3 d(t=0.516)及3、7 d(t=2.4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710);b波振幅,1、3 d(t=3.570)及1、7 d(t=4.98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9,P=0.070)。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激光损伤后1、3、7 d,激光损伤组MCP-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329、16.861、5.743,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激光损伤后1、3、7 d,激光损伤组MCP-1蛋白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068、54.145、14.653,P<0.05)。 结论 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后7 d内,视网膜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且程度与MCP-1表达相关。

引用本文: 于波, 张晓敏, 王梅艳, 苏畅, 蒋元丰, 刘勋, 李筱荣. 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早期组织功能学变化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动态表达关系的研究.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4, 30(5): 495-499.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4.05.017 复制

  • 上一篇

    视网膜静脉阻塞兔眼微循环变化的激光散斑成像技术定量监测
  • 下一篇

    热休克蛋白27致敏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