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邢东军, 于荣国, 王林妮, 胡立影, 李筱荣, 李志清.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谱系疾病1例.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3, 39(6): 502-504.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20214-00084 复制
患者女,4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闪光感10 d,于2019年4月1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10 d前患者突发右眼视力明显下降伴闪光感,无眼红、眼痛,无全身其他不适。既往有膝关节炎病史5年,糖尿病病史2年,均未规律服药;否认感冒及其他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数指,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9、14.7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玻璃体细胞(-)。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中周部视网膜散在黄白色圆点状病灶,右眼后极部及左眼视盘周围黄白色改变(图1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双眼黄斑区及中周部多处点片状强AF,右眼视盘及左眼视盘周围大片强AF(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视盘、黄斑区以及左眼视盘颞侧视网膜外核层、外界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区反射缺失;左眼黄斑中心旁局部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区结构不清,反射模糊(图1C)。OCT血管成像检查,双眼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降低,右眼为著(图1D)。视野检查,左眼生理盲点扩大,视野损害;右眼视力差未能检查(图1E)。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双眼动静脉充盈时间正常,早期后极部强荧光,晚期视盘荧光着染,右眼后极部大片荧光素渗漏,中周部视网膜多处片状强荧光素渗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双眼后极部大片强荧光,晚期中周部多处“钱币状”弱荧光灶伴边缘环形荧光素渗漏(图1F~1I)。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红细胞沉降率、斑点试验、甲状腺功能七项、C反应蛋白、风湿三项、自身抗体谱、肿瘤常规均未见异常。PET-CT检查,体部、头部未见恶性病态征象。结合病史及眼部体征诊断:双眼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谱系疾病(AZOOR Complex)。

给予患者曲安西龙40 mg顿服,1次/d,2周后阶梯减量;甲钴胺0.5 mg口服,3次/d;保护胃黏膜、补钙、补钾治疗。治疗后6周,患者眼底周边部强AF病灶部分消退。治疗后8个月,眼底AF检查显示右眼周边部黄白色病灶逐渐减小,左眼黄斑区黄白色病灶消退,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逐渐萎缩呈弱AF(图2A)。OCT检查,右眼视网膜外层结构缺失,RPE呈颗粒样改变;左眼视盘鼻侧外层缺失,黄斑中心旁病灶反射层次部分恢复(图2B)。治疗后2年,患者双眼周边部黄白色病灶逐渐消退;眼底AF检查,双眼视盘周围大片弱AF(图3A)。OCT检查,右眼后极部和左眼视盘周围视网膜外层萎缩,左眼黄斑中心旁视网膜外层结构重建(图3B)。12°微视野检查,右眼黄斑区视敏度均丢失;左眼黄斑区病灶与正常视网膜交接区视敏度受损,黄斑中心视敏度得以保存良好(图3C)。


讨论 AZOOR Complex包括AZOOR、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多灶性脉络膜炎、点状内层视网膜病变、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急性特发性生理盲点扩大综合征[1]。AZOOR是一种急性视网膜外层结构和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视力下降、闪光、视野缺损为特征表现[2]。MEWDS是RPE层或视网膜深层急性出现多处黄白色病灶,以视物暗点、闪光感、病灶自限性完全消退为特征表现[3]。国内对于AZOOR和MEWDS的单独报道较多,但是对AZOOR合并MEWDS样表现的病例鲜有报道。
AZOOR患者多急性单眼发病,发病初始肉眼观察正常;视野缺损往往与生理盲点相连;受损区域呈弱AF,病变与正常视网膜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病灶边缘可见强AF;OCT检查可见视网膜外核层、椭圆体带、嵌合体区反射消失[4]。本例患者在发病初期双眼视盘周围病灶肉眼观察不明显;但OCT示视网膜外层结构缺失;眼底AF显示大片强AF且与正常视网膜分界清晰;FFA示病灶区荧光素渗漏。2年后复诊,视盘周围主病灶区RPE萎缩呈弱AF,均表现出了AZOOR的特征。
MEWDS患者急性起病,典型症状为视物模糊、视野暗点、颞侧闪光感,眼底可见多量黄白色病灶。视盘周围及视神经呈现弱AF或强AF;FFA见“花环样”荧光着染;OCT可见椭圆体带反射中断,强反射信号指向外核层。本例患者视力急性下降伴闪光感,眼底中周部视网膜散在黄白色圆片状病灶;OCT示病灶处椭圆体带反射中断;AF呈强AF;ICGA晚期显示更多周边视网膜弱荧光病灶。经过临床观察周边病灶快速消退,这些均表现出MEWDS的特征。本例患者血生化、免疫相关检查、常规感染、肿瘤常规及PET-CT未见异常,基本排除特殊病原菌感染相关视网膜病变及肿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因此,其AZOOR合并MEWDS诊断成立,属于AZOOR Complex。
AZOOR和MEWDS属同一类疾病,两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4]。本例患者具有AZOOR和MEWDS两种疾病的特点,表现出了重叠的白点综合征(Overlapping "White Dot Syndrome")的临床改变。但由于该病机制未明,尚不能确定究竟是MEWDS继发了AZOOR,还是两者同时发生。糖皮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可用于该类疾病治疗,但没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该方案有效[5]。本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逐渐缓慢减量后周边病灶消退,视盘周围主病灶区稳定无扩大,黄斑中心旁视网膜外层结构重建,提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该病治疗可能有效。需要指出的是,本例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出现难以恢复的视网膜外层病变,提示早期阶段即发生了AZOOR。
患者女,4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闪光感10 d,于2019年4月1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10 d前患者突发右眼视力明显下降伴闪光感,无眼红、眼痛,无全身其他不适。既往有膝关节炎病史5年,糖尿病病史2年,均未规律服药;否认感冒及其他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数指,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9、14.7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玻璃体细胞(-)。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楚,中周部视网膜散在黄白色圆点状病灶,右眼后极部及左眼视盘周围黄白色改变(图1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双眼黄斑区及中周部多处点片状强AF,右眼视盘及左眼视盘周围大片强AF(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右眼视盘、黄斑区以及左眼视盘颞侧视网膜外核层、外界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区反射缺失;左眼黄斑中心旁局部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区结构不清,反射模糊(图1C)。OCT血管成像检查,双眼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降低,右眼为著(图1D)。视野检查,左眼生理盲点扩大,视野损害;右眼视力差未能检查(图1E)。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双眼动静脉充盈时间正常,早期后极部强荧光,晚期视盘荧光着染,右眼后极部大片荧光素渗漏,中周部视网膜多处片状强荧光素渗漏;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双眼后极部大片强荧光,晚期中周部多处“钱币状”弱荧光灶伴边缘环形荧光素渗漏(图1F~1I)。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肝病毒、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红细胞沉降率、斑点试验、甲状腺功能七项、C反应蛋白、风湿三项、自身抗体谱、肿瘤常规均未见异常。PET-CT检查,体部、头部未见恶性病态征象。结合病史及眼部体征诊断:双眼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谱系疾病(AZOOR Complex)。

给予患者曲安西龙40 mg顿服,1次/d,2周后阶梯减量;甲钴胺0.5 mg口服,3次/d;保护胃黏膜、补钙、补钾治疗。治疗后6周,患者眼底周边部强AF病灶部分消退。治疗后8个月,眼底AF检查显示右眼周边部黄白色病灶逐渐减小,左眼黄斑区黄白色病灶消退,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逐渐萎缩呈弱AF(图2A)。OCT检查,右眼视网膜外层结构缺失,RPE呈颗粒样改变;左眼视盘鼻侧外层缺失,黄斑中心旁病灶反射层次部分恢复(图2B)。治疗后2年,患者双眼周边部黄白色病灶逐渐消退;眼底AF检查,双眼视盘周围大片弱AF(图3A)。OCT检查,右眼后极部和左眼视盘周围视网膜外层萎缩,左眼黄斑中心旁视网膜外层结构重建(图3B)。12°微视野检查,右眼黄斑区视敏度均丢失;左眼黄斑区病灶与正常视网膜交接区视敏度受损,黄斑中心视敏度得以保存良好(图3C)。


讨论 AZOOR Complex包括AZOOR、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多灶性脉络膜炎、点状内层视网膜病变、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急性特发性生理盲点扩大综合征[1]。AZOOR是一种急性视网膜外层结构和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视力下降、闪光、视野缺损为特征表现[2]。MEWDS是RPE层或视网膜深层急性出现多处黄白色病灶,以视物暗点、闪光感、病灶自限性完全消退为特征表现[3]。国内对于AZOOR和MEWDS的单独报道较多,但是对AZOOR合并MEWDS样表现的病例鲜有报道。
AZOOR患者多急性单眼发病,发病初始肉眼观察正常;视野缺损往往与生理盲点相连;受损区域呈弱AF,病变与正常视网膜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病灶边缘可见强AF;OCT检查可见视网膜外核层、椭圆体带、嵌合体区反射消失[4]。本例患者在发病初期双眼视盘周围病灶肉眼观察不明显;但OCT示视网膜外层结构缺失;眼底AF显示大片强AF且与正常视网膜分界清晰;FFA示病灶区荧光素渗漏。2年后复诊,视盘周围主病灶区RPE萎缩呈弱AF,均表现出了AZOOR的特征。
MEWDS患者急性起病,典型症状为视物模糊、视野暗点、颞侧闪光感,眼底可见多量黄白色病灶。视盘周围及视神经呈现弱AF或强AF;FFA见“花环样”荧光着染;OCT可见椭圆体带反射中断,强反射信号指向外核层。本例患者视力急性下降伴闪光感,眼底中周部视网膜散在黄白色圆片状病灶;OCT示病灶处椭圆体带反射中断;AF呈强AF;ICGA晚期显示更多周边视网膜弱荧光病灶。经过临床观察周边病灶快速消退,这些均表现出MEWDS的特征。本例患者血生化、免疫相关检查、常规感染、肿瘤常规及PET-CT未见异常,基本排除特殊病原菌感染相关视网膜病变及肿瘤相关性视网膜病变。因此,其AZOOR合并MEWDS诊断成立,属于AZOOR Complex。
AZOOR和MEWDS属同一类疾病,两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4]。本例患者具有AZOOR和MEWDS两种疾病的特点,表现出了重叠的白点综合征(Overlapping "White Dot Syndrome")的临床改变。但由于该病机制未明,尚不能确定究竟是MEWDS继发了AZOOR,还是两者同时发生。糖皮质激素及抗病毒药物可用于该类疾病治疗,但没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该方案有效[5]。本例患者经糖皮质激素逐渐缓慢减量后周边病灶消退,视盘周围主病灶区稳定无扩大,黄斑中心旁视网膜外层结构重建,提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该病治疗可能有效。需要指出的是,本例患者在发病早期即出现难以恢复的视网膜外层病变,提示早期阶段即发生了AZ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