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模型大鼠视网膜蛋白质表达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为NAION动物(rNAION)模型组、单纯激光照射组、单纯光敏剂孟加拉玫瑰红(RB)组(单纯光敏剂RB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为5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光动力疗法建立rNAION模型。建模后3 d分离各组大鼠视网膜。采用酶切法进行样本制备;非数据依赖方式采集质谱数据;SWATH定量质谱技术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及相关通路分析。结果 rNAION模型组共筛选出差异蛋白184个(表达倍数大于1.5且P<0.05)。其中,上调蛋白99个,下调蛋白85个。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4、层粘连蛋白1、14-3-3γ 蛋白YWHAG等蛋白表达增加;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分泌载体膜蛋白5及网格蛋白外套蛋白AP180表达降低。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神经生长、能量代谢、囊泡介导的转运、突触可塑性调节、凋亡及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进程。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及补体和凝血酶联反应等信号通路。结论 NAION的发生可能通过改变能量代谢、神经生长、突触囊泡的运输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蛋白表达,共同调控神经细胞再生及凋亡。

引用本文: 胡立影, 李志清, 张琰, 邵先锋, 郭小雪, 于大为, 李筱荣.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大鼠视网膜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1, 37(3): 206-213. doi: 10.3760/cma.j.cn511434-20201124-00522 复制

  • 上一篇

    筛查发现无症状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 下一篇

    光感受器661细胞系早期低氧损伤转录组测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